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网络新技术  原理与应用
网络新技术  原理与应用

网络新技术 原理与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海涛,张学平,陈晖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21187513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和当前信息网络领域的最新技术热点,并着重对各种网络新技术提出的背景、技术特点及其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技术发展和演进,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工程和网络通用技术手段分析;移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无线自组网,下一代网络技术,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保障技术,以及网络服务和应用技术等。
《网络新技术 原理与应用》目录

第1章 网络技术发展概论 1

1.1 网络释义 1

1.2 网络技术发展的推动力 2

1.3 网络的分类和架构 4

1.4 网络技术发展脉络 5

1.4.1 电信网络的基本概念 5

1.4.2 电信网络的相关技术 6

1.4.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0

1.4.4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2

1.4.5 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技术 15

1.5 网络技术需求和发展趋势展望 18

1.5.1 基于不同视角的网络技术需求 18

1.5.2 网络新技术体系 19

1.5.3 三网融合 19

1.5.4 网络的发展趋势 22

1.6 本章小结 25

思考与练习 26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7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27

2.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 30

2.2.1 基本组成 30

2.2.2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31

2.2.3 网络拓扑结构 32

2.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4

2.3.1 基本概念 34

2.3.2 分层设计方法 34

2.3.3 服务和服务原语 36

2.3.4 OSI/RM参考模型 39

2.3.5 TCP/iP体系 41

2.3.6 5层原理体系结构 45

2.4 计算机网络协议的组成和功能 47

2.4.1 概述 47

2.4.2 TCP/IP的核心协议 48

2.4.3 TCP/IP的应用层协议 62

2.4.4 TCP/IP网络的诊断工具 64

2.5 本章小结 66

思考与练习 66

第3章 网络协议及其设计方法 68

3.1 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68

3.2 网络协议的发展历程 69

3.2.1 早期的通信系统及协议 69

3.2.2 电报通信系统及协议 71

3.3 网络协议的基本要素 72

3.4 协议缺陷示例分析 74

3.4.1 克莱顿隧道事故 74

3.4.2 Lynch简单文件传送协议的缺陷 76

3.5 网络协议工程技术与方法 77

3.5.1 基本概念 77

3.5.2 协议的表现形式 78

3.5.3 协议开发的一般过程 78

3.5.4 协议开发模型 82

3.6 网络协议设计 82

3.6.1 协议设计事例 82

3.6.2 协议设计模型 83

3.6.3 协议设计的内容 85

3.6.4 协议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91

3.7 协议形式(化)描述技术 94

3.7.1 形式描述技术的特性和分类 94

3.7.2 形式描述模型介绍 96

3.7.3 形式描述语言介绍 100

3.7.4 形式描述技术的评价准则 102

思考与练习 103

第4章 网络通用技术手段分析 104

4.1 编码技术 104

4.1.1 数据编码 104

4.1.2 数字信号编码 105

4.1.3 数据压缩编码 107

4.1.4 差错控制编码 109

4.2 差错控制技术 114

4.2.1 确认 114

4.2.2 计时器 115

4.2.3 重传 116

4.2.4 序号 116

4.2.5 差错控制与协议层次的关系 117

4.3 复用技术 118

4.3.1 频分复用 118

4.3.2 时分复用 119

4.3.3 统计时分复用 119

4.3.4 其他复用技术 120

4.4 交换技术 122

4.4.1 电路交换 122

4.4.2 报文交换 123

4.4.3 分组交换 124

4.4.4 数据报与虚电路 125

4.4.5 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126

4.4.6 IP交换技术 127

4.4.7 标记交换技术 127

4.5 流量控制技术 129

4.5.1 基本概念 129

4.5.2 理想情况下的数据传输 129

4.5.3 简单流量控制协议 130

4.5.4 X-on/X-off协议 130

4.5.5 停止等待(Stop and Wait)协议 130

4.5.6 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协议 131

4.6 拥塞控制技术 133

4.6.1 拥塞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133

4.6.2 拥塞控制的措施和策略 134

4.6.3 电路交换网络的拥塞控制 135

4.6.4 分组交换网络的拥塞控制 136

4.6.5 TCP拥塞控制机制 139

4.6.6 流量整形 140

4.6.7 小结 141

4.7 路山选择技术 141

4.7.1 基本概念 141

4.7.2 电路交换网络的路由选择 142

4.7.3 分组交换网络的路由选择 142

4.7.4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 143

思考与练习 144

第5章 移动无线网络技术专题 146

5.1 概述 146

5.1.1 发展历程 146

5.1.2 技术特点 148

5.2 无线个域网(WPAN) 148

5.2.1 红外技术(IrDA) 149

5.2.2 蓝牙技术(Bluetooth) 149

5.2.3 家庭射频技术(HomeRF) 151

5.2.4 ZigBee技术 151

5.2.5 超宽带技术(UWB) 152

5.2.6 射频识别技术(RFID) 152

5.3 无线局域网(WLAN) 153

5.3.1 IEEE 802.11系列 153

5.3.2 HiperLAN 158

5.3.3 无线ATM(WATM) 160

5.4 无线城域网(WMAN) 160

5.4.1 IEEE 802.16/WiMAX 161

5.4.2 1EEE 802.20/MBWA 164

5.5 无线广域网(WWAN) 165

5.5.1 GSM 165

5.5.2 GPRS 166

5.5.3 EDGE 168

5.5.4 3G技术标准 169

5.5.5 E3G/B3G系统 172

5.6 移动互联网 176

5.6.1 移动互联网的提出和发展 176

5.6.2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 177

5.6.3 移动互联网的展望 179

思考与练习 181

第6章 无线自组网技术专题 182

6.1 Ad Hoc网络技术 182

6.1.1 提出背景和基本概念 182

6.1.2 Ad Hoc网络的特点 183

6.1.3 Ad Hoc网络的关键技术分析 185

6.1.4 Ad Hoc网络的体系结构 196

6.1.5 Ad Hoc网络的应用、产品现状和发展趋势 204

6.2 无线传感网络 208

6.2.1 基本概念 208

6.2.2 无线传感网络的目标、特征和种类 208

6.2.3 相关研究工作 210

6.2.4 无线传感网络的体系结构 211

6.2.5 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 213

6.2.6 无线传感网络的QoS保障 219

6.2.7 无线传感网络的分簇算法 221

6.3 无线Mesh网络 224

6.3.1 基本概念 224

6.3.2 研究和应用现状 224

6.3.3 相关技术标准 225

6.3.4 技术特点 226

6.3.5 WMN的网络结构 228

6.3.6 关键技术分析 229

6.3.7 WMN的应用 231

6.4 本章小结 232

思考与练习 233

第7章 下一代网络技术专题 234

7.1 下一代网络(NGN) 234

7.1.1 背景需求 234

7.1.2 基本概念和特征 235

7.1.3 NGN的功能模型和网络结构 237

7.1.4 NGN中的网关 239

7.2 软交换技术 241

7.2.1 基本概念和特点 241

7.2.2 提供的主要功能 243

7.2.3 软交换的系统结构 244

7.2.4 软交换支持的主要协议 246

7.3 下一代因特网(NGI) 247

7.3.1 提出背景和基本概念 247

7.3.2 研究发展现状 248

7.3.3 NGI的网络结构 249

7.3.4 Internet 2的体系结构 250

7.4 下一代IP协议——IPv6 251

7.4.1 IPv4的缺陷和IPv6的优势 252

7.4.2 IPv6基本报头(首部)结构 254

7.4.3 IPv6扩展首部 257

7.4.4 IPv6寻址 262

7.4.5 IPv6的路由技术 266

7.4.6 邻居发现协议 267

7.4.7 IPv6中的安全协议 268

7.4.8 IPv4到IPv6的过渡 269

7.5 SIP协议 270

7.5.1 背景需求 270

7.5.2 SIP协议的功能和优点 271

7.5.3 SIP系统的结构 272

7.5.4 SIP协议分析 273

7.5.5 SIP IP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 274

7.5.6 SIP与H.3 23的比较 275

思考与练习 276

第8章 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保障技术专题 277

8.1 网络管理技术 277

8.1.1 背景需求和基本概念 277

8.1.2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77

8.1.3 网络管理协议 280

8.1.4 网络管理新技术 285

8.2 网络测量技术 289

8.2.1 基本概念 289

8.2.2 网络测量技术和方法的分类 289

8.2.3 网络性能主动测量技术 291

8.2.4 网络流量被动测量技术 292

8.3 移动性管理 294

8.3.1 基本概念 294

8.3.2 位置管理 295

8.3.3 网络层的移动性管理 297

8.3.4 移动切换 307

8.4 无线资源管理 309

8.4.1 基本概念和目标 309

8.4.2 无线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 309

8.4.3 基于博弈论的无线资源管理 311

8.4.4 接纳控制 312

8.4.5 队列管理与分组调度 313

8.4.6 信道分配 315

8.5 IP网络服务质量保障 315

8.5.1 QoS的定义和分类 315

8.5.2 QoS保障的通用框架 316

8.5.3 IP QoS服务模型 319

8.5.4 QoS路由 325

思考与练习 327

第9章 网络服务和应用技术专题 329

9.1 对等网络(P2P)技术 329

9.1.1 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329

9.1.2 技术特点 330

9.1.3 P2P网络结构分析 331

9.1.4 P2P网络的资源发现机制 335

9.1.5 P2P技术的典型应用 335

9.1.6 P2P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37

9.2 主动网络技术 338

9.2.1 基本思想和相关概念 338

9.2.2 主动网络的特点和优势 340

9.2.3 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 341

9.2.4 主动网络的安全问题 346

9.3 认知网络技术 347

9.3.1 提出背景和基本概念 347

9.3.2 目标和要求 348

9.3.3 认知网络的关键技术 348

9.3.4 认知网络的设计和实现 351

9.3.5 认知网络的应用 353

9.4 普适计算技术 354

9.4.1 提出背景 354

9.4.2 基本概念和特征 354

9.4.3 当前研究现状 355

9.4.4 关键技术的分析 357

9.5 云计算技术 359

9.5.1 产生背景 359

9.5.2 相关概念和技术特点 359

9.5.3 云计算的主要服务形式 362

9.5.4 云计算的技术体系架构和实现机理 363

9.5.5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365

9.5.6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367

9.6 物联网技术 368

9.6.1 基本概念和特征 368

9.6.2 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概述 369

9.6.3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 371

9.6.4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73

9.6.5 物联网的前景展望 375

思考与练习 375

参考文献 3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