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浙江戏曲史
浙江戏曲史

浙江戏曲史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宏图著
  • 出 版 社:杭州:杭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7583080
  • 页数:3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浙江文化专门史研究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浙江戏曲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并力图探索其发展规律,为进一步推动浙江戏曲的发展提供借鉴。
《浙江戏曲史》目录
标签:戏曲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浙江戏曲概况 1

第二节 浙江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3

第二章 浙江戏曲溯源 6

第一节 先秦巫傩 6

一、巫傩出良渚 6

二、巫傩在浙江的遗踪 12

三、巫傩对浙江戏曲的影响 17

第二节 汉唐歌舞百戏 18

一、越人的风情歌 19

二、吴地的前溪舞 20

三、兰溪等地的舞蹈造型 20

四、海宁的角抵戏《东海黄公》 21

五、乐清等地的大曲 22

六、浙东的参军戏 25

第三章 宋杂剧 28

第一节 南宋杂剧 28

第二节 杂剧剧目 30

一、《王魁三乡题》 30

二、《莺莺六幺》 30

三、《相如文君》 31

四、《裴少俊伊州》 31

五、《李勉负心》 32

六、《王子高六幺》 32

七、《病郑逍遥乐》 32

八、《柳毅大圣乐》 33

九、《崔护六幺》 33

十、《越娘道人欢》 33

第三节 杂剧表演 33

第四节 演出场所 37

附:官本杂剧段数 38

第四章 宋元南戏 43

第一节 南戏的诞生 43

一、南戏出温州 43

二、温州与外地 47

第二节 南戏的成熟 50

一、脚色体制齐全 50

二、曲牌组合完整 51

三、艺术成分增加 53

第三节 南戏的发展 55

一、拓展地域 55

二、创造新腔 56

三、扩大影响 60

第四节 南戏的代表作 62

一、《王魁》 62

二、《赵贞女》 64

三、《王焕》 64

四、《乐昌分镜》 65

五、《张协状元》 66

六、“荆、刘、拜、杀” 66

七、《琵琶记》 69

第五章 元明杂剧 72

第一节 杭州的中心地位 72

一、创作中心 73

二、演出中心 75

三、研究中心 77

第二节 作家与作品 79

第三节 演员与技艺 81

一、元杂剧演员的分类 81

二、元杂剧演员的高超演技 83

三、元杂剧的著名演员 85

四、元杂剧演员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88

第四节 明杂剧的余势 90

第六章 明代南戏 98

第一节 南戏的演进 98

第二节 南戏存目 100

第三节 南戏“四大声腔” 102

一、海盐腔 102

二、余姚腔 104

三、弋阳腔 107

四、昆山腔 112

附:南戏声腔源流衍化表 114

第四节 南戏的演出 115

一、演出的三大趋势 115

二、鲜明的传统特色 119

三、戏文子弟的行迹 124

四、戏文子弟的贡献 127

第五节 遗存剧目举要 131

一、《祝英台》 131

二、《董秀才遇仙记》 140

三、《闵子骞单衣记》 146

四、《孟姜女送寒衣》 154

五、《高文举》 164

六、《太平春》 176

第七章 明传奇及昆、弋诸腔 187

第一节 传奇勃兴 187

第二节 昆剧的兴起 188

一、昆剧入浙 188

二、昆剧的演出 190

第三节 高腔兴起 199

一、调腔 199

二、目连戏 200

第四节 作家与作品 201

一、高濂与《玉簪记》 202

二、史槃与《樱桃记》 203

三、屠隆与《彩毫记》 203

四、汤显祖与《牡丹亭》 204

五、叶宪祖与《鸾鎞记》 204

六、卜世臣与《冬青记》 205

七、周朝俊与《红梅记》 205

八、孟称舜与《娇红记》 206

第五节 “越中派”的戏曲与曲论 207

一、“越中派”的形成 208

二、徐渭的《南词叙录》 209

三、王骥德的《曲律》 211

四、吕天成的《曲品》 212

五、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 213

第八章 清代戏曲 216

第一节 传奇余势 216

一、李渔的《十种曲》与《闲情偶寄》 217

二、洪昇的《长生殿》及其地位 224

第二节 高腔鼎盛 231

一、调腔 231

二、宁海平调 231

三、松阳高腔 232

四、醒感戏 233

五、西安高腔 233

六、西吴高腔 235

七、侯阳高腔 236

八、瑞安高腔 237

九、目连戏 238

十、由盛转衰 240

第三节 昆剧勃兴 241

一、班社活动 241

二、杭嘉湖昆剧 245

三、温州昆剧 247

四、宁波昆剧 251

五、绍兴昆剧 252

六、金华昆剧 253

七、盛极转衰 255

第四节 乱弹兴盛 256

一、浦江乱弹 256

二、绍兴乱弹 257

三、诸暨乱弹 257

四、温州乱弹 258

五、台州乱弹 259

六、乱弹余势 259

第五节 徽戏入浙 261

第六节 滩簧崛起 261

一、湖州滩簧 263

二、宁波滩簧 263

三、余姚滩簧 264

第七节 京剧初兴 265

第九章 民国时期戏曲 267

第一节 昆剧继续挣扎 267

一、杭嘉湖昆剧 267

二、金华昆剧 277

三、宁波昆剧 278

四、温州昆剧 278

第二节 高腔继续式微 279

第三节 乱、徽先兴后衰 281

第四节 滩簧继续发展 285

第五节 睦剧鼎盛 288

第六节 杭剧诞生 289

第七节 滑稽戏流行 290

第八节 京剧风行 291

第九节 越剧独盛 294

第十节 王国维曲论 299

第十章 新中国时期戏曲 306

第一节 戏曲改革 306

第二节 昆剧获救 308

第三节 高腔回生 313

第四节 京剧重兴 315

第五节 滩簧再盛 318

一、甬剧 318

二、姚剧 319

三、湖剧 320

第六节 乱弹复苏 321

一、婺剧 321

二、绍剧 324

三、瓯剧 325

四、和剧 325

五、台州乱弹 327

六、诸暨乱弹 327

第七节 越剧主盟 328

第十一章 余论 332

第一节 海盐腔的去向 332

一、声腔遗存 332

二、剧目遗存 334

三、“兴工”与骚子歌 336

第二节 昆剧的前世今生 338

一、昆剧的前世 338

二、昆剧的复活 339

三、昆剧的遗存 340

第三节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341

一、有人欢喜有人忧 341

二、莫把新编当“非遗” 342

三、保护发展两不误 342

附录:浙江戏曲大事记 344

参考文献 3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