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金星总主编
  • 出 版 社:大连:大连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6126996
  • 页数:443 页
图书介绍:最新修订版的《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有如下特点: 1、实用性、针对性更强。以新大纲为指导方针,以新教材为依托,以新考纲为终极目标,更加全面、准确、新颖地融合了各个知识点。按新大纲要求阐释了15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按新教材重新集录了成语、名言名句,按新考纲增加了“压缩语段”内容的讲解。 2、条理性、系统性更强。新版在体例上有所改动,按最新考试说明的要求,我们将“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这一部分改为“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并删去“文学鉴赏”这一节的内容,将“文言文阅读”改为“古代诗文阅读”,并加入“文学鉴赏”这一节的内容。使其更具条理性、系统性。 3、综合性、资料性、工具性更强。新版手册融合语文基础知识各个点,具有较强的资料性、工具性。应当说,《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在手,语文考试无忧。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目录

语言知识及运用 1

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要求 1

第一部分 语音 2

一、现代汉语的一般知识 2

(一)语言 2

(二)现代汉语 2

(三)现代汉语的三要素 2

(四)普通话 2

(五)方言概况 2

(六)语音 2

(七)音节 2

(八)音素 2

(九)元音 2

(十)辅音 2

二、汉语拼音方案 2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组成、作用 2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3

(三)有关知识 3

1.声母 3

2.韵母 3

3.零声母 3

4.韵头、韵腹、韵尾 4

5.韵母和韵的区别 4

6.声调符号的标写 4

7.隔音符号 4

8.反切 4

三、拼音大写 4

四、拼音连写和分写 4

五、停顿 5

六、重音 6

七、音变 7

(一)轻声 7

(二)儿化 7

(三)变调 7

八、汉字读音应注意的问题 9

附录一:中学生易读错的字音集录 9

一、因偏旁关系而读错的字 9

二、因形体分辨不清而读错的字 13

三、因旧有异读而读错的字 13

四、姓氏易读错的字 14

附录二:纠正多音字的误读 14

附录三: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音集录 17

附录四:成语中的难读字 18

附录五:《普遍话异读词审音表》新变字音 19

第二部分 汉字 20

一、汉字的特点及演变 20

二、汉字的造字法(六书) 20

三、汉字的笔顺 21

四、汉字的结构 22

五、汉字的有关知识 22

(一)偏旁与部首 22

(二)独体字与合体字 22

(三)繁体字与简化字 22

(四)同音字与多音字 22

(五)多义字与形似字 22

六、纠正错别字 23

七、字典(工具书) 23

(一)常用工具书简介 23

1.《尔雅》 23

2.《说文解字》 23

3.《方言》 23

4.《释名》 23

5.《广韵》 23

6.《康熙字典》 24

7.《中华大字典》 24

8.《辞源》 24

9.《辞海》 24

10.《新华字典》 24

(二)检字法 24

1.部首检字法 24

2.音序检字法 24

3.笔画检字法 24

4.四角号码检字法 24

(三)字典中几种符号的含义 25

附录一:中学生易写错的字集录 25

一、读音相同、相近,字形相像的字 25

二、读音不同、字形相像的字 27

三、读音相同、相近,字形不相像的字 29

附录二:常见多音字、多义字辨析 30

附录三:常见的别字汇编 34

附录四:易混字的分辨 38

第三部分 标点符号 44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44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 44

(一)点号 44

句末点号 44

1.句号 44

2.问号 45

3.叹号 46

句中点号 48

1.逗号 48

2.顿号 48

3.分号 50

4.冒号 51

(二)标号 52

1.引号 52

2.括号 54

3.破折号 56

4.省略号 59

5.着重号 62

6.连接号 62

7.间隔号 63

8.书名号 63

9.专名号 64

附录:其他标号的用法 65

三、规律方法总结 68

(一)解答标点符号的考题,要注意相似用法的区别 68

(二)对标点符号的判定,还要结合语境、语意 68

(三)高考考查标点符号的特点 69

四、常见标点差错举隅 69

(一)非疑问句用问号 69

(二)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69

(三)分句之间用顿号 69

(四)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69

(五)连词前面用顿号 70

(六)概数用顿号 70

(七)集合词语用顿号 70

(八)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70

(九)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70

(十)冒号后面提示范围不清 70

(十一)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70

(十二)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70

(十三)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 70

(十四)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70

(十五)直排引号用于横排 71

(十六)误用书名号 71

附录:十六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 71

第四部分 词语 73

一、关于语素 73

二、关于词 73

三、词的构成 73

四、词义 73

(一)词的性质 73

(二)词义的分类 74

五、有关概念 74

(一)词根与词缀 74

(二)语汇与词 74

(三)比喻义与比喻修辞 74

(四)拟声词与叠音词 74

(五)双音节语素与多音节语素 74

(六)物量词与动量词 74

六、同义词辨析 75

七、怎样解词 75

八、成语 76

(一)成语的概念 76

(二)成语的特点 76

(三)成语的来源 76

(四)成语的语法结构 76

九、熟语 77

(一)惯用语 77

(二)谚语 77

(三)格言 77

(四)歇后语 77

十、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 78

(一)准确地把握虚词词义 78

(二)注意词语的附加意义 78

(三)辨析同义词,特别是其中的近义词 78

(四)掌握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 78

(五)准确掌握成语的意义 79

附录一:易混的词辨析集释 79

附录二:高中生应撑握的词语 88

(一)常见成语汇释 88

(二)容易解错成语汇释 91

(三)易考的生僻成语汇释 93

(四)常见成语出处 96

(五)常见近义成语辨析 97

第五部分 句子 102

一、词类的划分 102

二、短语 104

(一)短语的种类 104

(二)结构特殊的短语 105

(三)短语层次的划分 105

三、句子 105

(一)句子 105

(二)句子成分 106

(三)单句 107

1.单句的种类 107

2.几种特殊的单句 107

(1)把字句 108

(2)被字句 108

(3)连动句 108

(4)兼语句 108

(5)是字句 109

(6)存现句 109

3.单句的附属成分 109

(1)插入语 109

(2)呼应语 109

(3)拟声语 109

4.结构复杂的单句的分析 109

(四)复句 110

1.复句类型 110

2.紧缩句 112

3.多重复句及分析 112

(五)句群 112

1.句群的特点 112

2.句群的类型 113

3.句群和段 113

4.句群的分析 113

四、修改病句 114

(一)怎样修改病句 114

(二)检查病句应注意的问题 116

(三)常见的病句 117

语法错误 117

1.词语用错 117

2.搭配不当 120

3.成分残缺 120

4.语序失调 121

5.成分赘余 122

6.杂糅 124

7.歧义 126

8.几种特殊句式的语病 127

9.复句错误 129

逻辑错误(不合事理) 131

1.自相矛盾 131

2.概念的范围不明确 131

3.判断不恰当 131

4.推理不合逻辑 132

(四)数字用法常见错误举隅 132

1.文学作品误用阿拉伯数字 132

2.星期几误用阿拉伯数字 132

3.夏历月日误用阿拉伯数字 132

4.清代以前历史纪年误用阿拉伯数字 133

5.年份随意缩略 133

6.定型的词或词组中的数字误用阿拉伯数字 133

7.世纪和年代误用汉字 133

8.用阿拉数字书写的多位数断开移行 133

9.数量单位运用不合规范 133

10.概数误用阿拉伯数字 133

11约数误用阿拉伯数字 133

12.竖排误用阿拉伯数字 134

第六部分 修辞 135

一、语言简明 135

(一)不说多余的话 135

(二)易理解 135

二、语言连贯 136

(一)话题统一 136

(二)表述合乎事理、语境 136

附录一:语序排列的方法 137

附录二:疏理语句的方法 137

(三)语句前后照应 138

三、语言得体 139

(一)用语要看对象 139

(二)用语要注意场合 139

(三)用语要注意表达方式 140

(四)用语要考虑目的 141

四、修辞格 142

(一)《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必须掌握的修辞格(八种) 142

1.比喻 142

2.比拟 143

3.借代 143

4.夸张 144

5.对偶 144

6.排比 145

7.设问 145

8.反问 146

(二)初高中常见的修辞格(十二种) 146

1.反复(重现) 146

2.双关 147

3.反语 147

4.引用 147

5.对比 148

6.映衬(衬托) 148

7.顶真(顶针、联珠) 148

8.移用(移就) 148

9.通感(移觉) 148

10.婉曲(委婉) 148

11.回环(回文) 149

12.呼告 149

(三)其它修辞格(十五种) 149

1.互文 149

2.歇后语 149

3.摹状 149

4.倒装 150

5.警策 150

6.示现 150

7.仿词 150

8.转品 150

9.飞白 150

10.跳脱 150

11.镶嵌 150

12.复迭 151

13.层递 151

14.节缩 151

15.析字 151

(四)辞格的综合运用 151

1.套用 151

2.连用 151

3.兼用 152

附录:中学古诗文中的借代种种 152

五、变换和选择句式 153

(一)长句和短句的变换和选择 153

(二)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和选择 154

(三)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和选择 155

(四)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和选择 155

(五)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和选择 156

(六)单句和复句的变换和选择 156

(七)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157

(八)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157

(九)整句和散句的变换 157

附录一:仿句 158

附录二:扩展语句(段) 160

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 164

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部分的要求 164

第一部分 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 165

一、作家作品 165

(一)中国古代作家 165

(二)中国现代、当代作家 171

(三)外国作家作品·欧美部分 179

(四)外国作家作品·亚非部分 183

(五)文学史知识连线 184

(六)中外文学名著简介 193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193

1.《四书》、《五经》 193

2.《诸子集成》 193

3.《诗经》 193

4.《左传》 193

5.《国语》 193

6.《晏子春秋》 193

7.《楚辞》 193

8.《春秋三传》 193

9.《吕氏春秋》 193

10.《山海经》 193

11.《战国策》 194

12.《论语》 194

13.《列子》 194

14.《玉台新咏》 194

15.《乐府诗集》 194

16.《二十四史》 194

17.《四史》 194

18.《史记》 194

19.《汉书》 194

20.《后汉书》 194

21.《淮南子》 194

22.《三国志》 194

23.《古诗十九首》 194

24.《世说新语》 194

25.《搜神记》 195

26.《文心雕龙》 195

27.《全唐诗》 195

28.《太平御览》 195

29.《梦溪笔谈》 195

30.《资治通鉴》 195

31.《永乐大典》 195

32.《古文观止》 195

33.《四库全书》 195

34.《枕中记》 195

35.《柳毅传》 195

36.《李娃传》 196

37.《霍小玉传》 196

38.《莺莺传》 196

39.《窦娥冤》 196

40.《救风尘》 196

41.《望江亭》 196

42.《西厢记》 196

43.《梧桐雨》 196

44.《墙头马上》 197

45.《赵氏孤儿》 197

46.《汉宫秋》 197

47.《牡丹亭》 197

48.《长生殿》 197

49.《清忠谱》 197

50.《桃花扇》 197

51.《西游记》 197

52.《金瓶梅》 198

53.《古今小说》 198

54.《警世通言》 198

55.《醒世恒言》 198

56.《拍案惊奇》 198

57.《聊斋志异》 198

58.《儒林外史》 199

59.《红楼梦》 199

60.《官场现形记》 199

6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99

62.《老残游记》 199

63.《孽海花》 200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 200

1.《狂人日记》 200

2.《阿Q正传》 200

3.《子夜》 200

4.《春蚕》 201

5.《蚀》 201

6.《激流三部曲》 201

7.《家》 201

8.《爱情三部曲》 201

9.《倪焕之》 201

10.《沙菲女士日记》 201

11.《骆驼祥子》 202

12.《丰收》 202

13.《边城》 202

14.《生死场》 202

15.《二月》 202

16.《四世同堂》 202

17.《围城》 203

18.《暴风骤雨》 203

19.《女神》 203

20.《王贵与李香香》 203

21.《蔡文姬》 203

22.《雷雨》 203

23.《日出》 204

24.《龙须沟》 204

25.《茶馆》 204

26.《青春之歌》 204

27.《林海雪原》 204

外国文学名著简介 205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名著 205

1.《荷马史诗》 205

2.《伊利亚特》 205

3.《奥德赛》 205

4.《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05

5.《俄狄浦斯王》 205

6.《美狄亚》 206

7.《阿卡奈人》 206

英国文学名著 206

1.《威尼斯商人》 206

2.《罗密欧与朱丽叶》 206

3.《哈姆雷特》 206

4.《奥赛罗》 206

5.《李尔王》 207

6.《失乐园》 207

7.《鲁滨逊飘流记》 207

8.《格列佛游记》 207

9.《唐璜》 207

10.《名利场》 207

11.《大卫·科波菲尔》 208

12.《双城记》 208

13.《简·爱》 208

14.《荒原》 208

15.《德伯家的苔丝》 209

16.《牛虻》 209

法国文学名著 209

1.《巨人传》 209

2.《吝啬鬼》 209

3.《伪君子》 209

4.《红与黑》 210

5.《高老头》 210

6.《欧也妮·葛朗台》 210

7.《基度山伯爵》 210

8.《悲惨世界》 210

9.《巴黎圣母院》 211

10.《嘉尔曼》 211

11.《巴黎的秘密》 211

12.《包法利夫人》 211

13.《茶花女》 211

14.《萌芽》 212

15.《约翰·克利斯朵夫》 212

德国文学名著 212

1.《少年维特之烦恼》 212

2.《浮士德》 212

3.《阴谋与爱情》 212

4.《格林童话》 213

5.《西利西亚织工》 213

6.《德国——个冬天的童话》 213

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 213

1.《上尉的女儿》 213

2.《叶甫盖尼·奥涅金》 213

3.《死魂灵》 213

4.《钦差大臣》 214

5.《谁之罪》 214

6.《奥勃洛摩夫》 214

7.《当代英雄》 214

8.《战争与和平》 214

9.《安娜·卡列尼娜》 215

10.《复活》 215

11.《猎人笔记》 215

12.《罗亭》 215

13.《父与子》 215

14.《铁流》 216

15.《罪与罚》 216

16.《大雷雨》 216

17.《毁灭》 216

18.《青年近卫军》 216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16

欧洲其他国家文学名著 217

1.《神曲》 217

2.《十日谈》 217

3.《女店主》 217

4.《斯巴达克思》 217

5.《堂吉诃德》 217

6.《变形记》 217

7.《城堡》 218

8.《玩偶之家》 218

9.《绞刑架下的报告》 218

美国文学名著 218

1.《红字》 218

2.《汤姆大伯的小屋》 218

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219

4.《麦琪的礼物》 219

5.《美国的悲剧》 219

6.《毛猿》 219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文学名著 219

1.《罗摩衍那》 219

2.《蟹工船》 219

3.《亡灵书》 219

4.《一千零一夜》 219

(七)作品并称 220

(八)作家并称 222

(九)中学《语文》课本名胜对联集录 224

(十)中学《语文》课本作家名联集录 225

二、文学体裁 227

(一)散文 227

(二)小说 229

(三)戏剧 233

(四)诗歌 236

1.诗歌的概念 236

2.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236

3.诗歌的分类 237

4.我国古代诗歌的几种样式 240

附: 242

1.诗歌分类简表 242

2.律诗怎样排序 243

3.诗歌知识 243

(1)韵脚 243

(2)押韵 243

(3)律诗的结构 243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44

(5)歌、行、引 244

(6)信天游 244

(7)诗·词·曲 244

(8)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244

(9)旧体诗·新诗 244

(10)文人创作的诗歌·民歌 244

(11)标题·词牌 244

(12)小令·中调·长调 244

(五)其他集释 244

1.赋 244

2.骈文 244

3.原 244

4.辩 245

5.说 245

6.论 245

7.奏议 245

8.序跋 245

9.赠序 245

10.铭 245

11.祭文 245

12.八股文 245

13.杂记 245

14.游记 245

15.童话 246

16.民间故事 246

17.寓言 246

18.传说 246

19.传奇 246

(六)史书体例 246

1.编年体 246

2.纪传体 246

3.纪事本末体 246

4.国别体 246

5.通史 246

6.断代史 246

三、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思潮 246

第二部分 古代文化知识 262

一、姓名和称谓 262

(一)人称姓名 262

(二)谦称、敬称、贱称 263

(三)名、字、号 263

(四)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 264

(五)年龄称谓 265

(六)作品命名 265

二、官职和科举 266

(一)官职 266

(二)科举 267

三、地理常识 268

(一)地区名 268

(二)政区名 268

(三)山川关隘名 268

四、宗法和礼俗 269

(一)宗法 269

(二)礼俗 270

(三)尊卑 275

(四)忌讳 275

(五)避讳 275

五、服饰和器物 275

(一)服饰 275

(二)器物 276

六、历法和刑法 277

(一)历法 277

1.纪年法 277

2.纪月法 277

3.纪日法 277

4.纪时法 278

(二)刑法 280

七、古代音乐 281

(一)五音、六律 281

(二)八音 281

(三)雅乐 281

(四)俗乐 281

(五)经首 281

(六)六幺 281

(七)霓裳 281

(八)桑林 281

(九)无射 281

(十)阳春白雪 281

(十一)下里巴人 282

(十二)乐师 282

八、古籍注释体例 282

(一)传 282

(二)注 282

(三)笺 282

(四)疏、正义 282

(五)诠 282

(六)义疏 282

(七)义训 282

第三部分 中国名言警句 283

一、初高中课本名言警句 283

二、试卷中常见名言警句 289

三、补充名言警句 295

第四部分 文学鉴赏 302

一、文学鉴赏的一般概念 302

(一)文学鉴赏的含义 302

(二)文学鉴赏的一般特点 302

(三)文学鉴赏对象的一般特点 303

(四)进行鉴赏性阅读的几个步骤 304

二、不同文学体裁的鉴赏 305

(一)小说鉴赏 305

(二)戏剧鉴赏 306

(三)散文鉴赏 307

(四)诗歌鉴赏 308

三、古典诗歌鉴赏 309

(一)怎样鉴赏古代诗歌 309

(二)诗歌鉴赏的步骤、方法 309

(三)诗歌鉴赏应注意 312

(四)诗歌鉴赏技巧例谈 312

(五)诗歌鉴赏分类指导 317

文言文阅读 323

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要求 323

第一部分 文字 324

一、字音 324

(一)多音字 324

(二)异读字 326

二、字形 328

(一)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328

(二)字体的演变 328

(三)造字法 329

(四)古今字 331

(五)异体字 332

(六)通假字 332

附录:古汉语形近字举例 336

第二部分 文言词语 339

文言实词 339

一、古今异义 339

(一)古今词义的变化 339

(二)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15词) 341

(三)古今异义双音节词语辑录(100词) 343

二、一词多义 348

(一)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 348

(二)“一词多义”例词集释 349

(三)偏义复词 363

三、词类活用 364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364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64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364

(四)名词作状语 364

(五)使动用法 365

(六)意动用法 365

附录一:古文中兼表身份和礼敬动作的词 366

附录二:古文中数的表达 367

文言虚词 368

一、代词 368

二、副词 370

三、介词 372

四、连词 373

五、助词 373

六、叹词 375

七、兼词 375

第三部分 文言句式 377

一、特殊句式 377

(一)判断句 377

(二)被动句 377

(三)省略句 378

(四)谓语前置 379

(五)宾语前置 379

(六)定语后置 380

(七)介词结构后置 380

(八)固定句式 381

二、文言复句 382

(一)并列复句 382

(二)对比复句 383

(三)连贯复句 383

(四)层进复句 384

(五)选择复句 385

(六)转折复句 386

(七)假设复句 387

(八)条件复句 388

(九)因果复句 388

(十)目的复句 389

第四部分 文言文标点及翻译 390

一、文言文的标点 390

(一)文言断句 390

(二)文言标点 394

(三)各种文言现象与标点的关系 396

二、文言翻译 399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399

(二)文言文翻译九字法 400

三、文言文阅读中的难句翻译 400

(一)注意词的古今意义 400

(二)注意一词多义 401

(三)注意词类活用 401

(四)注意文化知识 401

现代文阅读 402

语文科《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要求 402

第一部分 阅读基本知识 403

一、现代文阅读的含义、范围 403

二、要了解阅读的本质、程序和规律 403

三、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及特殊规律 404

四、培养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意义 404

五、几种常用的重要的阅读方法 404

六、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405

(一)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405

(二)树立整体意识,防止肢解文句 405

(三)提高阅读速度,掌握阅读技巧 405

(四)要建立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系统 405

第二部分 高考测试要求 406

一、理解语句 406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06

(二)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407

二、把握文意 408

(一)辨别并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408

(二)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408

三、分析文章 408

(一)阐释内容 408

(二)归纳中心 409

(三)分析结构 409

四、作初步评价鉴赏 409

第三部分 解题方法技巧 410

一、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方法技巧 410

(一)分析词语所在语句、段、篇对词义的限制 410

(二)分析词语在上下文中的作用 411

二、理解文中句义的方法、技巧 412

(一)文中关键句的范围 412

(二)理解文中句子的方法与技巧 413

三、概括、阐发和解释 416

(一)概括、阐发和解释的意义、范围 416

(二)概括、阐发、解释的方法、技巧 419

四、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 425

(一)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的含义 425

(二)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的方法 427

五、理清思路,把握层次 430

(一)把握文章层次的含义 430

(二)把握层次的方法技巧 431

六、分析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33

(一)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含义 433

(二)分析把握作者在文中观点和态度的方法 433

七、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436

(一)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含义 436

(二)评价和鉴赏的方法 436

第四部分 各种文体的阅读技法 439

一、记叙文阅读技法 439

(一)整体阅读法 439

(二)重点阅读法 440

二、议论文阅读技法 440

(一)把握中心论点 440

(二)分析文章结构 440

(三)分析论证方法 441

(四)分析语言特点 441

三、说明文阅读技法 441

(一)理清说明顺序 441

(二)掌握结构特点 442

(三)分析说明方法 442

(四)把握说明对象特征 442

(五)分析语言特点 4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