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论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论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爱玲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303059598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论》目录

导论 1

一、构建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意义 1

(一)创造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取向 1

1.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 1

2.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文化特征 3

3.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更多高创造能力的人才 4

(二)创造教育是实现人的才能自由发展和自我价值的桥梁 5

1.创造能力是人自由的尺度 5

2.创造能力是人全面素质的核心成分 6

3.创造能力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条件 7

(三)儿童创造性的培养需要学前创造教育 7

1.人脑的“超剩余性”是学前创造教育的生物前提 7

2.才能发展的“递减法则”决定了学前创造教育的迫切性 8

(四)构建学前创造教育课程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 9

1.课程是实现教育价值的载体 9

2.学前创造教育需要建构相应的课程 9

二、学前创造教育及其课程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0

(一)创造教育思想的萌芽 10

1.西方创造教育思想的萌芽 10

2.我国创造教育思想的萌芽 12

(二)创造教育及其课程的发展 15

1.创造力在社会发展与个人成才中的作用 15

2.“创造力并非少数人拥有”成为社会共识 16

3.创造力是可以开发的 16

(三)美国、日本与中国的学前创造教育及其课程的研究现状 17

1.美国 17

2.日本 18

3.中国 19

三、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 21

(一)创造性 21

(二)创造教育 22

(三)学前创造教育 25

(四)课程 26

第一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 27

一、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设定的理论基础 27

(一)哲学对学前创造教育的目的及其课程目标的规定性 27

1.哲学层次的学前创造教育目的 27

2.哲学层次的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 35

(二)心理学对课程目标的规定性 36

1.创造型人才的特征与课程目标 36

2.创造型儿童的特征与课程目标 41

3.创造的特征与课程目标 43

(三)社会的发展对课程目标的规定性 44

1.社会的高变化性与课程目标 45

2.社会的高竞争性与课程目标 46

3.社会的高创新性与课程目标 46

4.社会的高合作性与课程目标 47

5.社会的高冒险性与课程目标 48

(四)教育方针政策对课程目标的规定性 49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50

(一)传统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50

1.各种课程“中心”的对立 50

2.各种课程目标“陈述”的对立 53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应有的价值取向 54

1.整合不同本位的课程目标 54

2.整合不同“陈述”的课程目标 55

三、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57

(一)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宏观目标) 57

1.学前创造教育课程总体目标的内容 57

2.学前创造教育课程总体目标的结构 59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领域目标(中观目标) 59

1.学前创造教育课程领域目标的结构 59

2.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各领域目标的主要内容 60

(三)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分解(微观目标) 62

第二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65

一、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65

(一)选择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新观念 66

1.以创造性为核心的整体发展观 66

2.鼓励科技创新的社会观 67

3.承认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多元文化观(全球教育观) 68

4.保护生态的自然观 68

(二)选择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69

1.目的性原则 69

2.全面平衡性原则 69

3.启蒙性原则 71

4.超前性原则 71

5.迁移性原则 72

6.科学性原则 73

(三)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体系 74

1.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 74

2.科学课程的内容体系 74

3.社会课程的内容体系 75

4.语言课程的内容体系 76

5.艺术课程的内容体系 76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 78

(一)组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78

1.整合化 78

2.个性化 80

(二)组织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81

1.连续性与顺序性 81

2.整合性与统整性 81

3.适切性与需要性 81

4.多元性与开放性 82

5.灵活性与创造性 82

6.随机性与适时性 82

(三)设计学前创造教育活动的模式及其理论解析 82

1.学前创造教育活动设计的模式 82

2.学前创造教育活动设计模式的理论解析 83

第三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实施 87

一、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基本条件 87

(一)教师条件 87

1.教师应树立的创造教育新观念和新意识 88

2.教师应提高的创造教育能力 99

3.教师应掌握的创造教育要求、方法和策略 101

(二)环境条件 108

1.环境对幼儿的双重巨大作用 108

2.环境创设的要求 110

(三)园长条件 118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120

(一)创造性原则 120

(二)激发最佳学习状态与内部动机的原则 121

(三)多自由、多选择的原则 122

(四)重视过程的原则 124

(五)多变化的原则 124

(六)尊重个性、智力与学习类型差异的原则 125

(七)融入情感的原则 126

(八)主体活动性原则 128

(九)渗透性原则 129

(十)预先控制和消除不利因素的原则 129

三、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134

(一)教学活动 135

1.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需要加强幼儿的“活动” 136

2.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对“活动”的新要求 137

3.“活动”的类型及其创新 142

(二)游戏活动 144

1.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要还游戏的本质于幼儿 144

2.创造性游戏的指导 145

(三)生活活动 147

1.生活活动在实施创造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147

2.目前幼儿园生活活动存在的问题 147

3.改善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策略 147

四、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需要把握的问题 148

(一)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并不全盘否定已有课程 148

(二)以创造性为核心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 148

(三)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重点不只在课堂 149

(四)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不仅是幼儿园的事 149

第四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评价 150

一、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评价应有的价值取向 150

(一)课程评价的管理效能及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50

1.课程评价的管理效能 150

2.课程评价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51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系统 151

1.课程目标的评价取向 152

2.课程内容的评价取向 152

3.课程实施的评价取向 153

4.课程评价本身的取向 155

二、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体系 156

(一)各领域课程的评价内容 156

1.健康领域的评价内容 156

2.科学领域的评价内容 157

3.社会领域的评价内容 158

4.语言领域的评价内容 159

5.艺术领域的评价内容 160

(二)游戏活动的评价内容 162

1.对幼儿的评价 162

2.对教师的评价 162

(三)生活活动的评价内容 163

1.对幼儿的评价 163

2.对教师的评价 163

(四)环境的评价内容 164

1.物质环境的评价内容 164

2.精神环境的评价内容 165

三、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评价框架示例 166

(一)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评价框架 166

(二)学前创造教育活动设计的评价框架 168

第五章 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实证研究 170

一、学前创造教育全语言课程有效性的实验 171

(一)实验目的 171

(二)实验对象、时间与步骤 171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72

(四)实验结论与建议 175

二、创造技法启蒙教育对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效能的实验 176

(一)实验目的 176

(二)实验对象 176

(三)实验变量 176

(四)实验方法、时间与步骤 176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79

(六)结论与建议 181

第六章 学前创造教育专题研究 183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学前创造教育 183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思想 184

1.强调积极的人性观 184

2.“自我”是行为的中心 184

3.人的行为受制于个人的知觉、自由与责任 185

4.重视人的独特性 185

5.人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 185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前创造教育的启示 186

1.学前创造教育的目标定位 186

2.学前创造教育应成为价值引导过程 187

3.学前创造教育应重视研究培养创造性的方法策略 187

4.学前创造教育应融入情感的陶冶 189

5.学前创造教育活动设计应重视统整性,并能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 190

二、瑞吉欧的教育对实施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价值 190

(一)关注儿童的活动:倾听最重要 191

(二)耐心等待儿童“奇迹”的发生 192

(三)学会与儿童一起发现和创造 193

(四)保障儿童的各种权利是创造的前提 195

(五)冲突对形成同伴关系是有价值的 196

三、后现代课程观对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的启示 197

(一)课程在交互作用中形成 198

(二)自组织是转变性课程的基本假设 199

(三)教师:平等者中的首席 201

附录 203

附录一 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水平测试题目 203

附录二 创造技法启蒙教育活动设计示例 205

附录三 创造技法启蒙教育活动内容一览表 207

附录四 对幼儿教师创造教育课程理念与行为的调查方案 208

附录五 对幼儿教师创造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调查报告 214

附录六 对幼儿家长创造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调查方案 220

附录七 关于幼儿家长创造教育理念与行为的调查报告 222

主要参考文献 225

后记 2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