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宁晋县志
宁晋县志

宁晋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枫林总编;宁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10102386X
  • 页数:1124 页
图书介绍:
《宁晋县志》目录

序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建置 33

第一章 境域位置 33

第二章 沿革 33

第三章 行政区划 34

第一节 明清时期区划 35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3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区划 39

第四章 县城 48

第一节 沿革 48

第二节 城池、城区 48

第三节 经济基础设施 50

第五章 乡镇村 53

第一节 城关(凤凰)镇 53

第二节 东汪镇 54

第三节 耿庄桥镇 55

第四节 大陆村镇 56

第五节 四芝兰镇 57

第六节 北鱼台乡 58

第七节 中曹乡 59

第八节 孙家庄乡 60

第九节 东南汪乡 61

第十节 北河庄乡 62

第十一节 河渠乡 63

第十二节 白侯乡 64

第十三节 东陈乡 64

第十四节 素邱乡 65

第十五节 北鱼乡 66

第十六节 孟家庄乡 67

第十七节 长路乡 68

第十八节 侯口乡 69

第十九节 艾辛庄乡 69

第二十节 营台乡 70

第二十一节 贾家口乡 71

第二十二节 尧台乡 71

第二十三节 周家庄乡 72

第二十四节 刘路乡 73

第二十五节 小刘村乡 73

第二十六节 雷家庄乡 74

第二十七节 大杨庄乡 75

第二十八节 纪昌庄乡 75

第二十九节 北圈里乡 76

第三十节 百尺口乡 77

第三十一节 苏家庄乡 78

第三十二节 司马乡 79

第三十三节 高庄窠乡 79

第三十四节 唐邱乡 80

第三十五节 双井乡 81

第三十六节 曹伍疃乡 81

第三十七节 换马店乡 82

第三十八节 边村乡 83

第三十九节 李家营乡 84

第四十节 徐家河乡 85

第四十一节 大曹庄乡 86

第二编 自然环境 87

第一章 地质 87

第一节 地层 87

第二节 构造 87

第二章 地貌 88

第一节 宏观地貌 88

第二节 微观地貌 88

第三章 气候 88

第一节 四季 89

第二节 日照辐射 89

第三节 温度 90

第四节 降水 93

第五节 风 95

第六节 湿度蒸发 96

第七节 冰霜冻雪 96

第八节 物候 98

第四章 水文 100

第一节 地表水 100

第二节 地下水 101

第三节 供需现状 101

第五章 土壤 102

第一节 分类 102

第二节 分布 102

第三节 养份状态 105

第四节 障碍因素 106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 107

第一节 动物 107

第二节 植物 109

第七章 石油地热资源 111

第八章 自然灾害 112

第一节 水灾 112

第二节 旱灾 114

第三节 蝗灾 115

第四节 雹灾 115

第三编 地震 117

第一章 地震地质 117

第二章 震灾 117

第三章 1966年抗震救灾 129

第一节 组织抢险 129

第二节 党和政府的关怀 130

第三节 抢救伤员 136

第四节 灾民安置 137

第五节 救灾援助 139

第六节 生产自救 140

第四章 防震减灾 143

第一节 监测 143

第二节 预防 144

第四编 居民 145

第一章 人口数量分布 145

第一节 数量 145

第二节 分布 147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50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50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52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53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53

第二节 性别年龄构成 154

第三节 婚姻状况构成 157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58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58

第四章 人口控制 161

第一节 晚婚晚育 161

第二节 避孕节育 161

第三节 奖惩 162

第五章 居民风俗 163

第一节 美德良风 163

第二节 生活习俗 165

第三节 节日习俗 169

第四节 社会习俗 170

第五节 嫁娶丧葬 174

第六节 禁忌 176

第七节 恶习、迷信、陋俗 177

第六章 宗教 178

第一节 道教 178

第二节 佛教 180

第三节 天主教 182

第四节 基督教 184

第七章 姓氏 184

第一节 姓氏录 184

第二节 乡(镇)姓氏数目 186

第三节 姓氏分布 187

第八章 方言 197

第一节 导言 197

第二节 语音分析 201

第三节 分类词表 206

第五编 人物 229

第一章 人物传 229

第二章 人物表 276

第三章 烈士英名表 300

第六编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369

第一章 组织建立与发展 369

第二章 组织机构 373

第一节 县委 373

第二节 区委(工委) 375

第三节 乡镇(公社)党委(党总支) 375

第四节 县直单位党组、党委(党总支) 375

第五节 基层党支部 376

第三章 代表大会 377

第四章 党务工作 383

第一节 组织工作 383

第二节 宣传教育 387

第三节 纪律检查 388

第四节 统战工作 390

第五章 重大活动 391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 391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 397

第三节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402

第四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404

第五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407

第七编 人民代表大会 413

第一章 代表 41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41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413

第二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414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14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415

第三章 常务委员会 417

第一节 申议通过的法规、办法 418

第二节 调查和视察 418

第三节 代表提案处理 418

第四节 人事任免与考评 419

第五节 法制建设 420

第八编 政府 423

第一章 旧政府机构 423

第二章 人民政府机构 431

第三章 政府基层机构 441

第一节 基层旧政府 441

第二节 基层人民政府 442

第四章 施政方式 443

第一节 旧政府时期 443

第二节 人民政府时期 443

第五章 政务摘要 445

第一节 旧政府主要政务 445

第二节 人民政府主要政务 446

第九编 政协 453

第一章 工作机构与方式 453

第二章 历届会议 454

第三章 主要工作 458

第十编 群众团体 461

第一章 工人组织 46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61

第二节 代表会议 461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62

第二章 农民组织 464

第一节 农民抗日救国会 464

第二节 贫农团 465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 465

第三章 青年组织 465

第一节 机构 465

第二节 代表大会 466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67

第四章 妇女组织 468

第一节 机构 468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468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69

第五章 其它组织 473

第一节 工商联合会 473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473

第三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474

第四节 残疾人联合会 474

第十一编 政治运动 477

第一章 镇反 肃反 477

第一节 镇反 477

第二节 肃反 477

第二章 “三反”运动 478

第三章 整风反右 479

第四章 “反右倾”斗争 479

第五章 “四清”运动 481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 482

第十二编 国民党及旧社团 487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487

第一节 组织发展 487

第二节 组织活动 488

第二章 旧社团 489

第一节 商会 489

第二节 农会 489

第三节 船员工会 489

第四节三 青团 490

第十三编 公安司法 491

第一章 公安 491

第一节 机构 491

第二节 惩治犯罪 492

第三节 预审 496

第四节 羁押 496

第五节 治安管理 497

第六节 户籍管理 501

第七节 消防管理 501

第二章 检察 502

第一节 刑事检察 502

第二节 经济检察 503

第三节 控告申诉检察 504

第四节 监所检察 505

第五节 法纪检察 505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506

第三章 审判 50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06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07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07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08

第五节 行政审判 509

第四章 司法 509

第一节 法制宣传 510

第二节 法制教育 510

第三节 公证 511

第四节 民事调解 511

第五节 律师事务 512

第十四编 人事劳动 513

第一章 干部 513

第一节 来源 513

第二节 管理 513

第三节 离、退休退职 515

第二章 工人 516

第一节 来源 516

第二节 劳动服务 517

第三节 退休退职 517

第三章 干部、工人工资 518

第四章 福利 520

第五章 管理机构 522

第十五编 民政 523

第一章 救济·扶贫 523

第一节 救济 523

第二节 扶贫 525

第二章 拥军优属 526

第一节 拥军支前 526

第二节 优待抚恤 527

第三节 群众优待 527

第四节 奖励褒扬 528

第三章 社会福利 528

第一节 农村五保 529

第二节 光荣院 529

第三节 孤儿院 529

第四节 福利企业 529

第四章 军人安置 530

第一节 复退转军人安置 530

第二节 离退休军队干部安置 531

第五章 婚姻登记 531

第六章 殡葬改革 532

第一节 殡葬管理 532

第二节 火葬设施 532

第七章 地名管理 533

第一节 普查 533

第二节 设标 533

第三节 村名分类 533

第八章 机构 534

第十六编 军事 535

第一章 军事设施 535

第一节 民国前 535

第二节 民国时期 535

第三节 建国后 539

第二章 兵役 539

第一节 旧政权兵役制 539

第二节 人民武装兵役制 540

第三章 驻军和过境部队 541

第一节 民国前 541

第二节 民国时期 541

第三节 建国后 542

第四章 武装与机构 542

第一节 旧政权武装 542

第二节 人民武装与机构 545

第五章 民兵 550

第一节 组织 550

第二节 训练 552

第三节 活动 552

第六章 战事 553

第一节 民国前战事 553

第二节 民国战事 554

第十七编 经济综览 569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569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569

第二节 减租减息 569

第三节 土地改革 570

第四节 互助合作 571

第五节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571

第六节 人民公社 571

第七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72

第二章 经济概况 572

第一节 经济发展 572

第二节 经济构成 576

第三章 居民生活 581

第一节 农民生活 581

第二节 职工生活 583

第十八编 水利 587

第一章 河道 587

第一节 古河 587

第二节 今河 588

第二章 防洪工程 590

第一节 古代防洪工程 590

第二节 当代防洪工程 590

第三章 宁晋泊 592

第一节 变迁 592

第二节 滞洪区 593

第四章 农田水利建设 593

第一节 排沥河道设施 593

第二节 河流扬蓄 594

第三节 石津渠宁晋灌区 596

第四节 水井 596

第五节 盐碱地治理 596

第五章 县外施工 597

第一节 水库施工 597

第二节 根治海河 597

第三节 支援唐山水利建设 598

第六章 管理 599

第一节 机构 599

第二节 措施 599

第十九编 交通 601

第一章 陆路 601

第一节 古道 601

第二节 公路 601

第二章 水路 605

第一节 航道 605

第二节 码头 606

第三节 水运 606

第三章 桥涵 607

第一节 古桥 607

第二节 公路桥涵 607

第四章 运输 609

第一节 工具 609

第二节 货运 610

第三节 客运 610

第四节 搬运装卸 610

第五章 管理 611

第一节 公路养护与管理 611

第二节 养路费稽征 612

第三节 运输管理 613

第四节 交通监理 613

第五节 机构 615

第二十编 邮电 617

第一章 邮政 617

第一节 邮路 617

第二节 邮政业务 617

第二章 电信 620

第一节 电话 620

第二节 电报 622

第三章 机构 622

第二十一编 电力 623

第一章 发展 623

第二章 变电站 625

第三章 网电线路 626

第四章 使用与管理 629

第一节 使用 629

第二节 管理 631

第二十二编 城乡建设 633

第一章 县城规划 633

第二章 城镇建设 635

第一节 凤凰镇 635

第二节 四芝兰镇 640

第三节 耿庄桥镇 640

第四节 东汪镇 641

第五节 大陆村镇 641

第三章 乡村建设 642

第一节 居住变迁 642

第二节 新村典型 642

第四章 建筑业 643

第一节 队伍 643

第二节 设计 643

第五章 环境保护 644

第一节 环境污染 644

第二节 环境治理 644

第六章 管理机构 646

第一节 建设环境保护局 646

第二节 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 647

第二十三编 农业区划 649

第一章 综合农业区划 649

第一节 西部粮棉区 649

第二节 北部粮棉果区 650

第三节 东部粮林牧区 650

第四节 大曹庄农场区 650

第二章 农业部门区划 651

第一节 种植业区划 651

第二节 林业区划 652

第三节 畜牧业区划 654

第四节 水利区划 655

第五节 土壤改良利用区划 656

第六节 农机区划 657

第三章 管理机构 657

第二十四编 耕地·劳力·农机具 659

第一章 耕地与劳力 659

第一节 耕地 659

第二节 农业人口与劳力 659

第二章 农具 660

第一节 旧农具 660

第二节 近代和现代农具 661

第三章 农机 662

第四章 农机管理 664

第二十五编 种植业 667

第一章 耕作制度 667

第二章 农作物品种 668

第一节 粮食作物 668

第二节 经济作物 670

第三章 农技农艺 671

第一节 良种繁育 671

第二节 栽培技术 673

第三节 土壤改良 680

第四章 植物保护 681

第一节 主要病虫害 681

第二节 预测预报 682

第三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683

第四节 植物检疫 684

第五章 经营管理 684

第一节 劳动管理 684

第二节 财务管理 685

第三节 收益分配 686

第六章 机构 688

第一节 县级 688

第二节 基层 689

第二十六编 林业 691

第一章 树种 691

第二章 植树造林 693

第一节 育苗 693

第二节 四旁植树 693

第三节 农田防护林带(网) 694

第四节 农林间作 695

第五节 营造片林 695

第六节 植树节义务植树 696

第三章 果树 697

第一节 生产概况 697

第二节 栽培技术 698

第三节 果品贮藏、加工、经销 699

第四章 宁晋“河北雪梨” 700

第五章 林果科技 701

第一节 梨小冠密植 701

第二节 毛白杨嵌合体 701

第三节 防治病虫害 701

第六章 管理机构 702

第一节 机构 702

第二节 管理 703

第二十七编 畜牧水产 705

第一章 畜牧水产资源 705

第一节 家畜 705

第二节 家禽 706

第三节 水产 706

第四节 饲草饲料 706

第二章 白豆猪 707

第三章 饲养管理 708

第四章 疫病防治 710

第一节 传染病 711

第二节 普通病 711

第三节 肠道蠕虫病 711

第五章 机构 712

第二十八编 工业 715

第一章 经营体制 715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715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业 716

第三节 乡镇工业 718

第二章 工业门类 718

第一节 食品工业 718

第二节 机械修造业 718

第三节 化学工业 722

第四节 纺织印染 723

第五节 其它工 724

第三章 管理 725

第一节 企业管理 725

第二节 管理机构 726

第二十九编 纺织印染厂 727

第一章 基本建设 727

第二章 生产 728

第三章 产品 729

第四章 营销 730

第五章 效益 731

第六章 管理 732

第三十编 乡镇企业 745

第一章 发展概况 745

第二章 行业 746

第一节 电缆 746

第二节 机件 747

第三节 服装 747

第四节 食品 748

第五节 塑料 749

第六节 建材 749

第七节 化工 750

第八节 造纸 750

第九节 烟花 751

第三章 主要企业 751

第四章 效益 756

第一节 经济效益 756

第二节 社会效益 757

第五章 管理 758

第一节 经营管理 758

第二节 收益分配 759

第三节 机构 759

第三十一编 商业 761

第一章 经营体制 761

第一节 个体商业 761

第二节 集体商业 762

第三节 国营商业 765

第二章 购销 767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 767

第二节 生活资料购销 769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 773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 775

第三章 饮食服务业 776

第一节 饮食业 776

第二节 服务业 776

第四章 物资供应 778

第一节 购销 778

第二节 机构 779

第五章 对外贸易 781

第一节 机构 782

第二节 外销商品 782

第三十二编 粮食 787

第一章 粮油购销 787

第一节 收购 787

第二节 油脂购销 791

第二章 粮食加工 793

第三章 储运 794

第一节 仓储 794

第二节 调运 797

第四章 机构 798

第三十三编 财政 799

第一章 财政体制 799

第二章 财政收入 799

第一节 财政收入 800

第二节 财政支出 802

第三章 财政管理 808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808

第二节 国营工业企业财务管理 811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811

第四节 乡镇财政管理 812

第五节 财政监察和控购管理 813

第六节 国有资产管理 814

第七节 会计事务管理 815

第八节 债券管理 815

第四章 机构 816

第三十四编 税务 819

第一章 税制沿革 819

第二章 税种·税率·税额 820

第一节 农业税 820

第二节 工商税 823

第三章 税收减免 828

第一节 农业税减免 828

第二节 工商税减免 829

第四章 稽征管理 830

第一节 农业税征管 830

第二节 工商税征管 831

第三节 管理机构 831

第三十五编 金融 833

第一章 货币 833

第一节 货币种类 833

第二节 金银收兑 835

第二章 信贷与结算 836

第三章 储蓄 839

第四章 保险 840

第一节 保险种类 840

第二节 防灾与理赔 843

第五章 金融机构 844

第一节 当铺、银号 844

第二节 银行 844

第三节 信用社 845

第四节 保险公司 845

第五节 其他金融机构 846

第三十六编 综合经济管理 847

第一章 计划 847

第一节 计划编制 847

第二节 计划管理 848

第三节 机构 848

第二章 统计 848

第一节 统计调查 849

第二节 统计监督 850

第三节 机构 850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850

第一节 市场管理 850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852

第三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 855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855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856

第六节 机构 857

第四章 物价 858

第一节 物价管理 858

第二节 物价监督 859

第三节 物价调整 859

第四节 实物交换比价 864

第五节 成本调查与信息服务 867

第六节 机构 867

第五章 土地管理 868

第一节 地籍地政 868

第二节 农业用地 868

第三节 非农业用地 872

第四节 土地监察 875

第五节 全国土地日活动 875

第六节 机构 875

第六章 标准计量 875

第一节 计量 876

第二节 标准化 877

第三节 管理 878

第四节 机构 878

第七章 审计监督 878

第一节 国家审计 879

第二节 内部审计 879

第三节 社会审计 879

第四节 机构 880

第三十七编 教育 881

第一章 科举教育 881

第二章 学前教育 882

第一节 学前班教育 882

第二节 家庭教育 883

第三章 小学教育 883

第一节 学校 883

第二节 学制 888

第三节 课程设置 888

第四章 中学教育 889

第一节 学校 889

第二节 学制 892

第三节 课程设置 892

第五章 专业教育 892

第一节 师范学校 893

第二节 教师进修学校 894

第三节 职业学校 894

第四节 职业教育中心 895

第六章 特殊教育 896

第七章 成人教育 897

第一节 农民教育 897

第二节 干部教育 897

第三节 职工教育 898

第八章 教师 899

第一节 教师队伍 899

第二节 任用管理 900

第三节 考核进修 901

第四节 教师待遇 903

第九章 学生 905

第一节 考试与招生 905

第二节 学生组织 906

第三节 学生活动 907

第四节 学生管理 908

第十章 教学研究 908

第一节 教研机构 908

第二节 教研活动 909

第三节 教研成果 909

第十一章 教育经费 912

第一节 国拨经费 912

第二节 勤工俭学 912

第三节 捐资助教 913

第四节 学杂费 914

第五节 教育费附加 914

第六节 义务教育费 914

第十二章 学校建设与教学设备 915

第一节 学校建设 915

第二节 教学设备 916

第十三章 教育管理 917

第一节 机构 917

第二节 管理 917

第三十八编 科学技术 919

第一章 科技队伍 919

第一节 队伍发展 919

第二节 职称评定 921

第三节 科技人员待遇 925

第二章 科技普及 925

第一节 展览 925

第二节 技术培训 926

第三节 技术市场 926

第四节 引进与推广 927

第五节 科技会议 927

第三章 科学研究 927

第一节 科研活动 927

第二节 科研成果 930

第三节 新能源开发 932

第四章 科技管理 935

第五章 机构 93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37

第二节 科研机构 937

第三节 民间科研组织 938

第三十九编 文化 941

第一章 机构设施及团体 941

第一节 文化局 941

第二节 文化馆 941

第三节 图书馆 943

第四节 书店 944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 945

第六节 文物保护管理所 946

第七节 文化活动场所 946

第八节 县剧团 947

第二章 文学艺术 948

第一节 文学创作 949

第二节 戏剧曲艺 951

第三节 音乐舞蹈 955

第四节 美术、书法、篆刻 962

第五节 摄影 966

第三章 民间文学 967

第一节 故事 968

第二节 歌谣 984

第三节 谚语 995

第四章 广播电视 997

第一节 广播 997

第二节 电视 998

第五章 报刊通讯 998

第一节 报纸刊物 998

第二节 通讯 1000

第六章 古迹文物 1001

第一节 古遗址 1002

第二节 古墓葬 1003

第三节 古建筑 1004

第四节 古石刻、碑刻 1005

第五节 文物 1007

第六节 革命烈士纪念碑、亭(塔、墓) 1009

第七章 档案管理 1010

第八章 史志编纂 1011

第一节 县志编修 1012

第二节 旧志序文选 1012

第三节 党史编纂 1015

第四节 专业志 1016

第四十编 卫生 1017

第一章 医疗单位 1017

第一节 县属医院 1017

第二节 乡镇卫生院 1023

第三节 农村医疗所 1025

第四节 其它 1026

第二章 卫生队伍 1027

第三章 医疗制度 1029

第一节 公费医疗 1029

第二节 合作医疗 1030

第四章 防疫灭病 1031

第一节 卫生防疫站 1031

第二节 儿童计划免疫 1031

第三节 卫生监督检测 1032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1035

第五章 妇幼保健 1037

第一节 宣传教育 1037

第二节 妇女保健 1038

第三节 儿童保健 1039

第六章 公共卫生 1039

第七章 医药 1041

第一节 药品生产 1041

第二节 特种药品 1042

第三节 药品经营 1042

第八章 机构 1043

第一节 卫生局 1043

第二节 医药管理局 1043

第三节 爱卫会 1043

第四节 管理 1044

第四十一编 体育 1045

第一章 学校体育 1045

第一节 体育教学 1045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 1046

第二章 农民体育 1046

第一节 项目 1047

第二节 活动 1050

第三章 职工体育 1050

第四章 体育竞赛 1051

第五章 体育管理机构 1056

第四十二编 艺文 1057

第一章 文录 1057

第二章 诗词录 1076

第三章 著述目录 1086

附:驻宁单位 1093

志补 1111

索引 1113

编后记 11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