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近代文人生存状态与小说研究
中国近代文人生存状态与小说研究

中国近代文人生存状态与小说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松柏著
  • 出 版 社: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7564706287
  • 页数:3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为中国近代文人生存状态与小说研究。
《中国近代文人生存状态与小说研究》目录

绪论 1

一、选题意义 1

二、研究对象 2

三、概念厘定 6

四、研究现状综述 22

五、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 30

第一章 近代社会转型与文人角色转变 33

第一节 近代社会转型 33

一、国家主权逐步丧失 34

二、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35

三、“四民”社会结构解体 37

四、知识分子阶层产生 40

五、新生的买办资产阶级地位不断提高 42

六、产业工人变成重要的社会力量 43

七、一些新兴阶层的社会作用不可忽视 43

第二节 文人角色的转变 45

一、科举制度被废除 45

二、文人地位的变化 49

第三节 文人角色的转变与近代小说的发展 59

一、公共空间的建立和拓展与近代小说的转变 59

二、文人边缘化与小说批判精神的选择 62

三、文人适应社会需要与小说创作的繁荣 65

第二章 近代文人的生存意识与生活方式 69

第一节 近代文人生存意识 69

一、什么是生存意识 69

二、近代文人生存状态在小说中表现 71

第二节 近代文人的生存方式 77

一、人的生存方式 77

二、近代文人生活方式 79

第三节 报业文人群体的生存状态 102

一、物质世界:生存境遇的变化 103

二、精神世界:精神困境及其解脱 106

三、职业表现:关注民生与创造财富 112

第三章 近代文人的心态 118

第一节 近代文人的政治心态 118

一、爱国忧民 119

二、救亡图存 122

三、积极入世 123

四、边缘心态 126

第二节 近代文人的社会心态 128

一、矛盾心态 129

二、忧时与感伤 132

三、失落与淡漠 136

第三节 近代作家的创作心态 140

一、忧世愤世 142

二、开放心态 144

三、救世匡俗 147

四、孤独幽怨 149

第四章 近代文人的小说观念及其转型 157

第一节 近代文人的小说观念 158

一、小说的地位观:小说乃“文学之最上乘” 158

二、小说的政治功利观:“今日诚欲救国,不可不自小说始,不可不自改良小说始” 160

三、小说的审美特征:殆合理想美学、感情美学而居其最上乘者 162

四、小说的消遣娱乐观:“一编在手,万虑都忘” 166

五、小说的读者意识:“庶使阅者诸君,不致生厌” 169

六、贬斥传统小说:“中国群治腐败之总根源” 176

第二节 近代小说的类型观 176

一、小说类型观的发展变化 176

二、近代几种主要的小说类型 185

第三节 近代小说观念的转型特征及原因 201

一、小说观念转型的特征 201

二、近代小说观念转变的原因 204

第五章 近代小说家的论政情怀与政治小说 210

第一节 中国近代文人的政治意识 213

一、政治参与意识 213

二、忧患意识 219

三、功利意识 225

四、批判精神 233

第二节 近代文人论政 236

一、近代文人论政的几个阶段 237

二、“文人论政”传统的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240

三、“文人论政”传统的基本特征 241

四、著名文人论政举例 243

第三节 政治小说 248

一、政治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249

二、政治小说的主要内容 252

三、政治小说的不足 257

第六章 近代小说作家的现实超越与侠义小说 258

第一节 文人与侠士之精神通缀 258

一、侠的概念和类型 258

二、侠与文人的关系 270

第二节 近代侠义小说与文人理想 276

一、文人参与侠义小说的创作编辑 277

二、近代侠客的文人秉性 279

三、近代侠义小说寄寓了文人理想 281

第三节 侠客形象的转变与文人的无奈 292

一、侠客形象的转变 292

二、文人的无奈 296

第七章 古代文人的闲情追求与近代狭邪小说 302

第一节 古代文人的闲情追求 302

一、闲与闲情 302

二、闲情的美学意义 305

三、闲情与文学创作关系 306

第二节 近代狭邪小说 314

一、狭邪小说定义 314

二、狭邪小说的发展阶段 317

四、狭邪小说兴起的原因 320

第三节 狭邪小说作品中的文人形象及其意蕴 332

一、狭邪文人形象特征扫描 332

二、“流氓+才子”的“虚幻英雄”章秋谷 342

结束语 347

主要参考文献 350

一、著作类 350

二、论文类 361

后记 3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