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国家赔偿法理论与实务  上
国家赔偿法理论与实务  上

国家赔偿法理论与实务 上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必新,梁凤云,梁清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7500490425
  • 页数:621 页
图书介绍:
《国家赔偿法理论与实务 上》目录

基础理论编 3

第一章 国家赔偿责任界说 3

第一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概念 3

一、比较法上国家赔偿责任的不同内涵 3

二、我国国家赔偿责任的概念 12

三、我国国家赔偿责任的特点 17

第二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 20

一、国家赔偿责任属于私法责任还是公法责任 20

二、国家赔偿责任属于代位责任还是自己责任 29

第三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功能和意义 38

一、国家赔偿责任的功能 38

二、设立国家赔偿责任的意义 48

第二章 国家赔偿责任的历史发展 50

第一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发展阶段 51

一、完全否定阶段 51

二、相对肯定阶段 54

三、全面肯定阶段 55

四、继续发展阶段 58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赔偿责任的历史发展 61

一、法国 61

二、德国 67

三、日本 73

第三节 英美法系国家赔偿责任的历史发展 79

一、英国 80

二、美国 85

第四节 我国国家赔偿责任的历史发展 91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国家赔偿责任 91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赔偿责任 93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国家赔偿制度 100

第三章 国家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础 104

第一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思想渊源 104

一、国家赔偿责任兴起较晚的原因 104

二、国家赔偿责任产生的思想渊源 105

第二节 国家赔偿责任理论的发展 107

一、人民主权学说 108

二、社会协作学说 109

三、法律拟制说 110

四、国库理论说 112

五、公共负担平等说 112

六、特别牺牲说 113

七、危险责任说 114

第三节 我国国家赔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念 116

一、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则 116

二、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基本观念 118

第四章 国家赔偿的类型 120

第一节 立法赔偿 120

一、国外立法赔偿的理论与实务 120

二、对于我国应否规定立法赔偿的理论探讨 124

第二节 行政赔偿 127

一、应否将行政不作为造成的损害纳入行政赔偿的范围 127

二、应否将抽象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纳入行政赔偿的范围 131

三、应否将军事赔偿纳入行政赔偿范围 132

第三节 司法赔偿 135

一、比较法上的司法赔偿 136

二、我国的司法赔偿 137

第四节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 138

一、比较法上的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 139

二、应否规定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 142

第五章 国家补偿责任 147

第一节 国家补偿责任概述 147

一、国家补偿责任的含义 147

二、国家补偿责任的特征 150

三、国家补偿责任的理论根据 153

四、国家补偿责任的类型 155

第二节 国家赔偿责任与国家补偿责任的比较 159

一、国家赔偿责任和国家补偿责任的区别 159

二、我国法上对于国家赔偿责任与国家补偿责任关系的处理 163

第六章 国家赔偿规范体系 165

第一节 国家赔偿法概述 165

一、国家赔偿法的概念 165

二、国家赔偿法律关系 167

第二节 国家赔偿法的规范体系 169

一、国家赔偿法的立法体例 169

二、国家赔偿法的渊源 172

第三节 国家赔偿法的效力 179

一、国家赔偿法的对内效力 179

二、国家赔偿法的对外效力 182

第四节 国家赔偿法的作用与价值 184

一、国家赔偿法的一般作用 184

二、我国国家赔偿法的价值 186

构成要件编 193

第七章 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一般原理 193

第一节 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概述 193

一、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概念 193

二、设定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目的 194

第二节 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基本结构 195

一、域外关于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基本结构或者要素的讨论 195

二、域外设定国家侵权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基本原则 197

三、我国国家赔偿法设定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基本思路 198

四、我国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199

第八章 赔偿责任主体 204

第一节 赔偿责任主体概述 204

一、赔偿责任主体范围的概念及设定主件范围的意义 204

二、设定主体范围的原理 205

三、赔偿责任主体范围 206

第二节 我国国家赔偿责任主体的范围 214

一、有关设定主体范围的若干不同意见 214

二、我国《国家赔偿法》对主体范围的具体规定 215

第九章 行为范围及其设定 219

第一节 行为范围概述 219

一、设定行为范围的意义 219

二、设定行为范围的原理 220

三、公共权力的内涵与国家的特殊赔偿责任 221

四、我国有关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范围的宏观设定 224

第二节 特定的主权性行为与国家赔偿责任 226

一、立法职能行为与国家赔偿责任 226

二、司法职能行为与国家赔偿责任 249

三、特定的行政职能行为与国家赔偿 254

第三节 关于若干特殊领域的国家赔偿责任 257

一、公有公共设施的国家赔偿 257

二、军事行为 281

三、特定的公务行为与国家赔偿责任 288

第三节 职务行为及其认定 295

一、域外对“执行职务”内涵的限定 295

二、认定执行职务行为的标准 300

三、执行职务行为的主要方式 306

第十章 因果关系及其认定 323

第一节 因果关系概述 323

一、哲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324

二、法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326

第二节 认定因果关系的一般理论 329

一、大陆法系的因果关系理论 329

二、英美法系的因果关系理论 336

第三节 国家赔偿法上对因果关系的认定 344

一、认定因果关系的一般规则 345

二、因果关系的推定 350

三、不作为情形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356

第十一章 可赔偿之损害 362

第一节 损害概述 362

一、损害的界定 362

二、损害事实的结构 366

三、多重损害事实 369

第二节 可赔偿之损害的法律特征 371

一、损害的现实性和确定性 371

二、损害的特定性与法定性 374

三、损害的可计算性 377

第三节 损害的分类 380

一、学理上的分类 381

二、对人身权益的损害 383

三、对财产权益的损害 392

赔偿范围编 399

第十二章 行政赔偿的行为范围 399

第一节 行政赔偿范围的规定模式 399

一、行政赔偿范围的规定模式 399

二、我国《国家赔偿法》关于行政赔偿范围的规定模式 404

第二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行政赔偿范围 407

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407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 410

三、以殴打、虐待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412

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伤亡 414

五、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416

第三节 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范围 417

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行为 417

二、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行为 420

三、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行为 422

四、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425

第四节 有待研究的若干行政赔偿范围问题 426

一、关于规定万式的问题 427

二、关于保护权利范围的问题 428

三、关于抽象行政行为的赔偿问题 430

四、关于自由裁量行为、显失公正(行政裁量严重不当)行为的赔偿问题 432

第十三章 刑事赔偿的行为范围 436

第一节 刑事赔偿行为范围的立法模式 436

一、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关于刑事赔偿范围的立法模式 436

二、我国《国家赔偿法》关于刑事赔偿行为范围的立法模式 445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的刑事赔偿范围 446

一、关于羁押赔偿的原则 446

二、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 448

三、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 457

四、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 470

五、暴力行为致伤致死的认定 484

六、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490

第二节 侵犯财产权的刑事赔偿范围 492

一、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的 492

二、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的 495

第十四章 非刑事司法赔偿的行为范围 498

第一节 有关妨害诉讼强制措施的赔偿 498

一、妨害诉讼强制措施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498

二、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措施的情形 501

第二节 有关诉讼保全措施的赔偿 503

一、诉讼保全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503

二、违法采取保全措施的情形 507

第三节 有关执行行为的赔偿 514

一、执行行为的概念和生效法律文书 514

二、执行判决、裁定或者其他生效法律文书错误的具体情形 516

三、其他非刑事司法侵权行为 522

第十五章 国家免责的行为范围 523

第一节 国家免责行为概述 523

一、国外有关国家免责条件的设定 523

二、设定免责范围的考虑因素 525

第二节 我国行政赔偿中免责范围 525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526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526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528

四、行政赔偿免责范围的完善 528

第三节 刑事司法赔偿免责范围 529

一、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假供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 529

二、依照《刑法》第17条、第18条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532

三、属于《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142条第2款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533

四、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的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535

五、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535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536

第四节 非刑事司法赔偿的免责范围 552

一、因申请人申请保全有错误造成损害的 553

二、因申请人提供的执行标的物有错误造成损害的 553

三、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553

四、属于《民事诉讼法》第214条规定情形的 553

五、被保全人、被执行人,或者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的保管人员违法动用、隐匿、毁损、转移、变卖人民法院已经保全的财产的 553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害后果的 554

七、依法不应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其他情形 554

归责原则编 557

第十六章 归责原则概述 557

第一节 归责原则的概念 557

一、归责的含义 557

二、归责原则的含义 558

第二节 归责原则的意义 560

第十七章 归责原则体系 564

第一节 侵权法上的归责原则体系 565

一、侵权法上归责原则的演变 565

二、侵权法上归责原则体系 567

第二节 国家赔偿法上的归责原则体系 570

一、国外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体系 570

二、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体系 573

第十八章 国家赔偿归责原则 579

第一节 国家赔偿归责原则概述 579

一、过错及违法责任原则 579

二、无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 585

三、严格责任与过错推定责任的适用范围 586

四、危险责任的适用范围 587

五、公平责任的适用范围 588

第二节 国家赔偿的一般归责原则:违法责任原则 590

一、不同法律制度中违法的概念 590

二、不同法律体系中违法与过错的关系 594

三、将违法作为独立的归责原则的可行性 597

四、我国国家赔偿法中违法概念的界定 599

第三节 国家赔偿的特殊归责原则:结果责任和过错责任 603

一、结果责任原则 603

二、过错责任原则 611

责任归属编 625

第十九章 国家责任与国家赔偿义务 625

第一节 国家责任与工作人员个人责任 625

一、侵权主体、赔偿责任主体、赔偿义务机关与赔偿审核机关 625

二、赔偿责任的若干归属方式 628

三、划分国家责任与公务员个人责任的方式 629

四、国家为工作人员承担责任的性质 631

第二节 国家赔偿义务机关 632

一、国家赔偿义务机关的基本类型 632

二、国家赔偿义务机关的设定 634

三、我国《国家赔偿法》有关赔偿义务机关的具体规定 638

第二十章 追偿权原理和具体行使 665

第一节 追偿权及其设定原理 665

一、追偿权的概念 665

二、追偿制度的性质与功能 666

三、行使追偿权的一般原则 670

四、适格被追偿人的设定 672

五、限制追偿权的若干方式 674

第二节 追偿权的具体行使 678

一、追偿条件 678

二、追偿金额的确定与缴纳 683

三、追究机关工作人员个人赔偿责任的几种模式 687

四、追偿程序 689

第二十一章 赔偿经费的来源和拨付 704

第一节 赔偿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704

一、国家赔偿的精神财富 704

二、赔偿经费的筹措 705

三、我国有关赔偿经费的来源 707

第二节 赔偿经费的储备和拨付 713

一、赔偿经费的储备机关 714

二、超预算时的解决办法 715

三、国家赔偿经费的支出 715

方式标准编 723

第二十二章 国家赔偿的方式和标准概述 723

第一节 国家赔偿的方式概述 723

一、国家赔偿方式的含义 724

二、国家赔偿方式的特征 726

三、国家赔偿方式与民事赔偿方式的关系 728

四、国家赔偿方式的一般类型 729

第二节 国家赔偿的标准概述 730

一、国家赔偿标准的含义 730

二、确定国家赔偿标准的原则 732

三、我国国家赔偿标准的选择 733

第三节 国家赔偿的计算方法概论 750

一、国家赔偿的计算方法与国家赔偿标准的关系 750

二、国家赔偿的计算方法的法律性质 751

三、国家赔偿的计算方法的事实性质 752

第二十三章 国家赔偿方式及其适用 754

第一节 国家赔偿方式的种类 754

一、金钱赔偿 755

二、恢复原状 757

三、返还财产 761

四、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761

五、赔礼道歉 763

第二节 国家赔偿方式的适用体系 765

一、国家赔偿方式的选择原则 766

二、比较法上的国家赔偿方式的适用体系 767

三、国家赔偿方式的适用体系的类型 771

四、我国国家赔偿方式的适用体系 773

第三节 国家赔偿方式的适用 777

一、金钱赔偿的适用 778

二、返还财产的适用 781

三、恢复原状的适用 782

四、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适用 784

五、赔礼道歉的适用 787

第二十四章 可赔偿损害范围的法律界定 788

第一节 可赔偿损害范围概述 788

一、可赔偿损害范围的概念 788

二、界定可赔偿损害范围的必要性 789

三、限定可赔偿损害范围的功能 790

第二节 限制可赔偿损害范围的若干角度和思路 792

一、仅赔偿积极损害抑或一并赔偿积极损害和消极损害 792

二、全额赔偿与限额赔偿 795

三、是否适用过错相抵 796

四、是否适用损益相抵 803

五、能否超出赔偿请求的范围确定赔偿金额 809

第三节 我国国家赔偿法对可赔偿范围的限定 809

一、积极损害与消极损害 810

二、全额赔偿与限额赔偿 812

三、其他原则对可赔偿损害范围的限制 815

第二十五章 人身损害赔偿及其标准 817

第一节 人身损害赔偿及其标准概述 817

一、人身损害赔偿之价值观 817

二、人身损害赔偿的权利范围 819

三、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选择 821

四、人身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822

第二节 人身自由损害的赔偿标准 823

一、人身自由损害赔偿标准的比较法考察 824

二、我国人身自由损害的赔偿标准 826

三、计算人身自由损害赔偿金需要注意的问题 829

第三节 致人伤害的赔偿标准 831

一、致人伤害赔偿标准的比较法考察 831

二、一般人身伤害的赔偿标准 832

三、致人残疾的赔偿标准 835

第四节 致人死亡的赔偿标准 840

一、致人死亡赔偿标准的比较法考察 841

二、我国致人死亡的赔偿标准 843

三、死亡赔偿金的性质 847

第二十六章 财产损害赔偿及其标准 851

第一节 财产损害概述 851

一、财产损害的含义 851

二、财产损害的本质 853

三、财产损害的形式 854

第二节 财产损害赔偿标准 855

一、财产损害赔偿标准的比较法考察 856

二、与财产损害赔偿标准有关的参数 858

三、我国国家赔偿法上的财产损害赔偿标准 861

第三节 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 869

一、直接损失的计算 870

二、间接损失的计算 872

第二十七章 精神损害赔偿及其标准 874

第一节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 874

一、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概况 875

二、国外国家赔偿法上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 877

三、我国国家赔偿法上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 880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概述 886

一、精神损害 886

二、精神损害赔偿 889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891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896

一、确立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原则 896

二、计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原则 898

三、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计算规则 902

四、计算国家赔偿精神损害的参考因素 907

请求权利编 913

第二十八章 请求权及其行使 913

第一节 请求权概述 913

一、国家赔偿请求权的概念和意义 913

二、国家赔偿请求权的性质 917

第二节 请求权的行使及其保障 920

一、请求权的行使 920

二、请求权的保障 926

第二十九章 请求权人 929

第一节 请求权人概述 929

一、请求权人的概念和意义 929

二、规定请求权人的模式 932

第二节 请求权人的范围 934

一、受害人的范围 935

二、受害人死亡时的请求权人的范围 937

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959

四、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后请求权人的范围 961

五、公务员与国家赔偿 967

六、代理人 973

第三节 外国人请求权人 979

一、关于外国人的赔偿请求权问题 980

二、我国《国家赔偿法》关于外国人和外国组织的请求权的规定 982

三、外国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条件 984

第三十章 时效制度 988

第一节 时效制度概述 988

一、时效的概念和要素 988

二、时效的分类 990

三、时效的客体 991

四、时效的效力 995

五、时效的功能 999

第二节 消灭时效 1001

一、请求时效的概念和意义 1001

二、设定请求时效的原理和方法 1002

三、我国《国家赔偿法》关于请求时效的规定 1008

四、申请救济时效 1024

五、追偿时效 1026

第三节 取得时效 1027

一、取得时效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1027

二、设定取得时效制度的基本方式 1028

三、我国国家赔偿制度中的取得时效制度 1029

赔偿程序编 1035

第三十一章 前置程序 1035

第一节 前置程序概述 1035

一、前置程序的概念 1035

二、各国前置程序的形式 1036

第二节 申请赔偿程序 1040

一、行政赔偿申请程序 1041

二、刑事赔偿申请程序 1056

三、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申请程序 1086

第三节 协商程序 1088

一、协商程序概述 1088

二、各个国家和地区关于协商程序的具体形式 1091

三、协商的启动程序 1094

四、协商的申请程序 1097

五、协商的进行程序 1098

六、协议的达成和协议未达成 1103

七、费用免除 1109

第四节 决定程序 1110

一、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决定程序 1110

二、赔偿案件的审查意见 1116

三、赔偿决定的审核批准程序 1117

四、作出赔偿决定的程序要求 1118

五、赔偿决定的执行 1122

第三十二章 非诉讼救济机制 1124

第一节 复议程序 1126

一、复议的概念和种类 1126

二、复议的主管、管辖和期限 1127

三、复议程序的提起 1133

四、复议的方式 1137

五、复议决定和不服复议决定的救济方式 1139

第二节 申诉程序 1143

一、申诉程序概述 1143

二、《国家赔偿法》规定的申诉程序 1144

第三十三章 国家赔偿诉讼程序 1149

第一节 国家赔偿诉讼程序概述 1149

一、国家赔偿诉讼主管的若干模式 1149

二、我国国家赔偿诉讼的立法和争论 1156

第二节 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程序 1161

一、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机构和决定程序 1161

二、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的诉讼性质 1173

三、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案件的管辖 1176

四、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程序的启动和进行 1177

五、国家赔偿听证程序 1183

六、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的执行 1190

七、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程序中救济程序 1192

八、关于设立国家赔偿审判庭的问题 1196

第三节 行政赔偿诉讼程序 1199

一、行政赔偿诉讼程序概述 1199

二、起诉和受理程序 1201

三、审理和判决程序 1205

附录 1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1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前后对照表 12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