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资本论》学习纲要
《资本论》学习纲要

《资本论》学习纲要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天义,王睿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3612982
  • 页数:4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围绕科学发展主线,系统讲解《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全面阐发《资本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价值,提出若干重要的理论创新观点和政策建议。
《《资本论》学习纲要》目录

导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 1

一、《资本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 1

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三、《资本论》的总体结构 17

四、学习《资本论》的意义 20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理论(《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 25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26

一、《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26

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27

第二节商品货币理论的基本要点 28

一、关于商品价值的分析 28

二、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32

三、价值规律——价格及其变动 37

第三节商品货币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41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想来源 41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的分野 44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展开及其当代理解 47

第二章剩余价值生产理论(《资本论》第一卷第二至六篇) 69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70

第二节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基本要点 72

一、由货币向资本的转化 72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77

三、资本的本质和形式 81

四、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83

五、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89

六、资本主义工资 94

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100

一、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起源的发现 100

二、关于资本概念的不同理解 102

三、关于劳动力商品概念的不同理解 105

四、关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低数量界限与我国划分私营经济的标准问题 107

五、关于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的不同理解 109

第三章资本积累理论(《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 115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116

一、研究对象 116

二、逻辑结构 117

第二节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要点 118

一、生产和再生产 118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19

三、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资本论》第一卷第22章) 124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论》第一卷第23章) 130

五、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38

第三节资本积累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142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积累的观念 142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143

三、关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不同理解 146

四、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151

第四章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资本论》第二卷第一至二篇) 155

第一节《资本论》第二卷的写作过程和本章的逻辑结构 156

一、《资本论》第二卷的写作过程 156

二、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的逻辑结构 157

第二节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的基本要点 159

一、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 159

二、资本周转(《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 173

三、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180

四、可变资本的周转及其对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182

第三节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183

一、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理论的历史发展 183

二、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与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 188

三、固定资本折旧基金的使用与扩大再生产 190

四、关于公共工程(道路、运河)的建设由国家向企业家投资的转变 192

第五章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 195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196

一、研究对象 196

二、逻辑结构 200

第二节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的基本要点 201

一、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201

二、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04

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10

第三节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218

一、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思想来源 218

二、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220

三、关于两大部类与三次产业分类法 221

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23

第六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论》第三卷第一至三篇) 239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240

一、《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240

二、《资本论》第三卷第一至三篇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244

第二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本要点 246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246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252

三、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259

第三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265

一、古典经济学将价值与生产价格相混同产生的后果 265

二、关于价值转型中的市场机制 268

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 274

第七章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资本论》第三卷第四篇) 277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278

一、研究对象 278

二、逻辑结构 279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的基本要点 280

一、商业资本 280

二、商业利润 283

三、商业资本的周转 288

第三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291

一、马克思商业资本理论的形成 291

二、关于商业和服务业劳动的性质问题 294

三、马克思商业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 296

第八章生息资本和信用理论(《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 299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300

一、研究对象 300

二、逻辑结构 301

第二节生息资本和信用理论的基本要点 303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 303

二、资本主义信用 308

三、股份公司和虚拟资本 312

四、信用制度下的货币流通 317

五、高利贷资本 321

第三节借贷资本和信用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322

一、马克思的借贷资本和信用理论的思想来源 322

二、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发展与所有制形式变革的理论与现实 323

三、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 332

第九章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 339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340

一、研究对象 340

二、逻辑结构 341

第二节地租理论的基本要点 342

一、土地所有权与资本主义地租 342

二、级差地租 345

三、绝对地租 352

四、非农业地租和土地价格 356

五、资本主义以前的地租向资本主义地租的过渡 357

第三节地租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359

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思想来源 359

二、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361

第十章各种收入及其源泉(《资本论》第三卷第七篇) 369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 370

一、研究对象 370

二、逻辑结构 370

第二节收入及其源泉理论的基本要点 371

一、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 372

二、马克思对“斯密教条”的批判 377

三、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阶级结构 379

第三节收入分配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拓展 385

一、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思想来源 385

二、关于财富生产和收入分配 387

附录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403

一、历史背景和写作原因 403

二、逻辑结构和基本原理 404

附录二《资本论》导读 415

一、《资本论》的出版与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 415

二、《资本论》的理论框架和主题思想 417

三、《资本论》与当代现实 420

附录三《资本论》与市场经济的逻辑 429

一、《资本论》的对象、方法和理论框架 429

二、《资本论》关于市场经济的逻辑 432

三、《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与现实 434

附录四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现实 441

一、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 441

二、马克思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立场和方法 449

三、以新视角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451

附录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与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 457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457

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 461

三、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462

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467

附录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光辉典范——纪念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150周年 473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第一部真正的经济学著作 473

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第一次对自己的经济理论框架作出了粗线条而科学的勾画 476

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第一次对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精辟分析 478

四、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第一次对创建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方法进行了高度概括 481

五、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意义 483

参考书目 485

后记 4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