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古典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项楚,张子开主编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2454403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古典文献学的教材,适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教学使用。本书以“回到原典”为教学宗旨,书中精选古典文献学中的经典文本和经典研究文献,并通过对这些经典的适当解读,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掌握古典文献学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及理论。
《古典文献学》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文献 1

一、文 1

二、献 2

三、文献 3

第二节 文献学 9

一、文献研究 9

二、传统称呼 10

三、“文献学”概念的出现和演变 12

四、现代西方文献学 13

五、“文献学”的定义及学科归属 13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献学 14

一、古典文献 14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范围或研究对象 15

三、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学科地位:国学中之国学 16

四、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学科价值及学习方法 17

【原典阅读】 19

一、唐刘知几《史通·外篇·古今正史第二》(节录) 19

二、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六百十八《学部十二·图书上》“叙图书”条 19

三、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节录) 21

第二章 文献的形成和流布 24

第一节 文献的形成 24

一、人类起源:文献创造主体的出现 24

二、语言、文字的起源 26

三、文献的形成方式 30

第二节 文献的形态 34

一、人体形态 34

二、口头形态 35

三、自然实物状态 36

四、甲骨形态 37

五、金石形态 39

六、竹木形态 44

七、缣帛形态 48

八、纸张形态 50

第三节 文献的流传 54

【原典阅读】 58

一、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四《经籍艺文部十七》(节录) 58

二、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节录) 60

三、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六百一《文部十七·著书上》 61

四、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六百二《文部十八·著书下》 65

第三章 古典文献简史 71

第一节 上古:原始社会至夏商周秦 72

一、原始社会至夏 72

二、商 73

三、周 74

四、秦 78

第二节 中古(一):两汉 78

一、西汉 78

二、东汉 81

第三节 中古(二):魏晋南北朝隋 83

一、魏晋南北朝 83

二、隋 88

第四节 中古(三):唐五代 88

一、唐 88

二、五代 92

第五节 中古(四):宋辽金元 93

一、宋 93

二、辽金元 99

第六节 近古(一):明 101

第七节 近古(二):清 105

一、政治与典章制度文献 105

二、皇帝实录 106

三、经学与思想意识文献 106

四、天文历象文献 106

五、大量志书 106

六、大量文化文献 107

七、前朝史书和政书 107

八、巨型丛书、类书 107

结语 111

【原典阅读】 113

一、唐魏徵等《隋书·志·经籍》序(节选) 113

二、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志·经籍》序(节选) 116

三、宋欧阳修等《唐书·志·艺文》序(节选) 117

四、元脱脱等《宋史·志·艺文》序(节选) 118

五、清张廷玉等《明史·志·艺文》序(节选) 119

第四章 文献的收藏与散佚 121

第一节 文献收藏 121

一、历代官府藏书 121

二、历代私家藏书 124

第二节 文献散佚 126

一、文献散佚的事实 127

二、文献散佚的原因 127

【原典阅读】 131

一、隋牛弘《请开献书之路表》 131

二、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 133

三、清曹溶《流通古书约》 134

四、清孙庆增《藏书记要》 134

五、清叶德辉《藏书十约》 141

第五章 文献的著录:目录 148

第一节 目录的体制及功用 148

一、目录的起源、义界 148

二、《别录》、《七略》开启的目录书体例 149

三、目录的功用 151

第二节 图书的分类 153

一、六分法 153

二、四分法 154

三、其他分类法 156

第三节 目录的类型 158

一、官修目录 158

二、私修目录 162

三、史志目录 167

【原典阅读】 171

一、汉班固等《汉书·艺文志》(节选) 171

二、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序、楚辞类小序、《楚辞章句》提要 177

第六章 文献的类型(上):传统四部文献 180

第一节 经部文献 180

一、《易》 180

二、《书》 182

三、《诗》 183

四、三礼 184

五、春秋三传 186

六、《孝经》 187

七、《论语》 187

八、《尔雅》 187

九、《孟子》 188

十、小学 188

第二节 史部文献 190

一、《二十四史》 190

二、《资治通鉴》 191

三、《绩资治通鉴长编》 192

四、《三朝北盟会编》 192

五、《史通》 192

六、《唐律疏议》 193

七、《通典》 193

八、《洛阳伽蓝记》 194

九、《大唐西域记》 194

十、《水经注》 195

十一、《郡齐读书志》 195

十二、《直齐书录解题》 195

第三节 子部文献 196

一、《荀子》 196

二、《朱子语类》 196

三、《孙子》 196

四、《韩非子》 197

五、《齐民要术》 197

六、《墨子》 197

七、《管子》 197

八、《晏子春秋》 198

九、《风俗通义》 198

十、《淮南子》 198

十一、《论衡》 198

十二、《颜氏家训》 199

十三、《老子》 199

十四、《庄子》 199

十五、《抱朴子》 199

十六、《大藏经》 200

十七、《祖堂集》 200

第四节 集部文献 200

一、《楚辞》 200

二、《李太白诗集注》 201

三、《杜诗详注》 201

四、《白氏长庆集》 201

五、《李商隐集》 201

六、《王梵志诗》 202

七、《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202

八、《文选》 202

九、《玉台新詠》 202

十、《乐府诗集》 203

十一、《全唐诗》 203

十二、《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203

十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203

十四、《唐诗别裁集》 203

十五、《古谣谚》 204

十六、《文心雕龙》 204

十七、《诗品》 204

十八、《历代诗话》 204

【原典阅读】 205

一、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序》 205

二、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序》 209

三、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毛诗正义”提要 210

四、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序》 211

五、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周礼注疏”提要 211

六、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礼记正义”提要 212

七、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春秋左传正义”提要 213

八、唐孔颖达《春秋正义序》 214

九、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论语正义”序 215

十、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尔雅注疏”序 216

十一、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孟子正义”序 217

十二、清永瑢等汉赵岐《孟子题辞》 217

十三、清永瑢等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序》 219

第七章 文献的类型(下):特殊类型文献 221

第一节 类书 221

一、定义 221

二、类书的产生 223

三、现存主要类书 227

四、类书的价值和缺陷 258

第二节 丛书文献 260

一、“丛书”释名 260

二、丛书的产生 262

三、丛书的种类 264

四、丛书选介 265

五、丛书目录 270

六、丛书的功用和局限 271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献 271

一、几种少数民族的书面文献(选择介绍) 275

二、少数民族文字珍贵古籍 279

【原典阅读】 284

一、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小序 284

二、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序》 284

三、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一(节录) 284

四、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蒙古源流”提要 287

第八章 文献的认知:版本 289

第一节 概述 289

一、版本 289

二、版本学 293

三、版本学史 294

第二节 版本认知 295

一、古书装帧 295

二、古书版式 300

第三节 版本类型 302

一、古籍版本的类型 302

二、刻本与活字本 304

第四节 版本鉴定 309

一、版本鉴定 309

二、善本浅说 313

【原典阅读】 315

一、清叶德辉《书林清话》(节选) 315

二、古籍定级标准 320

第九章 文献的利用:工具书的编排和查检 328

第一节 纸质检索工具书的利用 328

一、书名检索 333

二、人名检索 339

三、地名检索 345

四、字词检索 345

五、利用纸质检索工具书查找相关文献须注意的问题 346

第二节 电子文献检索工具的利用 347

一、光盘数据库 347

二、网络数据库 349

三、利用电子文献检索工具须注意的事项 349

【原典阅读】 350

一、清章学诚《校雠通义》卷一《校雠条理第七》之二 350

二、刘声木《苌楚斋随笔》卷七《皇清经解正续目录》 350

三、毛谟《说文检字序》 351

四、黎永椿《说文通检例》 351

五、洪业《引得说》之《第一篇何谓引得》 351

第十章 文献的整理:校勘与辨伪 353

第一节 校勘 353

一、何谓校勘 354

二、校勘内容 357

三、校勘方法 364

第二节 辨伪 369

【原典阅读】 376

一、唐颜师古《汉书·叙例》 376

二、宋郑樵《通志·校雠略》 379

三、清章学诚《校雠通义》校雠条理第七 3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