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  走出“资源诅咒”怪圈
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  走出“资源诅咒”怪圈

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 走出“资源诅咒”怪圈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靖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3543180
  • 页数:2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作者简介、序(西南财大博导为其作序)、八章节、主要参考文献、致谢: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依据,回顾和评述了经济学家和资源学家关于资源的理论;系统分析资源理论的三个方面: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资源;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对资源整合配置、资源价值、科学的资源发展模式进行阐述。
《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 走出“资源诅咒”怪圈》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二)具备的条件 14

二、研究方法 15

(一)系统方法与统筹协调方法相结合 15

(二)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15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16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6

三、文献综述 17

(一)国外研究状况 17

(二)国内研究状况 19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简要评述 20

第二章 经济学中的资源理论 22

一、资源的界定 23

(一)狭义的资源概念 23

(二)广义的资源概念 23

(三)资源系统概念 24

二、传统资源理论回顾 24

(一)马克思主义的资源理论渊源 24

(二)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资源理论 25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源理论 37

三、传统资源理论的局限 38

四、增长有限理论与增长无限理论的回顾 41

(一)增长的核心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41

(二)增长理论的发展与争论 42

(三)科技进步在资源战略中的作用 46

五、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探讨 48

(一)均衡增长论 48

(二)有机增长论 51

(三)“无意外”发展论 52

(四)可持续发展论 54

第三章 系统资源理论分析 56

一、资源系统 56

(一)自然资源系统 57

(二)经济资源系统 57

(三)人文社会资源系统 61

(四)资源系统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66

二、资源的性质 68

(一)资源的共性 68

(二)自然资源的特性 71

(三)经济资源的特性 72

(四)人文社会资源的特性 73

三、科学的资源观 74

(一)科学的资源观是以人为本的资源观 75

(二)科学的资源观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76

(三)科学的资源观是统筹协调的资源观 77

(四)科学的资源观是辩证的资源观 78

(五)科学的资源观是开放的资源观 79

(六)科学的资源观是优势的资源观 79

四、科学的资源观要回答的问题 80

(一)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80

(二)资源与自然界的关系 80

(三)资源与社会的关系 81

第四章 资源的集聚整合 82

一、资源集聚整合的理论分析 82

(一)资源集聚整合的含义 82

(二)资源集聚整合的互动作用机理 84

(三)资源集聚整合的特点 86

二、资源集聚整合的方法 87

(一)宏观层面的资源集聚整合 87

(二)微观层面的资源集聚整合 92

三、资源的配置 94

(一)资源配置的要素分析 94

(二)资源配置的目标原则 95

(三)资源配置的制度分析 96

(四)统筹协调市场配置资源 101

(五)资源配置的结构优化 102

第五章 系统资源理论发展模型 105

一、传统资源理论的发展模型 105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105

(二)索洛模型 107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模型 110

(四)超边际与边际分析发展模型 114

二、系统资源理论发展模型 117

第六章 资源价值理论分析 122

一、资源的价值理论 122

(一)资源的价值 122

(二)资源的使用价值 124

(三)资源的价值理论研究 125

(四)资源的价格 131

二、资源资本化 133

(一)资源资本化的内涵 133

(二)资源资本化的条件 134

(三)资源资本化的经济学意义 135

三、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135

(一)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自然资源定价模型 136

(二)基于市场经济价格理论的自然资源定价模型 137

(三)李金昌模型 139

(四)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中的资源价格模型 140

四、资源经济制度 140

(一)资源经济制度的功能 141

(二)资源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142

(三)资源经济制度的典型形式 144

五、资源市场 147

(一)资源市场的种类 148

(二)我国资源产权市场建设 149

第七章 科学的资源开发新模式的理论分析 151

一、模式的概念 151

二、传统资源开发模式及其存在的弊端 152

(一)传统资源开发模式存在的弊端 153

(二)传统资源开发模式弊端产生的主要原因 153

(三)传统资源开发模式存在的体制缺陷 155

三、资源富集地经济发展表现不佳及原因分析 156

(一)“富饶的贫困”:自然资源富集地经济发展普遍表现不佳 156

(二)“富饶的贫困”原因分析 159

四、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168

(一)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的概念 168

(二)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的内涵及核心理念 168

五、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对资源开发成本的测度 171

(一)资源开发的三个代价和三种成本 171

(二)资源开发的经济成本及计量 172

(三)资源开发的外在化影响 172

(四)资源开发的外在成本和测度 173

六、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与可持续发展 176

(一)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76

(二)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内涵 178

(三)资源可持续发展 179

第八章 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实证分析 184

一、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的资源禀赋——凉山州的区域状况 184

(一)区域特征 184

(二)资源禀赋 185

(三)经济社会状况 187

二、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的机制分析——创新资源开发体制机制 188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推进资源开发的资本化、市场化、产业化 188

(二)资源市场化:资源有偿使用、竞争出让 189

(三)资源资本化: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的“惊险一跃” 189

(四)资源产业化:就地延伸产业链、就地转化增值 190

(五)资源可持续:把不可再生资源开发收益转化为对人文社会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培植 192

三、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的空间布局战略选择——实施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192

(一)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 193

(二)多资源多要素集聚整合,努力推进生态经济、通道经济、流域经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 195

四、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的产业布局战略选择——多产业多要素集聚整合,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发展道路 198

(一)以工业强州战略为主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99

(二)突出培育区域增长极,打造“一核、一极、五区、多点”,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201

(三)着力农业振兴,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201

五、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的战略目标选择——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多利益主体和谐发展 20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富民产业 203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升人力资源含金量 203

(三)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204

(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着力改善民生、增进和谐 205

主要参考文献 209

致谢 2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