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言 1
第一节 概说 1
壹 语言之起源 1
贰 语言之性质 4
叁 语言研究之兴起 7
肆 语言研究之目的 7
伍 现代语言学之范围 8
第二节 语音 8
壹 语音之物理基础 8
一 音波、音长、音色、音强、音高 9
二 振动与共鸣 14
三 基音与陪音 14
四 振幅与频率 16
五 周期与相位 16
六 乐音与噪音 17
贰 语言之生理基础 18
一 发音器官图 18
二 语音发生之程序 19
三 语音发生之生理现象 19
叁 语音之分析 23
一 辅音 23
二 元音 35
三 半元音 44
四 音素之鼻化 44
五 各种音素之结合 46
肆 音位 48
一 音位之涵义 48
二 音位之特性 49
三 语音之辨义形态与无义形态 52
四 音位之归纳 53
五 音位与分音 55
六 首音位与次音位 57
七 超音质音位 59
八 音位学与音位系统 61
伍 音变 62
一 音变之条件与趋势 62
二 音变之过程 63
三 音变之规律 64
四 音变之现象 65
五 音变之结果 76
陆 音标 77
一 国际音标表 77
二 国际音标标音法 80
三 标音举例 81
柒 外语译词与借词 82
第三节 语法 82
壹 中国语法学发展鸟瞰 82
贰 语言学上有关语法名词汇释 104
叁 字、词、语、句 113
肆 语之构成 114
伍 复词之特性 116
陆 复词之种类 118
柒 词类 126
捌 句子之种类 129
玖 简句与繁句 138
拾 组合式词语 139
拾壹 致动用法与致使繁句 141
拾贰 意动用法与意谓繁句 146
拾叁 被动式 148
拾肆 省略 150
拾伍 复句之关系 153
拾陆 标点符号 186
第四节 中国境内语言群之分布 194
壹 汉藏语族 195
一 汉语系 196
二 洞泰语系 196
三 苗傜语系 196
四 藏缅语系 197
贰 南亚语族 198
叁 阿尔泰语族 199
一 突厥语 199
二 蒙古语 200
三 通古斯语 200
肆 印欧语族 200
伍 南岛语族 201
第五节 汉语方言 201
壹 古代汉语方言 201
贰 有关“方言”之注疏及著述 206
叁 现代汉语方言 215
一 北方话 216
二 吴方言 219
三 湘方言 225
四 赣方言 230
五 客家方言 233
六 粤方言 236
七 闽南方言 240
八 闽北方言 245
第二章 文字 249
第一节 文字概说 249
壹 中国文字之称谓 249
贰 中国文字之要素 251
叁 中国文字之特性 254
肆 字形与文字学 258
伍 字音与声韵学 259
陆 字义与训诂学 260
柒 文字学与小学 261
第二节 字形分述 262
壹 中国文字之渊源 262
贰 中国文字之初造 265
叁 中国文字构造之原则 268
一 六书之名称与次第 268
二 六书之分类 272
三 六书之义例 273
肆 中国文字演进之原则 357
伍 中国文字字体之演变 361
一 甲骨文 361
二 钟鼎文 403
三 籀文 408
四 小篆 411
五 隶书 414
六 楷书 417
七 行书 420
八 草书 421
陆 中国文字学简史 425
一 先秦时代 425
二 秦汉时代 426
三 唐宋元明时代 427
四 清代 429
五 民国以后 431
第三节 字音分述 432
壹 中国文字字音之要素 432
贰 声 434
一 声之名称 434
二 辅音与声母 435
三 声目之缘起 436
四 三十字母与三十六字母 438
五 字母之清浊 441
六 字母之发送收 444
七 声母发音部位异名表 448
八 字母与五音、七音、九音之关系 451
九 陈澧之反切系联条例 453
十 陈澧系联条例之批评 455
十一 广韵反切上字与声类 458
十二 声纽之音读 469
十三 古声之研究 474
叁 韵 489
一 韵母之结构 489
二 阴声、阳声及入声 491
三 开合、洪细 492
四 等呼 493
五 广韵韵目及四声相配表 496
六 广韵之韵类 501
七 广韵诸家分类异同表 502
八 广韵韵类之音读 531
九 广韵之同用独用 544
十 诗韵 544
十一 古韵之研究 549
肆 调 619
一 声调之意义 619
二 声调之起源 620
三 国语声调 624
四 中古声调 627
五 古调之研究 629
伍 中国文字注音方法 631
一 形声字之音符法 631
二 譬况法 634
三 借读法 636
四 直音法 640
五 反切 641
六 注音符号 652
陆 国语音系 666
一 声符之类别 667
二 韵符之类别 671
三 结合韵符 672
四 拼音 674
五 儿化韵 679
六 声调 689
七 国字之音变 689
八 轻声 699
柒 中国声韵学简史 708
一 声韵学之酝酿与源起 708
二 韵书之编纂 709
三 字母与等韵图 729
四 明清以后之古音学与切韵学 731
五 现代中国声韵学 733
第四节 字义分述 734
壹 中国文字字义之种类 734
一 本义 734
二 引申义 735
三 假借义 737
贰 一词多义与一义多词 738
一 一词多义 739
二 一义多词 742
叁 中国文字训诂之方式 746
一 互训 747
二 推因 748
三 义界 752
肆 中国文字训诂之次序 754
一 求证据 754
二 求本字 755
三 求语根 757
伍 训诂条例 758
一 形训条例 758
二 声训条例 760
三 义训条例 766
陆 训诂常用术语 773
柒 中国训诂学简史 780
一 训诂之萌芽期 780
二 训诂之奠基期 781
三 训诂之发展期 782
四 训诂之全盛期 786
五 训诂之展望期 788
第五节 文字学家与文字学书 789
壹 历代文字学家名录 789
贰 历代重要文字学家小传 846
一 扬雄 846
二 许慎 846
三 张揖 847
四 郭璞 847
五 徐铉 848
六 徐锴 848
七 郑樵 849
八 顾炎武 849
九 江永 850
十 江声 851
十一 戴震 852
十二 钱大昕 852
十三 段玉裁 853
十四 钱塘 853
十五 桂馥 854
十六 邵晋涵 854
十七 钱坫 855
十八 钱大昭 855
十九 王念孙 856
二十 郝懿行 857
廿一 姚文田 857
廿二 严可均 858
廿三 阮元 858
廿四 王引之 859
廿五 王筠 860
廿六 朱骏声 860
廿七 俞樾 861
廿八 孙诒让 861
廿九 罗振玉 862
三十 章炳麟 863
卅一 王国维 863
卅二 刘师培 864
卅三 黄侃 865
叁 历代文字学要籍提要 866
一 文字类 866
二 声韵类 881
三 训诂类 897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 你好,四大发明!》蒙曼,张迪 2019
- 《植物百科彩色图鉴 第2卷》植物百科彩色图鉴编委会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中国京剧百部经典外译系列 罗成叫关 英汉对照》孙萍 2017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常亚光 2017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东方杂志 第94册 第22卷 第四至七号 1925年2月-1925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远去的老调》经典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东方杂志 第13册 第四年 第一至三期 1907年3月-1907年5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