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贵州典型岩溶小流域水文水资源研究
贵州典型岩溶小流域水文水资源研究

贵州典型岩溶小流域水文水资源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腊春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30277015
  • 页数:1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生态恢复重建的水文响应典型研究”资助下,以我国喀斯特研究重点地区之一的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流域为典型,结合作者对该地区喀斯特水文水资源进行长达20余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全书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论,主要是讲述了喀斯特的分布状况和地貌,地质环境,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喀斯特分布特征;第二部分为岩溶流域水文特征研究,主要涉及岩溶水三水转化,岩溶水形成机制,岩溶水动态响应和水化学特征等方面;第三部分为后寨河流域岩溶水过程模拟,涉及概念性模型,半分布式水文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随机模型等;第四部分为岩溶生态环境分区和脆弱性分析,涉及生态重建的水文响应和生态需水量;第五部分为岩溶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贵州典型岩溶小流域水文水资源研究》目录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1

1.1 我国的岩溶分布 1

1.2 贵州省概况 5

1.2.1 自然条件 5

1.2.2 水土流失 7

1.2.3 石漠化 8

1.2.4 贵州岩溶概况 9

1.3 后寨地下河流域概况 12

1.3.1 自然概况 12

1.3.2 地质概况 14

1.3.3 社会经济状况 17

1.3.4 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地下含水空间结构特征 18

第二章 贵州岩溶地区贫困 24

2.1 贵州省社会经济现状 24

2.2 贵州省经济贫困原因分析 27

2.2.1 自然地理原因 27

2.2.2 人口多、素质低 30

2.2.3 病虫害及风灾、雹灾增多 31

2.2.4 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人口散居,素质欠高 31

2.3 贵州省脱贫对策及思考 31

2.3.1 岩溶山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 31

2.3.2 严格控制人口,加快城市化水平 32

2.3.3 充分发挥贵州省的优势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32

2.3.4 保护土地资源,大力持续发展生态农业 34

2.3.5 以流域综合开发为重点,带动贵州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35

2.3.6 大力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5

第三章 研究区岩溶水文特征研究 36

3.1 岩溶山区三水转化特征 36

3.1.1 峰丛洼地组合类型区 37

3.1.2 峰丛谷地组合类型区 37

3.2 岩溶水形成机制 38

3.2.1 母猪洞站 39

3.2.2 老黑潭站、六谷站 40

3.2.3 冒水坑站 40

3.3 岩溶水衰减动态特征 41

3.4 岩溶水动态响应特征 44

3.5 岩溶水化学特征 45

3.5.1 水化学类型 46

3.5.2 水化学特征的时间分布特征 48

3.5.3 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 53

3.5.4 流域结构与离子径流模数分析 56

3.6 岩溶区管道流特征 58

3.6.1 管道流补给特征 58

3.6.2 管道流水动力特征 59

3.6.3 管道流的实验状况 60

第四章 后寨河流域岩溶水文过程模拟 64

4.1 岩溶水概念性分布模型 65

4.1.1 模型构建 65

4.1.2 模型实现 70

4.2 确定性地貌瞬时单位线的应用 74

4.2.1 岩溶流域空间结构水文响应 74

4.2.2 岩溶流地貌瞬时单位线 74

4.2.3 岩溶水文过程模拟 75

4.3 基于遗传算法率定参数的概念性岩溶水文模型 78

4.3.1 基于遗传算法率定参数的概念性岩溶水文模型 78

4.3.2 模型应用及分析 81

4.4 基于落水洞的岩溶半分布式水文模型 83

4.4.1 基础数据处理 83

4.4.2 模型构建过程 96

4.4.3 模型检验 105

4.5 岩溶水回归模拟模型 112

4.5.1 以降雨量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12

4.5.2 以月降雨量和月蒸发量为自变量的逐步回归模型 113

4.6 基于神经网络的岩溶水文模型 114

4.6.1 BP神经网络岩溶水文模型 114

4.6.2 资料的预处理 115

4.6.3 实例验证及分析 115

第五章 后寨河流域岩溶生态环境及其脆弱性 119

5.1 生态环境分区 119

5.1.1 分区方法 119

5.1.2 分区实例 122

5.1.3 分区概述 123

5.2 生态环境脆弱性分区 125

5.2.1 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 125

5.2.2 生态脆弱性评价 126

5.2.3 生态环境重建与保护 130

第六章 后寨河流域岩溶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132

6.1 流域水资源评价分区 132

6.1.1 上游生态保护区(Ⅰ区) 133

6.1.2 中游农业经济开发区(Ⅱ区) 133

6.1.3 下游工农业综合开发区(Ⅲ区) 133

6.2 研究区水资源现状 133

6.2.1 天然水资源量及分布特征 133

6.2.2 岩溶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134

6.2.3 供水工程现状 137

6.2.4 需水量现状分析 138

6.2.5 现状供需平衡分析 139

6.3 岩溶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140

6.3.1 水资源承载力概念 140

6.3.2 岩溶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141

6.3.3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141

6.3.4 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144

6.4 岩溶流域水资源开发对策 145

6.5 地表地下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147

6.5.1 模型建立 147

6.5.2 水库优化调度分析 149

6.6 岩溶流域水资源保护对策 151

6.6.1 水资源联合优化调度 151

6.6.2 开源节流 151

6.6.3 生态环境保护 153

6.6.4 雨水资源利用 153

第七章 岩溶流域生态重建水文响应及生态需水量研究 157

7.1 生态恢复建设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分析以及模型参数的对比 157

7.1.1 典型年份的岩溶水文过程及模型参数的对比 158

7.1.2 生态恢复建设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159

7.2 考虑生态建设需水量的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 161

7.2.1 生态建设需水量预测 161

7.2.2 农业需水量预测 162

7.2.3 人畜生活用水 162

7.2.4 工业用水预测 163

7.3 流域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生态需水量 163

参考文献 1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