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主体性哲学  人的存在及其意义  修订版
主体性哲学  人的存在及其意义  修订版

主体性哲学 人的存在及其意义 修订版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0130545
  • 页数:2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主体与主体性、主体性的矛盾内涵、个人主体性的演化、群体主体性等。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价值,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阅,也可供有兴趣的读者学习。
《主体性哲学 人的存在及其意义 修订版》目录

导言 无法消解的主体性 1

第一章 主体与主体性 7

一、主体与客体 7

(一)主体:从物质到人 7

(二)广义与狭义主客体 9

(三)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11

(四)活动主客体的中介 14

二、作为主体的人 15

(一)人之主体地位的确立 15

(二)主体的素质和能力 18

(三)人的决定性作用 21

三、人的主体性 23

(一)人的主体性概念 23

(二)主体论中的分野 26

(三)主体性:人的生命的自觉 29

(四)群体对人的主体性的塑造 31

第二章 主体性的矛盾内涵 35

一、自发性与自觉性 35

(一)从自发到自觉 35

(二)自觉性的诸层含义 38

二、为我性与我为性 40

(一)从为我到我为 40

(二)为我与我为的统一 42

三、受动性与能动性 44

(一)从受动到能动 44

(二)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48

第三章 个人主体性的演化 52

一、问题的提出 52

(一)人生的阶段 52

(二)心理、生理与主体性演化 55

二、初级期个人主体性 57

(一)阶段一,自在的主体性 57

(二)阶段二,自然的主体性 57

(三)阶段三,自知的主体性 58

(四)阶段四,自我的主体性 60

三、转折期个人主体性 61

(一)阶段五,自失的主体性 61

四、高级期个人主体性 62

(一)阶段六,自觉的主体性 62

(二)阶段七,自强的主体性 63

(三)阶段八,自为的主体性 64

(四)阶段九,自由的主体性 65

五、后期主体性退行演化 67

第四章 群体主体性 71

一、人群、社群和群体 71

(一)“能群”的人类 71

(二)人群共同体 74

(三)社会群体 77

(四)作为主体的群体 80

(五)群体中的核心 83

二、群体的主体性 85

(一)群体主体性:特征和变化 86

(二)群体主体效应的复杂性 89

第五章 人类主体性 93

一、人类主体和人类主体性 93

(一)类存在与“类主体” 93

(二)人类作为主体何以可能 96

(三)人类主体与“人类中心主义” 98

(四)属于人类的主体性 101

二、个人、群体和人类 103

(一)个人主体性和群体主体性 104

(二)当代个人和社群的关系 108

(三)群体主体性和人类主体性 111

(四)民族主义及其局限性的克服 114

(五)个人、群体和人类的一致性 117

第六章 认识的主体性 121

一、认识的主体性的内涵 121

二、认识中的结构、图式、定势 124

(一)认识结构的主体性 125

(二)认识图式、定势的主体性 126

三、认识与情感、意志、利益和价值 128

(一)情感与认识的主体性 128

(二)意志对主体认识的作用 129

(三)主体“知、情、意”的统一 130

(四)利益和价值对认识的影响 132

四、主体差异、个性和认识的主体性 134

(一)认识的个体差异和个性 134

(二)认识主体性的扩展和发展 136

第七章 对象化中的主体性 139

一、占有性与生产性 139

(一)占有性的主体性 139

(二)生产性的主体性 143

(三)占有性与生产性的关系 146

二、破坏性与建设性 150

(一)破坏性的主体性 151

(二)建设性的主体性 153

(三)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关系 154

三、重复性与创造性 158

(一)重复性的主体性 158

(二)创造性的主体性 161

(三)重复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165

四、生产、建设和创造的主体性 169

(一)生产性、建设性和创造性 169

(二)当代中国创造力的激发与引导 171

(三)创造:未来中国发展的主旋律 173

第八章 当代的主体性困境 177

一、主体性与反主体性 177

(一)主体自身的异化 177

(二)客体的反主体化 181

(三)他人不等于客体 185

二、面对后现代的否定 187

(一)主体性的“消解” 187

(二)作为现代观念的主体性 191

(三)当代对主体的迫切要求 195

第九章 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 199

一、主体间与主体间性 199

(一)主体间:主体与主体 199

(二)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201

二、交往世界和交互主体性 202

(一)交往及其实践性 203

(二)交往世界中的交互主体性 209

三、共同主体与共同客体 212

(一)面对共同客体的共同主体 212

(二)共同主体的共同主体性 214

第十章 信息与网络时代的主体性 218

一、信息化与网络化的生存 218

(一)作为中介系统的信息与网络 218

(二)人和世界关系的新趋势 222

二、信息、网络和作为主体的人 227

(一)信息、网络和人谁是主体 227

(二)信息与网络时代主体性的特点 230

结语 主体性:夕晖还是朝霞 236

参考书目 242

再版后记 2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