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行政诉讼法问题专论
行政诉讼法问题专论

行政诉讼法问题专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莉红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7082281
  • 页数:3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行政诉讼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专题的著作。内容涉及行政救济基本范畴、行政救济构造、行政诉讼的性质目的与功能、行政诉讼标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行政诉讼第三人、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行政诉讼判决等问题。
《行政诉讼法问题专论》目录

第一章 行政救济范畴论 1

一、行政救济范畴界说 1

(一)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观点 1

(二)行政救济范畴含义分析 2

(三)行政救济范畴研究的意义 3

二、行政救济的概念界定 5

(一)行政救济词源考察 5

(二)行政救济法学的含义 6

(三)行政救济的特征 9

(四)行政救济权 11

(五)行政救济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2

三、行政救济对象 14

(一)权利状况 15

(二)行政行为状况 16

(三)合法行政行为、失当行政行为的救济研究 17

四、行政救济途径 19

(一)救济途径的含义和分类 19

(二)对我国现有行政救济途径的分析 20

(三)对其他救济途径的探讨 23

五、行政救济方式 24

(一)程序上的救济方式 25

(二)实体上的救济方式 25

六、救济对象与途径、方式之间的应然关系 25

(一)救济途径与救济对象相适应 26

(二)救济方式与救济对象相适应 27

第二章 行政救济构造论 29

一、行政救济构造之界定 29

(一)行政救济构造的含义 29

(二)行政救济构造的内容 31

(三)行政救济构造的功能 35

二、影响行政救济构造之因素 36

(一)权力之间的关系 36

(二)争议行为的属性 39

(三)救济主体的性质 41

(四)救济程序的定位 45

三、建构行政救济构造之原则 46

(一)救济途径与救济对象相适应原则 46

(二)救济及时、有效、完整与可接近原则 48

(三)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49

(四)司法救济最终原则 54

四、我国行政救济构造之径路 56

(一)审查对象的类型化 56

(二)救济目的的定位 57

(三)救济程序的系统化 57

第三章 行政诉讼的性质与目的 59

一、行政诉讼的性质透视 59

(一)行政诉讼的性质概述 60

(二)行政诉讼之外部现象与内部矛盾 63

(三)行政诉讼的性质之全面透视 66

二、行政诉讼的性质与立法目的之选择 70

(一)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概述 70

(二)我国行政诉讼立法目的之重构 73

第四章 行政诉讼类型研究 76

一、行政诉讼类型的概念界说 76

(一)诉种说 76

(二)整体分类与综合标准说 77

(三)裁判(救济)方法说 78

(四)小结 78

二、行政诉讼类型的历史演变 81

(一)德国行政诉讼类型的历史演变 81

(二)日本行政诉讼类型的历史演变 84

三、行政诉讼类型系统化的制度功能 85

(一)提供完整、有效权利救济的功能 85

(二)适当处理司法与行政关系的功能 86

(三)诉讼程序经济的功能 87

四、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制度的现状 88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 88

(二)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制度存在的问题 89

五、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初步建构 96

(一)我国应确立的基本诉讼类型 96

(二)撤销诉讼及其适法性要件 99

(三)课予义务诉讼及其适法性要件 104

(四)一般的给付诉讼及其适法性要件 107

(五)确认诉讼 109

第五章 行政诉讼标的研究 112

引言 112

一、行政诉讼标的之含义及功能 113

(一)行政诉讼标的与诉之构成 113

(二)行政诉讼程序标的与行政诉讼标的之区别 114

(三)行政诉讼标的之功能 115

二、行政诉讼标的学说简介 116

(一)实体法说 117

(二)诉讼法说 120

三、行政诉讼标的与相关诉讼理论 122

(一)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122

(二)诉讼标的与诉的要素 123

(三)诉讼标的与诉讼理由 124

四、我国行政诉讼标的理论与评价 124

(一)理论观点 124

(二)评析 126

五、借鉴与探讨——关于我国行政诉讼标的的理论范畴 129

(一)本章观点——权利主张说 130

(二)行政诉讼标的之相关制度功能探讨 131

结束语 135

第六章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136

一、强调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原因 136

(一)行政诉讼处理对象的特殊性 136

(二)行政诉讼目的的特定性 138

(三)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殊性 139

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概念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39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概念 140

(二)原告资格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42

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法律体现 144

(一)对现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规定之评析 144

(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建议 149

四、人民法院对原告资格审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157

(一)人民法院对原告资格审查应持的态度 157

(二)人民法院认定原告资格的内容及步骤 158

第七章 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 160

一、问题的提出 160

二、行政诉讼第三人之认定标准 161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认定标准之不同规定 161

(二)行政诉讼第三人认定应遵循之标准 163

三、行政诉讼第三人之界定 164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与特征 164

(二)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 164

(三)行政诉讼第三人的分类 165

四、行政诉讼第三人与相关概念之辨析 167

(一)行政诉讼第三人与共同诉讼人 168

(二)行政诉讼第三人与民事诉讼第三人 171

五、行政诉讼第三人之地位 176

(一)必要第三人之地位 176

(二)普通“独立”第三人之地位 180

(三)辅助第三人之地位 185

结束语 188

第八章 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研究 189

一、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之由来 190

(一)诉讼证据属性之一 190

(二)行政诉讼中行政法治之延续 194

(三)行政程序法律性之继承 194

二、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之界定及相关概念辨析 195

(一)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的内涵 195

(二)三大诉讼制度比较语境下的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 196

(三)行政诉讼类型化语境下的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 197

(四)相关概念辨析 198

三、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之证据规则要求 201

(一)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之特殊证据规则 201

(二)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之一般证据规则 203

四、实在法视角下行政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210

(一)域外立法考察 210

(二)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的证据合法性 214

五、立法建议 217

(一)立法步骤及重点 217

(二)建议条文内容 218

第九章 行政诉判关系研究 220

一、行政诉判关系的一般观点及理论基础 220

(一)行政诉判关系的内涵 220

(二)“依诉择判”:行政诉判关系的一般观点 221

(三)“依诉择判”原则的理论基础 223

(四)本章对行政诉判关系一般观点的态度 225

二、行政诉判关系逻辑的新认识 226

(一)主观公权利救济:行政诉判关系的逻辑推演 226

(二)客观法秩序维护:行政诉判关系的逻辑推演 234

(三)行政诉讼的特殊性:行政诉判关系的逻辑推演 244

三、结论:行政诉判的一致性与非一致性统一 248

(一)行政诉判关系的一致性 248

(二)行政诉判关系的非一致性 249

第十章 行政判决的既判力研究 251

引言 251

一、行政判决既判力的基础理论 252

(一)行政判决既判力的界定 252

(二)行政判决既判力的本质 255

(三)行政判决既判力的根据 258

(四)行政判决既判力的作用 260

二、行政判决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261

(一)民事判决既判力扩张的主要表现 262

(二)行政判决既判力扩张的主要表现 263

三、行政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265

(一)行政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及其扩张 267

(二)行政判决理由既判力之设置 270

四、行政判决既判力的时间范围 274

(一)行政判决既判力的基准时 275

(二)行政判决既判力之时间范围的相对性 282

第十一章 行政诉讼情况判决 284

一、情况判决制度概述 284

(一)日本之情况判决制度 284

(二)我国情况判决制度之梳理 287

二、我国情况判决制度之检视 290

(一)我国情况判决制度存在之必要性探讨 290

(二)我国情况判决制度适用原则之探讨 292

(三)我国情况判决制度安排疏漏之检讨 294

三、我国情况判决制度之完善 296

(一)我国情况判决制度之修缮 296

(二)我国情况判决配套制度之设计 299

(三)我国情况判决制度之理想图景 30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