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
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

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敏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514500592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
《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目录

导言 1

第一节 背景和意义 1

一、背景 1

二、理论意义 2

三、现实意义 3

第二节 有关生态文明的研究综述 4

一、有关生态文明的提出问题 4

二、有关生态文明的含义问题 5

三、有关生态文明与其他社会文明的关系问题 7

四、有关生态文明的价值观问题 8

五、有关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 9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基本架构和基本方法 11

一、本书研究的基本框架 11

二、本书研究的基本方法 16

第一章 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时代 18

第一节 人类文明的回顾与展望 19

一、原始文明时代—人类慑服于自然威力之下 19

二、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的初步开发和利用 21

三、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征服 24

四、生态文明时代—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7

第二节 生态文明时代的自然观与价值观 31

一、生态整体自然观 32

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 35

三、对生态人类中心主义的选择 39

第三节 人类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43

一、生态文明概念的界定 43

二、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 46

三、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 49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 53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石 54

一、从本体论的角度揭示了自然对人的先在性,决定了人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 54

二、从实践论的观点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致性,决定了人类要与自然界共同进化、协调发展 59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目的 65

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观 67

二、遵循自然规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69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72

第三节 人口、资源、经济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指向 78

一、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协调发展 78

二、自然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协调发展 82

第三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 88

第一节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89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89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94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110

一、生态危机理论 111

二、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 114

三、生态辩证法与生态道德价值观 116

四、生态社会主义理论 118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启示 120

一、树立作为当代社会意识的生态意识 121

二、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 123

三、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局限性 127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130

第一节 儒家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130

一、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 131

二、尊重生命、兼爱万物的生态伦理观 135

三、中庸之道的生态实践观 138

第二节 道教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142

一、万物一体、道法自然的生态自然观 142

二、道生万物、尊道贵德的生态伦理观 145

三、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 149

第三节 佛教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152

一、佛性统一的生态自然观 152

二、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观 156

三、慈悲为怀的生态实践观 159

第五章 西方后现代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164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 165

一、后现代主义对生态危机的解析 166

二、后现代主义的绿色经济观 170

三、后现代主义的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整体自然观 173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的环境伦理学 177

一、后现代主义的自然价值论 177

二、后现代主义的自然权利思想 181

三、认识环境伦理学的意义 183

第三节 生态后现代主义 186

一、后现代生态世界观 187

二、后现代生态价值观 190

三、后现代生态思维方式 193

第六章 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97

第一节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198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199

二、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利条件 205

第二节 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框架 215

一、培养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新理念 216

二、建立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新范式 235

三、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242

第七章 加快我国低碳经济的建设步伐 250

第一节 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 251

一、低碳经济提出的时代背景 252

二、低碳经济的基本理论 258

三、发展低碳经济 积极面对新挑战 262

第二节 加快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271

一、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能和可再生新能源 271

二、加快建立低碳经济所要求的技术体系 276

三、应用物联网技术,发展现代低碳产业 278

四、转变观念,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 281

第三节 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283

一、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家战略体系 283

二、积极参与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国际规则制定 285

三、加快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 287

结语 中华文明将引领生态文明的未来发展 291

主要参考文献 296

后记 3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