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史论 甲编403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谷城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5563422
- 页数:833 页
总序 1
上篇社会结构篇 3
第一章 结构之始 3
第一节 由种族斗争到阶级对立 3
中国人的来历问题 3
历史上的中国人 3
被人忘却了的苗族 5
各民族所处的环境 6
各民族的互相斗争 8
汉族的胜利及其原因 9
汉族对他族政治的统治方法 11
社会的统治方法 12
教育的统治方法 13
由种族斗争到阶级对立 14
劳动人口的增加 16
生产工具的进步 17
农业的发达 18
生产品的剩余 19
国家的实现 20
阶级的社会 21
第二节 政治制度与土地制度 22
第一项 政治制度(附录) 22
历代政治概论 22
贵族的发生及贵族政治 24
古封建政治的兴起 26
古封建的衰落 27
秦之废封建为郡县 28
封建的余波与封建郡县并行制 30
魏晋后的门阀与唐的藩镇 31
政治制度小结 32
第二项 土地制度 32
概说 32
井田制 34
胡适之的意见 36
秦废井田开阡陌 37
豪强兼并及救济之策 39
新莽与晋魏隋唐的均田制 40
宋的纯粹剥削制 41
元的纯粹剥削制 42
明清的剥削制 44
公田运动 46
第二章 统治阶级 49
第一节 统治阶级的主要成分 49
统治阶级的总头子 49
无聊的历史学家 51
所谓文化的来源 52
帝王春秋 54
特权者 55
汉朝特权者众多 57
汉以后历代的特权者 59
特权者生活的来源 63
第二节 女性统治 67
概说 67
多妻 69
挑选秀女之事 72
穷奢极欲 74
女性统治下的特别官吏 76
宦官之害民 77
唐代宦官之祸 78
明代宦官之祸及宦官之富 79
第三节 官僚与地主 82
第一项 官僚 82
实际需要的官吏 82
官吏的家奴化 85
官吏家奴化的原因 87
官僚政府 89
官僚之多 91
第二项 地主 93
地主的最广义 93
比较具体的解释 94
狭义的地主 95
地主的来源 96
贫富悬殊的原因 98
第三章 被压迫的民众 100
第一节 人民对统治阶级的义务 100
人民在统治阶级眼中的重要 100
人民对统治阶级的义务 101
秦汉时代人民的义务 102
晋隋间人民的义务 103
唐朝人民的义务 106
宋代统治阶级的大剥削 107
元代蒙古游牧贵族的大劫掠 109
明代人民的义务 111
明代矿税害人 112
清朝满洲贵族剥削汉人 114
第二节 一般的压迫 116
乡绅的压迫 116
地主的压迫 119
官吏之害 120
大官之害 121
兵役之苦及兵饷之累 123
第三节 民众的暴动 128
秦末民众暴动的特别原因 128
平民革命 129
西汉末年民众暴动的特别原因 131
赤眉之乱 134
新兴的统治势力大胜利 135
黄巾之乱 137
统治阶级的大屠杀 139
隋朝统治阶级自掘坟墓 141
群暴之乱 143
唐末民众暴动的特别原因 144
黄巢之乱 145
元朝民众暴动的原因 147
民众的大暴动 149
明末民众暴动的原因 150
明末的流寇 152
清朝太平天国之乱 154
结论 156
第四章 知识分子 160
第一节 通论 160
知识分子的地位 160
知识分子的意义 162
知识分子的来源 164
民间知识分子之所由生 165
挑选知识分子的方法 168
挑选方法的流弊与举业 170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作用及态度 173
第一项 知识分子作用 173
提倡学术 173
保存古典 175
作好官 176
毫无用处的知识分子 177
粉饰太平的知识分子 179
桎梏人性的知识分子 180
第二项 知识分子对统治阶级的态度 182
乞怜的知识分子 182
知识分子的无耻 183
效死力的知识分子 185
知识分子的不合作 186
反统治阶级 189
第三节 近代的知识分子(附录) 192
旧社会里的旧知识 192
机器文明扰动了中国社会 194
知识的变动 195
经济落后的中国知识分子 198
第五章 社会结构与新形势 200
第一节产业革命的逆行 200
西洋产业革命的顺序 200
外患的压迫 203
外患的压迫(续) 205
整军经武 207
兵战不如商战 210
交通及运输事业的发达 212
矿业与工业 214
商战不如学战 216
学校教育之盛 218
结语及趁火打劫的外国人 219
第二节 社会结构之新形势 221
第一项 农村中贫富悬殊之险象 221
农民所受的压迫 221
地主与佃户 224
地主的收租以致富 227
农民的无产化 231
盗匪世界 233
第二项 都市社会里的人 235
资本家 235
买办 237
工人 240
女工和童工 244
上等职业的发达 245
下等职业的发达 247
第三项 军阀 249
练兵 249
军事扰攘 250
军阀政治 252
中篇 社会变化篇 257
第一章 帝国主义与产业革命 257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中国社会变化的动因 258
第一项 由相互的通商到一方面的侵略 258
中外通商 258
中英通商与鸦片烟 259
鸦片战争 260
南京条约 261
由相互的通商到一方面的侵略 262
第二项 民族的反抗与英法联军之役 263
民族的反抗运动 263
奸商教士与帝国主义 264
英法联军攻中国 265
武力制造不平等条约 266
民族反抗所得的悲惨结果 267
第三项 帝国主义者之夺取藩属 268
概论 268
中国藩属的被夺取 269
法并安南 270
英吞缅甸 272
第四项 由中日战争到庚子联军之役 273
日帝国主义者的兴起 273
帝国主义者要求租借地 274
划定势力范围 275
极大的反帝国主义运动 276
八国联军的大压迫 277
帝国主义的压迫之变策 278
帝国主义与中国产业革命 279
第二节 产业革命为中国社会变化的枢纽 281
第一项 概说 281
常在变化中的生产方法 281
模范的产业革命 283
中国产业革命的次序 284
与帝国主义平行的产业革命 286
第二项 产业界之基本的变动 287
军用工业之首先创办 287
致富的矿业 288
国际资本主义下的矿业 296
铁路的建筑 298
国际资本主义下的铁路 302
如入无人之境的外国轮船 309
中国自己的航业及其地位 310
轮船火车与中国 313
第三项 续前 314
旧式工业 314
新式工业 316
新式工业的渐渐兴起 318
国际资本主义压倒中国的实例 319
产业革命中的商业 320
近代中国商业的特征 322
中国商业的失败 323
第四项 四种结果 325
都市的发展 325
农村的崩溃 327
都市发展与农村崩溃中的军阀 328
意识形态的变化 330
第二章 都市的发展 332
第一节 新都市的来历 332
荒凉寂寞的旧都市 332
帝国主义的文化先锋队与旧都市 333
新都市的开辟 334
《南京条约》后所开商埠一览 336
第二节 促进都市发展的事实 343
第一项 商业的发达 343
利于外人的商埠 343
对外贸易的发展 345
对外贸易发展的实况 347
商业的发达与都市的变动 350
第二项 工业的发达 351
帝国主义在华的工业 351
中国当局促进工业 353
新式工业的进步 356
工商业的进步与交通运输业 359
第三项 金融机关之变革及发展 363
旧式金融机关 363
银行的设立 364
银行资本的形成 366
银行资本的来源 367
第三节 都市社会之新关系 369
新式资本家的出现 369
在华的外国资本家 371
买办制度 372
都市上主要的被压迫者 374
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 376
女工与童工 379
自由职业者的众多 382
下等生活 384
第四节 都市文明的危机 387
罪犯之多 387
罪犯的防御法 391
第三章 农村的崩溃 394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下的农村 395
第一项 土地私有制 395
土地之由公有而私有 395
土地的兼并 397
贫富之悬殊 399
救济兼并的政策 401
第二项 土地私有制下的经济关系 403
地主与佃户的关系 403
田租及地主剥削佃户的高度 407
押租金与佃户的地位 410
土地资本的累积 413
高利贷资本的发达 416
农民生活的恶化 418
无产农民的生活 421
自古已然于今更烈之匪患 423
第二节 农村崩溃中的资本主义 427
第一项 商业资本与农村的崩溃 427
由地租到商业资本 427
商业资本的扩大与土地兼并的盛行 430
商业资本吸收地租 432
货币数量的增加 434
生产品之地理的差异 437
帝国主义的商品 439
国际贸易中的商业资本 442
商人阶级的发达 444
手工业的崩溃 445
生活程度的提高与贫民生活的落伍 447
第二项 农村崩溃以后的生产事业 449
农村崩溃总论 449
农村崩溃后的生产事业 450
第四章 都市发展与农村崩溃中的军阀 453
第一节 军阀的起源 453
旧时代的湘军 453
由旧军到新军 455
陆军留学生的派遣 457
新军的训练 459
全国军队数 461
军之所以为阀 463
旧统治阶级的崩溃 464
革命运动的加紧 466
过渡时代的统军者 468
帝国主义者之利用军阀 469
第二节 军阀的经济基础 473
第一项 破坏农村的军阀 473
军费的浩大 473
田赋及田赋附加 475
盐税与帝国主义的财政资本 478
军阀统治下的苛捐 480
军阀统治下的杂税 484
第二项 都市发展中的军阀 487
都市发展与税收的增加 487
便利军阀的金融机关 489
所谓政治借款 492
二十年来的政治外债 493
军械的输入 497
第三节 军阀政治 500
军阀之摧残新势力 500
霸占中央的军阀 502
军阀割据 505
军阀混战 507
军阀政治下的官僚 511
下篇 社会现状篇 517
导论本篇的目的及范围 517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中国 517
研究中国的下手处 518
一种研究的范畴 519
综合的研究 520
第一章 一部斗争的中国史 522
第一节 由横的斗争到纵的斗争 523
亚洲民族述略 523
中国的七族四裔 523
无时或息的种族斗争 524
培植斗争能力的天然环境 527
汉族独占胜利的理由 528
胜者对付败者的一般方法 530
汉族对付战败民族的方法 531
由横的斗争到纵的斗争 533
阶级对立的物质条件 534
强者的阶级哲学 536
第二节 阶级对立的长期历史 537
历史上的一个关键 537
统治阶级的主要成分 538
官僚与地主 540
阶级对立之里面 541
所谓政治 543
农民与统治阶级的关系 544
农民的暴动 546
农民暴动的原因 547
民众暴动的导火线 548
民众暴动的对象 550
第三节 由阶级对立到新的种族斗争 552
阶级对立时的种族斗争 552
历史上又一个关键 554
新的种族斗争史 555
鸦片战前中外斗争大势 557
鸦片战前中外斗争大势(续前) 559
继长增高的经济侵略 560
武力的压迫 562
武力的压迫(续前) 564
经济侵略的永久保障 565
武力压迫与经济侵略的消长 567
反抗运动举例 568
第二章 经济之辩证的动态 571
第一节 原有经济之动的研究 571
决定经济的天然环境 571
农业国 573
土地私有制的成立 575
真的兼并与假的均分 577
地租略论 578
建于地租之上的工业 580
工业的两系 582
商业与商业资本 583
农村中的三种毒物 585
第二节 中国经济的变动 587
商业资本的新活动 587
由农村都市到国际市场 589
手工业的破产 591
利权的挽回与游资的聚积 592
由地下之富到地上之富 593
由帆船骡马到轮船火车 595
由旧工业到新工业 597
由钱庄票号到新式银行 598
民族资本主义的成立 600
第三节 国际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中国经济 602
国际资本主义方盛民族资本主义萌芽 602
民族资本主义与国际资本主义相反对 604
国际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相融合 606
民族资本主义与国际资本主义相竞争 607
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609
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 610
国际资本主义者在华的投资 612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系统中的作用 615
中国经济之辩证的动态 616
第三章 社会阶级的重组(Regrouping) 619
第一节 旧社会里的阶级 619
阶级对立与剩余农品 619
统治阶级概论 621
统治阶级中的官僚 622
统治阶级中的地主 624
被压迫者 626
被压迫的农民 627
被压迫的手工业者及小商人 630
富商大贾的社会地位 631
剥削关系论 633
剥削制度下的两种产物 635
第二节 社会阶级的重组 637
剩余物与剩余人口的结合 637
现代资本家的抬头 639
由官僚地主等到现代资本家 640
无产者的出现 642
资本主义生产制下的青年与妇女 645
由农民手艺工人及手工业者到无产阶级 646
新时代的知识分子 648
知识分子的种类及社会地位 649
高等游民与流氓无产者 651
兵与匪 654
第三节 世界社会关系中的中国社会阶级 657
华工在世界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657
猪仔贩运制下的华工 658
各国资本家云集中国 660
买办制度及买办 664
买办的社会的地位 665
世界社会关系中的中国商人 667
世界社会关系中的中国农民 668
世界社会关系中的中国工人 670
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作用 672
本章总结 673
第四章 维持阶级秩序之工具一——政治 675
第一节 概论及史实的观察 675
资产阶级的政治论 675
社会主义者的政治论 676
中国政治的性质 678
地主政治 680
政治思想 682
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与政制的进化 684
几种政治机构 687
社会阶级相互的冲突与政权的动摇 689
清政权的动摇与新政权的难产 690
第二节 军阀政治成立的经过 691
旧政权的动摇及对帝国主义的挣扎 691
对外的军事准备 693
军阀势力的发展 695
旧政权的动摇及对民主势力的挣扎 697
民主势力的主要成分 699
华侨在民主势力中的地位 700
辛亥革命与满清政权的瓦解 702
民主势力与军阀势力的冲突 704
军阀政权的确立 706
军阀政治概论 708
第三节 帝国主义下的军阀 709
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变动图解 709
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范围 711
帝国主义者在华领事裁判权 713
帝国主义者在华的军警 715
帝国主义者之利用军阀 716
利用军阀之目的一 718
利用军阀之目的二 719
利用军阀之目的三 721
世界政治中的中国军阀 723
第五章 维持阶级秩序之工具二——教育 725
第一节 旧教育的工具性 725
教育与社会阶级 725
中国旧社会阶级与教育等差 726
维持身份的教育 728
讲求治术的教育 730
讲求治术的教育与选举制 731
治术教育之目的 733
治术教育的成果 735
农工如何教育子弟 737
旧教育的根本精神与工具性 738
第二节 教育的维新 741
环境的变迁 741
废科举 742
设新学校 743
派遣留学生 745
翻译西书 747
资本主义教育的成立 748
资本主义教育的失败一 750
资本主义教育的失败二 752
资本主义教育的失败三 754
第三节 所谓买办教育 756
殖民地的新教育 756
开通风气 760
教会势力与中国人的欧化 762
教会的工具与中国人的欧化 763
教会教育的势力 765
教会学校学生的发达 766
买办教育概论 768
买办教育与出版界 770
出版事业的买办性 771
第六章 思想的变动 774
第一节 最便于统治阶级的旧思想 774
周末思想发达的原因 774
孔老墨三大派 776
不十分得势的道家 777
为何墨家也不得势 779
孔学成功的理由 781
董仲舒及其天人合一说 783
韩愈与孔学 785
宋明理学与朱子 786
暗地成功的法家 788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之思想的传播 791
思想的转变 791
思想的转变(续前) 792
新时代的张之洞 795
新时代的张之洞(续前) 796
《新民业报》里的梁启超 798
“德”“赛”两先生畅游中国 803
工具主义 805
所谓综合的道德论 807
略评综合的道德论 810
第三节 无产阶级哲学的勃兴 813
现代中国与《向导周报》 813
伊利亚派之“静” 814
黑格尔的逻辑与“变” 816
由唯心到唯物 818
历史的唯物主义 819
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821
辩证法 823
社会阶级的互相冲突 825
社会主义 827
结论——世界之统一与再分裂 829
中国之辩证的变动 829
世界之横的统一与纵的分裂 832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社会工作专业英语》俞炎燊 2019
- 《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 梅与竹 中国传统苏州评弹》李东鹏译;(美国)马克·本德尔 2019
- 《批判 建构与实践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梅丽著 2019
-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研究的反身性书写》权福军 2018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