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福祥主编;佛冈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01037038
- 页数:1022 页
概述 1
大事记 7
附:大事续记(1995~2000年) 77
第一编 建置 89
第一章 位置 沿革 区划及面积 89
第一节 位置 89
第二节 沿革 89
第三节 区划及面积 90
第二章 行政区划 92
第一节 清代行政区划 92
一、道光年间乡、堡、圩、村 92
二、同治年间乡、堡、圩、村 95
三、清末乡、堡、圩、村 97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98
一、区及区署 98
二、乡(镇)及乡(镇)公所 98
三、保甲 99
第三节 建国后行政区划 101
一、区 乡 101
二、人民公社 102
三、乡 镇 103
第三章 县城 镇 林场 自然保护区 104
第一节 县城 104
第二节 镇及管理区 自然村 104
一、石角镇 104
二、三八镇 105
三、水头镇 106
四、迳头镇 107
五、烟岭镇 108
六、高岗镇 108
七、汤塘镇 109
人、龙山镇 110
九、龙南镇 111
十、民安镇 112
十一、黄花镇 113
十二、四九镇 113
第三节 羊角山林场 114
第四节 观音山自然保护区 114
第二编 自然环境 117
第一章 地质 117
第一节 地层 117
一、震旦系 117
二、寒武系八村群 117
三、泥盆系 117
四、石炭系中上统 117
五、二叠系 118
六、三叠系 118
七、侏罗系 118
八、第四系 118
第二节 地质构造 119
一、褶皱 119
二、断层 119
第三节 岩浆岩 120
一、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 120
二、燕山四期侵入岩 120
三、喜马拉雅山期侵入岩 120
四、变质岩 120
第二章 地貌 121
第一节 概况 121
第二节 地貌类型 121
第三节 主要山岭、河流 122
一、山岭 122
二、河流 122
第三章 气候 123
第一节 气候特征 123
一、大陆性气候显著 123
二、季风特征明显 123
三、光能资源较少 123
四、热量资源丰富 124
五、雨量充沛 125
六、蒸发量小于降雨量 126
七、无霜期长 127
第二节 自然灾害 127
一、水灾 127
二、旱灾 133
三、低温阴雨 134
四、寒潮 135
五、寒露风 136
六、大风 136
七、冰雹 137
八、地震 138
第三节 民间气象谚语 139
一、天气谚语 139
二、物候谚语 139
三、节令谚语 140
第四章 水文 142
第一节 降雨特征 142
第二节 径流量与洪流量 143
第三节 气温与蒸发量 144
第四节 河流水系 144
一、潖江 145
二、烟岭河 146
第五章 土壤 148
第一节 山地土壤 148
第二节 旱地土壤 148
第三节 水稻土壤 149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53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53
第二节 水资源 153
第三节 植物资源 153
第四节 动物资源 154
一、两栖类 154
二、爬行类 154
三、鸟类 155
四、哺乳类 156
第五节 矿产资源 156
一、黑色金属矿 156
二、有色金属与贵金属矿 156
三、稀有、稀土金属及分散元素矿 157
四、冶金辅助原料矿 157
五、化工原料非金属矿 157
六、特种非金属矿 158
七、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 158
八、地下水 158
第三编 经济综述 161
第一章 建国前的经济概况 161
第二章 建国后的经济发展 162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162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 164
第三节 国民收入 167
第四节 劳动生产率 167
一、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 167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 168
第五节 基本建设投资 168
第三章 经济结构 170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70
一、农业所有制结构 170
二、工业所有制结构 170
三、商业所有制结构 171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71
第三节 流通结构 173
一、流通领域 173
二、商品消费 173
第四章 人民生活 174
第一节 收入 174
一、农民收入 174
二、职工收入 175
第二节 消费 176
一、食物 176
二、住房 177
三、衣着 178
四、日用品 178
第四编 经济管理 181
第一章 计划管理 181
第一节 计划体制 181
一、机构 181
二、体制 181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181
一、生产计划 181
二、流通计划 182
三、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183
第二章 物价管理 184
第一节 物价体制 184
一、机构 184
二、体制 184
第二节 市场物价 185
一、民国时期的市场物价 185
二、建国后的市场物价 185
第三节 非商品收费 193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 193
二、经营服务收费 193
三、医疗收费 195
四、教育收费 195
第四节 农产品成本调查 197
第五节 物价监督检查 198
一、监督检查机构 198
二、商品实行明码标价 199
三、物价监审 199
四、清理整顿乱收费 200
五、查处价格违纪违法案件 200
第三章 技术监督 202
第一节 机构 202
第二节 计量变迁 202
一、计量单位的变革 202
二、计量器具的变革 203
第三节 计量管理 203
第四节 标准化和质量监督管理 204
第四章 审计 205
第一节 审计机构 205
第二节 审计监督 205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206
第一节 机构 206
第二节 市场管理 206
一、管理政策与集市贸易 206
二、集市管理收费 208
三、查处经济违法活动 209
第三节 工商业登记管理 211
一、私营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211
二、全民和集体企业登记管理 21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217
第五节 商标管理 218
第六节 广告管理 219
第六章 统计 22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20
第二节 统计服务 220
第三节 统计监督 221
第五编 农业 223
第一章 农业管理与服务机构 2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3
第二节 服务机构 223
一、农业技术指导机构 223
二、县农机服务机构 223
三、县农科所 224
四、县种子公司和植保技术服务公司 224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经济体制改革 225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225
第二节 土地改革 225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227
第四节 人民公社 228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0
第三章 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分区 231
第一节 生产条件 231
一、雨量 光能 231
二、温度 231
三、耕地 劳力 231
四、农田水利 234
五、农机 农具 234
第二节 农业分区 235
一、北部高丘陵区 235
二、中部中丘陵区 235
三、南部平原区 236
第三节 农村产业结构 236
第四章 农技 农艺 238
第一节 耕作制度改革 238
一、单造水稻改双造 238
二、两熟改三熟 238
三、晚造秧地利用 238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及低产田改造 239
一、农田基本建设 239
二、低产田改造 240
第三节 良种推广 240
一、水稻 240
二、番薯 241
三、花生 241
第四节 农机具推广 242
一、传统手工农具 243
二、畜力农具 243
三、农业机械 244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247
一、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 247
二、水稻病虫害的为害 247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247
第五章 种植业 248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48
一、水稻 248
二、番薯 249
三、小麦 249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51
一、花生 252
二、果树 252
三、蔬菜 256
第六章 养殖业 258
第一节 畜禽 258
一、畜禽生产 258
二、畜禽分布 259
三、畜禽疫病 259
四、家禽特产 260
第二节 水产 260
一、渔业资源 260
二、渔业发展状况 261
三、养殖技术 265
第三节 养蚕 266
第七章 林业 268
第一节 管理机构和经营体制 268
一、管理机构 268
二、经营体制 268
第二节 森林分布 269
一、地区分布 269
二、林木分布 271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71
一、采种育苗 271
二、植树造林 272
三、封山育林 274
第四节 森林保护 274
一、护林防火 274
二、以法治林 275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 276
第八章 水利 27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7
第二节 水利工程 278
一、防洪工程 278
二、排涝工程 279
三、蓄水工程 280
四、灌溉工程 282
第六编 工业 285
第一章 工业概况 285
第一节 建国前工业概况 285
第二节 建国后工业 286
一、国营工业 286
二、二轻工业 287
三、乡镇工业 293
四、联营、集体、合资工业企业 298
第二章 管理体制 3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00
第二节 经营管理体制 300
一、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300
二、厂长(经理)承包经营责任制 301
三、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 301
四、厂长(经理)岗位目标责任制 302
第三章 工业企业及其产品 303
第一节 金属制品业 303
一、机械修造业 303
二、日用搪瓷业 304
第二节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04
一、石灰石 石灰 304
二、水泥 305
三、陶瓷 306
四、耐火材料 307
五、煤制品 307
第三节 矿产、煤炭采选业 307
一、萤石 石英粉 307
二、硫铁矿 308
三、煤矿 308
第四节 化工原料业 309
一、松香 309
二、氮肥 310
三、橡胶 310
四、香料 310
五、塑胶染料 311
第五节 印刷及纸品制造业 311
一、印刷 311
二、造纸 312
三、纸箱 312
第六节 电器器材业 313
一、电珠 313
二、电池 313
三、碳素 313
四、漆包线 314
第七节 食品、饮料加工业 314
一、粮油加工 314
二、饮料 酒 饼干 糖果 314
三、味精 316
四、矿泉水 316
第八节 主要工业品 318
一、水泥 318
二、味精 319
三、矿泉水 319
四、电池 319
五、纯正米酒 319
六、参砂白酒 319
七、吊运器 319
八、机制纸 320
九、日用搪瓷 320
十、电池碳棒 320
十一、花岗岩板材 320
十二、日用细瓷 320
十三、饼干 320
第七编 交通 邮电 323
第一章 交通 3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3
一、交通局 323
二、公路局 323
第二节 陆路交通 324
一、古道 324
二、公路 325
三、桥梁 隧道 327
四、公路运输 331
五、公路养护 333
第三节 水路交通 334
一、航道概况 334
二、水路运输 335
第二章 邮电 338
第一节 邮电管理机构 338
一、佛冈县邮局 338
二、佛冈县电话管理所 338
三、佛冈县邮电局 339
第二节 邮政通信 340
一、邮政网路 340
二、邮政通信设备 341
三、邮政业务 342
第三节 电信业务 343
一、电报 344
二、长途电话 345
三、市内电话 347
四、会议电话 350
五、公用电话 350
六、农村电话 351
七、无线电寻呼 353
八、移动通信 353
九、公众传真及用户传真 353
第八编 能源 355
第一章 电力 355
第一节 电网与供电 355
一、电网 355
二、输电线路建设 357
三、小水电 358
第二节 变电运行管理 360
一、变电站的发展与改造 360
二、变电设备的安装、检修、试验 361
三、变电的安全管理 361
第三节 调度与通讯 362
第四节 工程设计与施工 362
一、输变电工程 362
二、配电线路工程 363
第五节 用电管理 363
一、用电负荷 363
二、电能计量 363
三、计划用电 节约用电 安全用电 364
四、电费回收 366
五、农电管理 366
第六节 经营管理 366
一、技术管理 366
二、生产计划管理 368
三、财务管理 369
四、专业技术队伍的管理 369
第二章 煤炭 石油 370
第一节 煤炭 370
一、原煤生产 370
二、煤炭销售 370
第二节 石油购销 370
第九编 商业 373
第一章 建国前的商业 373
第一节 县城商业 373
第二节 乡镇圩市 374
第二章 建国后的商业 375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75
第二节 国营商业 375
第三节 集体商业 378
一、供销合作社 378
二、其他集体商业 379
第三章 集市贸易 380
第一节 集市贸易概况 380
第二节 市场建设 383
第四章 粮油购销和调拨 384
第一节 粮食统购统销 384
第二节 食油统购统销 389
第三节 粮食调拨 391
第五章 商品购销 393
第一节 农副产品购销 393
第二节 木材购销 397
第三节 生产资料供应 399
一、-工业生产资料供应 399
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400
第四节 日用百货购销 402
第五节 纺织品购销 403
第六节 五金、化工、交电销售 404
第七节 石油销售 405
第八节 糖烟酒购销 406
第九节 药品购销 407
第六章 饮食 服务 409
第一节 饮食业 409
第二节 旅馆业 410
第三节 理发业 411
第四节 照相业 411
第七章 对外贸易 412
第一节 出口商品 412
第二节 对外经济合作 415
一、“三来一补”企业 416
二、“三资”企业 416
第十编 财税 金融 保险 419
第一章 财政 41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19
一、清代财政机构 419
二、民国时期财政机构 419
三、建国后财政机构 419
第二节 财政收支 420
一、清代财政收支 420
二、民国时期财政收支 422
三、建国后财政收支 423
第三节 财政管理 428
一、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428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 429
三、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控制 431
四、财政监督 431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发行 432
第二章 税务 43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34
一、清代税务机构 434
二、民国时期税务机构 434
三、建国后税务机构 435
第二节 税收 435
一、清代税收 435
二、民国时期税收 436
三、建国后税收 439
第三章 金融 450
第一节 金融机构 450
一、中国人民银行佛冈县支行 450
二、佛冈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451
三、中国农业银行佛冈县支行 452
四、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佛冈县支行 453
五、中国工商银行佛冈县支行 454
六、中国银行佛冈支行 454
七、国家外汇管理局佛冈支局 456
八、佛冈县石角城市信用合作社 456
第二节 货币与流通 457
一、货币种类 457
二、货币流通 457
三、现金与金银管理 458
第三节 存款 461
一、城镇居民储蓄存款 461
二、城镇其他存款 461
三、农村存款 461
四、基本建设存款 462
第四节 贷款 463
一、工商贷款 464
二、农业贷款 464
三、基本建设贷款 464
四、中短期设备贷款 464
五、个体贷款 465
六、外贸贷款 465
第四章 保险 467
第一节 概况 167
第二节 投保 468
一、保险种类和保额 468
二、保费 474
第三节 赔偿 475
第十一编 城乡建设 477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77
第一节 街道建设 477
第二节 住宅建设 478
第三节 公共设施 479
一、供水 479
二、排水 479
三、环境卫生 480
四、绿化 美化 480
第四节 县城石角镇总体规划 481
一、石角镇的性质定位 481
二、人口、面积规模 482
三、发展方向和用地规划 482
第二章 集镇建设 483
第一节 建设概况 483
第二节 建设规划 483
一、迳头镇建设规划 483
二、汤塘镇建设规划 484
第三章 农村住宅建设 486
第一节 农村住宅的发展 486
第二节 农村住宅基地的选择 487
第三节 农村住宅的建筑形式 487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和建筑企业 489
第一节 土地管理 489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490
第三节 建筑企业 490
一、佛冈县建筑工程公司 491
二、佛冈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491
三、佛冈县城区建筑工程公司 491
四、乡镇建筑队 492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93
第一节 环境污染 493
第二节 保护环境措施 494
第十二编 党派 群团 49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佛冈县地方组织 497
第一节 建国前中共佛冈县地方组织及主要活动 497
一、中共佛冈县地方组织及主要活动 497
二、中共潖江地区地方组织及主要活动 500
第二节 建国后中共佛冈县地方组织及主要活动 503
一、历届中共佛冈县委员会 503
二、历次中国共产党佛冈县代表大会 508
三、佛冈县党员代表会议 511
四、基层党委 511
五、组织及党员 513
六、整党建党 515
七、纪律检查 517
八、统一战线工作 520
九、落实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 522
十、宣传教育 52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佛冈县地方组织 526
第一节 县党部的建立 526
第二节 县党部的组织 526
第三节 县党部下属组织及党员情况 527
第四节 国民党佛冈县地方组织的主要活动 528
一、召开党员代表大会 528
二、召开区分部党员代表会 529
三、征求新党员 529
四、设立各种情报机构 529
五、办报社发行报纸 530
六、成立“清剿”工作团 530
七、强迫人民联名具保 530
八、组建三民主义青年团佛冈县分团 531
第三章 中国民主同盟 532
第一节 民盟佛冈县组织沿革 532
第二节 历次民盟佛冈县支部大会 539
第三节 参政议政活动 533
第四章 群众团体 534
第一节 工人组织 534
一、机构沿革 534
二、历次佛冈县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534
三、主要活动 535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536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佛冈县地方组织 536
二、历次共青团佛冈县代表大会 537
三、共青团主要活动 539
四、中国少年先锋队佛冈县地方组织 540
第三节 妇女组织 540
一、机构沿革 540
二、历次佛冈县妇女代表大会 541
三、主要活动 542
第四节 农民组织及主要活动 543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544
一、佛冈县工商业联合会 544
二、主要活动 545
三、个体工商业劳动者协会 546
第十三编 政权 政协 547
第一章 权力机构 547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547
一、机构设置 547
二、职权 548
三、代表的选举和结构 549
四、历届代表大会(会议) 552
五、常务委员会 561
六、主要活动 565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567
第二章 行政机构 569
第一节 清代佛冈的行政机构 569
一、厅署 569
二、司狱司署 570
三、乡 堡 村 570
四、历任厅同知 570
第二节 民国时期佛冈的行政机构 572
一、县政府的机构 572
二、区、乡、保、甲的设置 572
三、佛冈厅(县)知事(县长) 573
第三节 建国后佛冈的行政机构 575
一、县政府的机构设置 576
二、区、乡、公社、镇的设置 577
三、佛冈县人民政府(含革命委员会)历届领导人 579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 58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县参议会 585
一、职权 585
二、选举 585
三、主要活动 586
附(1) 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588
附(2) 乡镇民代表会 589
第二节 建国后的县政协 590
一、机构 590
二、历届政协会议 591
三、历届政协佛冈县委员会主席、副主席 594
四、主要工作 595
第十四编 政法 597
第一章 公安 59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97
一、明清时期 597
二、民国时期 598
三、建国后 598
第二节 巩固政权 599
一、剿匪 599
二、反动党团登记 600
三、镇压反革命 600
四、取缔反动会道门 602
第三节 保卫 警卫 602
一、保卫 602
二、警卫 603
第四节 治安行政管理 603
一、打击刑事犯罪 603
二、户籍管理 605
三、出入境管理 605
四、特种行业管理 606
五、禁毒 禁赌 禁娼 606
六、社会治安治理 607
第五节 监狱、看守所管理 608
第六节 交通安全管理 609
第七节 消防工作 609
附:县内重大火灾摘录 610
第八节 公安装备 610
一、建国前 610
二、建国后 611
第二章 检察 61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12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12
第三节 经济检察 613
第四节 法纪检察 613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613
第六节 监所检察 614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614
第三章 审判 61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15
第二节 刑事审判 616
一、反革命案件审判 616
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案件审判 617
三、经济犯罪案审判 617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18
第四节 经济审判 618
第五节 行政审判 619
第六节 申诉复查 619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21
第一节 法制宣传 621
第二节 人民调解 622
第三节 律师事务 623
第四节 公证业务 623
第十五编 民政 侨务 外事 信访 625
第一章 民政 62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25
第二节 优抚安置 625
一、优抚 625
二、安置 628
第三节 烈士褒扬 629
第四节 革命老区建设 630
一、革命老区的分布 630
二、扶持革命老区建设 630
第五节 社会福利 631
一、五保户供养 631
二、扶贫济困 633
第六节 救灾赈济 634
第七节 婚姻管理 635
第八节 残疾人工作 636
第九节 殡葬改革 637
第二章 港澳台与华侨事务 639
第一节 机构 639
第二节 侨情 639
第三节 主要工作 640
一、宣传联络工作 640
二、引资办厂 641
三、落实侨务政策 642
四、扶持归侨、侨眷、侨属 642
第三章 外事工作 643
第一节 参观考察 643
第二节 经济技术协作 643
第三节 出访人员管理 644
第四章 信访工作 645
第十六编 人事劳动 647
第一章 管理机构 647
第一节 人事局 647
第二节 劳动局 647
第二章 干部 648
第一节 干部状况 648
第二节 干部来源 650
一、干部吸收录用 650
二、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650
三、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651
第三节 干部管理 651
一、分级管理 651
二、专业技术干部管理 652
三、任免与培训 653
四、考核与奖惩 654
第三章 工人 655
第一节 工人队伍 655
第二节 用工形式与用工制度 657
一、固定职工 657
二、计划外用工 658
三、劳动合同制 658
第三节 劳动就业 658
一、待业安置 658
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 659
三、劳务输出 659
第四节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660
一、劳动安全管理 660
二、劳动保护 663
第四章 工资 奖金 补贴 福利 664
第一节 工资 664
一、工资制度 664
二、工资改革与调整 665
第二节 奖金 671
第三节 补贴 672
第四节 福利 672
一、职工福利费 672
二、职工探亲待遇 673
三、职工抚恤 673
第五章 离退休制度 674
第一节 干部离休 674
第二节 干部退休 675
一、退休干部管理 675
二、退休干部待遇 675
第三节 干部退职 677
第四节 工人退休、退职与社会保险 677
第十七编 军事 679
第一章 军事管理机构 679
第一节 清代军事管理机构 679
第二节 民国军事管理机构 679
第三节 建国后军事管理机构 680
第二章 兵役制度 683
第一节 募兵制 683
第二节 征兵制 683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684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和义务与志愿结合兵役制 684
第五节 预备役制 686
第三章 驻军 688
第一节 清代驻军 688
第二节 民国驻军 689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691
第四章 地方武装 692
第一节 清代地方武装 692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692
一、国民党统辖的地方武装 69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 693
第三节 建国后地方武装 694
一、佛冈县大队 694
二、佛冈县公安连 695
第五章 民兵 696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96
第二节 军事训练 699
第三节 思想教育 699
第四节 武器装备和管理 701
第五节 主要活动 701
一、参军支前 701
二、清匪反霸 701
三、抢险救灾 702
四、维护社会治安 702
五、参加两个文明建设 702
第六章 兵事 704
第一节 清代兵事 704
一、黄毛五和巢润章义军围攻上岳 704
二、谭沙保、刘亚成义军击毙宋蔚谦 704
三、欧就起、姚庚人义军攻陷佛冈厅城 705
第二节 民国兵事 705
一、狙击过境日军 705
二、攻击日军的良口之战 706
三、青竹人民反“围剿”斗争 706
四、宝结岭村民众反“扫荡”斗争 707
五、击毙范烈光 707
六、挂牌大捷 708
第三节 建国后兵事 708
一、解放佛冈县城 708
二、平息“青年党反共救国军”暴乱 709
附:日军在佛冈的暴行 710
第十八编 文化 679
第一章 管理机构与群众团体 679
第一节 县文化局 713
第二节 县广播电视局 714
第三节 县文化馆 714
第四节 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714
第五节 县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 715
第二章 文学艺术 716
第一节 文学创作 716
第二节 戏剧 曲艺 音乐 717
一、戏剧 曲艺 717
二、音乐创作与歌咏比赛 718
第三节 书法 美术 摄影 雕刻 719
一、书法 719
二、美术 722
三、摄影 722
四、雕刻 722
第四节 民间文学 723
一、民间故事 723
二、民歌 726
第五节 民间舞蹈 728
一、舞狮子 728
二、舞龙 729
三、舞鲤鱼灯 729
四、道场歌舞 730
第三章 广播 电影 电视 733
第一节 有线广播 733
第二节 无线广播 733
第三节 电影 734
第四节 电视 735
第四章 图书 736
第一节 图书发行 736
第二节 图书收藏、阅览 737
一、县图书馆 737
二、区、乡图书室 737
三、机关、厂矿图书室 737
四、学校图书室 738
第五章 报刊新闻 739
第一节 报刊 739
一、《佛冈农民报》 739
二、《佛冈报》 739
三、《佛冈文艺》 740
第二节 新闻报道 740
第六章 档案 741
第一节 档案管理机构 741
第二节 档案馆藏 利用和馆库建设 741
第七章 文物 743
第一节 馆藏文物 743
一、石器 743
二、陶器 744
三、青铜器 745
四、古钱币 745
五、铁器 746
第二节 古墓 746
一、战国古墓 746
二、宋代古墓 746
三、元代古墓 746
四、明代古墓 747
第三节 古建筑 747
一、黄氏东坑祠 747
二、清献崔公祠 748
三、三爰亭 748
第四节 石雕 石刻 749
第五节 革命文物 749
一、革命活动旧址 749
二、革命烈士遗像 751
三、民国时期的徽章 751
四、革命纪念建筑物 752
附:历代诗文摘选 754
一、诗词 754
二、散文 759
第十九编 教育 科技 777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 777
第二章 私塾、社学、书院与科举 778
第一节 私塾 社学 书院 778
第二节 科举 778
第三章 幼儿教育 783
第一节 幼儿园 783
第二节 学前班 784
第四章 普通教育 786
第一节 小学 786
第二节 中学 789
第三节 教学改革 794
一、小学的教学改革 794
二、中学的教学改革 794
第四节 学校简介 795
县机关幼儿园 795
佛冈县第一小学 796
佛冈中学 797
佛冈县第一中学 798
大陂中学 799
潖江中学 800
第五章 职业教育 801
第一节 师范学校 801
第二节 农业技术学校 802
第三节 职业中学 803
第六章 成人教育 805
第一节 扫除文盲 805
第二节 职工文化补习 806
第三节 成人教育 806
第四节 函授与自学考试 807
一、函授 807
二、自学考试 807
第七章 教师 809
第一节 教师队伍 809
一、教师队伍的发展 809
二、教师素质与职称评定 809
第二节 教师待遇 810
一、经济待遇 810
二、政治待遇 811
第八章 教育经费与教学设施 813
第一节 教育经费 813
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 813
二、建国后的教育经费 814
第二节 教学设施 815
一、校园校舍建设 815
二、教学设备 816
第九章 科技组织与科技队伍 819
第一节 科技机构 819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 819
二、技术监督局 819
三、农科所 819
四、林科所 819
五、农业技术推广站 819
第二节 科技团体 820
一、科学技术协会 820
二、科学技术专业学会 820
三、基层科普组织 820
第三节 科技队伍 820
第十章 科学技术的普及和交流 822
第一节 科普宣传 822
第二节 科技培训 822
第三节 科技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822
第四节 科技知识传播与交流 823
第十一章 科技进步 824
第一节 科技进步与奖励 824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824
一、农业技术 824
二、林业技术 826
三、果树技术 826
四、畜牧水产技术 826
五、水利水电技术 829
六、工业技术 830
七、技术专利 832
第三节 科技立项 833
第四节 科技成果 834
第二十编 卫生 体育 777
第一章 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概况 777
第二章 卫生机构 84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40
一、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840
二、县卫生局 840
第二节 县属医疗卫生机构 841
一、县人民医院 841
二、县中医院 842
三、县卫生防疫站 842
四、县妇幼保健所(站) 842
五、县慢性病防治站 842
六、县结核病防治所(院) 843
七、县卫生进修学校 843
八、县药品检验所 843
九、县医药卫生研究所 844
十、县干部疗养院 844
十一、县中心制剂室 844
十二、县健康教育所 845
十三、县红十字会 845
第三节 镇(区 公社)卫生机构 845
第四节 乡村(大队)卫生站 846
第三章 医疗 847
第一节 医疗队伍 847
第二节 中药医疗 851
一、中草药医疗 851
二、中草药 852
第三节 西药医疗 853
一、临床科 853
二、医技科(室) 857
三、西药 859
第四节 医疗设备 859
一、中医设备 859
二、西医设备 859
第四章 卫生防疫 861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861
一 天花 861
二、霍乱 861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861
四、麻疹 862
五、白喉 862
六、痢疾 862
七、伤寒 862
八、病毒性肝炎 862
九、脊髓灰质炎 863
十、乙脑 863
第二节 计划免疫 863
第三节 食品卫生 864
第四节 学校卫生 864
一、寄生虫检查 864
二、课室采光 照明及桌椅配套检查 865
三、体检 865
第五节 工业卫生 865
一、对有害作业的厂矿检查 865
二、对有害作业的工人体检 866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866
第五章 慢性病 地方病防治 868
第一节 慢性病 868
一、麻风病 868
二、结核病 869
第二节 地方病 869
一、疟疾 869
二、狂犬病 869
三、钩端螺旋体病 870
四、地方性甲状腺肿 870
第六章 妇幼保健 871
第一节 接生与产科保健 871
第二节 妇科病查治 872
第三节 儿童保健 872
第七章 公费医疗与合作医疗 874
第一节 公费医疗 874
第二节 合作医疗 875
第八章 药政 药品管理 876
第一节 药政管理 876
第二节 药品管理 876
第九章 体育机构与设施 878
第一节 机构 878
第二节 设施 878
一、学校体育设施 878
二、群众体育设施 879
第十章 学校体育 880
第一节 中小学体育 880
第二节 业余体育训练 881
第十一章 群众体育 882
第一节 篮球 882
第二节 乒乓球 883
第三节 排球 883
第四节 足球 883
第五节 射击 884
第六节 田径 884
第七节 棋类 885
第八节 其他体育项目 885
一、武术 885
二、羽毛球 885
三、游泳 886
四、划龙船 886
第九节 老年体育运动 886
第十二章 体育竞赛 888
第一节 县体育竞赛 888
第二节 市级以上体育竞赛 888
第二十一编 社会 897
第一章 民族 人口 姓氏 897
第一节 民族 897
一、汉族 897
二、少数民族 897
第二节 人口数量 897
一、清代人口数量 897
二、民国时期人口数量 898
三、建国后人口数量 899
第三节 人口构成 901
一、性别构成 901
二、年龄构成 901
三、婚姻状况构成 904
四、文化构成 907
五、职业构成 909
第四节 人口分布 912
一、人口密度状况 912
二、人口密度差异 913
第五节 计划生育 914
一、计划生育管理机构 914
二、计划生育政策、条例 914
三、计划生育实施状况 916
第六节 姓氏分布及部分姓氏源流 920
一、佛冈县姓氏分布 920
二、佛冈县部分姓氏源流 921
第二章 风俗 宗教 方言 930
第一节 传统习俗 930
一、衣食住行 930
二、婚丧礼仪 931
三、岁时风俗 933
四、陋习 936
五、社会新风 937
第二节 宗教 938
一、佛教 938
二、道教 939
三、基督教 939
四、天主教 940
第三节 方言 940
第三章 旅游 944
第一节 旅游景点 944
一、传统景点 944
二、新辟景点 946
第二节 旅游业务 947
第二十二编 人物 897
第一章 人物传 897
朱文焕 949
欧阳晖 949
朱学熙 949
郑开缙 949
龚耿光 950
宋铨山 951
何憩棠 951
范廷良武林世家 952
钟鼎芳 954
郑景初 954
郑玉符 954
朱翰芬 955
李卓轩 956
范馥庭 957
黄开山 957
朱祺 959
黄祥光 960
邹适 961
李司植 961
李演图 962
盲公连 962
郑道庄 963
宋华 965
朱念民 966
范汉英 967
范馥邦 968
范桂霞 968
罗博伦 969
黄昌贤 970
何德敷 971
蒋陈贵 972
李理南 972
胡占丰 973
罗奇才 974
范烈光 975
李继成 976
刘成才 976
冯仕智 977
宋业安 977
周辉 978
邹北珍 979
黄渠成 981
郑国庚 982
冯光 983
何道尖 984
郑江萍 985
第二章 人物表 987
第一节 革命烈士 987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烈士 987
抗日战争时期烈士 987
解放战争时期烈士 988
在佛冈从事革命活动牺牲的外县籍烈士 995
解放佛冈县城战斗中牺牲的烈士 996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烈士 997
第二节 先进人物 1000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1001
第四节 历代荐举及封赠人物 1003
附录 1007
编后记 1021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3》《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1》《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2》《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最美的季节去最美的地方》霍晨昕,王四新 2019
- 《山东地方戏曲音乐研究》崔晗珺责任编辑;(中国)赵正 2019
- 《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转型: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验研究》曾莉主编 2020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东卷 第7辑 2》《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7
-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与经济增长》(中国)徐艳飞 2019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6》《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东卷 第7辑 10》《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7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 你好,四大发明!》蒙曼,张迪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常亚光 2017
- 《人间词话 中华经典藏书》王国维著;张浴兮译注 2015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小四弦进阶教程 外国乐曲篇》刘沛,陈文雯主编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