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福州地方组织志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建国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0061021
- 页数:503 页
概述 1
第一章 党的组织 13
第一节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民国15年4月~16年4月) 15
一、党组织建立的酝酿和准备 15
二、中共福州地委 15
(一)福州市直属组织 16
(二)外县组织 17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民国16年8月~26年7月) 18
一、中共闽北临委福州办事处 18
二、中共福州市委(行委) 18
(一)永泰县 19
(二)长乐县 20
(三)连江县 20
(四)建瓯县 20
(五)古田县 20
(六)福安县 20
三、中共福州中心市委 21
(一)闽侯县 22
(二)永泰县 23
(三)长乐县 23
(四)福清县 23
(五)连江县 23
(六)罗源县 24
(七)沙县 24
(八)建瓯县 24
(九)福安县 24
(十)屏南县 24
(十一)寿宁县 24
(十二)莆田县 24
四、中共闽中特委(工委)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24
五、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特委)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25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26年7月~34年8月) 25
一、中共福州工委 25
(一)青年工作委员会 26
(二)中共南屿区委(或称中共二南特区) 26
(三)中共连江特支 26
(四)直属支部 27
二、中共闽江工委(特委)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27
三、中共闽中(南)特委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27
(一)永泰县 27
(二)福清县 27
(三)长乐县 28
(四)平潭县 28
四、中共闽东特委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28
第四节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民国34年9月~38年8月) 28
一、中共闽江工委 28
(一)学生工作委员会 28
(二)调查研究委员会 29
(三)经济委员会 29
(四)中共福州第一市委 29
(五)中共福州第二市委 29
(六)中共闽侯县委 30
(七)中共平潭县委 30
(八)中共福安县委 30
二、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市工作部在福州的组织 30
(一)学生工作委员会 30
(二)中共福州第一市委 30
(三)中共闽侯县委 31
(四)中共福(清)长(乐)平(潭)工委 31
三、中共福州市委及失去联系后的组织 31
(一)直属支部 31
(二)外县组织 32
四、中共闽(清)古(田)林(森)罗(源)连(江)中心县委 33
(一)闽清县 33
(二)古田县 33
(三)闽侯县 33
(四)罗源县 34
(五)连江县 34
(六)平潭县 35
(七)福州市 35
五、中共福(州)长(乐)闽(侯)地委 35
六、中共闽(清)永(泰)尤(溪)南(平)古(田)中心县委(闽永尤中心县委) 35
七、中共福建省委(闽浙赣区党委、闽浙赣省委)联络总站 36
八、中共中央上海局、中共中央社会部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36
(一)林南等五人党小组 36
(二)中共独立(福清)支部 36
(三)中共中央社会部在福州工作站 37
九、中共闽中特委(地委、工委)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37
(一)中共福州工委 37
(二)中共福(清)长(乐)林(森)中心县委 37
(三)中共福(州)马(尾)工委 37
(四)中共林森(闽侯)县工委 37
(五)中共福(清)莆(田)永(泰)县委 37
(六)中共永泰县工委 37
(七)中共永泰县委 37
(八)中共福清中心县委 37
(九)中共福(清)长(乐)林(森)工委 37
(十)中共福(清)长(乐)工委 38
(十一)中共福(清)平(潭)工委 38
(十二)中共福清县(工)委 38
(十三)中共长乐县委 38
十、中共闽东工委在福州地区的组织 38
(一)中共古(田)罗(源)林(森)中心县委 38
(二)中共罗源县工委 38
第五节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国38年9月~公司1966年5月) 38
一、中共福州市委 38
(一)市委建立初期,只设委员会、未设常委会阶段 38
(二)设常委会至中共福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阶段 39
(三)中共福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至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阶段 39
(四)中共福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至“文化大革命”开始阶段 40
二、中共福州市委监察委员会(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市监察委员会) 42
(一)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42
(二)市监察委员会 42
(三)市委监察委员会 42
三、中共福州市委工作机构 42
(一)市委办公室(秘书处) 42
(二)市委组织部 43
(三)市委宣传部 43
(四)市委社会部 44
(五)市直属机关党委会 44
(六)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44
(七)市委工业部 45
(八)市委工业交通工作部 45
(九)市委交通基建部 45
(十)市委工业交通政治部 45
(十一)市委党校 46
(十二)市委财政贸易政治部(财贸部) 46
(十三)市委文化教育部 46
(十四)市委农村工作部(农村工作委员会) 46
(十五)福州日报社 47
(十六)市委对敌斗争委员会办公室 47
(十七)市委手工业委员会 47
四、中共福州市委直辖的区、县(工)委 47
(一)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工委) 47
(二)中共福州市大根区委(工委) 48
(三)中共福州市台江区委(工委) 48
(四)中共福州市小桥区委(工委) 49
(五)中共福州市仓山区委(工委) 49
(六)中共福州市水上区委(工委) 50
(七)中共福州市郊区工委(人民公社党委) 50
(八)中共福州市马尾区委 50
(九)中共福州市鼓山区委(工委) 51
(十)中共福州市洪山区委(工委) 51
(十一)中共福州市盖山区委(工委) 51
(十二)中共福州市新店区委 51
(十三)中共闽侯(林森)县委 52
(十四)中共连江县委 52
(十五)中共罗源县委 53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54
一、中共福州市委 54
(一)“文化大革命”开始至中共福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阶段 54
(二)中共福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至“文化大革命”结束阶段 55
二、中共福州市委监察委员会 56
三、中共福州市委工作机构 56
(一)“文化大革命”开始至市革委会成立 56
(二)市革委会成立至中共福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57
(三)中共福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57
四、中共福州市委下辖的区、县委 59
(一)中共福州市红卫(鼓楼)区委 59
(二)中共福州市赤卫(台江)区委 59
(三)中共福州市朝阳(仓山)区委 60
(四)中共福州市郊区委员会(郊区工委) 60
(五)中共福州市北峰区委 61
(六)中共福州市马江区委 61
(七)中共闽侯县委 62
(八)中共福州市蔬菜生产管理区委员会 62
第七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6年10月~1994年12月) 63
一、中共福州市委 63
(一)“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中共福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阶段 63
(二)中共福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至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阶段 63
(三)中共福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至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阶段 65
(四)中共福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至1994年12月底 65
二、中共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市委纪委) 66
(一)中共福州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66
(二)中共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66
(三)中共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67
三、中共福州市委工作机构 67
(一)市委办公厅(办公室) 68
(二)市委组织部 69
(三)市委宣传部 69
(四)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70
(五)市委企业工作部 70
(六)市委政法委员会 70
(七)市委台湾工作(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71
(八)市委落实政策办公室 71
(九)市委政策研究室 71
(十)市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71
(十一)市委党史研究室(征委会) 72
(十二)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办公室 72
(十三)中共福州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直属机关委员会) 72
(十四)中共福州市委老干部局 73
(十五)市委、市人民政府接待处 73
(十六)市委机要局 73
(十七)市委党校 74
(十八)福州晚报社 74
(十九)中共福州市委农村工作部 74
(二十)市委第二办公室 75
(二十一)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75
四、中共福州市委下辖的区、县(市)委 75
(一)中共福州市委下辖的区委 75
(二)中共福州市委下辖的县(市)委 79
第二章 重大活动 87
第一节 党的创建及大革命时期(民国15年4月~16年7月) 89
一、发动反帝反军阀斗争 89
二、声援上海“五卅”惨案 89
三、收回教育权运动 90
四、致力国共合作 90
五、迎接北伐军入闽 91
六、福建国共两党合作与斗争 91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民国16年8月~26年7月) 92
一、恢复与发展组织 92
二、传达贯彻“六大”精神 93
三、恢复发展工人运动 93
四、恢复发展农民运动 93
五、“左”倾错误对福州市委的影响 94
六、建立中共福州中心市委 94
七、推进反日斗争 95
八、发展农村武装斗争 96
九、与十九路军的斗争与合作 96
十、福州中心市委遭破坏 97
十一、中心市委委员赴闽中闽东继续斗争 97
十二、市区党组织的活动 98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26年7月~34年8月) 99
一、重建福州党组织 99
二、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99
三、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00
四、为武装抗击日军作准备 101
五、“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101
六、发展抗日游击武装 102
七、建立闽江工委 103
第四节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民国34年8月~38年8月) 104
一、恢复发展福州城市工作 104
(一)发展组织、建立据点 104
(二)引导教育青年 104
(三)争取教育各阶层群众 105
(四)筹集活动经费 105
(五)求生存争民主斗争 106
(六)抗议美军暴行 106
(七)推动群众反蒋斗争 106
二、城市爱国民主运动 106
(一)“三·二五”学生反暴运动 107
(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政治斗争 107
(三)抗议迫害于子三 108
(四)“民主墙”斗争 108
(五)经济斗争 109
(六)错误处理庄征 109
(七)错误解散城工部组织 110
(八)失联后福州党组织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110
(九)中共中央上海局在福州开展工作 111
三、农村游击武装斗争 111
(一)五县中心县委 112
(二)独立解放平潭 113
(三)闽永尤南古中心县委 113
四、统战与策反工作 114
(一)团结争取上、中层民主力量 114
(二)策反、情报和护厂护校 114
(三)中共中央社会部福州工作站 115
(四)中共中央上海局在福州工作 115
五、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福州 115
第五节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民国38年8月~1956年12月) 116
一、民主建政 116
(一)市、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17
(二)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 117
(三)建立居民委员会、行政村 117
二、建立社会秩序 118
(一)反动党团登记和镇压反革命 118
(二)开展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119
(三)禁烟毒 120
(四)废除娼妓制度 120
(五)取缔封建把头 120
三、土地改革 121
四、恢复国民经济 122
(一)规定货币比价 122
(二)抛售物资 122
(三)实行同行议价 123
(四)整顿交易市场 123
(五)打击不法行为 123
(六)收购推销产品 123
(七)扶持生产 123
(八)调整批零差价 123
(九)改善劳资关系 123
(十)开展物资交流 124
(十一)发展农村经济 124
五、“三反”、“五反”运动 124
(一)“三反”运动 124
(二)“五反”运动 126
六、社会主义改造 126
(一)农业合作化 126
(二)手工业合作化 127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8
七、制定实施“一五”计划 129
第六节 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年1月~1966年5月) 131
一、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131
二、经济建设的重大挫折 132
(一)“大跃进”运动 132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133
(三)反“右倾”运动 134
三、调整国民经济 135
(一)精减机构、职工,压缩城镇人口 135
(二)压缩重工业,充实轻工业 136
(三)纠正“共产风”,大办农业 137
四、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38
第七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140
一、全面内乱 140
(一)从成立“文革领导小组”到“红卫兵大串联” 140
(二)从冲击省委机关到全面武斗 141
(三)冲击军事机关 142
(四)“大联合”、“三结合” 142
二、“斗、批、改” 142
(一)“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 142
(二)清理“阶级队伍” 143
(三)整党建党 143
(四)干部下放劳动 144
(五)“教育改革” 144
(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45
(七)批陈、批林整风 145
三、整顿国民经济 146
(一)贯彻《鞍钢宪法》,“工业学大庆”运动 146
(二)“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运动 146
(三)缩短基建战线 147
(四)科学实验、技术革新运动 147
(五)控制职工人数,提高劳动生产率 147
(六)开展群众性增产节约运动 147
(七)整顿粮食统销 148
四、“批林批孔”运动 148
五、全面整顿与“反击右倾翻案风” 149
(一)各条战线的整顿 150
(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151
第八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6年10月~1994年12月) 152
一、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 152
二、拨乱反正 153
(一)指导思想上 153
(二)组织上 154
三、经济体制改革 155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55
(二)工商企业改革 157
(三)价格体系改革 158
(四)流通体制改革 159
(五)金融体制改革 159
(六)外贸体制改革 160
(七)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61
四、全面对外开放 16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62
(二)制定优惠政策 163
(三)建设开发区、投资区、工业区、保税区和高科技园区 163
(四)创办“三资”企业 164
(五)建立开放“窗口” 164
(六)拓展旅游事业 164
五、精神文明建设 165
(一)“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165
(二)振兴中华五项活动 166
(三)市民道德素质教育 166
(四)学先进、树新风活动 167
(五)“温暖的榕城”系列活动 167
(六)“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活动 168
(七)“两德”教育、“八杯”竞赛活动 168
(八)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168
(九)创建文明省城 169
(十)“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 169
(十一)共建、联建精神文明活动 170
(十二)创造良好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170
第三章 重要会议 173
第一节 中共福州市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 173
第二节 中共福州市第二次党员代表会议 174
第三节 中共福州市第三次党员代表会议 175
第四节 中共福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177
第五节 中共福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179
第六节 中共福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181
第七节 中共福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 182
第八节 中共福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 185
第九节 中共福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 188
第四章 组织建设 193
第一节 领导班子建设 196
一、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 197
二、选拔干部 199
三、改善结构 201
四、民主监督 205
第二节 干部管理 206
一、吸收和调配 206
二、考核 210
三、培训 212
四、审查 215
五、思想作风整顿 217
(一)历次整风运动 217
(二)精兵简政 218
(三)干部下放劳动锻炼 218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干部思想作风整顿 219
六、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219
(一)在职干部管理 219
(二)离退休干部管理 222
(三)后备干部管理 223
(四)干部挂职锻炼 225
七、落实党的干部政策 225
(一)“文化大革命”中案件的复查平反 226
(二)处理“文化大革命”前错案 227
(三)处理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 229
(四)落实政策工作的扫尾、收拢 230
八、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231
第三节 基层组织建设 234
一、建立与发展 234
二、整顿与建设 236
(一)整顿地下时期的党组织 236
(二)1951年到1954年的整党 236
(三)1955年到1962年的整风 237
(四)结合社教整党和重新登记党员 237
(五)“文化大革命”中的“整党建党” 237
(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组织的整顿建设 237
第四节 党员管理 241
一、发展党员 241
二、管理教育 245
(一)组织生活制度 245
(二)定期交纳党费制度 245
(三)党员责任区制度 245
(四)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246
(五)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 246
(六)“争先创优”活动制度 247
第五章 宣传教育 249
第一节 宣传工作 25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52
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253
三、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55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 257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257
(一)拨乱反正的宣传 257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宣传教育 257
(三)普及法律教育的宣传 258
(四)爱国主义教育 259
第二节 理论工作 260
一、理论宣传 260
二、理论教育 263
三、理论研究 265
第三节 党员教育 26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员教育 266
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党员教育 268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党员教育 269
第四节 对外对台宣传 272
一、发展 272
二、途径 273
(一)做好“送上门”对象的宣传 273
(二)以大型对外活动为载体的宣传 274
(三)新闻传媒的宣传 274
(四)制作发行对外宣传品 275
三、对外文化的交流 275
(一)与日本国的文化交往 276
(二)与美国的文化交往 277
(三)与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文化交往 277
第五节 新闻广播 277
一、新闻、广播事业的发展 277
(一)报刊的发展 277
(二)广播电视的发展 278
二、新闻、广播方针政策 278
(一)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278
(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79
三、新闻、广播管理和队伍建设 279
(一)报刊管理 279
(二)报刊整顿 280
(三)广播电视管理 281
(四)新闻队伍建设 281
四、严厉打击反动、淫秽、非法出版物 282
第六章 统战工作 285
第一节 民主党派工作 289
一、帮助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290
(一)1949年10月至1957年5月 290
(二)1957年6月至1966年5月 292
(三)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293
(四)1976年10月至1994年底 293
二、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294
(一)市委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294
(二)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297
三、推动民主党派为革命和建设服务 300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300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301
第二节 党外人事安排 304
一、政权机构的党外人士安排 305
(一)党外人士当选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革命委员会)副市长和委员情况 305
(二)党外人士在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机构中任领导职务情况 310
二、人民政协的党外人士安排 313
(一)爱国民主人士参加福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情况 313
(二)党外人士担任政协福州市委员会副主席和常委情况 314
第三节 工商业者工作 321
一、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1
(一)扶持私营工商业 322
(二)开展“五反”运动,打退资产阶级进攻 322
(三)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2
二、引导工商业者走社会主义道路 323
(一)成立工商联,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323
(二)推动学习和自我教育 323
(三)调整关系,调动积极因素 324
三、发挥工商联作用 324
(一)恢复工商联 324
(二)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324
(三)组织为四化服务 324
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 325
(一)帮助工商联调整职能 325
(二)“团结、引导、帮助、教育” 326
(三)培养和建立积极分子队伍 327
第四节 对台工作 327
一、工作机构及职责 328
二、涉台宣传 328
三、联络接待 330
(一)台属工作 330
(二)接待台胞 331
(三)同乡会工作 333
(四)定居人员工作 334
四、榕台交流 335
(一)文化、体育、科技等交流 335
(二)经贸交流 337
五、沿海工作 337
第五节 侨务工作 339
一、落实出入境政策 340
二、安置救济归侨侨眷 341
三、贯彻保护侨汇政策 342
四、辅导投资 342
五、引导房地产开发 344
六、鼓励捐资兴办公益事业 345
(一)交通 345
(二)农业 345
(三)救灾扶贫 346
(四)教育科技 346
(五)文化体育 347
(六)医疗卫生 348
(七)堂馆会所及其他 348
七、领导归侨、侨眷参加生产建设 348
八、办好“侨”字企业 349
九、辅导归侨学生升学 349
十、对外宣传联络 349
第六节 宗教工作 352
一、贯彻中共宗教工作方针政策 353
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53
三、团结、帮助、引导宗教界人士为社会服务 354
四、打击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和反革命破坏活动 355
(一)取缔宗教反动组织,打击披着宗教外衣的反革命分子 355
(二)加强对非法、违法宗教活动管理 355
(三)抵制海外反动宗教势力的渗透 355
五、落实中共宗教政策 356
六、推动宗教界友好交往 356
第七节 落实统战政策 358
一、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 358
二、落实错划“右派分子”政策 359
三、区别“三小”和落实原工商业者政策 359
四、落实侨务政策 360
(一)落实华侨私房政策 360
(二)平反、纠正冤假错案,落实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 361
五、落实台胞、台属政策 361
(一)落实“一视同仁,不得歧视”“在各方面优先照顾”政策 361
(二)平反冤假错案 361
(三)落实房地产政策 362
第七章 纪检工作 363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365
一、机构沿革 365
(一)领导机构 365
(二)办事机构 365
(三)市直属单位机构 366
(四)区、县及县以下机构 366
二、队伍建设 367
第二节 纪律检查 368
一、纪检信访 368
(一)信访投诉 368
(二)信访处理 370
二、案件检查 372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372
(二)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373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375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375
三、案件审理 379
(一)对“反地方主义”运动案件的甄别 380
(二)对“反右倾”运动案件的甄别 380
(三)对“新三反”案件的复查核实定案 380
(四)对“反右倾”、“拔白旗”、整风整社等运动中受批判和处理案件的甄别平反 381
第三节 党风党纪教育 384
一、党纪教育 384
二、纠正不正之风 387
三、制度建设 390
(一)党风责任制 390
(二)“两公开一监督” 390
(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党内监督通知书等制度 391
(四)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 391
(五)党风检查 391
第八章 党校工作 393
第一节 机构、设施 393
一、机构沿革 393
二、队伍建设 394
(一)充实教师队伍 394
(二)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395
(三)开展技术职称评定 395
(四)建立兼职教师队伍 395
三、基础建设 395
第二节 干部轮训培训 396
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396
二、“五·七”干校时期 397
三、逐步规范化时期 398
(一)拨乱反正阶段 398
(二)正规化建设阶段 398
(三)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阶段 399
第三节 教学、科研 400
一、教学改革 400
(一)坚持以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和中共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课 400
(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 401
(三)组织学员开展理论研讨 402
(四)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考察 402
(五)严格党性教育,把党校办成党性锻炼的熔炉 402
二、学术研究 403
(一)办好校刊 403
(二)理论研究 403
(三)教材建设 404
三、图书资料 404
第九章 政策研究 407
第一节 调查研究 408
一、市情社情调查 40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对福州市各行业和社会各阶层情况的系统调查 408
(二)对国民经济调整的全面调查 408
(三)社会主义教育与增产节约运动调查 408
(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市情市力的调查 409
(五)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 409
二、发展战略研究 409
(一)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研究 409
(二)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研究 409
(三)加快福州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410
三、改革开放政策研究 410
(一)城市经济改革研究 410
(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研究 410
(三)兴办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研究 410
(四)深化企业改革和扩大开放研究 410
四、典型经验总结 411
(一)深化企业改革经验总结 411
(二)发展农村经济经验总结 411
(三)流通领域经验总结 411
(四)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总结 411
五、工作思路调研 411
(一)工作思路调研由来 411
(二)形成制度、不断发展 412
第二节 咨询服务 413
一、咨询服务网络 413
(一)参加全国性城市调研例会 413
(二)承担全省部分重点课题调研 413
(三)建立全市调研网络 413
二、城市科学研究咨询 413
(一)研究机构设置 413
(二)研究咨询活动 414
三、政策咨询活动 414
(一)组织机构设置 414
(二)政策咨询活动 415
第三节 编辑出版 415
一、福州调研刊物 415
(一)《福州调研》 415
(二)《调研通讯》 415
二、信息动态汇编 416
(一)《信息与动态》 416
(二)《福州摘报》 416
三、调查研究文集 416
(一)调研文稿汇编 416
(二)福州工作思路文集 416
四、投资办事指南 416
(一)投资指南 416
(二)办事指南 416
(三)《对外开放手册》 417
五、重要资料编纂 417
(一)回顾历史进程 417
(二)规划发展未来 417
(三)荟萃创业事迹 417
(四)参与编纂《福州百科全书》 418
第十章 党史工作 419
第一节 征集研究 420
一、资料征集 420
二、专题研究 421
(一)“福建事变”的专题研究 421
(二)大革命时期中共福州地委的专题研究 421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福州地方组织斗争的专题研究 422
(四)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福州地方组织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专题研究 422
(五)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福州地方组织领导的城市斗争的专题研究 422
(六)其他专题研究 422
(七)社会主义时期的专题研究 423
三、史传编写 423
(一)《组织史资料》 423
(二)《大事记》 423
(三)《革命史》 424
(四)党史专著和文章 424
(五)革命烈士传略和党史人物传记 425
第二节 党史宣传 425
一、纪念活动 425
(一)重大事件纪念活动 425
(二)重要领导人诞辰纪念活动 426
(三)重要革命遗址揭碑纪念活动 426
(四)纪念烈士、重要烈士纪念碑揭碑及烈士陵园落成 426
二、陈列展览 427
(一)德育基地 427
(二)党史陈列展览 427
三、艺术形象宣传 428
四、刊物 428
五、学习 429
第三节 党史协作 429
一、部门间、县区间的协作 429
二、地区间的协作 430
三、南方城市党史工作协作 430
人物传略 431
(以姓氏笔划为序) 431
方尔灏 431
王助 431
王一平 431
王于洁 432
王明星 432
王荷波 433
邓子恢 433
韦国清 434
叶凯 434
叶顺连 434
卢懋居 435
石崇光 435
江平 435
江涛 436
刘志超 436
刘忠瑶 436
刘突军 437
刘捷生 437
刘润世 437
刘朝绅 438
朱铭庄 438
庄征 438
庄又陵 439
庄弃疾 439
任达 439
阮在永 440
孙道华 440
许亚 440
邱泮林 441
陈之枢 441
陈大鹍 441
陈云飞 442
陈文相 442
陈可珠 442
陈任民 443
陈兴桂 443
陈亦桂 444
陈应中 444
陈亨光 444
陈亨源 445
陈茂文 445
陈宗远 446
陈金来 446
陈茂昌 446
陈定波 447
陈昭礼 447
陈炳奎 447
陈屏繁 448
陈振先 448
陈祥榕 449
陈清官 449
陈盛骙 449
陈聚奎 450
吴徽谦 450
余长钺 450
余哲贞 451
何友于 451
何友礼 451
何文成 452
何伯华 452
何胥陶 453
苏阿德 453
张立 454
张树雄 454
杨申生 454
杨而菖 455
杨挺英 455
杨峻德 456
李铁 456
陆集圣 457
郑挺 457
郑乃之 457
郑尚衡 458
郑维新 458
林白 458
林立 459
林波 459
林吉安 460
林汝南 460
林孝吉 460
林克俊 461
罗石冰 461
范式人 462
周裕藩 462
孟起 463
练文澜 463
柯成贵 463
徐琛 463
翁良毓 464
真树华 464
陶铸 465
陶仁官 465
黄琬 465
黄孝敏 466
黄国璋 466
游寿 467
曾焕乾 467
傅孙焕 467
葛越溪 468
谭庆逢 468
蔡协民 468
大事年表(1922—1994) 470
修志始末 501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3》《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1》《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问答》张越编著 2019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2》《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
- 《组织学与胚胎学习题集 第3版》周忠光主编;刘黎青,汪涛,李健副主编 2019
- 《最美的季节去最美的地方》霍晨昕,王四新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张静如总主编 2014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中国)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
- 《山东地方戏曲音乐研究》崔晗珺责任编辑;(中国)赵正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