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权力史鉴  中
权力史鉴  中

权力史鉴 中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4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书森,朱杰军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8712429
  • 页数:1760 页
图书介绍:
《权力史鉴 中》目录
标签:主编 权力

第一部 权力理论 3

第一篇 权力要论 3

第一章 权力的内涵与要素 4

一、权力的内涵 4

(一)权力概念的内涵 5

1.权力是支配、控制或影响他人的能力 6

2.权力是不平等的社会关系 6

3.权力是强制性的力量 6

(二)权力与权威 8

1.权威是合法的权力 9

2.权威意味着自愿服从 9

3.权威是规范化的强制 10

(三)权力与影响 11

1.从影响频率区分 11

2.从强制与否区分 11

3.从合法与否区分 12

4.从选择自由区分 12

5.从地位不同区分 12

(四)权力与控制 13

1.权力与权利概念的混淆 13

2.权力与权利的异同 15

二、权力的要素 17

(一)权力的载体 17

1.权力主体与客体的内涵 18

2.权力主体与客体的划分 19

3.权力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20

(二)权力的标志 22

1.权力标志的内容和作用 22

2.权力标志的萌芽和形成 23

3.权力标志的发展和淡化 26

(三)权力手段 29

1.酬报型手段 30

2.强制型手段 33

3.象征型手段 36

(四)权力的基础 38

第二章 权力的起源与演变 41

一、权力的起源 41

(一)权力起源的前提和原因 41

(二)权力的萌芽和形成 44

1.公仆变成主人 44

2.世袭制的出现 45

3.异化中的军事首领 46

4.异化中的社会冲突 47

(三)权力机构和功能的分化 48

1.酋长会议的出现 48

2.人民大会的出现 49

3.社会权力与自然权力的分化 50

(四)权力的形成 51

1.自然权力异化为社会权力乃是历史的必然 52

2.社会权力的形成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已放弃了自然权力 52

3.社会权力的形成是其职能权力进一步分化的开端 52

4.社会权力形成之后自然权力并未完全消失 53

(五)权力起源模式及其评价 53

1.人类天性说 53

2.社会契约说 55

3.功能分化说 57

4.社会交换说 58

5.社会冲突说 59

二、权力的演变 61

(一)权力关系的历史演变 61

(二)现代权力关系的一般特性 64

第三章 权力制度、权力角色与权力心理 67

一、权力制度 67

(一)集权制与分权制 67

(二)权力的制衡与监督 69

二、权力角色的素质才能 70

1.权力角色的政治素质 71

2.权力角色的心理品质 72

3.权力角色的才干条件 73

4.权力角色的领导艺术 74

三、权力心理 76

(一)权力二重性及其心理影响 76

1.社会权力的二重性 76

2.权力需要的二重性 77

3.权力心理特征及其对权力行为的影响 79

(二)权力人格与权力道德 83

1.权力人格 83

2.权力道德 84

(三)权力观念及其更新 87

1.权力观念形态 87

2.对传统权力观念的批判 88

第二篇 权力应用理论 90

第一章 权力的获得与分配 90

一、权力的获得 90

(一)获得权力的途径 90

1.暴力途径 90

2.非暴力途径 98

3.准暴力途径 98

(二)获得权力的过程 101

1.准备阶段 101

2.竞争阶段 102

(三)获得权力的策略 107

1.古代帝王获得权力的策略 107

2.古代帝王致权策略评价 114

(四)获得权力的手段 119

1.政治手段 119

2.军事手段 121

3.法律手段 123

4.经济手段 125

5.评价与批判 126

(五)获得权力的客观因素与主体素质 126

1.客观因素 126

2.主体素质 129

(六)获得权力的“秘诀” 133

1.重新认识自己 133

2.积累权力资本 139

3.全面政治投入 141

4.获得和驾驭人心 143

5.寻找和创造机会 146

二、权力的分配 150

(一)权力分配概说 151

1.权力分配理论 151

2.权力分配的涵义 152

3.领导权力分配的意义 153

(二)权力分配方式和艺术 154

1.领导权力分配方式 154

2.领导权力分配的艺术 156

(三)权力分配的途径 161

1.世袭 161

2.任命 163

3.考试 165

4.买卖官职 167

5.选举 168

(四)权力分配的原则 170

1.关系原则 170

2.财产原则 173

3.素质原则 175

4.遵宪守法、民主集中制原则 178

5.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原则 178

6.层级分明、权责明确原则 178

7.分配适度、系统优化原则 179

8.择人任事、量才授贤原则 179

9.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原则 179

(五)领导权力分配的结果 180

1.多元论 180

2.精英论 182

3.阶级论 184

第二章 权力制约与权力控制 187

一、权力制约 187

(一)权力制约的必要性 187

1.权力与腐败 187

2.腐败的隐形化与显形化 189

(二)权力制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92

1.古代的分权理论 192

2.近代以来的分权理论 194

(三)权力制约模式及其评价 198

1.权力制约权力 199

2.权利制约权力 204

3.反抗制约权力 206

(四)制约模式的评价 207

1.主体对主体的制约 208

2.客体对主体的制约 209

二、权力控制 209

(一)权力控制的必要 209

1.权力控制的涵义 209

2.权力控制的必要性 210

(二)权力“被控”的方式 210

1.直接控制 210

2.外在控制 211

3.制衡控制 211

4.场力控制 211

5.信息控制 212

(三)控制下属权力 213

1.权力控制方法 213

2.场力控制方法 214

(四)控制权力的策略 216

1.影响力为主、权力为辅 217

2.致人于前、防患未然 217

3.宽严相济、恩威并重 217

4.正人正己、身体力行 218

三、领导者的授权 218

(一)领导者授权的意义 218

(二)授权的类型 220

1.口头授权与书面授权 220

2.随机授权与计划授权 220

3.个人授权与集体授权 220

4.长期授权与短期授权 220

5.逐级授权与越级授权 221

(三)领导者授权的程序 221

1.分配责任 221

2.授予职权 222

3.坚持请示汇报制度,及时检查监督 222

(四)领导者授权的原则 223

1.适当原则 223

2.带责原则 223

3.可控原则 223

4.信任原则 223

5.考绩原则 224

(五)授权应注意的问题 224

1.要选好“受权者” 224

2.要谨防“反授权” 226

3.要防止放弃职权的现象,把握必要的权力 226

4.要防止授权失控、失衡 227

第三章 权力的行使与运用 229

一、权力行使概述 229

(一)权力行使的目的 229

1.目的的内涵 229

2.目的的偏离 230

(二)权力行使的途径 231

1.民主与专制 231

2.强制与非强制 234

(三)权力行使的模式 235

1.实时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235

2.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 237

3.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 238

(四)权力行使的程度 239

1.测量方法 239

2.行使效果 240

3.行使分量 241

4.行使广延 242

5.行使代价 242

(五)权力的增殖与损耗 244

1.权力的增殖 244

2.权力的损耗 245

二、权力行使方法的规定与特征 246

(一)权力行使方法的规定 246

1.阶级性 246

2.职务性 247

3.统领性 247

4.责任性 248

(二)权力行使方法的特征 248

1.适度性和适时性相结合 248

2.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相结合 249

3.集中性和分散性相结合 250

三、权力行使方法的历史考察 251

(一)史前社会权力的行使 251

1.史前社会权力产生的基础 251

2.史前社会者权力行使的基本形式 251

3.史前社会领导者行使权力的特点 252

(二)古代社会权力的行使 253

1.古代社会权力行使的基本性质 253

2.古代权力行使的基本形式 254

3.古代社会权力行使的特点 256

(三)近代社会权力的行使 256

1.近代社会权力行使的宏观形式 257

2.近代社会权力行使的微观走向 257

3.近代社会权力行使的特点 258

(四)权力观的批判 259

1.权力私有观念 259

2.权力至尊观念 261

3.权力商品化观念 262

4.权力宗法观念 262

第四章 权力与权术 265

一、权术与政治斗争 266

(一)政治斗争中的权术 266

(二)政治权术的基本特性 267

(三)权术争斗的目标 269

二、权术与政治道德 270

(一)政治权术生存发展的制约因素 271

(二)传统政治道德对权术的排斥 272

(三)政治权术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273

三、古代中国的权术观 276

(一)道、法、儒三家的基本态度 276

(二)古代中国传统权术观的儒家化 278

(三)历史对权术的重新审视 279

四、权术发展的历程 280

(一)奴隶制时代的权术 280

(二)封建时代初期的权术 283

(三)权术发展的新变化 287

1.政治权术在政治思想领域显得更加虚伪 288

2.政治权术的运用场合发生了转移并逐步扩展 289

3.政治权术与兵家权谋的分野日趋明朗 290

五、封建专制与政治权术 291

(一)君主专制与政治权术 291

1.高度集中的君权 291

2.专制君主对于政治权术的依赖 293

(二)官僚政治与政治权术 297

1.官僚政治的权力形态及其特征 297

2.政治权术在官僚政治中的效用 303

第二部 致权史鉴 311

第一篇 拥兵征战 暴力夺权 311

第一章 金戈铁马 用武力夺取政权 311

一、跃马打天下,拥兵征战夺取政权 311

1.斩蛇而起,刘邦聚义建西汉 311

2.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 313

3.逐鹿中原,朱元璋建立明王朝 316

4.暴力狂徒,墨索里尼武装夺权 320

5.军事政变,卡扎菲登上权力宝座 321

二、拥戴建功,凭借武功获得权位 323

1.戎马一生,徐达建立战功赫赫 323

2.再造唐朝,赤胆忠心郭子仪 332

3.征战四方,多尔衮权重位尊 342

第二章 亲情相残 以暴力争权夺位 349

一、以暴力夺取王位 349

1.齐桓公杀兄夺王位 349

2.刘骏杀兄鸩弟做皇帝 351

3.图帖睦尔以弟弑兄 355

4.史朝义杀父夺位 357

5.冯太后临朝称制 359

6.朱友珪杀父称君 361

7.西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363

二、以暴力夺取储位 365

1.卫公子朔一箭双雕杀兄夺嫡 365

2.楚商臣宫中弑父保住储位 367

3.丧期弄计,李期兄弟灵堂杀储 368

4.李世民玄武兵变杀太子 370

5.安庆绪行凶杀父保储位 375

6.朱见济仗父夺储位 377

三、以暴力夺取后位 379

1.霍氏女用计投毒取代许皇后 379

2.贾南风矫诏弄权废杀皇太后 380

3.单登计赚手书害死萧皇后 383

4.万贵妃肆虐后宫,谮废吴皇后 385

第三章 倚仗武力 权臣篡夺王位 387

一、宫庭政变,权臣以暴力篡夺王位 387

1.步步为营,刘宋取代东晋 387

2.双管齐下,萧鸾连废二帝 389

3.两面三刀,宇文护弄权弑君 391

4.就坡骑驴,朱全忠劫杀天子 393

5.蓄盈待竭,完颜亮结党夺权 395

6.伪托遗诏,史弥远擅权立赵昀 397

二、拥兵自重,权臣摄取实权 399

1.兵多势盛,董卓有恃无恐揽朝政 399

2.招兵买马,袁绍拥兵自立斗董卓 401

3.紧握军权,曹操自任无冕王 403

4.鼓吹侵略,东条英机夺权任首相 408

第二篇 韬光养晦 谋略致权 412

第一章 忠心辅弼 以雄才大略获取权位 412

一、以远见卓识、雄才大略获得重用 412

1.诸葛亮以超凡智慧获得权炳 412

2.王猛以威勇与智慧出将入相 414

3.刘基以济世之才获器重 420

二、以骄人业绩、卓著功勋获得提升 423

1.刘晏智谋财理掌权炳 423

2.赵普刚毅多谋居相位 428

3.耶律楚材以文治武功掌三朝 433

4.刘秉忠以博学多才成为赞画重臣 446

5.张居正力挽狂澜倡行改革任首辅 448

第二章 择主而从 攀龙附凤获得权力 456

1.吕不韦结交异人 457

2.李斯结交吕不韦 463

3.戴笠结交蒋介石 464

第三章 忍耐伪装 把握时机以谋权 467

一、树立形象,假作正人君子以谋权 467

1.王莽收买人心谋帝位 467

2.曹丕假装仁厚角逐太子位 476

3.杨广矫饰篡皇位 478

二、把握良机,见机而动攫取权位 479

1.刘秀寻找机会创大业 479

2.曹操见机而动,挟天子以令诸侯 481

3.司马懿称病等待时机搞政变 483

4.科尔乘机而起统一德国 485

5.叶利钦抓住良机出任俄罗斯首任总统 487

6.贝·布托捕捉机遇活跃于政坛 492

第四章 溜须拍马 靠献媚获得权力 495

一、曲意逢迎,投上所好以谋权 495

1.仇士良 496

2.卢杞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500

3.圆滑世故,冯道侍奉五朝八姓十二君 501

4.焦芳两面讨好的手腕 502

二、察颜观色,迎合上司心理以谋权 504

1.严嵩看风使舵 505

2.李莲英奉迎有术 507

3.和珅精通皇帝心理学 509

4.王祐认宦官为义父 511

5.安德海甘当黄盖受苦刑 512

6.以父母作人质,阎锡山向袁世凯表“诚”意 515

第五章 金钱铺路 以钱以物换取权力 516

一、巧用金钱“购买”权位 516

1.颜师伯以钱钓官 516

2.孟佗用重金买通权贵者的家奴 517

3.潘复凭借赌桌交易稳坐政坛 519

4.陆建章给权贵者的妻妾送礼 520

5.曹锟贿选当总统 520

6.出色的日本金钱政客岸信介 523

二、进贡物品交换权位 524

1.易牙烹子献齐桓公 524

2.皇甫鎛聚敛媚皇上 525

3.王播向皇室进贡钱谷 526

4.万安向皇上进献春药 527

5.童贯向宋徽宗献书画 528

第六章 权色交易 以色换取权力 529

一、攀龙附凤,女人通过婚姻获取权力 529

1.伊梅达尔:由村姑变为“第一夫人” 530

2.伊萨贝尔·庇隆:舞蹈演员荣登总统宝座 540

3.爱丽莎·琳姬:淫荡疯狂的权欲女魔 544

二、凭美恃宠,以美色征服权力 548

1.褒姒以美色夺后位 548

2.卫子夫从女奴爬上皇后宝座 550

3.董贤出卖肉体以色事主 555

4.赵飞燕、赵合德,弄权后宫 556

三、施美人计,以女色巴结权贵 559

1.李园呈献胞妹以谋权 559

2.洪述祖献妹升高官 560

3.克里奥帕特拉自施美人计 562

第七章 玩弄阴谋 不择手段揽取权力 565

一、控敌墙脚,打击对手以谋权 565

1.挖敌墙脚谋皇位 565

2.破坏竞争者建功立业的机会 567

3.武则天扼死亲女委恶于敌 568

二、借刀杀人,清除异己保全自己 569

1.赵高借刀杀人除李斯 569

2.借皇帝不懂公文用语害忠臣 571

3.秦桧让张浚失责一箭双雕 572

4.让人杀堂兄又装为兄报仇 573

5.借外敌之手为自己夺位创造机遇 574

6.以敌制敌,坐收渔翁之利 577

第三篇 赢得选民 竞选掌权 581

第一章 善于宣传 赢得选民的好感与认同 581

一、自我宣传,鼓动和笼络人心 581

1.丘吉尔的演讲术 581

2.希特勒以嘴巴治国 584

二、利用新闻媒介,大作广告宣传 586

1.利用媒介的若干种方式 586

2.肯尼迪善用媒体作宣传 587

第二章 形象设计,竞选成功的关键砝码 591

一、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利用广播电视 591

1.两位罗斯福的形象塑造 591

2.尼克松、肯尼迪的电视辩论 592

3.里根·卡特总统的形象塑造 593

二、形象设计的策略 594

1.形象设计策略之一:画面胜过言语 594

2.形象设计策略之二:塑造神话 595

3.美国的一位形象设计大师:狄佛 597

三、形象推销:在选民中形成良好形象的重要步骤 600

1.里根:形象推销的天才 600

2.福特的权力推销战略 605

3.布什的形象推销 606

第三章 筹措金钱 竞选成功的决定性条件 609

一、金钱:竞选机器的“润滑剂” 609

1.总统竞选成了金钱的竞赛 610

2.通往白宫的道路用黄金铺成 611

二、筹资,向权力输血 612

1.筹资策略之一:公众募捐 612

2.筹资策略之二:自掏腰包 613

3.筹资策略之三:求助利益集团 614

第三部 固权史鉴 619

第一篇 行仁取义 以德固权 619

第一章 正己立身 以高尚品德巩固权力 619

一、修身正己,以身作则为天下先 619

1.林肯修身养性,培养高尚品德 619

2.朱元璋身先节俭,以训于下 621

3.杨坚反对奢华,为天下倡 622

4.汉文帝艰苦朴素,厉行节俭 623

5.清顺治帝屡次下罪己诏,反躬检讨 624

二、廉洁清白,惩恶扬善君垂臣范 625

1.康熙崇尚节俭,厚待清官 625

2.顺治严惩贪官 627

3.杨坚倡导廉政 628

4.萧何廉洁清白,恭谨固权 628

5.朱元璋以严治官 629

6.唐太宗严于律己,源清流洁 631

第二章 开拓进取,以出色政绩巩固权力 632

一、改革旧制,大胆突破陈规 632

1.商鞅推行新法,民富国强 632

2.孝文帝改革吏治,实行“两治” 636

3.耶律楚材定策立制 639

4.张居正创设考吏法,反腐倡廉 642

5.左宗棠师夷长技,创办船政 647

二、勤于政务,以政务实 650

第二篇 施威行暴 威猛固权 656

第一章 诛杀大臣 用暴力巩固权力 656

一、诛杀功臣,开国皇帝极需巩固权力 656

1.刘邦翦灭群雄 656

2.朱元璋大杀功臣 660

3.雍正帝杀亲诛臣 662

二、诛杀重臣,继位皇帝行暴护权固帝位 665

1.秦始皇铲除嫪、吕势力 665

2.汉和帝暗诛窦宪 667

3.汉桓帝计除奸臣 670

4.汉宣帝灭霍氏满门 672

5.孙休腊会杀孙綝 673

6.周武帝珽毙宇文护 675

7.孟昶诛退权臣 678

8.康熙帝一鼓擒鳌拜 680

第二章 严刑酷法 靠阴森统治巩固权力 682

一、严刑酷法,制定苛刻的法规维护统治 682

1.秦始皇立法“密于凝脂” 682

2.张汤始兴“腹诽之法” 684

3.杜周苛刻用法 685

4.汉宣帝首创“文字狱” 686

二、特务统治,使用卑鄙的手段巩固权力 687

1.朱元璋创立锦衣卫 687

2.雍正的特务统御术 689

3.蒋介石的特务统御术 691

第三篇 计谋于胸 心术固权 693

第一章 排斥异己 打击政敌以固权 693

一、排斥异己,争宠固权 693

1.李林甫笑里藏刀逐异己 694

2.杨国忠阴计中伤专权 696

3.石显陷人有术,保身有道 699

4.赵高诬陷李斯 703

5.汪直兴狱 705

6.焦芳打击位在其上者 706

7.武三思残杀异己 709

二、嫉贤妒能,陷害忠良以固权 710

1.郭开陷害廉颇、李牧 710

2.秦桧残害岳飞 711

3.王钦若诽谤寇准 713

4.王振杀迫忠良 714

5.庞涓无耻陷害孙膑 715

6.王凤暗算王商 717

7.杨素妒害史万岁 718

8.卢杞妒害贤能 719

第二章 以退为进 采用让步策略以固权 722

一、装病作傻,麻痹对手东山再起 722

1.箕子装疯以避祸 722

2.李丰托病不上朝 723

3.司马懿装病篡权 723

4.王戎装病上厕所以避祸 725

5.朱棣佯病夺帝位 726

6.李渊假装淫逸避嫌疑 727

7.韩信甘受胯下之辱 727

二、以屈求伸,藏其锋芒卷土重来 728

1.刘秀忍小愤而就大谋 728

2.张禹佯退谋私利 730

3.晋文公退避三舍后发制人 730

4.贾似道退寸进尺 731

5.楚庄王一鸣惊人 732

6.缓称王以痹敌 735

第三章 以势要挟 割据一方固守地盘 737

一、诸侯藩镇,拥兵自立时刻准备篡权 737

1.拥兵自重,韩赵魏三家分晋 737

2.刘濞首创“清君侧” 739

3.董卓拥兵把持朝政 740

4.曹操牢握兵权 743

5.石敬瑭拥兵独立 745

6.浑瑊安居河中 747

7.安禄山大施迷魂计割据一方 749

二、近代军阀,割据一方同中央相周旋 751

1.马鸿逵称雄宁夏 751

2.马步芳独占西北 753

3.盛世才割据新疆 755

4.阎锡山称王山西 757

第四章 化解矛盾 以和谐关系巩固权力 763

一、力避犯上,与上级和平相处 763

1.陈平放浪避吕后 763

2.杜周以皇帝的意志为准则 764

3.庾?明智舍钱财 766

4.贾玄的机智 766

5.范文程一生唯谨慎 767

6.寇准巧言顺君 768

7.陈平应对汉文帝 769

二、功归于上,错误归于自己 770

1.田叔维护主子的名声 771

2.王先生指教名太守 771

3.有了功劳别自夸 772

4.王翦恋物明哲保身 773

5.荀攸内智外愚谨安身 774

6.郭子仪居功不傲 775

7.韩擒虎出让著作权 776

8.李泌让功给皇帝 777

三、化敌为友,努力化解与同僚的矛盾 778

1.王旦化敌为友 778

2.霍光封赏免灾 778

3.王珪巧言论朝臣 779

4.蔺相如谦让致胜 779

5.周瑜折服老将 783

四、以和为贵,对同僚谨慎忍让 783

1.张安世谨慎为官 784

2.李勣思不出位 784

3.吕蒙挨了辱骂也不生气 785

4.娄师德唾面自干免遭怨 786

第五章 平衡权力 善走权力的钢丝 786

一、平衡派系,坐收渔利 786

1.冯衍的故事 787

2.皇太子改姓 787

3.冯小宝挨了耳光 788

4.皇帝的悄悄话 789

5.李世民统御权术 789

6.齐桓公牵制与分散权力 793

7.武则天分相权,组织“北门学士” 794

8.唐玄宗削弱相权,束禁亲贵 795

9.权衡利弊,巩固自己的权力 798

10.美国总统利用国会与公众的矛盾 804

二、利用国际矛盾,周旋其中,尽得其利 811

1.拿破仑利用英俄矛盾 811

2.梅特涅利用俄法矛盾 813

3.墨索里尼利用德英矛盾 816

第四篇 处心积虑 阴谋固权 819

第一章 “酒释兵权” 用“和平方式”消除隐患 819

一、强干弱枝,以免权臣功高盖主 819

1.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820

2.秦桧“杯酒释兵权” 822

3.削弱王权,巩固权柄 823

二、外尊内忌,以虚荣和利禄让权臣坐冷板凳 824

1.丞相改行当老师 824

2.顾命大臣坐冷板凳 825

3.一天封了五个王 825

第二章 狡兔三窟 见风使舵以固权 826

一、狡兔三窟,多留退路 826

1.孟尝君营造三窟高枕无忧 826

2.苏秦身挂六国相印 831

3.胡广以中庸历仕六帝 831

4.和士开左右逢源 833

5.孙殿英狡兔三窟 833

二、经权达变,识时务者为俊杰 836

1.叔孙通哪个朝廷都走红 836

2.吉温三易门庭 838

3.蔡京善变面孔 839

4.刘牢之三叛其主 840

5.阮佃夫两谋政变 841

6.褚渊弃宋仕齐 843

7.王沈临阵叛曹 845

8.裴矩由谀臣变谏臣 846

9.贾诩见风使舵事六主 847

10.万安充当“纸糊阁老” 849

11.封德彝首鼠两端 850

第三章 求神拜仙 尊佛兴道以固权 851

一、尊神奉仙,以求得道升天,长命百寿 851

1.秦始皇巡游求仙 852

2.汉武帝悔事神仙 853

3.汉光武帝厉行图谶 855

4.武帝利用巫术杀人 856

5.吴末帝热衷祥瑞 857

6.南汉后主笃信女巫 859

7.宋徽宗舞神弄鬼 860

8.明世宗迷信方士 862

9.杜瓦利埃用巫术治国 863

10.利用神话利己专权 864

二、求佛兴道,利用宗教巩固权力 868

1.梁武帝崇佛遁空门 868

2.宣武帝迷佛兴寺 869

3.隋文帝迷信佛道 870

4.唐武宗崇尚道教 871

5.辽道宗佞佛误国 872

6.宋徽宗迷信道教 873

7.明太祖治罪谏佛者 874

8.太平天国洋教立国 874

第四部 用权史鉴 887

第一篇 擎举权杖 展示雄才 887

第一章 安民济民 广为民众谋福利 887

一、以民为本,依靠民众富强国家 887

1.汉文帝务本安民 887

2.唐太宗抚民以静 889

3.明太祖兴农安民 892

4.康熙帝燮和天下 893

5.魏征安辑河北 897

6.李惠登随州兴利除弊 897

7.贾居贞安宋遗民 898

8.毛竣德下发安民榜 900

二、赈灾济民,安定百姓稳固天下 901

1.隋文帝设义仓救灾民 902

2.唐玄宗修常平仓法备荒济民 902

3.苏琼贷粟救饥民 903

4.陈君宾储粮赈邻郡 904

5.富弼赈灾法传天下 905

6.毕仲游“虚张平粜” 907

7.洪皓截留纲运 907

8.姚广孝放粮救灾 909

9.周忱抚江南 910

10.郑板桥救灾救民 913

11.张吉安力除民瘼 914

12.李赓芸尽力赈灾 915

三、广施惠政,稳定统治巩固权力 916

1.薛大鼎沧州兴水利 916

2.刘晏理财以养民为先 917

3.刘随永康施惠政 920

4.吾食禄于君,不食佣于民 921

四、抗上保民,卫护百姓不顾身危 923

1.李特卫护流民 923

2.阳城治民如治家 925

3.何易于拒诏抗苛税 926

4.董文炳舍官抗重敛 927

5.道知县生死治番禺 928

6.欧阳铭敢抗大将军 929

7.唐侃为民不要命 931

8.田文镜为民请命 932

9.周际华不怕丢官见义必为 933

10.高荫爵辞官安民 935

第二章 忠于职守 尽心尽责履行职权 936

一、勤免政务,为国为民倾注心血 936

1.光武帝刘秀勤勉政务,乐此不疲 936

2.金世宗日理万机,勤勤恳恳 938

3.朱元璋励精图治,呕心沥血 940

4.康熙勤劳务实,事无巨细 941

5.马援征战疆场,马革裹尸 944

6.徐达战功累累,功成不骄 945

二、鞠躬尽瘁,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946

第三章 尽职尽心 据理向上司谏诤 949

一、婉言讽谏,善于向上司提意见 950

1.优孟讽楚庄王贱人而贵马 950

2.晏婴讽齐景公踊贵刑残 950

3.淳于髡讽齐威王长夜之饮 951

4.邹忌讽齐威王纳谏 952

5.触龙说赵太后 953

6.庄辛讽楚襄王乐而忘忧 954

7.优旃讽谏秦始皇 955

8.廉希宪讽元世祖 956

9.阿丑戏谏明宪宗 957

10.魏象枢借天变言事 958

11.娄德纳巧言进谏 959

12.博尔奔察善讽谏 960

二、直言规谏,坦然而直接了当地以理相谏 961

1.叔向谏晋平公广开言路 962

2.贾山至言以秦为鉴 962

3.李固指斥外戚梁氏擅权 963

4.朱敬则“谏诤果决” 965

5.孙奭力谏宋真宗奉迎天书符瑞 966

6.田锡直言进谏 967

7.耶律楚材谏窝阔台 968

三、犯颜强谏,不顾个人安危犯上直言 970

1.韩休“峭鲠讦直”谏玄宗 970

2.刘栖楚磕额谏敬宗 971

3.陈禾碎衣谏徽宗 971

4.彻里极谏元世祖宠信桑哥 972

5.李时勉谏明仁宗放纵 973

6.张御史闭关三疏 974

7.李裀痛陈逃人法之弊 975

8.寇连才冒死谏太后 977

第四章 依法治国 高擎法制大旗 979

一、依法行政,赏罚分明 979

1.唐太宗依法治国,不问亲仇 979

2.重耳执法不问功高 980

3.武则天不罪谤政人 981

4.齐威王整饬吏治,革除腐败 982

5.董宣执法如卧虎 983

6.诸葛亮赏善罚恶,公道治国 986

7.赵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987

8.张释之公平执法 988

二、以身护法,执法不避亲情 988

1.汉武帝挥泪斩外甥 988

2.朱元璋对国戚严惩不贷 990

3.徐有功舍命履法职 991

4.诸葛亮自贬三级 993

第五章 善用职权 亦柔亦刚巧理政务 993

一、以柔治政,天下太平 994

1.刘秀柔道治国,天下归仁 994

2.杨坚简刑宽政,务悦民心 995

3.李世民抚民以静,量刑以宽 997

4.宋太祖“宽仁为治” 998

二、刚柔相济,仁法兼施 999

1.诸葛亮宽猛相济,明智治蜀 999

2.戴高乐软硬兼施,联美挟英 1000

3.拉宾刚柔兼济,因势制胜 1005

4.撒切尔夫人恩威并施,宽猛相济 1008

第六章 巧用权力 维护自己的利益 1011

一、善于借权,利用他人的权力为己服务 1011

1.老石碏借他国之手诛叛臣孽子 1011

2.徐阶借助世宗之手诛严嵩 1012

3.阎锡山借助关系求升迁 1017

二、发挥权威,用精神影响力左右政坛 1018

1.李光耀利用权威退位仍谋政 1019

2.走下神坛后的裕仁天皇巧用精神影响力 1019

第二篇 用人授权 重用良才 1022

第一章 任贤用能 是领导者用权的核心 1022

一、古代君王的用人术 1022

1.秦始皇用人术 1022

2.汉高祖用人术 1025

3.汉武帝用人术 1030

4.光武帝用人术 1033

5.曹操用人术 1037

6.隋文帝用人术 1041

7.李世民用人术 1043

8.宋太祖用人术 1046

9.成吉思汗用人术 1051

10.明太祖用人术 1053

11.清圣祖用人术 1056

二、现代伟人的用人韬略 1060

1.拿破仑用人韬略 1060

2.林肯用人韬略 1061

3.斯大林用人韬略 1063

4.罗斯福用人韬略 1067

第二章 知人善任 普选天下英才予以重用 1072

一、三顾茅庐,以礼相邀天下英才 1072

1.周公吐哺待贤士 1072

2.齐桓公设庭燎之礼以招贤 1073

3.光武帝亲访名贤 1074

4.刘备三顾茅庐 1075

5.曹操三下求贤令 1076

6.唐太宗为马周调药 1078

7.朱元璋敬请刘伯温 1078

二、不避亲仇,以坦荡心胸举才 1079

1.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1080

2.毛遂自荐脱颖而出 1080

3.齐桓公不计私仇用管仲 1081

4.把国家托付给仇人 1083

5.曹操不念旧恶 1087

6.唐高祖“既往不究”用李靖 1089

7.拔人“不私于党”,唯才是用 1090

8.不忽木让贤举完泽 1091

9.李自成用人不计前嫌 1092

三、不拘一格,大胆提携社会下层良才 1093

1.孟尝君用人不拘一格 1093

2.折节纳贤 秦王政知人善任 1094

3.刘邦不拘小节任奇才 1097

4.搜扬侧陋,武帝重用霍去病 1102

5.元世祖不论资历用安童 1103

6.雍正帝用人重才技 1104

7.林则徐用人重实效 1106

第三章 善用人才 放手让人才发挥所长 1109

一、用人所长,充分发挥人才的长处而不计其短 1109

1.弃瑕取用,刘邦宽容重陈平 1109

2.水清无鱼,丙丞相不究细行 1110

3.刘秀多看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1112

4.知人善任 取长舍短 1113

5.雍正帝用李卫之长 1115

6.隐臣小过,楚庄王下令绝缨 1116

二、用人不疑,充分信任所用人才 1188

1.坚信三败之将,秦穆公终雪国耻 1188

2.汉光武帝不疑冯异 1120

3.孙权不疑诸葛瑾 1121

4.用人不疑,计救李祐 1122

5.唐太宗求贤纳才 1123

6.宋太祖用人不疑 1127

三、虚怀若谷,纳谏听言 1129

1.知人下士,韩信屈尊问左车 1129

2.汉文帝纳谏赦魏尚 1131

3.唐太宗从谏如流 1131

4.张寔立赏求谏 1137

5.唐高祖“冀闻谠言” 1137

6.唐太宗虚己求谏 1138

7.武则天置铜匦求谏 1139

8.唐文宗“增直臣之气” 1140

9.周世宗“思逆耳之言” 1141

10.宋太宗奖赏谢泌直言 1141

11.宋仁宗纳谏遣女 1142

12.金世宗孜孜求谏 1143

13.元英宗告谕拜住毋忘规谏 1144

14.明仁宗引过求言 1145

15.明孝宗经筵纳谏 1145

第三篇 以权谋私,权力异化 1147

第一章 滥用职权 利用权柄暴戾专横 1147

一、暴戾专横,权力异化无以复加 1147

1.残暴拒谏,晋灵公恶习不改 1148

2.秦二世施暴而亡 1149

3.梁冀专横不法 1150

4.董卓荼毒天下 1152

5.石虎迭兴暴政 1154

6.刘子业凌辱诸叔父 1155

7.刘昱狂悖暴虐一生 1155

8.明毅宗喜怒无常 1156

9.袁世凯独裁专制 1158

二、滥杀无辜,滥用职权丧尽天良 1159

1.宋明帝猜忌滥杀 1159

2.齐明帝杀戮成性 1161

3.齐东昏侯滥杀大臣 1161

4.尔朱荣杀人不眨眼 1162

5.梁元帝残忍多忌 1164

6.韩长鸾滥杀汉官 1165

7.朱温多行不义 1166

8.南汉中宗杀戮诸兄弟 1166

第二章 贪得无厌 以权攫取钱财 1167

一、公开豪夺,肆无忌惮集聚钱财 1167

1.刘瑾专横贪婪 1168

2.马士英至污至贪 1168

3.和珅贪纵营私 1170

4.十常侍贪得无厌 1171

5.蔡京当国唯敛 1173

6.1500美元见一面的总统 1174

7.阿合马“网罗天下大利” 1174

8.贾似道开棺暴尸掠取玉带 1176

9.严嵩父子仗权纳贿 1177

10.贪婪刘瑾索贿却“反贪” 1178

11.贪官的亲友也极贪 1180

12.清太监勒索御医 1181

二、巧立名目,索贿收贿暗中敛财 1182

1.淳于长行骗诱贿 1182

2.梁冀家财三十万万 1183

3.秦桧乘国难之机广为谋财 1185

4.伯嚭接受贿赂为敌国求和 1186

5.安德海母死巧敛财 1188

6.陷害富户让其出钱自赎 1190

三、出卖官爵,以权谋私敛集钱财 1192

1.汉灵帝公开卖官卖爵 1192

2.王黼贪赃卖官 1193

3.和士开卖官鬻狱 1194

第三章 骄奢淫逸 倚仗权势为所欲为 1195

一、骄奢无度,作威作福鱼肉民众 1196

1.何曾父子奢豪无度 1196

2.石崇与国舅斗富 1196

3.宦官五侯专横跋扈 1197

4.湖中宰相耍淫威 1200

5.阮佃夫作威作福 1201

6.冯妙莲放肆无行 1202

7.乾隆帝晚年骄而生怠 1204

8.慈禧太后穷奢极欲 1206

9.陈璧君出巡耀武扬威 1209

10.伊梅达尔欲壑难填 1213

二、贪图玩乐,不理政务以误国 1220

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1220

2.“无愁天子”游戏国事 1221

3.陈后主酒乐成囚 1223

4.李后主荒于政术 1224

5.辽穆宗的“三嗜” 1226

6.宋徽宗玩物丧志 1228

7.明武宗建“豹房” 1230

8.明熹宗嬉乐徇奸 1232

三、淫欲无度 好色丧国 1233

1.商纣王“淫虐”不已,花样翻新 1233

2.汉成帝纵情声色 1235

3.武则天风流一生 1237

4.贾皇后荒淫放纵 1238

5.焦芳花甲之年淫贪更甚 1240

第四篇 放权让位 权力转移 1241

第一章 功成身退 主动放弃权力 1241

一、高风亮节,胸怀开阔主动让贤 1241

1.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 1241

2.华盛顿届满自退,成为后代楷模 1244

3.李光耀积极培养接班人 1245

二、激流勇退,明察秋毫功成身退 1252

1.孙武功成身退隐居乡里 1252

2.范睢全身离相位 1254

3.范蠡激流勇退务农经商 1255

4.张良称病不朝,不问政务 1257

5.李泌丢官归隐山林 1258

第二章 贪恋权位 反遭迫害失去权柄 1259

一、贪权恋位,遭受杀身之祸 1260

1.贪位寡断,韩信死于女人手 1260

2.功成不退,文种丧于“属镂”剑 1261

3.贪位求功,陆机冤死“自己人”手中 1263

4.贪恋权贵,李斯被诛灭九族 1264

二、触犯逆鳞,失去权位 1267

1.只因为一次意见不同 1268

2.第一功臣进牢狱 1269

3.奉旨行事反丢官 1270

4.紫色的朝服是导火线 1270

三、陷入文网,因文招祸 1271

1.通信自由没有保障 1272

2.两句诗送了性命 1273

3.死人也要被砍头 1274

四、祸从口出,言出祸随 1275

1.老皇太后发脾气 1275

2.有了功劳别自夸 1276

3.刺破了舌头还要说 1276

4.救驾大功一言销 1277

5.牢骚太盛防头断 1278

第五部 权力人物志 1283

第一篇 中国权力人物志 1283

千古一帝——秦始皇赢政 1283

一、铲除权臣,少年王夺回旁落的权力 1284

二、纳贤礼士,任用天下良才 1289

三、创建帝制,神化和独断皇权 1293

1.统一法律 1296

2.统一货币 1296

3.统一度量衡 1296

4.统一车轨 1296

5.统一文字 1296

功过昭著的名相——李斯 1299

一、投靠吕不韦,巴结权势进入政坛 1299

二、权欲熏心,昧良心谋害韩非子 1304

三、逢迎始皇,攀上右丞相宝座 1306

四、附逆二世,试图维护富贵权炳 1311

作奸弄权的皇后——吕雉 1316

一、乱世女子,助夫追求权力 1316

二、杀臣戮敌,无情夺取权力 1321

三、嫁女封吕,疯狂维护权力 1330

智勇兼备的中兴帝王——刘秀 1341

一、乘乱起兵,夺取国家最高权力 1342

二、智战兼用,巩固东汉新生政权 1348

三、削弱三公,维护皇权致力中兴 1351

中国第一女皇——武则天 1355

一、美色祸心,瞄准皇后宝座 1355

二、残忍至极,为夺取权力而杀儿谬女 1367

三、呼鹰唤犬,冷酷维持权力 1372

雄才帝王——明成祖朱棣 1385

一、巧用谋士,拥兵夺取帝王权 1386

二、设置内阁,加强中央集权 1388

三、恩威并重,任用酷刑打杀异己 1391

四、拓疆抚夷,大力扩张统治权力 1394

一代奸相——严嵩 1404

一、投帝所好,柔媚佞臣直上青云 1404

二、谗害忠良,扫清障碍伺机夺权 1411

三、残害异己,专宠固结私党 1418

四、贪贿弄权,奸佞一生终被黜 1426

威猛固权的帝王——雍正 1434

一、建小集团,争夺储位获皇权 1435

二、设军机处,总揽朝政大权 1438

三、整顿旗务,加强权力 1441

四、改土归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1449

五、尊孔崇儒,稳定政权 1453

牝鸡司晨——慈禧太后 1457

一、美色祸心,顽强追逐权力 1457

二、宫廷政变,借机夺取权力 1462

三、垂帘听政,无情维护权力 1466

孰是孰非——曾国藩 1475

一、建立湘军,依靠军队谋求政治实权 1475

1.以地缘、血缘为纽带 1478

2.曾国藩的精神 1480

二、广收人才,借用他人智慧为己效力 1481

1.识贤选将,惟才是用 1481

2.为国得人,充实幕府 1483

3.广收人才,谨慎用之 1484

4.勤教严绳,培育李鸿章 1490

三、仁刑怒忍,维护统治谋略多端 1497

枭雄权魔——袁世凯 1505

一、告密升官、卑鄙获得权力 1505

二、一箭双雕,谋取革命权力 1508

三、收买人心,官、钱、色并举巩固权力 1510

四、背信弃义,建立专制政权 1512

五、翻云覆雨,计整政坛敌手 1516

政坛枭雄——蒋介石 1519

一、依陈附孙,处心积虑谋求权 1519

二、驱胡倒汪,拥兵夺取权力 1524

三、削藩编遣,建立专制权力 1535

四、联姻结网,打女人牌稳定权力 1538

五、笼络人才,利用他人智慧为己谋权 1542

六、重用特务,无耻巩固专制政权 1550

七、利用青帮,巩固自己的专制权力 1556

第二篇 国外权力人物志 1561

“风流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 1561

一、宫廷政变,杀夫夺取权力 1561

二、励精图治,努力巩固权力 1568

三、野心勃勃,疯狂扩张权力 1573

勇智双全的大师——拿破仑 1578

一、拥兵政变,以武力夺取政权 1578

(一)时不我待 1578

(二)积腋成裘 1580

(三)专业智慧 1582

(四)毛遂自荐 1583

(五)赢得密友 1585

(六)绝对领导 1586

(七)细密决断 1588

二、运筹帷幄,立法建立独裁统治 1591

(一)政策原则 1591

(二)言行一致 1593

(三)领导要领 1596

三、收买人心,娴熟地驾驭部属 1598

(一)鼓舞士气 1598

(二)礼贤下士 1601

(三)虚心求教 1604

(四)驾驭人心 1606

(五)信赏必罚 1609

(六)先礼后兵 1612

欺世魔王——希特勒 1615

一、施展阴谋,夺取最高权力 1615

1.奇怪的下士 1615

2.仇恨知识与知识分子 1616

3.初涉政治之海 1617

4.从小特务干起 1619

5.加入“工人党” 1619

6.啤酒馆政变 1622

7.登上国家元首宝座 1625

二、得寸进尺,建立独裁统治 1629

1.国会纵火案 1629

2.国家一体化道路 1633

3.血洗冲锋队 1635

中流砥柱——温斯顿·丘吉尔 1641

一、少年丧父,勇取进军政坛 1641

二、临危受命,执掌首相大权 1645

三、争取民心,力挽狂澜不倒 1649

四、结盟美俄,运权争取胜利 1653

西方权谋大师——尼克松 1658

一、因势而动,不懈地追求权力 1658

(一)找出对手的薄弱之处,主动出击 1658

(二)以行家的眼光看准反共有利可图 1662

(三)使艾森豪威尔改写副总统职务的概念 1665

(四)不在其位却谋其政,把眼睛牢牢盯着白宫 1668

二、政治冒险,标新立异竞选成功 1672

1.第一次参加竞选是冒险,最后一次也会如此 1672

2.举党一致,是获得大选胜利的关键因素 1674

3.打越战牌,作了一番慎密思考 1676

4.重塑形象,竞选成功 1679

5.让竞选班子放开手脚干,自己则保持一种超然的姿态 1681

6.巧用南部战略 1684

三、以权施谋,努力巩固权力 1686

(一)巧建班子,紧握权柄 1687

(二)以强制弱,利用内阁 1689

(三)笼络国会,图谋合作 1691

(四)改组联邦,打击官僚 1694

四、软硬兼施,灵活地维护权力 1698

(一)面对日益高涨的反战运动,尼克松采取柔中有刚、软硬兼施的方针 1698

(二)“水门事件”曝光,尼克松采取多套策略 1701

(三)“金蝉脱壳”——尼克松的最后一招 1706

政坛铁女人——撒切尔夫人 1709

一、进入下议院,开始追求权力 1709

二、领导保守党,夺取最高权力 1711

三、坐镇唐宁街,铁腕般地运用权力 1713

(一)施展手段,摆脱困境 1714

(二)实施改革,号脉治“病” 1716

(三)扼制工会,一箭双雕 1718

(四)英美联姻,外交旋风 1720

“世界最杰出的妇女”——科拉松·阿基诺 1721

一、嫁与政治家,随夫涉足政坛 1722

二、前赴后继,竞选总统登上权力顶峰 1726

三、逆境施政治国,顽强巩固权力 1731

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 1733

一、激进分子,苏共失宠 1733

二、卷土重来,逐步夺取权力 1734

三、挫败政变,登上权力之巅 1736

四、炮轰议会,牢牢掌握权柄 1738

第六部 权力学经典文选 1747

《商君书》(节选) 1747

靳令 1747

修权 1750

君臣 1752

禁使 1754

慎法 1756

定分 1759

《韩非子》(节选) 1763

爱臣 1763

主道 1764

有度 1767

二柄 1772

十过 1775

奸劫弑臣 1788

亡征 1797

三守 1801

备内 1802

南面 1805

观行 1808

安危 1809

守道 1812

用人 1814

内储说上七术 1818

内储说下六微 1838

说疑 1856

八经 1863

《吕氏春秋》(节选) 1872

贵公 1872

去私 1874

当染 1875

功名(一作由道) 1877

先己 1878

论人 1881

圜道 1882

爱士(一作慎穷) 1884

季秋纪第九 1886

季秋 1886

顺民 1887

知士 1889

审己 1890

务本 1892

下贤 1894

顺说 1896

观世 1898

任数 1901

勿躬 1904

知度 1906

慎势 1909

审应览第六 1912

审应 1912

重言 1914

行论 1916

骄恣 1919

观表 1921

察贤 1924

期贤 1924

求人 1926

贵直论第三 1928

贵直 1928

直谏 1930

不苟论第四 1932

不苟 1932

赞能 1934

自知 1936

当赏 1937

有度 1938

分职 1940

处方 1942

务大 1944

主术训 1946

《说苑》(节选) 1973

说苑卷一 君道 1973

说苑卷二 臣术 1994

说苑卷七 政理 2009

说苑卷八 尊贤 2029

说苑卷九 正谏 2049

说苑卷十 敬慎 2068

说苑卷十一 善说 2085

说苑卷十二 奉使 2102

说苑卷十三 权谋 2115

说苑卷十四 至公 2136

便宜十六策 2148

治国第一 2148

君臣第二 2149

视听第三 2150

纳言第四 2151

察疑第五 2152

治人第六 2153

举措第七 2155

考黜第八 2156

治军第九 2158

赏罚第十 2162

喜怒第十一 2164

治乱第十二 2164

教令第十三 2165

斩断第十四 2167

思虑第十五 2168

阴察第十六 2169

帝范 2171

君体第一 2172

建亲第二 2172

求贤第三 2174

审官第四 2175

纳谏第五 2176

去谗第六 2177

诫盈第七 2178

崇俭第八 2179

赏罚第九 2179

农务第十 2180

阅武第十一 2181

崇文第十二 2182

论御臣之术 2183

贞观政要 2186

论君道第一 2186

论政体第二 2193

论任贤第三 2201

论求谏第四 2212

论纳谏第五直谏附 2218

直谏附凡十章 2225

君臣鉴戒第六 2239

论择官第七 2247

论封建第八 2257

臣规 2265

同体章 2265

至忠章 2266

守道章 2268

公正章 2270

匡谏章 2273

诚信章 2276

慎密章 2278

廉洁章 2280

良将章 2281

利人章 2285

长短经 2288

自序 2288

卷一(大政) 2289

大体第一 2289

任长第二 2290

品目第三 2292

量才第四 2294

知人第五 2295

论士第六 2301

政体第七 2308

卷二(德行) 2309

君德第八 2309

臣行第九 2321

德表第十 2332

理乱第十一 2335

卷三(权变) 2337

反经第十二 2337

是非第十三 2341

适变第十四 2365

正论第十五 2371

卷四(霸纪上) 2376

霸图第十六 2376

卷五(霸纪中) 2389

七雄略第十七 2389

卷六(霸纪下) 2408

三国权第十八 2408

卷七(权议) 2432

惧戒第十九 2432

时宜第二十 2461

卷八(杂说) 2467

钓情第二十一 2467

诡信第二十二 2472

忠疑第二十三 2476

用无用第二十四 2478

恩生怨第二十五 2479

诡顺第二十六 2480

难必第二十七 2484

运命第二十八 2486

大私第二十九 2487

功败第三十 2488

昏智第三十一 2489

卑政第三十二 2491

善亡第三十三 2492

诡俗第三十四 2493

息辩第三十五 2494

量过第三十六 2495

势运第三十七 2496

傲礼第三十八 2497

定名第三十九 2498

卷九(兵权) 2502

出军第四十 2503

练士第四十一 2504

结营第四十二 2506

道德第四十三 2506

禁令第四十四 2507

教战第四十五 2509

天时第四十六 2510

地形第四十七 2512

水火第四十八 2514

五间第四十九 2516

将体第五十 2518

料敌第五十一 2521

势略第五十二 2523

攻心第五十三 2525

伐交第五十四 2526

格形第五十五 2527

蛇势第五十六 2528

先胜第五十七 2530

围师第五十八 2532

变通第五十九 2533

利害第六十 2534

奇正第六十一 2537

掩发第六十二 2537

还师第六十三 2539

帝学 2540

论治道 2544

治国方略(节选) 2554

卷十二 2554

七十九 人之才有幸有不幸 2554

八十 圣人以无私而成其私 2555

八十一 先其大者则小者服 2556

八十二 天下之弊起于相仍 2558

八十三 不可以一节而弃士 2559

八十四 宰相得人则百官正 2560

八十五 因事而纳君于善道 2562

八十六 事变常出于所不忧 2563

八十七 为天下者使后可继 2565

卷十三 2567

八十八 善治者无赫赫之功 2567

八十九 天下之弊自上启之 2569

九十 人君求治不可太锐 2571

九十一 从事其小而忘其大 2573

九十二 为治当先立其在我 2575

九十三 为治不可以有所惩 2578

经世奇谋(节选) 2581

卷一 2581

第一章 防患未然 2581

1.楚国攻齐,秦国守边 2581

2.甘茂妙喻,武王立誓 2582

3.骄奢是死神的催命符 2582

4.庞葱预防“三人成虎” 2583

5.臣子施惠,君王得利 2583

6.土地都不给,何况性命 2584

7.王翦求秦姓皇赠田园 2584

8.以羊率领狼群 2585

9.萧何花钱消灾 2585

10.吕后为何哭而不哀 2586

11.将相交欢保权力 2586

12.侮辱宦官,免除暗算 2587

13.逆耳之言徒然招祸 2587

14.刘备闻雷失箸 2588

15.打落头巾杜绝谗言 2589

16.“赐书加点”救侯景一命 2589

17.征召突厥参加封禅 2589

18.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2590

19.十九枝箭折不断 2591

20.郭崇韬受赂安众 2591

21.墨笔搅水吓退恶臣 2591

22.以琐事牵制皇帝 2592

23.十分只取九分 2592

第二章 化险为夷 2592

24.勾践尝粪脱困 2593

25.你杀臣子我割地 2593

26.苏秦恐惧忠信获罪 2594

27.管仲用合唱赶路 2594

28.鸡鸣狗盗救孟尝 2595

29.秦使转祸为福 2595

30.老婆情妇两回事 2596

31.烤肉上的毛发 2596

32.张丑一言,出境脱离 2597

33.张仪靠美人解危 2597

34.范雎死里逃生 2598

35.陈平脱衣救命 2598

36.先封最讨厌的臣子 2599

37.当时只知韩信,不知陛下 2599

38.班婕妤不与君王同车 2600

39.寇恂师法蔺相如 2600

40.虞诩增灶示强 2601

41.荀攸善说免难 2601

42.贾诩假冒太尉外孙救命 2603

43.竹筐中的谋士 2603

44.诸葛亮开门退敌 2603

45.司马懿丢盔免难 2604

46.圣主在位可以迟到 2604

47.一女比不过五子 2605

48.胡笳吹,故土思 2605

49.换下绮罗衣 2605

50.假装熟眠,保住小命 2606

51.遗鞭解危 2606

52.去谗言妙法 2607

53.进言的技巧 2608

54.移花接木 2608

55.敌境挑衅保性命 2609

56.驴载草人欺敌 2609

57.敬新磨靠同音字救命 2610

58.张咏火烧黑店 2610

59.美人计消除流言 2611

60.赶走心腹,谏院布线 2612

61.富翁变成大力士 2612

卷二 2614

第三章 见事机先 2614

62.失约表达亡国原因 2615

63.东郭牙:肢体语言专家 2615

64.齐桓公内外得人 2616

65.蹇叔、百里奚知兵必败 2616

66.救小国惹大国反而高兴 2617

67.走不出新建的城门 2617

68.小儿有豺狼的哭声 2618

69.列子不收赠谷 2618

70.郗疵知韩、魏必反 2619

71.假逐太子真袭卫 2620

72.没有白送的玉璧 2620

73.隰斯弥即时停止砍树 2620

74.黄袍加身不吉祥 2621

75.王陵之母为子自杀 2621

76.匈奴示弱必有诈 2621

77.先见之明没功劳 2622

78.甜酒不再有,穆生赶紧走 2623

79.“屠杀道长”没好下场 2624

80.自古文人祸从口出 2624

81.华歆远见,废君无成 2625

82.顾雍识破公孙渊诡计 2625

83.何曾知晋必乱 2626

84.“痴姨”因痴免祸 2627

85.张翰知败思归 2627

86.韦忠不贪官,临祸不遭殃 2628

87.高欢散尽家财交朋友 2628

88.到底谁要造反 2628

89.郭子仪小心侍候卢? 2628

90.首长仆役时 2629

91.韩熙载听歌赏舞避相识 2629

92.王旦反对庆贺死蝗 2629

93.邵雍闻鹃知乱 2630

94.避免成为最后的受害者 2630

第四章 聪敏颖悟 2630

95.掘地见泉不违誓言 2631

96.子产闻哭声知奸情 2631

97.薛公献耳环知君意 2632

98.汉高祖建旧城娱父亲 2632

99.是继母先断绝母子关系 2632

100.隽不疑杀假太子 2633

101.汉昭帝不上伪奏的当 2633

102.娄子伯筑沙为城 2634

103.曹操难掩英雄本色 2634

104.曹冲用镜,山鸡鸣舞 2634

105.诸葛亮明眼识刺客 2635

106.曹冲称象轻重 2635

107.孙亮明察蜜中老鼠屎 2635

108.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2636

109.苻融机智辨盗 2636

110.戴颙让佛面变胖 2636

111.亡君的音乐 2637

112.傅奕识破假佛齿 2637

113.手指龟甲知官位 2638

114.瓮中金化为土 2638

115.相师巧计辨国君 2639

116.崔祐辅智服节度使 2639

117.有神无神 2640

118.生前无谥号 2640

119.宋太祖量大服南唐 2641

120.曹翰得蟹班师 2641

121.河中浮铁牛 2641

122.杨佐用“雨盘”修盐井 2642

123.异常的骑驴使者 2642

124.王旦智屈西夏 2642

125.先盖印再画押的公文 2643

126.看角力先抬大梁 2643

127.杨绘智破盗缣猴 2644

128.文彦博灌水浮球 2644

129.司马光击瓮救友 2644

130.真麟假麟都不收 2644

131.董行成识盗驴贼 2644

132.张?以小计大 2645

133.尹见心水中锯木 2645

134.筑土堆立石碑 2646

第五章 随机应变 2646

135.刘邦伤胸摸脚 2646

136.李广下马解鞍退匈奴 2647

137.曹操望梅止渴 2647

138.张辽以静制扰 2647

139.顾琛答问机警 2647

140.庾杲之智答皇帝问谥 2648

141.赶搭马槽退敌军 2648

142.庾域“满仓计安定人心 2648

143.颜真卿藏首级安众心 2649

144.裴度失印不惊 2649

145.李石以静镇动 2649

146.假造圣旨安民心 2650

147.冯道单脚幽和凝一默 2650

148.范延光以静辟谣 2651

149.张乖崖跟着高呼万岁 2651

150.杖打专副儆士兵 2651

151.丁谓杀死囚吓船夫 2652

152.不废铁钱有妙招 2652

153.曹皇后剪发验功 2652

154.吕夷简迟到有理 2653

155.韩琦力促急召太子 2653

156.杜黄裳先发军饷 2654

157.敬忠义报晓止叛 2654

158.拿钱借瓦,宫殿无缺 2654

159.五钱折半诱出现钱 2655

160.黄炳买饭打胜仗 2655

161.赵从善不怕宦官刁难 2655

162.汪德臣系舟做桥 2656

163.顾大司寇拿布换民衣 2656

164.张瀚指玉为石解友围 2657

165.为百姓藏资料 2657

卷三 2657

第六章 排难解纷 2657

166.齐貌辨为田婴卖命 2658

167.君仁则臣直 2659

168.貂勃报效田单 2660

169.侯嬴窃符节救赵国 2661

170.楚国神偷妙手退敌 2662

171.一语救中期一命 2663

172.不必借兵粮,还能得高都 2663

173.画蛇添足 2664

174.招降一人得三十城 2665

175.朱家游说,季布脱罪 2666

176.朱建迂回援救辟阳侯 2667

177.东方朔片言动主 2669

178.邹阳巧救梁孝王 2669

179.诸葛亮一语惊醒梦中人 2671

180.曹冲戳衣,库吏释罪 2671

181.满宠施“苦肉计”救杨彪 2672

182.华佗的“盛怒药方” 2672

183.王伟元为门生担饭 2673

184.误死误生的星象家 2673

185.村妇借火,婆婆知错 2674

186.机智豁达的小兵 2674

187.宋典打马救皇帝 2675

188.心病心药医 2675

189.昙冰棒喝,津吏释疑 2676

190.李穆挥鞭,宇文泰避险 2676

191.李忠臣以情打动皇帝 2676

192.张说赐婢,书生报恩 2677

193.王旦速焚占卜书 2678

194.翁蒙之恩救赵汾一家 2678

195.一首诗平反佃户 2679

第七章 讽谏人主 2680

196.酒入舌出,言多必失 2680

197.祝君王能不得罪臣民 2680

198.马夫有三大死罪 2681

199.丁公不杀运金百姓 2681

200.让臣与关龙逄、比干同列 2682

201.圣主何时开始分人尸 2682

202.弦章以死谏景公饮酒 2683

203.孔子一语释罪 2683

204.爱他,就让他当人质 2683

205.三件不吉祥的事 2685

206.丑夫殉葬做不得 2685

20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686

208.叶公子高不是真爱龙 2686

209.晋文公出泽受教 2687

210.灶前有人,不见灶火 2688

211.晋文公与公子鉏的邻居 2688

212.食客是“六翮”还是“毫毛” 2689

213.阎没、叔宽一食三叹 2689

2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