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蓉生,张国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40147904
  • 页数:4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政治理论课程的新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本教材合并了原来的两本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依据新的教学思想,坚持思想性和理论性相结合,论述严谨,资料丰富。内容包括:导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本质与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中国党党建的理论等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目录

绪论 1

1.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1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的基本内容 4

3.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的重要意义 6

4.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的方法 10

第1章 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13

1.1 马克思主义及其在西方的发展 13

1.1.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3

1.1.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含义及历史作用 15

1.1.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7

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三大理论成果 23

1.2.1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3

1.2.2 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30

1.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36

思考与练习 41

第2章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42

2.1 革命的首要的基本问题 42

2.1.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42

2.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46

2.1.3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54

2.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57

2.2.1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58

2.2.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59

2.2.3 土地革命 63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65

2.3.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65

2.3.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66

2.3.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 67

思考与练习 68

第3章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70

3.1 新民主主义的建设理论 70

3.1.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建设理论 70

3.1.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理论 76

3.1.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理论 78

3.2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2

3.2.1 先集体化,后机械化 82

3.2.2 合作化的现实条件和发展道路 84

3.2.3 合作化的原则、方针政策 86

3.3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8

3.3.1 和平赎买的基本依据 89

3.3.2 和平赎买的方针政策 91

3.3.3 和平赎买的基本道路 92

思考与练习 94

第4章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95

4.1 社会主义本质 95

4.1.1 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95

4.1.2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 98

4.1.3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102

4.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04

4.2.1 发展生产力 104

4.2.2 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106

4.2.3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110

4.3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115

4.3.1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115

4.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17

思考与练习 119

第5章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20

5.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特征 120

5.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20

5.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24

5.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26

5.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0

5.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31

5.2.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133

5.2.3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38

5.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40

5.3.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 141

5.3.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 142

5.3.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 143

思考与练习 145

第6章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 146

6.1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目标 146

6.1.1 四个现代化——“一个文明”目标 146

6.1.2 富强民主文明——“两个文明”的目标 149

6.1.3 全面现代化——“三个文明”的目标 152

6.2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重点 158

6.2.1 重工业、农业 158

6.2.2 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科学 160

6.2.3 科技、教育 162

6.3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布局 165

6.3.1 均衡发展 165

6.3.2 非均衡发展 167

6.3.3 协调发展 170

思考与练习 174

第7章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176

7.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76

7.1.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76

7.1.2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78

7.1.3 非公有制经济 180

7.2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83

7.2.1 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183

7.2.2 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86

7.2.3 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189

7.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93

7.3.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193

7.3.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97

7.3.3 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00

思考与练习 203

第8章 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 204

8.1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4

8.1.1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204

8.1.2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06

8.1.3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08

8.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的基本思路 210

8.2.1 经济方面的改革 210

8.2.2 政治方面的改革 213

8.2.3 教育科技方面的改革 217

8.3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20

8.3.1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220

8.3.2 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 225

8.3.3 对外开放应处理的关系 227

思考与练习 228

第9章 关于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理论 229

9.1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29

9.1.1 三个世界的划分 229

9.1.2 当今时代的主题 231

9.1.3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35

9.2 社会主义中国的对外方针 239

9.2.1 独立自主原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40

9.2.2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42

9.2.3 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43

思考与练习 246

第10章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 247

10.1 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涵义和战略地位 247

10.1.1 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涵义 247

10.1.2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48

10.2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252

10.2.1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252

10.2.2 思想道德建设 253

10.2.3 发展教育科学事业 255

10.3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方针 257

10.3.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标 257

10.3.2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260

10.3.3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65

思考与练习 273

第11章 关于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理论 274

11.1 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方针 274

11.1.1 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74

11.1.2 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 276

11.1.3 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278

11.2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 283

11.2.1 “三化”建设总目标 284

11.2.2 “五句话”总要求 286

11.2.3 提高部队战斗力 288

11.3 建设一个巩固的国防 291

11.3.1 经济建设为基础和大局 291

11.3.2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 293

11.3.3 构筑国家安全的精神长城 296

思考与练习 298

第12章 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的理论 299

12.1 祖国和平统一的初步设想 299

12.1.1 武力解放台湾 299

12.1.2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方案 302

12.1 3 “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306

12.2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309

12.2.1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提出依据 309

12.2.2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涵 312

12.2.3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伟大意义 313

12.3 推进祖国的完全统一 316

12.3.1 成功收回香港、澳门 316

12.3.2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八项主张” 319

思考与练习 322

第13章 关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 323

13.1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 323

13.1.1 思想建设必须放在首位 323

13.1.2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搞好党的组织建设 326

13.1.3 从党性原则的高度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328

13.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 330

13.2.1 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331

13.2.2 改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333

13.2.3 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 335

13.3 新时期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 337

13.3.1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338

13.3.2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340

13.3.3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345

思考与练习 349

第14章 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350

14.1 统一战线的基本问题 350

14.1.1 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50

14.1.2 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353

14.1.3 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 356

14.2 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360

14.2.1 充分认识各民族人民团结的重要性 360

14.2.2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61

14.2.3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365

14.3 新时期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 365

14.3.1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366

14.3.2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71

14.3.3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74

思考与练习 376

第15章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 377

15.1 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 377

15.1.1 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377

15.1.2 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379

15.1.3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 382

15.2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384

15.2.1 思想教育 384

15.2.2 政治教育 388

15.2.3 道德教育 392

15.3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 395

15.3.1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 396

15.3.2 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 398

思考与练习 405

第16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06

16.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406

16.1.1 实事求是 406

16.1.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10

16.1.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12

16.2 革命和建设的根本路线和基本立足点 415

16.2.1 群众路线 415

16.2.2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22

16.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 428

16.3.1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脉相承 429

16.3.2 基本原则的一脉相承 429

16.3.3 宗旨立场的一脉相承 430

思考与练习 431

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32

主要参考文献 436

后记 43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