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荫浏全集 第2卷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7539928964
- 页数:432 页
第一编 远古(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第一章 远古(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 1
一 概况 1
二 音乐的起源 2
音乐起源于劳动 2
对音乐起源的各种唯心主义解释的批判 3
三 传说中的远古音乐 4
关于原始史料的问题 4
原始音乐的内容 4
关于劳动生产的 5
关于水旱的 6
关于战争的 6
关于宗教的 7
原始音乐的形式 8
原始音乐的性质与特点 9
四 原始时代的乐器 9
乐器的种类 9
关于乐器发展情况的推测 12
结语 12
第二编 夏、商(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前十一世纪)第二章 夏、商(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前十一世纪) 13
一 概况 13
二 从残存的诗歌看当时人民的生活 14
劳动生产 14
婚姻制度 14
战争情况 15
奴隶生活 15
人民对统治者的咒骂 16
三 奴隶主对音乐的利用 16
神权统治 17
夸耀武功与威慑人民 18
奴隶主阶级的音乐享乐 18
四 汉民族和四周民族的音乐文化交流 19
五 乐器和乐律 20
商代的乐器 20
商代的乐律 28
结语 28
第三编 西周、春秋、战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前 221
第三章 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771) 30
一 概况 30
二 大武 31
三 音乐的阶级化和等级化 33
四 音乐机构和音乐教育 34
五 统治阶级利用民间音乐 35
五类乐舞 35
(一)六代乐舞 35
(二)小舞 35
(三)散乐 36
(四)四夷之乐 36
(五)宗教性的乐舞 36
应用音乐的场合 36
音乐节目 37
乐队的排列 38
六 与国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39
七 乐器和乐律 40
周代的乐器 40
周代的乐律 43
“律”和“同”、“吕” 43
乐律、音律、律吕、律制 44
结语 44
第四章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 46
一 概况 46
二 民歌的收集和以民歌为基础的创作活动 47
“采风”制度 47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48
南方的民歌和屈原的创作 51
说唱音乐的远祖——《荀子·成相篇》 55
三 乐曲的艺术性 56
《诗经》中所包含的各种曲式 56
《楚辞》中的几种曲式因素——“乱”、“少歌”和“倡” 60
《楚辞》中的几种曲式 64
《成相篇》中的说唱音乐节奏 68
歌曲中的调式变化 69
四 音乐生活和音乐表现技术的发展 70
音乐与日常生活 70
民间歌唱家 70
有关歌唱艺术的几点理论 71
琴的演奏技术 72
角色的创造 73
五 音乐文化的地区特点和相互交流 73
六 统治阶级和音乐文化的关系 75
七 乐器和乐律 78
乐器 78
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三分损益法 80
旋宫的理论 85
调式的运用 86
接近新音阶的音阶出现 86
八 音乐美学理论的发展 86
儒家 86
墨家 90
道家 91
音乐的娱乐作用:乐——乐——欲 91
生活、音乐实践、音乐理论 95
结语 96
第四编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前221—后 589
第五章 秦、汉(公元前221—后220) 97
一 概况 97
二 人民的声音——民歌 98
三 国家设立的音乐机构——“乐府” 100
乐府的设立及其工作任务 100
乐府的兴废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00
统治阶级对民间音乐态度的转变 101
担任乐府领导职务的音乐家——李延年 102
四 鼓吹的兴起 102
鼓吹 102
鼓吹与横吹 103
鼓吹的民间基础 103
少数民族的贡献 105
鼓吹在各方面的应用 105
五 音乐形式的多样化 106
民歌及其艺术发展——相和歌 106
汉代大曲中的“解”、“艳”、“趋”和“乱” 109
“解”是什么? 109
由“解”、“艳”、“趋”构成的相和大曲曲式 111
民间舞蹈 113
古琴独奏曲《广陵散》 115
《胡笳十八拍》及其作者蔡琰 122
长篇叙事歌曲 123
百戏 123
初期的戏剧因素 125
宫廷雅乐的僵化 125
六 乐器和乐律 128
乐器 128
京房六十律 133
汉代民间音乐中的“相和三调” 134
七 音乐文献和音乐美学 135
音乐文献 135
儒家音乐美学理论独占优势 136
结语 137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589) 139
一 概况 139
二 民歌与时代生活 140
各族人民的融合 140
南方民歌和北方民歌 141
三 音乐文化多方面的发展 143
相和歌的继续发展 143
清商乐与民间音乐的发展 145
其他歌舞音乐 147
鼓吹 148
统治阶级对民间歌舞音乐和鼓吹音乐的篡改 148
少数民族的叙事歌曲 150
歌舞音乐中故事性的增加 150
百戏 151
器乐 151
宫廷雅乐 156
音乐与宗教 157
四 各族音乐文化的大融合 159
五 乐器与乐律 161
乐器 161
钱乐之和沈重的三百六十律 166
何承天的新律 166
荀勖的笛律 167
纯律音阶的应用 171
清商三调 171
笛上的三调 171
六 音乐思想 172
阮籍 172
嵇康 173
嵇康的生平 173
嵇康的音乐思想 174
概念世界的音乐精神 175
实在的音乐 177
现实性问题 178
“善”、“恶”问题 179
认识论 180
与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关系和区别 181
实践与理论之矛盾 182
独特的见解 184
对嵇康的评价 186
刘勰 187
结语 187
第五编 隋、唐、五代(公元581— 960
第七章 概况 189
第八章 隋、唐、五代的民间音乐 191
一 民歌和民间曲子 191
民歌和曲子的区别与关系 191
统治阶级对民歌与曲子的憎恨 192
有关民歌和曲子的精华与糟粕问题 192
唐代的曲子 193
同曲表达不同内容的问题 194
民歌和民间曲子的思想内容 194
二 配合音乐的唐代文人歌词 196
三 民间说唱音乐和佛教变文 198
四 民间歌舞和戏曲的关系 201
民间歌舞和故事情节 202
五 寺院和民间音乐生活 203
第九章 繁盛的燕乐和衰微的雅乐 207
一 隋、唐燕乐 207
燕乐是什么? 207
燕乐的发展 208
从隋七部乐到唐坐、立部伎 208
各民族音乐的融合 210
对燕乐乐器的考察 212
燕乐歌舞音乐中的大曲和法曲 213
燕乐的传播及其对亚洲各国的影响 216
鼓吹与散乐 218
以歌舞与散乐相比 219
散乐中间的戏剧 220
戏剧的专业地位 222
二 大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 223
大乐署 223
鼓吹署 224
教坊 224
梨园 225
燕乐乐工、乐伎的来源,他们的社会地位 227
宫廷乐工、乐伎散入民间 228
三 著名燕乐艺人及其创造和贡献 228
(一)歌唱方面 228
(二)器乐方面 230
(三)歌舞方面 231
(四)散乐方面 231
(五)作曲方面 231
四 隋、唐、五代的雅乐 233
第十章 乐器、音乐理论和音乐思想的新成就 237
一 乐器 237
二 音乐理论各方面的发展 256
(一)记谱法方面 256
古琴减字谱 256
工尺谱 257
舞谱 258
(二)音阶和宫调理论方面 258
新音阶的确立 258
八声音阶的应用 259
燕乐二十八调 260
八十四调 263
同曲的犯调和移调 264
(三)音乐专门著述的增多 265
三 音乐思想 266
雅乐派的音乐思想 266
白居易和元稹的音乐思想 267
结语 270
第六编 辽、宋、西夏、金(公元937— 1279
第十一章 概况 272
第十二章 曲子——词的更大发展 274
一 民歌和民间曲子 274
民歌和民间曲子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275
民间曲子的创作繁荣,成为多种音乐形式的主要构成因素 279
词牌的变化 280
长短句词同诗的关系和区别 281
词牌的类别 284
二 词人的曲子 285
对词人曲子价值的估计 285
三 南宋词人姜夔和张炎 287
姜夔 287
张炎 288
四 保存的情况及其对后来的影响 289
第十三章 市民音乐的勃兴 292
城市音乐活动情况 292
艺术活动的场所 292
专业艺人和专业组织 293
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 293
第十四章 艺术歌曲和说唱音乐的发展 295
一 艺术歌曲的发展 295
(一)叫声 295
(二)嘌唱 296
(三)小唱 296
(四)唱赚及其发展 296
1.缠令 296
2.缠达 298
赚 298
赚与唱赚的区别和关系 300
有赚的缠令实例 300
(五)鼓子词 302
二 说唱音乐的发展 302
(一)鼓子词 304
(二)诸宫调 304
诸宫调的曲式和特点 305
诸宫调的创始及其内容 305
现存宋、金时代诸宫调作品 307
1.《张协状元》南戏里的诸宫调 307
2.无名氏的《刘智远诸宫调》 307
3.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307
赚在北方音乐中的应用 312
诸宫调的演唱情形 314
宋、金时代诸宫调音乐的保存情况 315
(三)覆赚 315
(四)陶真 315
(五)崖词 316
(六)金代的连厢词 316
“小说”和“话本” 317
第十五章 百戏歌舞的演变和戏曲艺术的成长 320
一 宋代的散乐 320
二 五代和宋代的歌舞音乐 321
五代时少数民族的歌舞 321
宋代的歌舞音乐 323
四种歌舞形式 323
1.大曲 323
2.曲破 325
3.缠达 326
4.单曲 326
曲破的新创作 326
军人的剑舞 327
宋代少数民族的歌舞和音乐 327
表演人物故事的歌舞 328
三 宋代戏曲艺术的成长 330
我国戏剧的特点 330
傀儡 331
1.悬丝傀儡 331
2.杖头傀儡 331
3.水傀儡 331
4.肉傀儡 332
5.药法傀儡 332
影戏 332
宋杂剧、金院本兴起之前 333
戏剧艺术的确立 333
内容不同的三段 334
1.艳段 334
2.正杂剧 334
3.散段 334
角色的区分 334
内容多样——不只是滑稽戏 336
吸收了歌舞大曲的音乐 337
剧本有无问题 338
创造者与推荐者 340
关于杂剧的文献 340
南戏 344
南戏的战斗性 345
南戏的音乐 347
宋代南戏乐谱的保存情况 347
第十六章 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353
一 乐器的新发展 353
乐器的演变 353
旧有拉弦乐器及吹乐器的广泛应用 356
新乐器的出现 357
西南少数民族的乐器 359
二 器乐的新发展 359
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 359
教坊大乐 360
宫廷的小乐器、鼓板、随军番部大乐、马后乐 362
器乐独奏 363
古琴 363
器乐乐谱 365
第十七章 宫廷的雅乐 366
一 宋的雅乐 366
二 雅乐的特点 366
应用场合 367
乐曲内容 367
乐曲的创制和标题 371
乐律制度 371
(一)音高标准问题 372
(二)音阶形式问题 375
(三)音域问题 376
(四)宫调应用问题 377
乐器制作 379
表演形式 380
三 雅乐问题中的阶级矛盾 381
四 辽、金的雅乐 386
五 宋代雅乐的外传 387
第十八章 宫廷的鼓吹乐和燕乐 388
一 鼓吹乐 389
二 燕乐 393
燕乐内容之变迁 393
宋代宫廷的燕乐机构 393
教坊的沿革 393
教坊的内部组织 395
关于教坊乐曲 396
宫廷音乐演出的一些特点 397
教坊乐工对民间的影响 398
云韶部 398
钧容直 398
东西班乐 399
军队与燕乐 400
辽的燕乐 400
金的燕乐 401
宫廷怎样利用鼓吹乐与燕乐 402
宫廷怎样取缔民间音乐 403
音高标准的统一 404
第十九章 音乐理论和音乐思想 405
一 音乐理论的几个方面 405
燕乐宫调理论的分歧 405
“宫”、“调”位置的对换 406
排除“为调式”系统,确立“之调式”系统 407
北宋燕乐二十八调的音阶、音域和结音 411
音高标准的变廷 415
三分损益十八律 417
五度和声的应用 418
作曲技术的发展 419
音乐考古学的发展 419
二 音乐思想的斗争 422
周敦颐的“淡”、“和”音乐观 422
沈括的现实主义音乐观 423
张知白、房庶等强调“今乐” 423
陈旸及其《乐书》 424
王灼及其《碧鸡漫志》 425
郑樵的“声贵”说和“积风”、“积雅”说 426
朱熹的“中和”音乐观 428
结语 431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莎士比亚全集 2》(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等译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