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4册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4册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4册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明编
  • 出 版 社:中华文化基金会
  • 出版年份:1989
  • ISBN:
  • 页数:904 页
图书介绍: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4册》目录

第八章 边防 1

第一节 历代边防 1

壹 先秦之边防 1

一 商代之边防 1

二 周代之边防 2

(一)西周之边防 2

(二)东周之边防 3

三 秦之边防 6

贰 两汉之边防 8

一 匈奴之征伐 8

(一)匈奴之强与汉初之和战 8

(二)武帝之征讨 11

(三)匈奴之臣服 15

二 西域之经营 21

(一)汉初西域之概况 21

(二)张骞之出使西域 24

(三)西域诸国之征伐 26

(四)东汉对西域之经营 33

叁 魏晋南北朝之边防 40

一 五胡乱华之前后 40

(一)北方匈奴族系 43

(二)西南氐羌族系 46

(三)东北鲜卑族系 50

二 南北朝对峙之局 54

(一)宋与北魏 55

(二)齐与北魏 56

(三)梁与北魏(东魏、西魏) 57

(四)陈与北周、北齐及隋 58

(五)北魏与柔然 59

肆 隋唐之边防 61

一 东北之征伐 61

(一)奚 61

(二)契丹 62

(三)室韦 63

(四)高丽 63

二 北方之平定 66

(一)突厥 66

(二)铁勒 73

三 西域之经营 76

四 西北之平定 79

(一)吐谷浑 79

(二)党项 81

(三)天竺 82

五 西南吐蕃之招抚 82

六 海外及南方诸国之经略 85

(一)倭奴国 85

(二)流求 85

(三)林邑 86

(四)赤土 86

伍 两宋之边防 87

一 北宋 87

(一)辽 87

(二)西夏 90

(三)抚水州蛮 93

(四)广源州蛮 95

(五)吐蕃 98

二 南宋 103

(一)金 103

(二)蒙古 112

陆 元代之边防 124

一 三次西征 126

(一)第一次西征 126

(二)第二次西征 132

(三)第三次西征 134

二 征讨邻国 136

(一)高丽之役 136

(二)日本之役 137

(三)占城之役 138

(四)安南之役 139

(五)缅甸之役 140

(六)爪哇之役 141

柒 明代之边防 141

一 明初之征讨 143

(一)鞑靼与瓦剌之征伐 143

(二)安南之归附 147

(三)西南之经营 151

(四)琉球之臣服 152

(五)朝鲜之臣服 154

二 明代之外患 156

(一)鞑靼与瓦剌之寇边 156

(二)倭寇之骚扰东南 165

(三)中日朝鲜之役 170

(四)后金之入侵 173

捌 清代之边防 185

一 清初之武功 185

(一)南明之灭亡 185

(二)三藩之戡定 188

(三)台湾之平服 190

(四)蒙族与回部之征服 192

(五)西藏之内属与苗疆金川之开辟 195

(六)藩属之经营 198

二 清末苗回之乱 200

(一)贵州苗乱 200

(二)云南回乱 201

(三)陕甘回乱 203

(四)新疆回乱 205

三 清末列强之瓜分 206

(一)苏俄之侵略 206

(二)日本之侵略 238

(三)法国之侵略 272

(四)英国之侵略与边藩之丧失 296

第二节 历代边防经略名家 304

壹 周代 304

一 南仲 304

二 尹吉甫 304

贰 秦代 305

一 蒙恬 305

叁 汉代 305

一 周亚夫 305

二 李广 306

三 卫青 306

四 霍去病 307

五 赵充国 308

六 陈汤 309

七 冯奉世 309

八 张骞 310

九 郑吉 310

一〇 耿恭 311

一一 邓训 312

一二 马援 313

一三 班超 314

一四 班勇 316

一五 虞诩 318

一六 皇甫规 320

一七 段颎 320

一八 窦融 324

一九 窦固 325

二〇 孔奋 326

肆 魏 327

一 徐邈 327

二 张既 327

三 苏则 328

四 李贤 328

伍 晋代 328

一 马隆 328

陆 隋代 329

一 裴矩 329

柒 唐代 330

一 李靖 330

二 苏定方 330

三 薛仁贵 331

四 张仁愿 331

五 杜暹 332

六 郭震 332

七 萧嵩 333

八 薛讷 333

九 王忠嗣 334

捌 宋代 334

一 曹玮 334

二 张叔夜 335

三 韩琦 335

四 范仲淹 336

五 狄青 337

六 庞籍 339

七 种世衡 339

八 王韶 340

九 高遵裕 340

一〇 种谊 341

一一 赵隆 341

一二 苗授 342

一三 姚雄 342

一四 范育 343

玖 明代 345

一 汤和 345

二 项忠 345

三 马文升 346

四 余子俊 346

五 秦纮 347

六 杨一清 348

七 王琼 348

八 梁震 349

九 宋晟 349

一〇 杨荣 349

一一 史昭 350

一二 许进 350

一三 陈九畴 351

一四 彭泽 353

一五 王越 354

一六 王守仁 358

一七 俞大猷 362

一八 戚继光 367

一九 熊廷弼 372

二〇 袁崇焕 382

二一 杨鹤 392

拾 清代 394

一 年羹尧 394

二 岳钟琪 398

三 策棱 403

四 左宗棠 406

五 刘锦棠 412

第三节 历代边疆大事年表 415

壹 三代 415

贰 秦代 418

叁 两汉 419

肆 魏 438

伍 晋代 440

陆 南北朝 445

柒 隋代 457

捌 唐代 460

玖 五代 482

拾 宋代 482

拾壹 元代 507

拾贰 明代 511

拾叁 清代 534

拾肆 民国 567

第九章 侨务 587

第一节 华侨之移殖 587

壹 移殖之动因 587

一 经济之动因 587

二 政治之动因 589

三 其他 590

贰 移殖之环境 594

一 中外交通之开辟 594

(一)中国与南洋之交通 594

(二)中国与日本之交通 603

(三)中国与西亚及欧洲之交通 613

(四)中国与美洲之交通 615

二 沿海各省之自然环境 619

(一)河北省 619

(二)山东省 620

(三)江苏省 620

(四)浙江省 621

(五)福建省 621

(六)广东省 622

三 西南各省之政治环境 623

(一)云南省 623

(二)西藏地方 624

叁 移殖之时代 624

一 殖民之先驱(先秦两汉迄唐宋) 624

(一)先秦华侨之移殖 624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华侨之移殖 629

(三)隋唐华侨之移殖 637

(四)宋代华侨之移殖 641

二 中国势力时代(元代) 653

(一)元代侨日华僧纪略 654

(二)元代侨日华僧对日本文化之贡献 655

三 中西势力接触时代(明代) 657

(一)东南亚沿海之华侨情形 657

(二)西部南洋群岛之华侨情形 664

(三)菲律宾群岛之华侨情形 671

四 欧人势力时代(清代迄今) 686

(一)清代南洋群岛华侨之情形 686

(二)清代中南半岛华侨之情形 699

(三)清代菲律宾群岛华侨之情形 704

(四)清代美、加华侨之情形 706

(五)清代其他地区华侨之情形 720

第二节 华侨之分布 732

壹 世界华侨人口动态 732

一 由于交通物产气候之不同 733

二 由于向外就业谋生之需求 733

三 由于大陆沦陷人民奔向自由之意愿 734

贰 华侨人口统计及其分布 735

叁 历年华侨人口比较 736

第三节 华侨之社会 739

壹 组织型态 739

一 华侨社团组织探源 739

二 各地区特殊情况 741

三 华侨社团组织类别 743

(一)综合团体 743

(二)乡族团体 744

(三)社会团体 747

(四)职业团体 750

(五)文教团体 752

贰 社会教育 755

一 华侨社会教育之发生 755

(一)语言 756

(二)饮食 756

(三)衣服 756

(四)居住 757

(五)岁时节令 757

(六)一般礼俗 758

二 华侨社会教育之设施 759

(一)华文报刊 759

(二)书报社 760

(三)图书馆 761

(四)中文补习班 761

(五)音乐、舞蹈、戏剧社 762

(六)体育会 763

(七)广播电台、播音社、视听中心 764

三 华侨社会教育之重要性 765

(一)当地环境变改·社教更形重要 765

(二)侨校遭受限制·社教尤不可废 766

四 华侨社会教育之改进 767

(一)以复兴中华文化为中心目标 768

(二)健全机构组织 768

(三)推广视听教育 769

(四)普遍供应资料 769

(五)发动筹募基金 770

(六)加强内外交流 770

叁 经济特性 775

一 华侨外移目的为侨居性而非移殖性 775

二 华侨经济本质富适应性而无排拒性 776

三 华侨经济活动为服务性而兼建设性 777

四 华侨经济事业为媒介性而兼互助性 779

第四节 华侨之贡献 780

壹 华侨对祖国之贡献 780

一 对革命之贡献 781

二 对建国之贡献 782

三 对抗战之贡献 785

四 对反共之贡献 788

(一)支持政府反共决策 789

(二)结集全球反共力量 791

(三)建立反共救国组织 793

(四)拥戴革命领导中心 795

(五)踊跃捐款劳军救灾 797

(六)打击匪伪阴谋活动 801

(七)推进国民外交工作 826

贰 华侨对世界之贡献 840

一 各种事业之贡献 840

(一)垦荒方面 840

(二)矿业方面 842

(三)农业方面 843

(四)交通建设方面 844

(五)工业生产方面 845

(六)一般文化方面 846

(七)反侵略运动方面 847

(八)国际反共运动方面 848

二 对世界有贡献之先侨人物 851

(一)拓荒“阿钊坡”之杨大钊 852

(二)开发诗巫之黄乃裳 852

(三)垦辟坤甸之罗芳伯 853

(四)经营龙目之张杰诸 853

(五)为暹罗御侮复国之郑昭 854

(六)石郎卑力之无名英雄 854

(七)华侨知名人物之一斑及其贡献 854

第五节 侨务之政策 855

壹 历代政府对华侨之态度 855

一 历代之海禁 856

二 对侨民之鄙弃 860

三 清末之转变 863

贰 民国以来之侨务政策 866

一 侨务政策之确立 866

二 抗战前之侨务政策 869

三 抗战时期之侨务政策 871

四 复员时期之侨务政策 875

五 侨务机构之嬗变 878

叁 政府迁台后之侨务政策 881

一 民国四十年制定之侨务政策 882

二 侨务会议与加强海外工作方案 884

三 华侨文教与经济工作纲领 888

四 民国五十三年研订之侨务方针 892

肆 现阶段之侨务政策 896

一 当前侨务工作之重要性 896

二 现阶段侨务政策之时代背景 897

三 当前客观事实之演变 897

四 现阶段侨务政策之理论基础 900

五 当前侨务努力之目标与工作要领 901

六 争取海外战场之最后胜利 9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