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国的疼痛  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中国的疼痛  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中国的疼痛 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摩罗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9075250
  • 页数:2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对中国国民性批判的殖民主义陷阱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精英群体受到西方殖民势力之影响而对中国文化的批判、对底层群体命运的漠视进行深刻的反省;同时对国民性批判与底层群体的命运进行了较具理论性的探讨。
《中国的疼痛 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目录

绪论 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1

第一章 国民性批判与“卖矛诱导”体系 3

国民性批判中的双重权力关系 3

楚人卖矛者与“卖矛诱导”体系 6

“卖矛诱导”体系与小圈子利益 8

人文文化体系与文化政治学 12

第二章 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 17

小圈子与大圈子的变迁 17

文化力量与制度力量相互为用 21

人文学术体系与国民性批判 24

人文学术体系和法律体系相互为用 28

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 30

第三章 国民性批判与经济政治学 33

人文学术体系与知识分子的利益选择 33

国民性批判与精英意识形态体系 36

文化政治学与经济政治学相互为用 40

文化政治学的利益指向举例 42

第一编 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殖民主义陷阱 47

第一章 中国“国民劣根性”学说的殖民主义起源 49

西方商人、政客判定中国人“软弱、鄙贱、无耻” 49

西方学者判定中国人“欺骗、愚昧、奴性、邪恶” 55

中国精英认可并坚守殖民话语的背景 59

第二章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国民性的批评与改造 62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国民性的描述与批评 62

西方传教士用基督教改造中国国民性 66

第三章 西方传教士与殖民势力完全一体化 74

传教士热衷于军事占领和屠杀 74

传教士热衷于掠夺中国财富 78

传教士的教化与殖民者的枪炮相互支持 83

李提摩太和丁韪良:殖民主义战略家 86

第二编 国民性批判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 93

第一章 国民性批判与近代思想史上制度变革的主线 95

国民性批判:思想文化视角 95

国民性批判的帝国主义压力 97

国民性批判的政治制度指向 103

第二章 五四精英群体的文化选择 109

文化启蒙:五四精英群体的路径选择 109

尖锐对立:五四以前褒西贬中的文化批评 112

全盘西化:五四精英群体的文化选择 116

第三章 五四精英群体的教育改造及其历史影响 123

清末知识分子对中国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批评与建议 124

京师同文馆及教会学校中西并重的课程设置 129

中西并重的“张之洞学制”和全盘西化的“蔡元培学制” 136

第三编《中国人气质》对国民性批判的影响 145

第一章 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一个想象的功利的文本 147

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一个想象的文本 147

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一个功利的文本 151

第二章 鲁迅与涩江保日译本《支那人气质》 155

涩江保日译本《支那人气质》 155

鲁迅与涩江保日译本《支那人气质》的关系 157

第三章 鲁迅对史密斯《中国人气质》的推崇 160

《支那人气质》一书在鲁迅心中的分量 160

许寿裳谈鲁迅与国民性问题 163

第四章 鲁迅作品究竟受到《中国人气质》哪些影响 165

《中国人气质》对鲁迅作品的影响(唐弢的研究) 165

《中国人气质》对鲁迅作品的影响(张梦阳的研究) 167

第五章“第一代”中国学人与史密斯《中国人气质》的关系 173

茅盾与《中国人气质》 174

马君武与《中国人气质》 176

潘光旦与《中国人气质》 178

李景汉与《中国人气质》 179

“作新社”与《中国人气质》 184

第六章“第二代”中国学人与史密斯《中国人气质》的关系 185

为鲁迅与《中国人气质》的关系辩护 186

借《中国人气质》重启启蒙话语 189

第七章“第三代”中国学人对史密斯《中国人气质》的批评 194

刘禾的批评 195

冯骥才的批评 199

周宁的批评 200

中国学界对刘禾、冯骥才、周宁的反批评 203

附录一 阿金 207

附录二 柔顺的固执 210

第四编 国民性批判与底层群体的命运 213

第一章 两面作战的鲁迅:反抗精英与批判底层 215

在精英人士眼中,大众始终是“愚昧”的 215

鲁迅与精英群体的双重关联 216

两面作战的鲁迅 218

第二章 鲁迅随笔对底层群体的批判性评价 221

鲁迅面对底层群体时的复杂心态 221

精英意识形态的膨胀与鲁迅的宿命 224

第三章 鲁迅小说对底层群体的否定性描述 228

被定格在愚昧深渊中的小说人物 228

阿Q有什么错? 230

最要紧的是“要国民改革自己的坏根性” 233

第四章 改革意识形态与底层群体的权利危机 236

改革意识形态的建构 236

谁的权利? 239

把“改革”本身作为目的和价值是一种新的“蒙昧” 242

第五章 科学意识形态与底层群体的文化危机 245

科学崇拜 245

大哀怜与大轻蔑 248

扫荡一切“旧文化” 254

第六章 工业文明意识形态与底层群体的经济危机 257

圣雄甘地的启示 257

“全球化意识形态”是当代“卖矛诱导”体系 258

中国的发展之路注定是一条流血之路 259

文化上、精神上的觉醒和崛起才是真正的崛起 266

结论 文化政治学的利益旨归 270

附录 为了所有的阿Q都能睡上宁式床 2

后序 我只能是阿Q、祥林嫂的儿子 2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