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万全县志
万全县志

万全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万全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北京:新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1116199
  • 页数:1033 页
图书介绍:
《万全县志》目录

总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编 建置 61

第一章 位置境域 61

第一节 位置 61

第二节 境域 61

第二章 建制沿革 62

第一节 古代 62

第二节 明、清 63

第三节 民国 64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64

第三章 行政区划 65

第一节 明清 65

第二节 民国 66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 71

区村制 71

乡村制 71

社队制 72

乡(镇)村制 72

第四章 城、镇、乡、村概况 73

第一节 县城 73

故县城 73

新县城 74

第二节 小城镇 71

第三节 乡 76

第四节 村 78

第二编 自然环境 91

第一章 地质 91

第一节 地层 91

太古界地层 91

中生界侏罗系地层 92

中生界白垩系地层 92

新生界第三系地层 93

新生界第四系地层 93

第二节 岩浆岩 94

燕山期岩浆活动 94

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 94

第三节 构造 95

断裂 95

褶皱 96

第二章 地貌 97

第一节 分区形态 97

北部低中山区 97

中部低山区 98

南部河川区 98

第二节 山脉 99

第三节 河流 100

第四节 沟谷 101

第三章 气候 103

第一节 气候特征 103

第二节 气温 104

气温分布 104

农业界限温度 105

地温 108

第三节 光能 108

辐射 108

日照 109

第四节 降水 111

年季降水分布 111

年降水保证率 112

湿润度 114

第四章 水文 114

第一节 地表水 114

第二节 地下水 115

第三节 水质 116

第五章 土壤 117

第一节 成土母质 117

第二节 成土过程 118

第三节 土壤类型 118

第四节 土壤养分 120

第六章 植被 122

第一节 植被率 122

第二节 植被类型 122

第七章 自然资源 123

第一节 矿藏 123

金属矿藏 123

非金属矿藏 124

附:《万全煤田褐煤资源概况》 125

第二节 野生物 126

野生动物 126

野生植物 126

第八章 自然灾害 164

第一节 气象性灾害 164

干旱 164

霜冻 166

寒潮 168

冰雹 168

洪涝 173

风灾 174

第二节 生物性灾害 175

第三节 地质性灾害 175

第三编 人口 179

第一章 人口源流 179

第一节 古代 179

第二节 明清以来 180

第二章 人口统计 181

第一节 户丁编审 181

第二节 人口调查 183

第三节 人口普查 185

第四节 人口统计 186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89

第一节 性别构成 189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91

第三节 文化构成 195

第四节 职业构成 198

第五节 民族构成 200

第六节 姓氏构成 202

第七节 人口分布 205

第四章 人口政策 207

第一节 自然生育 207

第二节 计划生育 208

晚婚晚育 208

节制生育 210

第三节 奖励、惩戒 211

奖励 211

惩戒 212

第四节 手术队伍 213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13

第四编 农业 217

第一章 农业区划 217

第一节 农业资源 217

耕地资源 217

林地资源 218

草场资源 218

水面资源 218

第二节 农业区划 219

第三节 分类经营 220

第二章 种植业 221

第一节 农作物品种 221

粮薯豆类作物 221

油料作物 223

蔬菜瓜类 223

农作物分布及产量 224

农产品商品量 226

第二节 农技农艺 227

耕作栽培 227

改良土壤 229

施肥灌溉 229

植物保护 231

改良品种 232

第三节 农机具 233

传统农具 233

农用机具 234

农业机械化试点 235

第三章 林业 237

第一节 林业体制 237

国营场、圃、林 237

集体林场 238

个体林木 239

第二节 林木品种 240

用材林 240

经济林 241

灌木 242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42

农田防护林 242

荒山林 243

四旁林 244

纪念林 244

经济园林 244

第四节 林业科技 245

引进优良树种 245

科技推广应用 245

第五节 林木管护 245

第四章 畜牧水产业 248

第一节 饲养品种 248

马属 248

牛羊 248

猪 250

家兔 251

珍皮动物 252

家禽 252

鱼类 253

第二节 科学饲养 253

改良品种 253

人工授精 253

舍饲笼养 254

鱼类养殖 254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55

传染病 255

寄生虫病 257

畜禽常见病 258

第四节 兽药研制 258

第五节 饲草饲料加工 259

第五章 经营管理 263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时期 263

第二节 土地公有制时期 264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64

人民公社 264

联产承包责任制 265

第六章 农业机构 266

第一节 种植业机构 266

第二节 农机机构 267

第三节 林业机构 267

第四节 畜牧水产机构 268

第五编 水利 271

第一章 地表水治理 271

第一节 水土保持 271

区域分布 271

综合治理 272

第二节 拦洪蓄清 274

水库 274

坑塘、蓄水池 276

第三节 引洪灌溉 280

渠道工程 280

灌溉效益 282

第四节 筑堤防汛 284

第二章 地下水开采 285

第一节 打井提水 285

第二节 截潜引流 287

泉水资源 287

主要截潜工程 288

第三节 扬水喷灌 290

第三章 水资源利用 293

第一节 农业用水 293

第二节 工业用水 294

第三节 生活用水 294

第四章 水政管理 295

第一节 行政管理 295

第二节 工程管理 296

第三节 技术管理 297

第四节 财务管理 299

水费收缴 299

资金管理 300

第六编 工业 308

第一章 工业体制 308

第一节 县办工业 308

第二节 部门办工业 308

第三节 乡(镇)村工业 309

第二章 生产门类 314

第一节 建材工业 314

砖、瓦 314

耐火材料 314

珍珠岩制品 315

玄武岩铸石 315

水泥 315

新型保温材料 315

第二节 化工工业 316

化学肥料 316

农药 316

火药 316

第三节 机械铸造业 317

第四节 轻工、纺织业 318

纺织品 318

服装、鞋、帽 318

皮革及革制品 318

塑料制品 319

文化用品 319

化妆品 319

第五节 酿造食品业 319

酒类 319

米面 319

糕点食品 320

畜、禽饲料 320

第六节 小型加工业 320

第七节 煤炭采掘业 321

第三章 重点企业及名优产品 322

第一节 重点企业 322

化肥厂 322

水泥厂 323

矿山机械厂 323

粮油加工厂 323

柠檬酸厂 324

第二节 名优产品 324

球墨铸铁 324

破碎机 324

碳酸氢铵化肥 325

珍珠岩粉料、制品 325

矿渣硅酸盐水泥 325

皮革及皮革制品 325

纯棉布 325

铸石蓄电池槽 326

可锻铁素体铸铁车辋 326

新型保温材料 326

维斯达系列化妆品 314

第四章 企业管理 329

第一节 计划管理 329

生产计划管理 329

购销计划管理 330

作业计划管理 330

第二节 技术管理 331

技术革新 331

质量管理 332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35

税后留利分配 335

流动资金管理 337

固定资产管理 340

第四节 物资管理 340

原材料管理 340

物耗定额管理 340

物资节约利用 340

第五节 劳动管理 341

劳动定额管理 341

安全劳保管理 341

职工教育培训 342

职工队伍 343

劳动工资管理 316

劳保福利 347

第五章 管理机构 351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351

第二节 手工业联合社 351

第七编 交通·邮电 355

第一章 交通 355

第一节 公路交通 355

线路 355

客货营运 361

交通工具 361

交通管理 362

公路养护 362

第二节 铁路交通 363

线路 363

线路设备 363

客货营运 364

第二章 邮电 365

第一节 邮政 365

驿传站铺 365

邮政线路 365

邮政业务 367

第二节 电信 368

电话 368

电报 370

第三节 邮电机构 370

旧制机构 370

解放后机构 371

支局概况 371

第八编 电力 375

第一章 电力设施 375

第一节 小型发电 375

第二节 网电线路 376

输电 376

变电 377

第三节 配电线路 381

第二章 供、用电 385

第一节 电力供应 385

第二节 用电分类 385

第三章 电力管理 386

第一节 计划用电 386

第二节 节约用电 386

第三节 安全用电 388

第四节 农电管理 388

第五节 群众办电 389

第四章 电力购销 389

第一节 购电 389

第二节 售电 390

第五章 电管机构 394

第一节 县行政机构 394

第二节 下属机构 394

附:电力事故名单 395

第九编 商业 100

第一章 商业体制 100

第一节 国营商业 400

行政机构 400

商业专业公司 400

批零商店 402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402

县联合社 402

供销专业公司 403

基层网点 404

第三节 物资商业 407

行政机构 407

物资专业公司 407

第四节 粮食商业 407

行政机构 407

粮食仓库 407

第五节 个体商业 408

第六节 集贸市场 408

第二章 商品购销 410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 410

农用物资 410

建筑材料 411

化工原料 411

机电物资 411

燃料石油 412

第二节 生活资料购销 413

肉类、鲜蛋 413

日用工业品 414

第三节 医药购销 416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 417

苇、荆、柳编制品 417

中药材 417

白麻 417

蔬菜 418

黑木耳 418

小杂粮、葵花 419

第五节 外贸经销 419

第六节 饮食服务 420

第七节 废旧物资收购 421

第三章 粮油购销 422

第一节 粮油市场 422

贸易市场 422

议购议销 424

第二节 粮油统购统销 424

统购 424

统销 427

奖售、奖励 427

产、购、销水平 430

第三节 城镇粮油供应 431

定量供应 431

粮油补助 432

票证管理 432

第四节 粮油储运加工 433

仓储、运销 433

农村粮食储备 434

粮油饲料加工 434

第四章 商业管理 437

第一节 财务管理 437

第二节 劳动人事管理 439

第三节 计划统计管理 439

第四节 其它管理 440

第五章 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业 440

第一节 试点经验推广 440

第二节 贫管商的基本内容 441

第三节 贫管商的经营情况 442

第四节 对贫管商的否定 442

附:驻县外地物资、商业单位概况 445

第十编 乡(镇)村企业 449

第一章 企业发展 449

第一节 企业分布 449

第二节 经营体制 451

第三节 生产门类 451

工业企业 451

交通运输企业 452

建筑建材企业 452

商业饮食服务企业 452

农业企业 452

第二章 企业管理 453

第一节 企业承包 453

全方位承包 453

全员抵押承包 453

利润包干 454

第二节 经营管理 454

财务管理 454

劳动管理 454

计划管理 454

技术管理 455

第三章 协调服务 455

第一节 宏观决策 455

第二节 提供服务 456

第三节 树立典型 457

第四章 行政管理 459

第一节 县级机构 459

第二节 乡村机构 459

附:重点企业及产品简介 460

第十一编 财政·税务·审计 465

第一章 财税机构 465

第一节 旧政权财税机构 465

第二节 人民政权财税机构 466

县级机构 466

乡镇机构 466

第二章 财政体制 467

第一节 旧政权体制 467

第二节 人民政权体制 467

第三章 财政收支 469

第一节 明清时期 469

第二节 民国时期 462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 171

预算内收支 171

预算外收支 472

第四节 财务管理 488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488

国营企业财务管理 489

其它资金管理 489

债券发行管理 490

第四章 税务 492

第一节 旧政权税制 492

田赋 492

丁税 492

田赋附加 492

工商税捐 493

杂捐 493

第二节 人民政权税制 494

农业税 494

农业税附加 495

工商各税 495

现行新税种 498

地方各税 499

农村税收 500

第三节 税收减免 503

农业税收减免 503

工商税减免 504

第四节 稽征管理 505

群众办税组织 505

纳税管理 505

第五章 审计 506

第一节 财务大检查 506

第二节 审计监督 506

第十二编 金融 511

第一章 金融体制 511

第一节 旧制金融体制 511

第二节 建国后金融体制 512

县级金融机构 512

基层金融机构 513

第二章 币制沿革 514

第一节 旧制货币 514

金属币 514

纸币 514

第二节 人民币 515

第三章 货币管理 516

第一节 流通管理 516

第二节 会计结算 517

第三节 联行往来 517

第四节 信用借贷 519

工业信贷 519

商业信贷 520

农业信贷 521

基建信贷 524

第五节 城乡储蓄 524

第六节 收支结益 526

第四章 保险 527

第一节 社会保险 527

第二节 农业保险 527

第十三编 工商管理 531

第一章 管理机构 531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531

第二节 群众团体性机构 532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533

第一节 市场监督管理 533

市场演变 533

监督管理 535

查处投机倒把 536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537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538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539

第五节 市场建设 539

第三章 物价管理 540

第一节 日用品价格 540

第二节 粮油价格 545

第三节 物价检查 551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553

第一节 计量监督管理 553

第二节 标准化监督管理 554

第三节 质量监督管理 554

第十四编 政党·群团 55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559

第一节 党的早期活动 559

第二节 党组织的建立 560

第三节 党员代表会 561

第一次 党员代表会 561

第二次 党员代表会 561

第四节 党代表大会 562

第一次 代表大会 562

第二次 代表大会 562

第三次 代表大会 562

第四次 代表大会 562

第五次 代表大会 563

第五节 党的建设 563

组织建设 563

思想建设 564

纪律作风建设 566

统战工作 567

党内生活制度 567

第六节 重大决策 574

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 574

坚持武装斗争 574

土地改革 574

镇压反革命 576

抗美援朝宣传教育 578

“三反”、“五反” 579

中层肃反 579

社会主义改造 580

党内整风及反右派斗争 581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582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84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587

平反冤假错案 591

发展经济 59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593

第一节 组织沿革 593

早期建党 593

党务整顿 593

组织瓦解 594

第二节 宣传教育活动 595

宣传活动 595

教育训练活动 595

第三节 民众运动 596

第三章 群众团体 598

第一节 工人组织 598

工会沿革 598

工会代表会 599

主要组织活动 599

第二节 农民组织 601

农会沿革 601

组织活动 602

第三节 妇女组织 602

组织沿革 602

妇女代表会 603

组织活动 603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605

青年组织 605

青年团代表会 605

主要组织活动 605

少年组织 606

第十五编 政权·政协 611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611

第一节 代表选举 611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612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613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 618

各界人代常委会 618

人代大会常委会 618

附:清末、民初万全县议会、参议会资料 619

第二章 政府 62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20

旧制政权机构 620

人民政权机构 621

附:日伪万全县公署资料 626

第二节 政务活动 633

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制度 633

计划经济管理 633

体制改革 637

会议活动 640

第三章 政协 641

第一节 政协机构 641

第二节 各届委员会 642

第三节 主要组织活动 643

第十六编 民政 649

第一章 民政机构 649

第一节 县级机构 649

第二节 基层组织 649

第二章 拥军优抚 650

第一节 拥军 650

第二节 优抚 651

群众优待 651

集体优待 652

国家抚恤 653

第三节 优抚代表会 654

第三章 复退军人安置 657

第一节 复员军人安置 657

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 657

第三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658

第四章 社会福利 659

第一节 生产救灾 659

第二节 社会救济 661

救济对象 661

救济形式 661

第三节 扶持贫困 662

重点扶持 662

扩大就业门路 663

第五章 社会管理 664

第一节 旅蒙归侨安置 664

第二节 地名管理 665

第三节 婚姻登记 665

第四节 丧葬改革 665

推行火化 666

改革土葬 666

节俭办丧事 666

第十七编 人事·劳动 669

第一章 干部管理 669

第一节 干部来源 669

解放前的老干部 669

选留的旧政权干部 670

新提拔的干部 670

招考录用的干部 670

工人转成的干部 670

合同制干部 670

第二节 干部管理 671

第三节 干部分配 672

毕业生分配 672

专业技术人员安排 673

军队转业干部安排 673

第四节 干部福利 677

集体福利补助 677

假期工资待遇 677

伤残工资待遇 677

遗属抚恤补助待遇 678

工作人员补贴 678

干部奖惩 679

干部离休、退休、退职待遇 680

第二章 劳动管理 682

第一节 劳动就业 682

失业人员安置 682

精简职工安置 683

知识青年安置 683

待业人员安置 683

第二节 用工形式 683

计划内全民固定工 683

集体所有制固定工 684

劳动合同制工人 684

临时工 684

第三节 安全管理 684

第三章 职工工资 685

第一节 工资改革 685

第二节 工资调整 686

第三节 奖金补贴 687

第四节 福利保险 688

第十八编 公安·司法 691

第一章 司法机构 691

第一节 旧制司法机构 691

警察机构 691

审判机构 692

第二节 人民司法机构 692

公安机关 692

审判机关 693

检察机关 693

司法行政 694

第二章 公安保卫 695

第一节 保卫政权 695

登记还乡人员 695

剿匪 695

取缔封建会道门 696

第二节 社会治安 696

禁肃毒品 696

打击刑事犯罪 697

附:重大刑事犯罪案例 700

社会治安管理 701

特种行业管理 702

危险物品管理 703

第三节 消防 704

附:重大火灾事故选摘 704

第四节 内部保卫 705

第五节 看守监管 706

第三章 司法审判 707

第一节 审判制度 707

第二节 案件审判 708

刑事审判 708

民事审判 708

经济审判 708

第三节 案件复查 709

附:复查平反案例 709

第四章 检察监督 711

第一节 刑事检察 711

第二节 法纪检察 711

第三节 经济检察 712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712

第五节 监所检察 712

第五章 司法行政 713

第一节 普法教育 713

第二节 律师、顾问 713

第三节 公证 714

第四节 民事调解 714

附:封建会道门组织活动概况 714

第十九编 军事 721

第一章 人民政权军事机构 721

第一节 县级机构 721

第二节 基层机构 722

第二章 兵役制度 723

第一节 旧政权兵役制度 723

世袭制和招募制 723

征兵制 724

第二节 人民政权兵役制度 724

志愿兵役制 724

义务兵役制 724

义务与志愿相结合制 724

预备役制 724

第三章 地方武装 725

第一节 旧政权地方武装 725

保警团、自卫总队 725

反共自卫军 725

第二节 其它武装 726

第三节 人民地方武装 726

农民武装 726

万全支队 726

万全县大队 726

武工队 726

第四章 民兵 727

第一节 组织建设 727

第二节 军事训练 728

第三节 参军、支前、战备 729

第四节 生产建设 730

第五节 先进事迹 731

第五章 驻军 731

第一节 明、清驻军 731

第二节 民国驻军 731

第三节 人民军队驻军 733

第六章 重大战事记略 733

第二十编 教育 739

第一章 教育机构 739

第一节 县级机构 739

第二节 基层机构 740

第二章 教育方针 741

第一节明、清教育方针 741

第二节 民国教育方针 741

第三节 新中国教育方针 742

第三章 教育结构 743

第一节 旧制学校 743

县学 743

书院 743

私塾 744

义学 744

第二节 新制学校 744

学前教育 744

初等教育 746

中等教育 749

职业技术教育 753

成人教育 755

农民业余教育 755

第四章 教学制度 758

第一节 学制课程 758

建国前学校 758

建国后学校 759

第二节 科举、考试 762

旧时科举制 762

现代考试制 763

第三节 教学研究 765

教研机构 765

教法改革 765

教研成果 765

自制教具 766

第五章 教师队伍 766

第一节 教师来源 766

第二节 教师待遇 767

第三节 教师进修 768

第六章 办学条件 772

第一节 教育经费 772

第二节 教学设施 774

第三节 勤工俭学 778

第二十一编 文化 783

第一章 文化机构 783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783

第二节 文化事业单位 784

第三节 乡村文化组织 785

第二章 文艺艺术创作 786

第一节 书法、工艺 786

第二节 文学、艺术 788

第三章 民间文化生活 789

第一节 戏曲 789

第二节 舞蹈 790

第三节 灯会 791

第四节 广播、电视 793

第四章 民间故事传说 793

李自成智胜官兵 793

卜大姐 794

侯副将传奇 795

康熙夜宿大镜门 796

第五章 歌谣、谚语、歇后语 797

第一节 歌谣 797

第二节 谚语 801

第三节 歇后语 805

第六章 轶文 807

第一节 古、近代诗词 807

第二节 《万全县志》序 813

第三节 碑文·纪事 816

第七章 名胜古迹 819

第一节 文化遗址 819

龙山文化遗址 819

春秋战国文化遗址 819

汉代文化遗址 820

辽、金代遗址 820

第二节 山洞、古墓 821

弘慈洞 821

白龙洞 821

老龙湾汉墓群 822

第三节 明代长城 822

附:了望台名(由东至西) 823

第四节 玉皇阁 824

第五节 纪念胜地 824

革命烈士纪念亭 824

附:万全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 825

“八〇二”观礼台 825

第二十二编 科技 829

第一章 科技体制 829

第一节 县级科技机构 829

第二节 科研单位 830

第三节 农村科技组织 830

第二章 群众学术团体 831

第一节 科普协会 831

第二节 专业学术团体 831

第三章 科技示范推广 832

第一节 重点立项 832

第二节 示范普及 835

第四章 科研成果 836

第一节 工业项目 836

第二节 农业项目 838

第五章 地震、气象 840

第一节 地震测报 840

深井测报 841

三土仪器测报 841

第二节 气象预报 842

气象观测 842

天气预报 842

第六章 技术职称评定 843

第一节 县级部门 843

第二节 农村 843

第二十三编 医疗卫生·体育 847

第一章 医疗卫生 847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 847

行政机构 847

国营医疗单位 848

集体乡(镇)卫生院 849

农村医疗组织 849

工厂学校卫生室 850

第二节 医疗队伍 850

队伍构成 850

进修培训 851

技术职务评聘 851

第三节 医疗器械 856

第四节 医疗质量 860

手术治疗 860

验方治疗 861

辅助检查 861

临床护理 861

医疗效果 862

附:病例简况及医疗事故 862

第五节 卫生防疫 864

传染病防治 864

地方病防治 867

其它疫病防治 873

第六节 卫生监测管理 874

食品卫生 874

附:食物中毒案例 874

劳动(工业)卫生 875

学校卫生 875

公共卫生 875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875

除“四害” 875

改善环境卫生 876

第八节 妇幼保健 876

妇女病普查治疗 876

妇女“四期”保护 877

幼儿保健 877

新法接生 878

第九节 药政管理 878

查处伪劣药品 878

医药经营监督 878

第十节 卫生经费 879

第二章 体育 880

第一节 体育活动 880

群众体育 880

竞技体育 881

第二节 业余训练 882

第三节 体育设施 883

第四节 管理机构 883

第二十四编 城乡建设 887

第一章 城镇建设 887

第一节 县城(孔家庄镇) 887

主要街道建设 888

主要建筑设施 889

供水、排水设施 891

照明、绿化 892

公产房管理 892

第二节 小城镇 894

万全镇 894

洗马林镇 896

郭磊庄镇 898

第二章 乡村建设 900

第一节 村址选迁 900

第二节 改善水源 900

第三节 规划建筑 901

第三章 建筑队伍 901

第一节 城镇建筑队伍 901

第二节 农村建筑队伍 902

第四章 城乡建设管理 902

第一节 环境保护 902

第二节 土地管理 903

第三节 行政管理 904

第二十五编 人民生活·习俗·方言 907

第一章 人民生活 907

第一节 农民生活 907

建国以前 907

新中国建立后 909

第二节 职工生活 921

职工队伍 921

职工生活 921

第二章 民间习俗 926

第一节 家庭婚姻习俗 926

家庭组织 926

婚姻制度 926

第二节 生活习俗 927

服饰 927

主食 927

居住 927

交通 928

第三节 时令习俗 928

传统岁时 928

主要节日 931

第四节 礼仪习俗 932

婚娶礼俗 932

丧葬礼俗 933

第五节 祀典、庙会 935

祀典 935

庙会 935

第六节 文化活动 935

文艺会演 935

戏剧欣赏 936

体育活动 936

第七节 宗教信仰 936

附:宗教资料 936

第八节 禁忌 939

第九节 鄙风陋习 940

迷信活动 940

吸毒、赌博 941

第十节 时代新风 941

发扬革命传统 941

树立社会新风 942

建设精神文明 943

第三章 方言 945

第一节 方言小区 945

第二节 方言特点 947

语音 947

声调 952

语法 952

词汇 953

第二十六编 人物传记 965

第一章 人物传记 965

第二章 人物名录 978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978

第二节 省级及其以上先进人物名录 998

附人物表 1000

附:1989——1991年要事记略 1017

1989年 1017

1990年 1020

1991年 1024

志余 1028

编后记 103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