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
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

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晶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9613191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整理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借鉴其对于治理模式的某些零散的思想,进行系统的理论梳理,以期从理论层面对专业认证制度治理模式进行剖析,以便为我国专业认证制度的移植提供理论指导。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开展专业认证制度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以期为我国专业认证制度的顺利开展提供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保障专业认证制度在我国的实施。
《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与背景 1

一、我国专业教育评估改革的需求 1

二、我国专业认证制度移植的需求 5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6

一、专业认证制度研究的国内外综述 6

二、相关研究理论 22

第三节 研究方法 27

一、技术路线 27

二、研究方法 28

第四节 研究内容 28

第五节 创新之处 34

第六节 关键性名词的界定 36

第二章 专业认证制度的基本概述 43

第一节 专业认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43

一、专业认证制度的产生及背景 43

二、专业认证制度的发展 51

第二节 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 65

一、专业认证机构及特点 65

二、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程序 69

三、专业认证制度的标准和内容 74

第三节 专业认证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79

一、专业认证制度的特点 79

二、专业认证制度的作用 83

第三章 专业认证制度的共同治理模式分析 88

第一节 专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88

一、专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及诉求分析 89

二、专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92

三、共同治理理论的引入 94

第二节 专业认证制度的共同治理模式分析 95

一、专业学会 96

二、专业认证制度下各利益相关者的具体职责划分 96

三、专业认证制度的监督机制 98

四、专业认证制度的激励机制 103

五、专业认证制度的作用机理 107

第三节 专业认证制度共同治理模式的经济合理性分析 109

一、专业认证制度介入前的专业教育的交易成本 109

二、专业认证制度介人前的专业教育交易成本分析 112

三、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经济合理性分析 114

第四章 专业认证制度共治目标——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机理分析 124

第一节 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全生命周期分析 124

一、专用性人力资本理论 124

二、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全生命周期分析 130

第二节 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价值管理 134

一、价值管理思想的引入 135

二、各阶段专用性人力资本形成途径的驱动因素分析 135

三、专用性人力资本能力标准与专用性人力资本形成途径驱动因素的响应关系 137

四、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管理的实现条件 140

第三节 专业认证制度对于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作用机理 141

一、专业学会对于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管理的对象选择 141

二、专业学会对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价值管理 142

三、专业认证制度对于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作用机理 147

第五章 专业认证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150

第一节 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需求背景分析 150

一、我国专业教育质量需求的背景分析 150

二、专业教育评估改革需求的背景分析 156

第二节 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供给背景分析 169

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169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171

三、国外发达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发展的趋同性 173

四、专业认证制度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174

第三节 专业认证制度实施中的路径依赖性分析 185

一、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186

二、专业认证制度实施中的路径依赖性分析 190

第六章 我国专业认证制度共同治理模式的构建 198

第一节 专业认证制度在我国实施的路径选择 198

一、制度变迁的路径方式 198

二、专业认证制度在我国实施的路径选择 202

第二节 我国专业认证制度共同治理模式的构建途径 210

一、营造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宏观环境 211

二、建立半官方专业认证机构 215

三、限定现行教育评估制度的作用 221

四、完善专业教育院系自评估机制 221

五、提高社会的参与度 225

六、我国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阶段性过渡 225

第三节 建筑类专业教育评估的改进建议 228

一、转变行政性专业教育评估的组织机构 229

二、广泛吸收社会公众的参与 230

三、完善建筑类专业教育评估的体系 231

四、调动建筑类专业教育院系的主动性 233

参考文献 2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