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公共基础知识与新农村建设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与新农村建设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与新农村建设常识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社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094908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公共基础知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常识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各地大学生村官考试真题中所出现的各类常识知识,主要分为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和时事五章,并附有自测题和参考答案,帮助考生加强记忆。第二部分共有三大块内容,第一块是关于相关政策及解读,帮助考生理解国家的重要政策和指导思想;第二块是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有益探索,帮助考生了解农村发展现状,能够在面试中获得好成绩;第三块是国家和地方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文件及命题趋向,帮助考生了解热点,对考试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公共基础知识与新农村建设常识》目录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1

第一章 法律常识 1

第一节 法学基本理论 1

一、法的概念和本质 1

二、法的基本特征与作用 1

三、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2

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 2

五、法的制定 2

六、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

七、立法程序 3

八、法的实施及其相关概念 3

九、法律的效力 3

十、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 3

十一、法律关系及其基本特征、法律关系的结构 4

十二、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4

十三、法律实施的监督 4

第二节 宪法 5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5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5

三、宪法保障制度 5

四、宪法监督 6

五、国家制度和国家性质 6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

七、统一战线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

八、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6

九、国家结构形式 7

十、民族区域自治 7

十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7

十二、特别行政区 7

第三节 行政法 8

一、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及特点 8

二、行政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 8

三、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 8

四、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 9

五、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及其特征 9

六、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9

七、行政法的作用 9

八、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10

九、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10

十、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合法要件与生效规则 10

十一、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的条件及其法律结果 11

十二、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11

十三、行政立法的概念和特征 12

十四、行政立法的原则和程序 12

十五、行政合同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12

十六、行政指导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12

十七、行政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与主要制度 13

十八、行政违法的概念、特征与构成要件 13

十九、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与构成要件 13

二十、行政责任的种类与方式 14

二十一、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与构成要件 14

二十二、行政赔偿的范围 14

二十三、行政复议 15

二十四、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与基本原则 15

二十五、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 16

第四节 刑法 16

一、刑法的概念、性质、我国刑法的任务 16

二、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16

三、犯罪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17

四、犯罪构成 17

五、正当防卫的概念及条件 18

六、紧急避险的概念及条件 18

七、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18

八、共同犯罪的概念 18

九、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18

十、单位犯罪的概念及刑罚 19

十一、刑罚的概念和特点 19

十二、刑罚的种类 19

十三、刑罚的具体运用 19

十四、犯罪的种类 20

十五、贪污贿赂罪 20

十六、渎职罪 20

第五节 民法 21

一、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1

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21

三、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1

四、法人的概念、特征和应具备的条件 21

五、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2

六、代理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2

七、物权的概念及特征 22

八、财产所有权的概念、特征与内容 22

九、债的概念与特征 22

十、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23

十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内容、特征 23

十二、著作权 23

十三、专利权和商标权 23

十四、人身权的概念和分类 23

十五、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 24

十六、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24

十七、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24

第六节 商法 24

一、商法的概念 24

二、商法的特征 25

三、商事法的基本原则 25

四、商主体的概念与特征 25

五、商主体的分类 25

六、商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25

七、商行为的分类 26

八、商业登记的概念与特征 26

九、商业登记的意义和作用 26

十、商业登记的效力 27

十一、公司法的概念与特征 27

十二、公司设立的条件 27

十三、公司组织形式的变更 28

十四、公司的合并 28

十五、公司的分立 28

十六、公司的终止 28

十七、票据制度概述 28

十八、票据法概述 29

十九、票据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29

二十、票据权利的特征 29

二十一、票据行为的特征 29

二十二、票据行为的构成要件 29

二十三、证券的种类 30

二十四、证券的发行 30

二十五、股票的发行 30

二十六、债券的发行 30

二十七、基金证券的发行 30

二十八、证券的交易 31

第七节 民事诉讼法 31

一、民事诉讼 31

二、民事诉讼的目的 32

三、民事诉讼法 32

四、民事诉讼法学 32

五、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念 32

六、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构成 33

七、诉的概念和构成 33

八、诉的种类 34

九、诉权的概念 34

十、反诉 35

十一、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35

十二、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种类 35

十三、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及特征 36

十四、两类主要诉讼代理人 36

十五、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 36

十六、证明对象 37

第八节 刑事诉讼法 37

一、刑事诉讼 37

二、刑事诉讼法 38

三、刑事诉讼法的目的、任务和作用 38

四、起诉 38

五、提起公诉 38

六、不起诉 38

七、自诉 39

八、审判的概念和意义 39

九、审判的作用 39

十、法庭审判程序 39

十一、回避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40

十二、回避的适用条件 40

十三、回避的程序 40

十四、辩护 41

十五、代理 41

十六、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42

十七、证据的种类 42

十八、管辖 42

十九、管辖与立案的关系 43

二十、强制措施 43

二十一、侦查行为 43

二十二、执行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43

二十三、几种主要刑罚的执行 44

二十四、减刑和假释 44

第九节 行政诉讼法 44

一、行政诉讼概述 44

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45

三、行政诉讼管辖 45

四、行政诉讼参加人 46

五、行政诉讼程序 46

第十节 本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47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49

第一节 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49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49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49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 50

四、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5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5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的伟大变革 5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52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 53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性 54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4

二、物质性的相关范畴 55

第四节 意识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56

一、意识的起源 57

二、意识的本质 57

三、意识的作用 57

第五节 辩证法与辩证唯物主义 58

一、辩证法的概念和形式 58

二、辩证唯物主义与世界的联系、发展及规律 60

三、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 61

第六节 人类社会与历史唯物主义 64

一、人类社会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64

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67

三、社会发展的动力 68

四、社会形态的变更与历史演进 69

第七节 认识论 71

一、认识的本质与结构 71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72

三、认识发展的过程 73

四、真理与价值 75

第八节 本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77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常识 80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 80

一、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80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 80

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 81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82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8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7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 87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8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89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89

二、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部署与实施 90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 93

一、经济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96

第六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 99

一、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99

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100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01

第七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0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0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105

三、人的全面发展 107

第八节 本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107

第四章 社会经济常识 110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概论 110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110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10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 111

一、物质资料生产 111

二、社会生产力 112

三、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113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 11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1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 122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形态 122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23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125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126

第四节 本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127

第五章 时事常识 130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30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 13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31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 133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33

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35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 136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 137

一、和谐社会的含义及特点 137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 138

第四节 党的十七大精神 141

一、党的十七大产生新的领导班子 141

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新提法 142

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143

第五节 2010年1—10月国内外重要时政 145

一、国内部分 145

二、国际部分 151

第六节 本章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154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常识 157

第六章 各级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及解读 157

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 157

一、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157

二、国家部委有关政策 160

三、地方政府有关政策 161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63

一、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164

二、国家部委有关政策 167

三、地方政府有关政策 170

第三节 积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72

一、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173

二、国家部委有关政策 175

三、地方政府有关政策 175

第四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79

一、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179

二、国家部委有关政策 181

三、地方政府有关政策 183

第五节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86

一、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186

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 188

第六节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191

一、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191

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 193

第七节 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194

一、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194

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 196

第八节 培养新型农民 198

一、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199

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 200

第七章 各省市地区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 202

第一节 北京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 202

一、北京市朝阳区六大体系建设新农村典型经验 202

二、北京市顺义区发挥“一助一”载体作用建设新农村典型经验 204

三、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以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建设新农村先进做法 205

第二节 江西省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 207

一、江西省宜都市四大理念助阵新农村建设先进做法 207

二、江西省贵溪市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先进做法 208

三、江西省吉水县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 209

第三节 江苏省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 212

一、江苏省农业经营“三大新趋势” 212

二、江苏省建湖县为农服务先进做法 213

三、江苏省淮安市落实粮食补贴政策成效显著 214

第四节 山东省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 214

一、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 214

二、山东省胶州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 216

三、山东省平邑县“四辆快车”加快农民增收进程 218

第八章 各省市地区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 219

第一节 辽宁省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 219

一、辽宁省黑山县培养新型农民新途径 219

二、辽宁省阜新市阜新镇依托科技示范户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220

三、辽宁省葫芦岛市实施科技支撑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221

第二节 山西省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 222

一、山西省新干县探索建立立体便民服务网络 222

二、山西省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 223

三、山西省长治市推进“两卡”惠农新政策 223

第三节 广西自治区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 224

一、广西自治区蒙山县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办法 224

二、广西自治区钦北区“三管齐下”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思路 224

三、广西自治区防城港市齐抓共管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225

第四节 浙江省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 226

一、浙江省慈溪市“文明百村行”助推新农村建设 226

二、浙江省江山市积极探索新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228

三、浙江省富阳市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思路 229

第九章 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文件 234

第一节 2006年中央、国务院新农村文件内容、要点及命题趋向 234

一、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 234

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 242

三、命题趋向 243

第二节 2007年中央、国务院新农村文件内容、要点及命题趋向 243

一、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 243

二、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 251

三、命题趋向 252

第三节 2008年中央、国务院新农村文件内容、要点及命题趋向 252

一、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 252

二、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 261

三、命题趋向 262

第四节 2009年中央、国务院新农村文件内容、要点及命题趋向 262

一、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 262

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 269

三、命题趋向 270

第五节 2010年中央、国务院新农村文件内容、要点及命题趋向 271

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 271

二、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 279

三、命题趋向 2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