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新巴尔虎右旗志
新巴尔虎右旗志

新巴尔虎右旗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巴·哈斯,额尔德尼朝古拉主编;新巴尔虎右旗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5064679
  • 页数:6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史志类图书,是新巴尔虎右旗原额尔敦敖拉苏木的历史发展缩影。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地理环境、抗旱抗灾经验等。
《新巴尔虎右旗志》目录

概述 1

卷一 建置 9

第一章 建置 9

第一节 位置面积 9

第二节 建置沿革 9

第二章 区划 11

第一节 境域变迁 11

第二节 行政区划 12

第三章 镇、苏木概况 13

第一节 阿拉坦额莫勒镇 13

第二节 达赉准苏木 15

第三节 达赉苏木 16

第四节 额尔敦乌拉苏木 18

第五节 阿尔山苏木 19

第六节 阿敦础鲁苏木 20

第七节 贝尔苏木 22

第八节 宝格德乌拉苏木 23

第九节 呼伦苏木 25

第十节 杭乌拉苏木 26

第十一节 赛汉塔拉苏木 27

第十二节 克尔伦苏木 29

卷二 自然环境 33

第一章 地质地貌 33

第一节 地质 33

第二节 地貌 33

第二章 水文 34

第一节 地表水 34

第二节 地下水 36

第三章 土壤 37

第一节 土壤类型 37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与分布 38

第四章 气候 42

第一节 气候特征 42

第二节 气候区划 42

第三节 气候要素 43

第四节 灾害性天气 44

第五章 植被 46

第六章 自然资源 48

第一节 土地资源 48

第二节 水资源 48

第三节 草场 48

第四节 矿产 49

第五节 野生植物 50

第六节 野生动物 55

第七节 旅游资源 61

第七章 自然灾害 63

第一节 白灾 63

第二节 黑灾 64

第三节 旱灾 65

第四节 暴风雪 66

第五节 雹灾 67

第六节 火灾 67

第七节 鼠灾 68

第八节 虫害 69

第九节 狼害 69

第十节 地震 70

卷三 人口 73

第一章 人口发展 7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口 7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 73

第二章 人口规模 74

第一节 人口数量 74

第二节 人口分布 75

第三节 人口密度 75

第三章 人口构成 76

第一节 民族构成 76

第二节 性别、年龄构成 76

第三节 婚姻构成 78

第四节 文化构成 78

第五节 职业构成 79

第六节 人口寿命 82

第四章 人口普查 82

第一节 第一次人口普查 82

第二节 第二次人口普查 83

第三节 第三次人口普查 83

第四节 第四次人口普查 83

第五章 人口控制 84

第一节 机构队伍 84

第二节 人口政策 84

第三节 宣传教育 85

第四节 计划生育措施 85

第五节 优生优育 86

第六节 计划生育成果 86

卷四 民族 89

第一章 蒙古族 89

第一节 族称族源及沿革 89

第二节 人口分布 90

第三节 社会结构 91

第四节 语言文字 92

第五节 经济结构 93

第六节 生活习俗 93

第七节 宗教信仰 100

第二章 其他民族 103

第一节 汉族 103

第二节 达斡尔族 103

第三节 回族 104

第四节 其他少数民族 104

第三章 民族宗教工作 104

第一节 机构 104

第二节 民族工作 104

第三节 宗教 105

第四节 蒙古语言文字工作 106

卷五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109

第一章 中共新巴尔虎右旗委员会 109

第一节 机构 109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112

第三节 基层组织 114

第四节 工作纪要 115

第二章 中共新巴尔虎右旗委员会工作 121

第一节 组织工作 121

第二节 宣传工作 123

第三节 统一战线工作 125

第四节 纪律检查工作 128

第五节 政法工作 130

第六节 党校教育 131

第七节 政策研究 132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 132

第九节 机要工作 134

第十节 精神文明建设 134

第十一节 直属机关党委工作 135

卷六 政权 139

第一章 新巴尔虎右旗人民代表大会 139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139

第二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142

第三节 主要工作 143

第二章 新巴尔虎右旗政府 146

第一节 新巴尔虎右翼四旗 146

第二节 新巴尔虎右翼旗公署 147

第三节 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新巴尔虎右翼旗公署 147

第四节 新巴尔虎右(翼)旗人民政府 147

第五节 基层政权 150

第六节 政务纪要 151

第七节 行政监察 159

第八节 信访工作 160

第九节 体制改革 161

第十节 外事工作 161

卷七 政协 169

第一章 政协新巴尔虎右旗委员会 169

第一节 机构 169

第二节 委员会议 170

第二章 主要工作 173

第一节 参政议政 173

第二节 提案工作 173

第三节 文史资料 174

第四节 学习活动 174

第五节 落实政策 174

第六节 联谊活动 174

卷八 群众团体 177

第一章 工会 177

第一节 机构 177

第二节 代表大会 177

第三节 主要工作 179

第二章 共青团 180

第一节 机构 180

第二节 组织建设 180

第三节 代表大会 181

第四节 主要工作 182

第五节 少年先锋队 184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184

第一节 机构 184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185

第三节 主要工作与活动 186

第四章 科协 188

第一节 机构 188

第二节 科技宣传 188

第三节 学会、协会 189

第四节 青少年科技教育 189

第五章 其他群众组织 189

第一节 贫下中牧协会 189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189

卷九 公安司法 193

第一章 公安 193

第一节 机构 193

第二节 社会治安 193

第三节 户籍管理 194

第四节 预审、收容看守 195

第五节 交通管理 196

第六节 消防 197

第七节 刑事侦察 198

第二章 检察 199

第一节 机构 199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0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200

第四节 法纪、监所检查 200

第三章 审判 201

第一节 机构 201

第二节 刑事审判 201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03

第四节 经济审判 203

第五节 申诉信访与执行工作 205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05

第一节 机构 205

第二节 法制宣传 206

第三节 公证 206

第四节 律师 206

第五节 人民调解 206

卷十 民政 209

第一章 机构 20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9

第二节 事业机构 209

第二章 基层政权建设 209

第一节 苏木、镇政权建设 209

第二节 嘎查与居民委员会 209

第三章 优待抚恤 210

第一节 拥军优属 210

第二节 抚恤 210

第四章 扶贫救济 211

第一节 扶贫 211

第二节 救灾 211

第三节 救济 212

第五章 社会福利 212

第一节 孤老收养 212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 213

第六章 复员安置 213

第一节 退伍兵安置 213

第二节 军队退离休干部安置 214

第七章 婚姻管理 214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 214

第二节 婚姻登记 214

第八章 殡葬 215

第一节 殡葬管理 215

第二节 殡葬改革 215

第九章 地名工作 216

第一节 地名普查 216

第二节 地名普查成果 216

卷十一 劳动人事 219

第一章 机构 219

第二章 编制 219

第一节 机构编制 219

第二节 人员编制 219

第三节 车辆编制 219

第三章 劳动管理 220

第一节 职工队伍 220

第二节 用工制度 220

第三节 劳动就业 220

第四节 知识青年安置 220

第四章 人事管理 221

第一节 干部队伍 221

第二节 干部任免 221

第五章 工资 221

第一节 工资制度 221

第二节 工资调整 223

第三节 奖金、津贴、补贴 223

第六章 保险福利 225

第一节 离退休制度 225

第二节 评残待遇 225

第三节 保险统筹 226

第七章 安全生产 226

第一节 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 226

第二节 劳动保护 226

第三节 安全监察 226

卷十二 军事 229

第一章 驻军兵役 229

第一节 驻军 229

第二节 兵役 234

第二章 地方人民武装 234

第一节 机构 234

第二节 人民武装工作 239

第三章 民兵 242

第一节 组织 242

第二节 训练 243

第三节 重要活动 246

第四节 武器装备管理 246

第四章 战事 247

第一节 辽代以前 247

第二节 辽、金、元时期 247

第三节 明、清时期 249

卷十三 经济综述 253

第一章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 253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253

第二节 农牧业总产值 253

第三节 国民生产总值 254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 254

第二章 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255

第一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 255

第二节 第二个五年计划 255

第三节 三年经济调整时期 255

第四节 第三个五年计划 256

第五节 第四个五年计划 256

第六节 第五个五年计划 256

第七节 第六个五年计划 256

第八节 第七个五年计划 256

第三章 经济区划 257

第一节 北部低山丘陵草甸草原养牛区 257

第二节 南部高平原干草原养羊区 258

第三节 克鲁伦河沿岸“种、养、加”多种经营基地 260

卷十四 畜牧业 263

第一章 所有制变革 263

第一节 民主改革 263

第二节 互助合作 265

第三节 公私合营牧场 265

第四节 人民公社 266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 267

第二章 草场 268

第一节 草场类型与等级 268

第二节 草场植被 270

第三节 草场退化 271

第四节 草原区划 272

第五节 打贮草 273

第三章 畜群 274

第一节 蒙古牛 274

第二节 蒙古羊 275

第三节 蒙古马 277

第四节 骆驼 277

第五节 山羊 278

第六节 其他畜禽 279

第七节 培育与引进品种 279

第四章 饲养方式及管理 281

第一节 畜群结构 281

第二节 饲养方式 282

第三节 家畜繁殖 285

第四节 割势、烙印、做耳记和剪鬃 286

第五章 畜种改良 286

第一节 黄牛改良 286

第二节 马改良 287

第三节 羊改良 287

第四节 选种选育 288

第六章 疫病防治 291

第一节 寄生虫病 291

第二节 传染病 296

第七章 草原建设 303

第一节 草库伦建设 303

第二节 棚圈建设 305

第八章 草原保护与管理 307

第一节 草原保护 307

第二节 草原管理 308

第九章 牧业生产工具 309

第一节 传统牧业生产工具 309

第二节 牧业机械 312

第十章 经济效益 312

第一节 畜产品产量 312

第二节 牲畜出栏 314

第三节 畜产品收购 315

第四节 畜牧业产值 316

第十一章 畜牧业管理 3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6

第二节 事业机构 317

卷十五 农业林业水利 321

第一章 农业 321

第一节 垦植沿革 321

第二节 耕地与播种 322

第三节 粮豆薯产量 324

第四节 蔬菜生产 326

第二章 林业 326

第一节 机构 326

第二节 植树造林 327

第三节 护林防火 327

第四节 防火设备 328

第五节 林场简介 329

第三章 水利 330

第一节 机构 330

第二节 水利工程 330

卷十六 副业 335

第一章 渔业 335

第一节 渔业资源 335

第二节 渔业生产 335

第三节 渔政管理 337

第二章 芦苇生产 337

第一节 资源 337

第二节 生产 338

第三章 狩猎业 339

第一节 资源 339

第二节 狩猎活动 339

第三节 野生动物保护 339

第四章 采集业 340

第一节 药用植物 340

第二节 食用菌 340

卷十七 乡镇企业 343

第一章 机构 34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43

第二节 经营机构 343

第二章 企业形式 344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344

第二节 联办集资办企业 344

第三节 个体企业 344

第三章 产业结构 345

第一节 加工业 345

第二节 农牧业企业 350

卷十八 工业 353

第一章 管理与经营体制 3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53

第二节 经营体制 353

第二章 工业行业 355

第一节 电力工业 355

第二节 采矿业 358

第三节 印刷与机械修理 361

卷十九 交通 365

第一章 机构 365

第二章 道路 365

第一节 古近代道路 365

第二节 公路 367

第三节 桥梁、涵洞 368

第三章 交通管理 369

第一节 交通监理 369

第二节 交通派出所 370

第三节 运输管理 370

第四章 客货运输 370

第一节 运输工具 370

第二节 公路运输 371

第三节 水路运输 372

卷二十 邮政电信 375

第一章 邮政机构 37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75

第二节 基层机构 376

第二章 邮政通信 376

第一节 函件 376

第二节 包件 377

第三节 汇兑 377

第四节 报刊发行 378

第五节 机要通信 378

第六节 投递 379

第七节 邮路 380

第三章 电信 382

第一节 电报 382

第二节 电话 383

卷二十一 城建环保 389

第一章 城乡建设 389

第一节 机构 389

第二节 建设 389

第三节 苏木、镇建设 390

第四节 旗政府所在地建设 391

第五节 房地产管理 393

第二章 建筑业 394

第一节 建筑设计 394

第二节 建筑施工 394

第三节 质量监督 397

第四节 施工队伍 397

第三章 环境保护 398

第一节 环境保护区 398

第二节 保护管理 399

卷二十二 商业 407

第一章 商业体制 407

第一节 私营商业 407

第二节 国营商业 407

第三节 饮食服务业 408

第二章 民族贸易 408

第一节 贸易网络 408

第二节 经营 409

第三节 专项商品供应 409

第三章 供销合作 409

第一节 机构 409

第二节 社员代表大会 412

第三节 收购 413

第四节 供应 416

第四章 物资供应 42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21

第二节 直属企业 421

卷二十三 粮食 425

第一章 机构 4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25

第二节 经营机构 426

第二章 销售 426

第一节 城镇居民口粮供应 426

第二节 军供 427

第三节 牧民粮油供应 428

第四节 行业粮油供应 428

第五节 议价粮油销售 429

第六节 饲料供应 429

第三章 粮油调拨 429

第四章 价格票证 430

第一节 价格 430

第二节 票证管理 431

第五章 储运加工 432

第一节 运输 432

第二节 仓储 432

第三节 粮米加工 432

卷二十四 财政税务 435

第一章 财政 435

第一节 机构 435

第二节 财政收入 435

第三节 财政收支 437

第四节 债券基金 439

第五节 管理体制 440

第二章 税务 441

第一节 机构 441

第二节 税收 442

第三节 税征管理 443

第四节 税收减免 444

卷二十五 金融 447

第一章 机构 447

第一节 信用合作社 447

第二节 人民银行 447

第三节 工商银行 448

第四节 农业银行 448

第五节 建设银行 448

第六节 保险公司 448

第二章 存款 449

第一节 城镇储蓄存款 449

第二节 农村存款 450

第三章 贷款 452

第一节 工业贷款 452

第二节 商业贷款 453

第三节 农(牧)业贷款 453

第四节 基建贷款 453

第四章 保险 454

第一节 寿险 454

第二节 财险 454

第三节 理赔 454

卷二十六 经济综合管理 457

第一章 计划 457

第一节 机构 457

第二节 管理体制 457

第三节 计划制定 457

第二章 统计 458

第一节 机构 458

第二节 专项统计调查 459

第三节 定期统计调查 460

第四节 统计资料汇编 462

第三章 审计 463

第一节 机构 463

第二节 行政事业审计 463

第三节 财务金融审计 464

第四节 工业基建审计 465

第五节 商贸审计 465

第六节 基本建设资金审计 466

第四章 工商物价管理 466

第一节 机构 466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467

第三节 物价管理 470

第五章 技术监督 472

第一节 机构 472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73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475

第四节 质量管理 476

第六章 土地管理 476

第一节 机构 476

第二节 基础管理 477

第三节 土地利用管理 477

第四节 土地监察 478

卷二十七 教育 481

第一章 普通教育 481

第一节 幼儿教育 481

第二节 小学教育 482

第三节 中学教育 484

第四节 学校 485

第二章 职业与成人教育 486

第一节 职业教育 486

第二节 成人教育 486

第三章 教学研究与勤工俭学 488

第一节 教学研究 488

第二节 勤工俭学 488

第四章 教育管理 48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89

第二节 教育经费 489

第三节 教育设施 490

第四节 教师 491

卷二十八 科学技术 495

第一章 机构 4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95

第二节 科研机构 495

第三节 科技队伍 495

第二章 科技普及 496

第一节 科技推广 496

第二节 科研成果 496

第三节 科技培训 497

第四节 科技情报 497

第三章 地震监测 498

第一节 机构 498

第二节 测报 498

卷二十九 文化 501

第一章 机构 5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1

第二节 事业机构 501

第二章 群众文化 501

第一节 文化活动 501

第二节 文学创作 503

第三节 艺术创作 504

第四节 乌兰牧骑 505

第三章 民间文化艺术 510

第一节 民间歌曲 510

第二节 民间传说 511

第三节 巴尔虎英雄史诗 513

第四节 谚语、迷语 513

第五节 民间工艺 514

第四章 图书 514

第一节 公共图书 514

第二节 图书发行 515

第五章 广播电影电视 516

第一节 广播电视 516

第二节 电影 518

第六章 文物古迹 519

第一节 机构 519

第二节 普查 519

第三节 文物 520

第四节 古迹 520

第七章 档案工作 522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522

第二节 馆藏与管理 522

第三节 提供利用 523

第八章 史志编纂 524

第一节 机构 524

第二节 史志编纂 524

卷三十 卫生 527

第一章 卫生事业 52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27

第二节 事业机构 527

第三节 事业经费 531

第二章 爱国卫生与卫生监督 534

第一节 爱国卫生 534

第二节 公共卫生 534

第三章 卫生防疫 535

第一节 传染病与流行病 535

防治 535

第二节 性病与布鲁氏杆菌病防治 536

第三节 计划免疫 537

第四节 氟中毒 538

第四章 医疗护理 539

第一节 蒙医蒙药 539

第二节 中医中药 539

第三节 西医西药 540

第四节 医疗 540

第五节 护理 542

第五章 卫生保健 542

第一节 妇女保健 542

第二节 儿童保健 543

第三节 老年与劳动保健 544

卷三十一 体育 547

第一章 机构设施 547

第一节 机构 547

第二节 场地设施 547

第三节 体育经费 547

第二章 群众体育 548

第一节 学校体育 548

第二节 职工体育 549

第三章 民族体育 549

第一节 摔跤 549

第二节 赛马 550

第三节 射箭 550

第四节 蒙古象棋 551

第四章 体育竞赛 551

第一节 旗运动会 551

第二节 其他比赛 552

卷三十二 人民生活 555

第一章 牧民生活 555

第二章 城镇居民生活 556

卷三十三 人物 561

第一章 人物传 561

第二章 名人简介 567

第三章 旗党政领导人简介 570

第四章 离休、专业技术干部名录 576

卷三十四 大事记 583

大事记 583

附录 621

一、1991~2000年新巴尔虎右旗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621

二、新巴尔虎右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624

三、在旗委十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段志强 629

四、政府工作报告——2003年3月11日在新右旗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金海 637

五、新巴尔虎右旗历届史志编纂委员会 646

六、为《新巴尔虎右旗志》提供资料的单位 652

七、为《新巴尔虎右旗志》纂稿和提供资料的个人 652

八、为《新巴尔虎右旗志》提供图片人名录 652

九、《新巴尔虎右旗志》编辑分工 654

十、编纂始末 6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