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光子技术  第2版
光子技术  第2版

光子技术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树森,雷仕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030132758
  • 页数:10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详细介绍了光子技术的内涵,光子的产生、传播、与物质相互作用、控制、探测的基本规律,以及在信息、生物等主要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
《光子技术 第2版》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

1.1光子学及其技术的发展 1

1.1.1光子学的内涵 1

1.1.2光子学与电子学 3

1.1.3光子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4

1.2光子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 5

1.2.1基础光子学 5

1.2.2信息光子学及技术 7

1.2.3生物医学光子学及技术 9

1.2.4光子学器件 10

1.2.5集成与微结构光子学 11

第二章 信息光子技术 14

2.1光通信 14

2.1.1光纤通信 14

2.1.2光发射 21

2.1.3光接收 25

2.1.4光纤通信系统 28

2.1.5光放大器 36

2.1.6光纤数字传输网 40

2.1.7光复用 46

2.1.8光纤用户网 49

2.1.9光交换 52

2.1.10空间光通信 53

2.1.11大气光通信 68

2.1.12水下激光通信 69

2.2无源光耦合器件 69

2.2.1光耦合器的一般技术参数 70

2.2.2熔融拉锥型光纤耦合器 71

2.2.3波导型光耦合器 78

2.2.4耦合器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80

2.3光纤放大器 81

2.3.1光纤放大器基本理论 81

2.3.2光纤放大器的类型及设计考虑 86

2.3.3光纤放大器增益谱形及其对光纤传输系统的影响 89

2.3.4 DWDM系统中光纤放大器增益均衡的实现 93

2.3.5掺铒光纤放大器在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噪声考虑 98

2.3.6光纤放大器干线传输系统中若干问题分析 102

2.3.7光纤放大器在光纤宽带模拟传输系统应用中的考虑 106

2.3.8小结 108

2.4光纤光栅 108

2.4.1光纤光栅滤波器 109

2.4.2光纤布拉格光栅 110

2.4.3光纤光栅的研究分析方法 111

2.4.4光纤光栅调谐技术 119

2.4.5光纤光栅的研制 120

2.4.6光纤光栅的应用 124

2.5激光全息技术 127

2.5.1全息图分类 127

2.5.2菲涅耳全息图 128

2.5.3像面全息图 129

2.5.4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129

2.5.5位相全息图 130

2.5.6体积全息图 130

2.5.7偏振全息 130

2.5.8计算全息 131

2.5.9全息光学元件 131

2.5.10彩虹全息 132

2.5.11体视全息、合成全息与印刷全息 132

2.5.12彩色全息 133

2.5.13全息显微术 133

2.5.14全息干涉计量 133

2.6光计算 134

2.6.1模拟光计算 134

2.6.2矩阵处理器 134

2.6.3数字光计算 135

2.6.4光学编码与逻辑 136

2.6.5二进制光逻辑器件 136

2.6.6光存储器 138

2.6.7光学互联 139

2.6.8光学神经网络 139

2.6.9量子光计算 139

2.7光学图像处理 140

2.7.1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 141

2.7.2图像噪声抑制 141

2.7.3相干光学信息处理 149

2.7.4非相干光信息处理 149

2.7.5阿贝-波特实验和频率域处理 149

2.7.6空间光调制 150

2.7.7图像相减 151

2.7.8图像特征识别 151

2.7.9综合孔径雷达 151

2.7.10白光信息处理 152

2.7.11光学假彩色编码 152

2.7.12光学小波变换 153

2.8光存储 153

2.8.1只读存储光盘 154

2.8.2磁光盘 154

2.8.3相变光盘 155

2.8.4持续光谱烧孔存储 158

2.8.5双光子光学存储 159

2.8.6光全息存储 160

2.8.7关联存储 162

2.8.8近场光存储 162

第三章 生物医学光子技术 168

3.1光对生物组织的作用 168

3.1.1生物体的超弱发光 168

3.1.2非相干光子的生物作用 170

3.1.3激光光子的生物作用 174

3.2光子生物技术 180

3.2.1激光辐照诱变育种 180

3.2.2激光细胞融合技术 180

3.2.3激光导入外源基因 181

3.2.4激光切割染色体 181

3.2.5激光流式细胞计 181

3.2.6激光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183

3.2.7激光多普勒显微术 183

3.2.8光学近场扫描显微术 185

3.2.9医用红外热像技术 186

3.2.10光镊技术 186

3.3生物组织的光学模型 190

3.3.1生物组织结构特点 190

3.3.2生物组织的均匀性与非均匀性 191

3.3.3生物组织离散散射液体模型 191

3.3.4光学性质基本参数 192

3.3.5光学性质参数的其他描述 194

3.3.6组织散射特性的夫琅禾费衍射描述 194

3.3.7组织光学 196

3.3.8皮肤光学 197

3.4光在生物组织中的传输理论 204

3.4.1光辐射量 204

3.4.2激光辐射疗法剂量学 206

3.4.3玻尔兹曼传输方程 210

3.4.4漫射理论 213

3.5光在生物组织中传输的蒙特卡罗模拟 218

3.5.1蒙特卡罗模拟 218

3.5.2 MC方法的必要性 219

3.5.3光的随机传输过程与跟踪步骤 220

3.5.4汪和杰克斯(Wang & Jacques)的MC解决方案 223

3.6生物组织的光学成像技术 225

3.6.1光学功能成像 225

3.6.2光学层析成像 226

3.6.3频域技术成像 228

3.6.4时间分辨成像 229

3.6.5超声调制光学成像 230

3.6.6光声扫描成像 231

3.6.7多光子显微成像 231

3.6.8生物医学成像科学技术新进展 234

3.7激光医学技术 246

3.7.1激光医学 246

3.7.2光活检 247

3.7.3光动力学疗法 248

3.7.4低强度激光照射疗法 261

3.7.5激光外科与激光消融技术 262

3.7.6光子美容技术 266

3.7.7激光治疗胸心血管病 269

3.7.8激光眼屈光矫正术 271

3.7.9激光生物组织焊接 272

3.7.10激光牙科 273

3.8视觉光子技术与波前工程 273

3.8.1眼波像差测量技术 274

3.8.2高阶像差对人眼光学质量的影响 276

3.8.3人眼高阶像差对主观视功能的影响 278

3.8.4个性化人眼高阶像差矫正方法 280

3.9经络的光学研究 282

3.9.1人体经络光学特性研究 282

3.9.2经络研究与现代光学 283

3.9.3经络光学的研究与开拓 284

第四章 激光单元技术 294

4.1 Q开关技术 294

4.1.1 Q开关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能量 294

4.1.2 Q开关激光器输出的光脉冲宽度 295

4.1.3Q开关的参数 295

4.1.4转镜Q开关 296

4.1.5泡克耳斯盒Q开关 297

4.1.6克尔盒Q开关 298

4.1.7声光Q开关 299

4.1.8染料Q开关 299

4.1.9色心晶体Q开关 300

4.1.10受激布里渊散射Q开关 300

4.1.11薄膜Q开关 301

4.1.12自聚焦被动Q开关 301

4.1.13脉冲传输(PTM) Q开关 301

4.1.14各种Q开关的性能对比 302

4.2锁模 302

4.2.1能获得的极限脉冲宽度 302

4.2.2锁模的失谐 303

4.2.3自锁模 303

4.2.4主动锁模 303

4.2.5被动锁模 306

4.2.6碰撞锁模 310

4.2.7同步抽运锁模 311

4.2.8注入锁模 311

4.2.9相干叠加脉冲锁模 311

4.3脉冲压缩 311

4.3.1在腔内放棱镜压缩脉冲宽度 312

4.3.2用光纤压缩光脉冲宽度 312

4.3.3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压缩脉冲宽度 313

4.3.4用电子学方法压缩脉冲宽度 313

4.3.5用切割脉冲方法产生窄宽度激光脉冲 313

4.3.6光脉冲整形技术 314

4.3.7激光焦斑光强均匀化技术 327

4.3.8阿秒相干光脉冲产生 349

4.4激光脉冲宽度测量 350

4.4.1用条纹照相机测量 350

4.4.2自相关测量法 351

4.4.3双光子荧光测量法 351

4.4.4二次谐波测量法 352

4.4.5利用半导体表面二次谐波测量 352

4.4.6双光子吸收自相关测量 353

4.4.7三阶自相关函数测量法 353

4.4.8用快速扫描自相关器测量 353

4.5激光频率稳定技术 354

4.5.1激光频率稳定性参数 354

4.5.2频率稳定度的统计处理 355

4.5.3频率稳定度的测量 355

4.5.4原子谱线中心稳频法 356

4.5.5分子吸收线稳频法 356

4.5.6利用塞曼分裂稳频法 357

4.5.7利用纵向塞曼拍频曲线稳频法 357

4.5.8被动腔稳频法 358

4.5.9色散稳频法 358

4.5.10双光束干涉稳频法 358

4.5.11偏振稳频法 358

4.5.12偏频锁定稳频 358

4.5.13双频锁相稳频 359

4.5.14 Pund-Drever稳频技术 359

4.6选模 359

4.6.1选横模方法 360

4.6.2选纵模方法 361

4.6.3选单频方法 363

4.7激光放大技术 364

4.7.1激光放大器速率方程 364

4.7.2矩形脉冲激光放大器的功率增益 365

4.7.3矩形脉冲激光放大器的能量增益 365

4.7.4洛伦兹形脉冲激光放大器的功率增益 366

4.7.5再生放大 366

4.7.6多通路光放大 367

4.7.7自注入再生放大 367

4.7.8啁啾脉冲放大 367

4.7.9光放大器 368

4.7.10光再生脉冲放大器 369

4.7.11超短光脉冲放大器 369

4.7.12脉冲光纤放大器 370

4.7.13光抽运固体激光放大器噪声因数 370

4.7.14放大器光束质量 370

4.7.15放大器引入的非线性效应 372

4.7.16激光束传输 373

4.7.17激光取样技术 380

4.7.18引起飞秒激光放大脉冲展宽因素 381

4.7.19光栅对脉冲展宽器和压缩器 382

4.8激光光谱技术 383

4.8.1激光发射光谱 383

4.8.2激光荧光光谱 384

4.8.3激光吸收光谱 384

4.8.4激光偏振光谱 385

4.8.5激光分子双共振光谱 386

4.8.6光热偏转光谱 387

4.8.7激光感生荧光光谱 387

4.8.8激光光电流光谱 387

4.8.9激光声光光谱 388

4.8.10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 388

4.8.11激光皮秒光谱 389

4.8.12量子拍光谱 390

4.8.13激光波长的测量 390

4.8.14利用光电流效应测定分子激光器的选支激光波长 391

4.8.15激光大气衰减 391

4.9激光调制技术 391

4.9.1激光调幅 392

4.9.2激光调频 392

4.9.3激光调相 392

4.9.4直接调制 393

4.9.5电光调制 393

4.9.6声光调制 393

4.9.7磁光调制 395

4.9.8吸收调制 395

4.10光电子元件 395

4.10.1调制器 395

4.10.2扫描器 402

4.10.3波长变换器 403

4.10.4激光束聚焦透镜 404

4.10.5光开关 404

4.10.6移相器 412

4.10.7空间滤波器 414

4.10.8软边光阑 421

4.10.9光学隔离器 421

4.10.10磁光隔离器 422

4.10.11全息光学元件 423

4.10.12编码光栅 424

4.10.13光纤光栅 424

4.10.14光强度衰减器 429

4.10.15光电探测器 429

4.10.16激光雷达 435

4.10.17时间滤波器 438

4.10.18频率鉴别器 438

4.10.19电光偏转器 438

4.10.20光束堆积器 439

4.11光电材料 440

4.11.1光电探测材料 440

4.11.2光电存储材料 442

4.11.3光电显示材料 444

4.11.4光电转换材料 447

4.11.5光学功能材料 449

4.12激光能量测量 462

4.12.1直接量热法测量能量 463

4.12.2热电法测量能量 463

4.12.3光电法测量能量 464

4.12.4光化学法测量能量 464

4.12.5光压法测量能量 465

4.12.6激光能量精密测量技术 466

4.12.7其他方法 466

4.12.8几种常用测量仪器 467

4.13激光波长的测量 467

4.13.1摄谱法测量波长 467

4.13.2 F-P标准具测量波长 468

4.13.3压力扫描F-P干涉仪测量波长 468

4.13.4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波长 468

4.13.5多波长激光波长的测量 469

4.13.6激光谱线宽度测量 469

4.13.7软X波段谱仪定标 470

4.14其他参数测量 471

4.14.1光束质量因子测量 471

4.14.2介质非线性折射率测量 471

4.14.3脉冲时间波形精密测量技术 472

4.14.4谱宽测量技术 473

4.14.5强激光脉冲波前畸变精密测量技术 473

4.14.6强激光光束空间分布精密测量技术 474

4.14.7光学元件检测 477

第五章 激 光器 483

5.1固体激光器 483

5.1.1工作物质 483

5.1.2固体工作物质的热透镜 513

5.1.3固体激光器工作物质热负载 513

5.1.4闪光灯抽运固体激光器 513

5.1.5二极管抽运固体激光器 528

5.1.6太阳光抽运固体激光器 535

5.1.7流动固体激光器 536

5.1.8蓝绿光固体激光器 536

5.1.9腔内倍频固体激光器 536

5.1.10可调谐固体激光器 537

5.1.11 Nd:YAG激光器 543

5.1.12钕玻璃激光器 551

5.1.13红宝石激光器 568

5.1.14 Nd:YLF晶体激光器 574

5.1.15色心激光器 580

5.1.16其他玻璃激光器 583

5.1.17其他晶体激光器 585

5.1.18光参量振荡器(OPO) 592

5.1.19薄片激光器 603

5.1.20上转换激光器 604

5.2气体激光器 605

5.2.1亚稳态 605

5.2.2气体放电中亚稳态的激发机理 606

5.2.3氦氖激光器 607

5.2.4二氧化碳分子激光器 615

5.2.5准分子激光器 644

5.2.6一氧化碳分子气体激光器 659

5.2.7氮分子激光器 662

5.2.8水蒸气激光器 665

5.2.9氨离子激光器 666

5.2.10金属蒸气激光器 670

5.2.11毛细管放电抽运软X射线激光器 676

5.3自由电子激光器 685

5.3.1相对论电子束产生辐射的基本效应 685

5.3.2自由电子产生辐射的条件 686

5.3.3单摆方程 686

5.3.4电子束 686

5.3.5摆动器 687

5.3.6自由电子在线极化摆动器中的运动 688

5.3.7电子在圆极化摆动器内的运动 688

5.3.8粒子数反转 688

5.3.9激光器输出波长 689

5.3.10康普顿自由电子激光器 689

5.3.11切连科夫自由电子激光器 689

5.3.12 Smith Purcell自由电子激光器 690

5.3.13拉曼自由电子激光器 690

5.3.14非线性自由电子激光器 691

5.3.15沟道自由电子激光器 691

5.4半导体激光器 692

5.4.1工作物质 692

5.4.2半导体激光器的粒子数反转 693

5.4.3阈值振荡电流 693

5.4.4抽运方式 694

5.4.5共振腔 694

5.4.6激光器致冷方法 695

5.4.7欧姆接触 695

5.4.8输出功率 695

5.4.9激光频谱 696

5.4.10极大波长调谐范围 696

5.4.11激光频率稳定性 696

5.4.12输出噪声 697

5.4.13光束强度空间分布 697

5.4.14振荡模 698

5.4.15退化 698

5.4.16使用寿命 699

5.4.17半导体激光调制 699

5.4.18蓝绿光半导体激光器 700

5.4.19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 702

5.4.20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702

5.4.21半导体激光器列阵 702

5.4.22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 703

5.4.23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 703

5.4.24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 704

5.4.25 C3激光器 704

5.4.26折射率导引半导体激光器 704

5.4.27增益导引半导体激光器 705

5.4.28量子阱半导体激光器 705

5.4.29超晶格激光器 705

5.4.30量子点激光器 706

5.4.31量子级联半导体激光器 706

5.4.32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器 707

5.4.33超短脉冲半导体激光器 707

5.4.34自聚焦半导体激光器 708

5.4.35半导体激光放大器 708

5.5染料激光器 708

5.5.1工作物质 708

5.5.2激光染料分子能级图 712

5.5.3荧光量子效率 712

5.5.4抽运 713

5.5.5阈值振荡粒子数反射密度 714

5.5.6激光器增益系数 715

5.5.7输出功率 715

5.5.8能量转换效率 716

5.5.9输出激光波长 717

5.5.10激光谱线宽度 719

5.5.11激光波长稳定性 719

5.5.12使用寿命 720

5.5.13光束扩束器 720

5.5.14染料蒸气激光器 723

5.5.15薄膜染料激光器 724

5.5.16混合染料激光器 724

5.5.17固态染料激光器 725

5.5.18氙灯抽运染料激光器 727

5.5.19铜蒸气激光抽运染料激光器 727

5.5.20准分子激光抽运染料激光器 727

5.5.21 Nd3+:YAG倍频激光抽运染料激光器 728

5.5.22喷流染料激光器 728

5.5.23腔倒空染料激光器 728

5.5.24使用各种抽运源染料激光器的性能比较 728

5.5.25分布反馈染料激光器 730

5.5.26淬灭式分布反馈染料激光器 730

5.5.27单频连续输出染料激光器 731

5.5.28锁模染料激光器 731

5.5.29腔内倍频紫外染料激光器 732

5.5.30波导染料激光器 732

5.6光纤激光器 733

5.6.1光纤激光器的优势 734

5.6.2光纤激光器结构 734

5.6.3激光振荡频率 736

5.6.4稀土类掺杂玻璃光纤激光器 736

5.6.5单晶光纤激光器 736

5.6.6塑料光纤激光器 737

5.6.7双包层型光纤激光器 737

5.6.8 Q开关光纤激光器 737

5.6.9光纤拉曼激光器 738

5.6.10上转换光纤激光器 738

5.6.11可调谐光纤激光器 739

5.6.12单纵模光纤激光器 739

5.6.13光纤放大器 743

5.7化学激光器 744

5.7.1化学反应速率 744

5.7.2引发化学反应方法 744

5.7.3粒子之间的能量转移速率 745

5.7.4氟化氢化学激光器 745

5.7.5氟化氘化学激光器 747

5.7.6氧碘化学激光器 749

5.7.7使用的非稳定腔 750

5.8激光器共振腔 753

5.8.1共振腔参数 753

5.8.2共振腔的等价性 754

5.8.3共振腔的模 755

5.8.4共振腔几何光学近似 757

5.8.5共振腔的衍射理论 757

5.8.6共振腔稳定区图 758

5.8.7像散光束共振腔 761

5.8.8偏振倒空腔 761

5.8.9偏振抽取腔 761

5.8.10相位耦合腔 761

5.8.11注入再生放大腔 761

5.8.12热不灵敏腔 762

5.8.13圆锥腔 762

5.8.14折叠腔 762

5.8.15环形腔 762

5.8.16相位共轭腔 762

5.8.17色散腔 763

5.8.18分布反馈腔 763

5.8.19不均匀反射率共振腔 763

5.8.20屋脊共振腔 763

5.8.21衍射光栅共振腔 763

第六章 非线性光子技术 766

6.1受激散射 766

6.1.1受激拉曼散射 766

6.1.2受激布里渊散射及受激热布里渊散射 772

6.1.3受激瑞利散射 774

6.1.4其他受激光散射 775

6.2光学谐波技术 775

6.2.1固态材料光学谐波技术 775

6.2.2气体谐波技术 781

6.3光学相位共轭 782

6.3.1四波混频相位共轭 783

6.3.2受激散射相位共轭 783

6.3.3光子回波相位共轭 783

6.3.4光学相位共轭的应用 784

6.4光参量振荡 784

6.4.1光参量振荡和放大基本原理 785

6.4.2光参量振荡器的调谐性能 785

6.4.3光参量振荡器的增益 785

6.4.4单共振光参量振荡器的阈值 786

6.4.5单共振光参量振荡器能量转换效率 787

6.4.6接受角和接受带宽 787

6.4.7准相位匹配光参量振荡器 787

6.4.8同步抽运参量振荡器 788

6.4.9窄线宽光参量振荡器 788

6.5光学自聚焦和自散焦 789

6.5.1自聚焦和自散焦的生成机理 789

6.5.2稳态自聚焦 789

6.5.3自聚焦阈值功率 789

6.5.4会聚球面波入射的自聚焦焦距 790

6.5.5发散球面波产生的自聚焦焦距 790

6.5.6平面波光束的自聚焦焦距 790

6.5.7准稳态自聚焦 790

6.5.8瞬态自聚焦 791

6.5.9小尺度自聚焦 792

6.5.10等离子体内的自聚焦 792

6.5.11影响自聚焦的因素 792

6.5.12激光热自散焦 792

6.6光子晶体 793

6.6.1光子晶体简介 793

6.6.2光子晶体的基本架构 793

6.6.3光子晶体的基本特性 794

6.6.4光子晶体的理论分析方法 794

6.6.5光子晶体的制作 795

6.6.6光子晶体光纤 796

6.6.7光子晶体的应用 797

6.6.8光子晶体的前景 798

第七章 高能超短脉冲激光技术 801

7.1高能超短脉冲激光系统的前端 801

7.1.1飞秒激光振荡器 801

7.1.2激光脉冲展宽器 802

7.1.3高增益预放大 803

7.2高能超短脉冲激光系统的主放大器技术 804

7.2.1主放大器的基本结构 804

7.2.2注入主放大器的啁啾脉冲参数设计 805

7.2.3啁啾脉冲在主放大器中的放大 805

7.3高能超短脉冲激光系统的终端技术 809

7.3.1压缩器设计 809

7.3.2光栅尺寸所允许的最大啁啾脉冲宽度 810

7.3.3光谱剪切与信噪比问题 811

7.4高能超短脉冲激光系统的相关技术 812

7.4.1同步技术 812

7.4.2光束控制 813

7.4.3测量 813

7.4.4光栅 814

7.4.5高功率超短脉冲的聚焦 814

7.4.6脉冲时间诊断技术 814

第八章 半导体光子技术 820

8.1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技术 820

8.1.1发光二极管的种类 820

8.1.2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材料 823

8.1.3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 825

8.1.4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828

8.1.5超辐射发光二极管 832

8.1.6数码管和发光二极管组件 833

8.1.7发光二极管的特性 835

8.1.8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特性 838

8.2半导体激光技术 840

8.2.1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和特性 840

8.2.2激光二极管的基本结构 845

8.2.3激光器的阈值条件和激光增益谱 849

8.2.4 DFB激光器和DBR激光器 852

8.2.5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855

8.2.6量子阱激光器 857

8.2.7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的特性 861

8.3半导体光电探测器技术 866

8.3.1光电探测器的分类 867

8.3.2光电探测器的结构 867

8.3.3半导体材料中的光吸收 871

8.3.4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874

8.3.5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的性能 877

第九章 高功率激光薄膜技术 885

9.1几种主要光学薄膜 885

9.1.1光学反射膜 885

9.1.2光学增透膜 886

9.1.3干涉滤光片 887

9.1.4光学偏振膜 888

9.1.5群色散延迟补偿薄膜 889

9.2激光对光学薄膜损伤的基本过程 891

9.2.1光学薄膜的光学吸收 892

9.2.2多层介质膜的温度场 894

9.2.3雪崩击穿破坏 902

9.2.4多光子吸收破坏 903

9.2.5光学薄膜的热力学破坏 904

9.2.6多脉冲激光对光学薄膜的破坏 905

9.2.7光学薄膜中的节瘤缺陷及其在薄膜破坏中的作用 905

9.3光学薄膜沉积技术 906

9.3.1离子束辅助沉积光学薄膜技术 906

9.3.2离子束溅射技术沉积光学薄膜 908

9.3.3电子束技术制备光学薄膜 909

9.4光学薄膜激光破坏阈值的测量 910

9.4.1 1-on-1测试 911

9.4.2 s-on-1激光破坏阈值检测 912

9.4.3破坏阈值测量的n-on-1、 r-on-1方式及薄膜的激光预处理 912

第十章 先进光学遥感技术 914

10.1光学遥感 914

10.1.1遥感技术应用 914

10.1.2遥感技术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应用波段 917

10.1.3遥感平台 917

10.1.4遥感传感器 918

10.1.5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方法 921

10.1.6遥感信息增强技术 921

10.1.7全球定位系统 922

10.2光学遥感成像 922

10.2.1光学遥感成像物理基础 923

10.2.2光学成像遥感器的特性及综合性能评价 925

10.2.3高分辨率光学成像 926

10.2.4可见光高分辨率成像仪 931

10.3高光谱遥感 932

10.3.1成像光谱仪的基本概念 933

10.3.2成像光谱仪的成像方式 934

10.3.3高光谱遥感数据处理技术 941

10.3.4高光谱遥感应用 953

10.4偏振遥感 956

10.4.1偏振光的定量描述 956

10.4.2偏振信息的测量和提取方法 957

10.4.3偏振遥感探测器 960

10.4.4偏振图像的处理 962

10.4.5偏振遥感的应用 965

10.5激光遥感 967

10.5.1激光雷达基本探测原理 967

10.5.2激光距离遥测技术 969

10.5.3激光雷达大气遥感技术 970

10.5.4激光测风技术 974

10.5.5激光海洋探测技术 975

10.6立体测绘光学成像 978

10.6.1立体测绘光学成像原理 978

10.6.2立体测绘光学成像传感器技术要求 979

10.6.3立体测绘光学成像传感器 981

10.7热红外遥感 984

10.7.1热辐射基本原理 984

10.7.2红外探测器 985

10.7.3红外热像仪 989

10.7.4热红外光谱仪 991

10.7.5热红外遥感数据处理 992

10.7.6热红外遥感的应用 9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