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唐宋文学论稿
唐宋文学论稿

唐宋文学论稿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殊闲著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7526186
  • 页数:3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别以李白、杜甫、刘长卿、三苏等人为例,对其诗歌艺术风格。语言特色以及写作背景进行了论述,观点独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唐宋文学论稿》目录
标签:文学

“气”:李白及其诗歌的最大标志 1

一、仙风道骨萃仙气 3

二、傲岸狂放露狂气 6

三、行侠仗义表义气 9

四、兀傲不驯有骨气 10

五、奇思异想孕奇气 12

六、嗜酒沉醉散酒气 13

七、壮浪恣肆逞豪气 17

八、飘逸淡荡显逸气 20

九、愤世嫉俗吐怨气 21

十、余论:气与李白的独特性、神异性和不可再生性 23

李白的独酌与后世文人的独酌情怀 25

一、热闹背后的孤独 25

二、孤独的心境 29

三、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37

四、孤独的背影与文人的共鸣 39

杜甫的“安得”情怀 44

一、杜甫的“安得”情结 44

二、杜甫的“安得”情怀 46

三、杜甫“安得”情怀的意义和影响 57

刘长卿诗歌的艺术风格 60

一、刘长卿诗歌艺术风格概观 60

二、刘长卿诗歌艺术风格的成因 77

三、刘长卿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和影响 115

刘长卿及其诗歌的宗教情怀 128

一、刘长卿的儒家思想 128

二、刘长卿的释、道情怀 129

三、刘长卿的宗教情怀对其诗歌艺术的影响 133

刘长卿“五言长城”新解 139

入神:文学的超审美境界——以李杜诗歌为例 147

一、入神:严羽的超审美批评 147

二、神与道:共入玄妙的人生、人性与人心之境 151

三、李杜诗歌:文学的伟大性的典范 154

刘长卿与杜甫 160

一、强烈的写实精神使刘长卿于杜甫之后,成为唐代盛中之交的诗坛亮点 161

二、浓郁的情感流露,使刘长卿成为杜甫之后的写情高手 163

三、在诗歌体裁上,刘长卿既通津杜公等盛唐诸家,又开启中晚唐无数法门,成为唐诗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一位重要诗人 166

叶梦得与杜甫 170

一、“云门三种语”与杜诗 171

二、有关杜甫及其诗论 178

三、杜诗的趣闻遗事与杜诗在宋代的传播接受 181

三苏产生的乡土基因与政治文化生态 185

一、眉山的江山胜景与富庶对三苏的沾溉 185

二、眉山的移民文化底蕴对三苏的滋养 188

三、宋代眉山兴盛的教育科举对三苏的影响 191

四、宋代眉山发达的出版传播业对三苏成长的帮助 196

五、宋代眉山的家族文化传统与三苏成长的文化生态 198

六、宋代眉山苏氏家族与三苏成长的家学渊源 200

七、宋代眉山苏氏家族婚配对三苏成长的贡献 207

八、三苏的个人成长及伯乐的扶持奖掖 211

九、三苏崛起的政治文化生态 223

十、结语 226

苏洵大器晚成的启示 231

一、家庭的作用 232

二、正确认识自我 236

三、厚积薄发 238

四、学习经典的重要 240

五、伯乐的功劳 241

六、时代的需要 245

宋代苏轼文化现象 248

一、博学与多才多艺,使苏轼成为宋代最杰出的文化名人 248

二、自觉的创新意识和集大成性,使苏轼于宋代文人中,卓然挺立,格外耀眼 250

三、门庭广大,追随者不绝如缕,使苏轼成为一代文宗师范 251

四、频繁的政治迁徙,使苏轼在磨难中走向成熟,声名鹊起,不可阻挡 252

五、以苏轼为代表和旗帜的苏学、蜀学和蜀党,在宋代光彩夺目 255

六、以苏轼为冠冕的“三苏”,成为宋代家族文学与文化的杰出代表 257

七、声名隆盛,影响至大至微,至深至远,域内域外争传共举,模效攀附,乃至据此谋利,成为一种时尚 259

宋人的苏轼心理情结 266

一、爱护心理 266

二、崇敬心理 270

三、仿效心理 276

四、归附心理 278

五、仙化心理 281

六、忌恨心理 283

叶梦得:苏门渊源与学术旨趣 287

一、苏门常客与特殊的情感 288

二、与苏轼后人的密切交往 294

三、学术旨趣与苏门濡染 302

石林词与东坡乐府 306

一、石林词与东坡乐府:难分彼此的一面 307

二、石林词与东坡乐府:风格的趋同 308

三、石林词与东坡乐府:规模与新变 311

《石林诗话》“云门三种语”之“云门”辨 317

参考文献 322

后记 3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