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现代中国的文学、教育与都市想像
现代中国的文学、教育与都市想像

现代中国的文学、教育与都市想像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平原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3111343
  • 页数:3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文共分三组,分别对应文学史、教育史、都市研究。至于时间段,则是晚清以降的中国。对应:一是学术史,即收入《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的《半部学术史,一篇大文章》;二是图像史,即收入《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香港:三联书店,2008)的《城阙、街景与风情——晚清画报中的帝京想像》,还有就是正在苦心经营的“述学文体研究”,即《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换句话说,选择这十二则小文,除文章本身的水平外,希望体现不同的学术旨趣与方法,且在注重学术的同时,兼及现实关怀。
《现代中国的文学、教育与都市想像》目录

上篇 现代中国的文学半部学术史,一篇大文章 3

一、学者为何自述 5

二、自传与自定年谱 11

三、“我与我的世界” 17

四、“诗与真”的抉择 22

五、“忏悔录”之失落 28

六、“朝花夕拾”与“师友杂忆” 34

新教育与新文学 39

一、“虚文”之不可或缺 40

二、“文学史”的意义 46

三、“桐城”与“选学”之争 51

四、作为知识生产的文学教育 58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 61

一、同人杂志“精神之团结” 63

二、“仍以趋重哲学文学为是” 70

三、以“运动”的方式推进文学事业 76

四、文体对话与思想草稿 87

五、提倡学术与垄断舆论 99

六、文化资本与历史记忆 111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 122

一、文体家的别择 122

二、论著、杂文与演讲 128

三、古书与口语的纠葛 133

四、直译的主张与以文言述学 137

五、文体的“抵抗” 145

中篇 现代中国的大学教育中国大学百年? 253

一、两种大学史 154

二、关于“旁采泰西” 158

三、关于“上法三代” 168

四、敢问路在何方? 176

大学之道 178

一、书院之远逝 179

二、借鉴书院的努力 181

三、书院在21世纪 190

文学史视野中的“大学叙事” 192

一、大学历史与大学叙事 193

二、三闾大学与西南联大 196

三、两个北大的纠葛 201

四、故事化了的“老大学” 205

当代中国人文学之“内外兼修” 210

一、日渐分裂的大学校园 211

二、大学扩招与“国学热” 216

三、素质教育与通识课程 225

四、学术工程与评审文化 233

下篇 现代中国都市研究“五方杂处”说北京 243

一、为什么是北京 243

二、作为旅游手册的北京 246

三、作为乡邦文献的北京 249

四、作为历史记忆的北京 251

五、作为文学想像的北京 254

六、作为研究方法的北京 257

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 261

一、在“记忆”与“忘却”之间 261

二、城市历史与文学想像 264

三、穿越诸多学科领域 266

四、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北京” 269

五、引而未发的“双城记” 272

城阙、街景与风情 274

一、帝国风云与个人游历 276

二、作为“景物”的宫阙 281

三、在禁苑与公园之间 285

四、日渐模糊的风俗画 292

五、十字街头的“巡警” 301

六、新学如何展开 307

七、观察、见证与遥想 315

长安的失落与重建 324

一、众说纷纭的“西安之行” 326

二、何处是长安 332

三、爱情、女性还是都城 340

四、可疑的“古都”情结 349

五、时间意识还是空间想像 356

六、如何“遥想汉唐盛世” 3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