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桑兵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4121919
  • 页数:7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知识与制度转型合为一体,探究近代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成生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更好地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性选择的重要价值,争取和保持对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位置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主导地位,为国内国际提供鉴古知今的新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去欧洲中心观的基础上增进世界各国的沟通理解。本书分为概念、学科、教育、文化、制度等5篇,共19章,分别探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教”与“育”的古今中外、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制度研究的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等重大问题。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目录

总说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7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18

抵念篇 分说: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29

第一章 近代中国“科学”观念的生成与歧变 35

第一节 “科学”入华 36

第二节 中国“科学”的生成 40

第三节 救亡语境下的“科学”限度 56

第四节 革命立宪论争下的常识之“科学” 61

第五节 结语 64

第二章 清末“美术”概念的输入及衍化 67

第一节 “美术”与“雅艺”并存 67

第二节 形而下的“美术” 81

第三节 形而上的“美术” 95

第四节 结语 106

第三章 清季外官改制的“地方”困扰 108

第一节 “中央”、“地方”与内外官制不对称 110

第二节 外官改制的“地方”考量 113

第三节 改制症结:直省归属问题的凸显 116

第四节 化解之道:集权与分权的抉择 120

第五节 预备立宪的“地方”困扰 124

第六节 督抚去留的权衡 128

第七节 第二次外官制讨论 133

第八节 制度变动与利益调整 139

第九节 结语 144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成与演变(1905~1937) 148

第一节 从满汉对比而生“少数民族” 149

第二节 国际视野下的“少数民族” 157

第三节 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观 171

第四节 结语 177

学科篇 分说: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 181

第五章 中国考古学的形成 189

第一节 中国上古史的真相 192

第二节 信史与“文”、“物” 195

第三节 考古学的专门化 205

第六章 “中国哲学”发源 213

第一节 “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 213

第二节 “泰西哲学”与中国固有学问 219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取向 224

第四节 结语 228

第七章 从“经济”到学术: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建立 230

第一节 议设京师大学堂:立学宗旨与教学分科 231

第二节 法政科大学的规划及设立 238

第三节 法科改革及其学术化转向 245

第四节 现代政治学科的建立 250

第五节 结语 258

第八章 中国“文化学”的学科构建 262

第一节 文化、文明与文化史、文明史 263

第二节 启动与倡导:进入学人视野的新领域 271

第三节 文化论战对“文化学”的激励 282

第四节 建构学科:课程、理论体系与学术共同体 294

第五节 结语:从文化自觉到知识“自觉” 305

第九章 近代学术的转承与分合: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设置及取向(1926~1949) 308

第一节 从国学到史学 308

第二节 经史致用 315

第三节 从民俗学到人类学 329

第四节 结语 345

教育篇 分说:“教”与“育”的古今中外 347

第十章 “旧有”遭遇“新式”:清季“私塾”与“私塾改良” 351

第一节 清末“私塾”话语的形成 353

第二节 嘈切错杂的“私塾改良” 360

第三节 新话语遭遇活事实 370

第四节 结语 374

第十一章 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转型:国立广东(中山)大学的建立与变制 376

第一节 文化争胜与筹建国立大学 377

第二节 学制变更与高专升大 384

第三节 广东高等教育界的统一与国立广东大学变制 393

第四节 整合与提高 401

第五节 结语 406

第十二章 政教合一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408

第一节 政教的分与合 409

第二节 乡村建设政教合一的模式与纠葛 418

第三节 新县制政教合一的合作与分工 439

第四节 政教合一的背景和成因 450

第五节 结语 458

文化篇 分说: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 463

第十三章 “以变通文字为最先”:清季社会思潮与切音字运动 467

第一节 文字与富强 470

第二节 中西学战与切音字运动 476

第三节 言文合一的文字观 484

第四节 文字与进化 491

第五节 文字的“双轨制”方案 498

第六节 结语 505

第十四章 清季军、警、学冠服因革 507

第一节 清代冠服与礼制源流 508

第二节 清季新军改易西式制服 513

第三节 西式警察服装的制定 521

第四节 文学堂冠服的以中纳西 526

第五节 军、警、学西化服饰推行中的阻碍 532

第六节 军、学界自行剪辫易服 543

第七节 社会风尚变化与民众剪辫易服 548

第八节 西潮与清季冠服变制 554

第十五章 复制知识:晚清《国粹学报》的博物图画 558

第一节 复兴古学:国学保存会博物学知识的传播 560

第二节 察其形状:绘图者蔡守的田野工夫 561

第三节 考诸蕃书:蔡守参考的西洋博物学书籍 566

第四节 粗谙九译:蔡守的西书来源与英语能力 573

第五节 濡染画风:晚清岭南绘画的实用主义与写实主义 577

第六节 创新技术:神州国光社采用的印刷技术与经营手法 584

第七节 结语:知识体系的裂变 589

第十六章 “国医”:近代中医的转型与再造 592

第一节 重省中西医汇通史:差异何在 594

第二节 国医建构之初:国学与国粹形象 597

第三节 国医转型的关键年代 601

第四节 型塑科学国医的困境 605

第五节 国医的国家民族责任 617

第六节 结语:一次失败的“成功”转型 625

制度篇 分说: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 631

第十七章 清季财政改行预算制 637

第一节 新知引介 638

第二节 局部尝试 653

第三节 “老树接新枝” 658

第四节 旧制排异 672

第五节 结语 683

第十八章 从“置邮传命”到“裕国便民”:晚清邮驿与邮政制度转型 686

第一节 官民两分的清代邮递体系 687

第二节 欧美新式邮政知识的传入 695

第三节 大清邮政的试办与正式开办 699

第四节 官制改革下的大清邮政 714

第五节 结语 724

第十九章 从吏部到内阁铨叙局:清季文官铨选机构变迁 727

第一节 晚清吏部地位逐渐下降 729

第二节 吏部挽回颓势的努力 741

第三节 吏部裁撤 753

第四节 内阁叙官局初步运作 761

参考文献 767

后记 7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