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图书
国学典故全知道  图文典藏
国学典故全知道  图文典藏

国学典故全知道 图文典藏PDF电子书下载

综合图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振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500848374
  • 页数:340 页
图书介绍:在这部书中,为了方便查阅,根据典故的内容把它们分为安邦治国、励志人生、经世谋略、求知探索、人际交往、世间百态、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八个部分,每部分都精选了数十个典故,每个典故都有典源、故事和感悟三部分组成,也都力争做到来源清晰,故事典型。
《国学典故全知道 图文典藏》目录

安邦定国得道多助——秦穆公用马肉换回救命情 2

众志成城——百姓拥护的事情才牢靠 3

毁家纾难——楚国令尹子文为国散尽家财 3

远交近攻——郑庄公远交近攻终称霸 4

斩姬练兵——孙武下令斩杀吴王爱姬 4

取信于民——商鞅南门立木赢得百姓心 5

安居乐业——老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6

道不拾遗——商鞅变法后的社会风气 7

近悦远来——叶公问政于孔子 7

白龙鱼服——伍子胥劝夫差“莫与民同饮” 8

穷兵黩武——陆抗上疏力劝吴主孙皓 8

子思进言——子思不弃偷吃鸡蛋的苟变 9

邴吉问牛——邴吉不管群殴而问牛 9

不受一钱——邓攸离职两袖清风 10

不贪为宝——子罕不受他人之宝 11

萧规曹随——曹参照章办事学萧何 11

克己奉公——祭遵严于执法斩刘秀侍卫 13

昭侯治吏——韩昭侯问责典冠与典衣 13

励精图治——汉宣帝一展身手治国政 14

广开言路——邹忌讽齐王纳谏 15

疾首蹙额——孟子劝谏齐宣王与民同乐 15

德厚国安——周文王重葬田间尸骨 16

卖剑买牛——龚遂平治渤海郡 17

生灵涂炭——王永发诰文讨后秦 18

宽猛相济——子产恩威并用治郑国 18

亡国怨祝——中行寅亡国怨太祝 19

以人为鉴——唐太宗以魏徵为镜正得失 20

号令如山——岳飞治军军令严明 20

与民偕乐——孟子妙语劝说梁惠王 21

众怒难犯——子产劝子孔不犯众怒 21

流芳百世——桓温做人的两个极端 22

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小人行为 23

取道杀马——宋人御马徒有形式 23

小康大同——孔子诠释何谓大同小康 24

逆取顺守——陆贾力谏刘邦读《诗》《书》 24

多难兴邦——司马侯献计晋平公 25

盗割牛舌——包青天巧断公案 26

掣肘难书——宓子贱掣肘劝鲁君 27

食鱼无反——晏子诠释食鱼无反 27

任人唯贤——管仲选贤任能助齐桓公称霸 28

哀鸿遍野——周厉王劳民敛财、怨声载道 29

燕王好乌——燕王好乌,举国成风 29

十室九空——余靖上书死谏宋仁宗 30

官官相护——民何以告官,皆因官官相护 31

以民为本——唐太宗的为君之道 31

朝令暮改——晁错劝谏文帝实行贵粟之策 32

约法三章——刘邦约法三章立信于父老 32

卫君重法——卫君愿以城池换囚徒 33

水深火热——孟子劝说齐王燕国撤军 34

虎兕出柙——冉有、季路问计于孔子 34

愚公之谷——老人假托愚公谷讽谏齐桓公 35

网开三面——商汤劝人网开三面捕鸟 36

玩火自焚——州吁弑兄篡位不得人心 36

鸡犬不宁——柳宗元巧讽当朝腐朽统治 37

指鹿为马——赵高指鹿为马颠覆黑白 38

尸位素餐——朱云请赐上方宝剑斩张禹 38

厉兵秣马——秦穆公厉兵秣马攻郑国 39

天无二日——为尽孝道刘邦封父太上皇 40

苛政猛于虎——比猛兽可怕的是人 40

冒天下之大不韪——息国一意孤行险遭灭国 41

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41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徵谏劝唐太宗 42

南山可移,判不可移——李元纮不畏强权拒不改判 43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淮南王刘安的得道成仙之路 43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孟子论夏商灭亡的原因 44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的人本思想 45

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范仲淹驻守边疆拒敌西夏 45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宋太祖决心灭南唐一统天下 46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举荐人才之道 46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唐太宗的创业与守成之辩 47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州官的荒政和百姓的无奈 48

励志人生不倒翁——卞和三献玉石 50

谈笑自如——甘宁谈笑自若击退曹军 50

弄巧成拙——多出来的一朵小小的莲花 51

卧薪尝胆——勾践不忘国耻终败吴国 52

黄粱一梦——卢生的美梦 52

金石为开——李广箭穿巨石 53

不因人热——梁鸿的清高与孤傲 54

因志而立——周处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54

一鼓作气——曹刿论鲁国与齐国之战 55

先声夺人——宋国的华氏之乱与平叛 56

出人头地——欧阳修对苏轼称赞 57

悬梁刺股——苏秦刺骨苦读、孙敬悬梁勤学 57

分香之教——岳飞分赐沉香的教诲 58

囊萤映雪——车胤与孙康的勤学苦读 58

矢志不移——司马迁身残志坚著《史记》 59

洛阳纸贵——左思与《三都赋》的风行 60

兵以气胜——孟明视三败之后的胜仗 61

开卷有益——宋太宗读书的方法 62

韦编三绝——孔子研究《易经》下苦功 62

水滴石穿——有志者事竟成 63

毛遂自荐——毛遂的三寸不烂之舌 63

闻鸡起舞——祖逖为国报效的决心 64

胸有成竹——文与可画竹的秘诀 64

怒发冲冠——蔺相如完璧归赵 65

玩物丧志——卫懿公亡国的原因 65

东山再起——谢安归隐之后的卷土重来 66

专心致志——下棋高手秋的两个学生 66

百步穿杨——神射手养由基的高超箭法 67

投笔从戎——班超弃文从武,为国效力 67

两袖清风——于谦的为官之道 68

闻一知十——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 69

背水一战——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 69

不甘雌伏——赵典的志向 70

乘风破浪——宗悫的惊人之语 70

夸父逐日——夸父的执著精神 71

发愤忘食——孔子的学习态度 72

舍我其谁——孟子和学生的对话 72

四方之志——重耳在外漂泊终归晋 72

三折其肱——晋定公久病成良医平定叛乱 73

破釜沉舟——项羽自断后路而后生 73

造父学御——造氏苦练成驾车能手 74

痛饮黄龙——岳飞精忠报国的豪言壮志 75

一匡天下——孔子点评管仲功与过 76

马革裹尸——马援为国尽忠现精神 76

四海为家——刘邦修建豪华宫殿显威严 77

洞若观火——卧龙、凤雏看清天下大势 77

心坚石穿——少年用木钻钻穿了石磨 78

鸿鹄之志——身为雇农的陈胜志向 78

老骥伏枥——曹操诗中彰显出来的志气 79

志不在小——刘邦的志向是整个天下 80

锲而不舍——荀子对坚持不懈学习的理解 80

誓死不二——李离勇改以前判过的错案 81

熟能生巧——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教育 81

愚公移山——愚公执著精神感动上天 82

精卫填海——精卫决心填平东海 83

铁杵磨针——李白曾经受过的指点 83

得陇望蜀——刘秀决心一统天下 84

飞黄腾达——韩愈勉励儿子用功的方法 84

三户亡秦——楚国灭亡秦国的决心 85

任公垂钓——任公钓到大鱼的诀窍 86

披荆斩棘——刘秀手下的将才冯异 86

一曝十寒——孟子劝谏齐王的治国之道 87

自暴自弃——孟子对学生的教诲 88

前程万里——崔铉的诗才 88

欲速则不达——急躁和鲁莽的后果 89

有志者事竟成——耿弇有志平叛各路叛军 8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智擒匈奴使者 90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的精神 91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马援的志向 9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忠心 92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的大志 93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蒙的惊人变化 94

经世谋略暗度陈仓——张良妙计骗项羽 96

相机而动——吕颐浩随机应变平定叛乱 96

先斩后奏——哥舒翰先斩后奏处死张擢 97

分而治之——武帝多分王国而治之 98

用人不疑——魏文侯任用乐羊为将的理由 99

奇货可居——吕不韦做成史上最大买卖 99

抱薪救火——魏国拿土地求秦国不要侵扰 100

一鸣惊人——楚庄王自省成就霸业 101

冯谖买义——冯谖烧债券免租金 102

望梅止渴——曹操的无奈谎言 102

香火之情——秦王慷慨激昂智退突厥兵 103

墨子救宋——墨子模拟实战巧救宋国 104

千金买骨——侍臣用五百金买马骨 105

抛砖引玉——郭隗妙解千金买骨的寓意 105

师出有名——乐毅举天下之名讨伐齐国 106

冯谖弹剑——失意的冯谖苦尽甘来 106

兵不厌诈——兵者,诡道也 107

调虎离山——孙策乘虚而入控制卢江 107

小白中箭——管仲的大意成就了齐桓公 108

请君入瓮——来俊臣设计逼周兴 109

偷梁换柱——赵高炮制假诏书 110

未雨绸缪——周公以诗劝谏成王 110

狡兔三窟——冯谖为孟尝君准备的退路 111

先发制人——项梁先发制人起义抗秦 112

一箭双雕——长孙晟的神奇一箭 112

移花接木——春申君门客李园巧用计 113

有备无患——魏绛的担忧 114

运筹帷幄——张良的谋才 114

追女失妻——追女失妻令赵简子退兵 115

坐观成败——任安置身事外坐观成败 115

瞒天过海——高颎“瞒天过海”灭陈朝 116

围魏救赵——孙膑“围魏救赵” 117

借刀杀人——皇太极定计陷害袁崇焕 117

以逸待劳——陆逊火烧蜀军七百里连营 118

乘人之危——越王勾践巧报一箭之仇 119

声东击西——班超使妙计打败莎车和龟兹 119

无中生有——张巡故弄玄虚,虚中有实 120

隔岸观火——曹操巧计斩袁绍两个儿子 121

笑里藏刀——陆逊暗地里捅了关羽一刀 121

李代桃僵——公孙杵臼与程婴救赵氏孤儿 122

顺手牵羊——李想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123

打草惊蛇——一纸状子告倒了两家人 123

借尸还魂——刘备借助刘璋东山再起 124

欲擒故纵——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124

擒贼擒王——张巡一箭制敌 125

浑水摸鱼——刘备诈取荆州和襄阳 126

金蝉脱壳——诸葛亮的最后一计 127

釜底抽薪——曹操偷袭了袁绍的粮仓 127

假道伐虢——晋国的谋划 128

树上开花——谢玄妙计大败苻坚 129

田忌赛马——孙膑的赛马妙计 129

反客为主——袁绍变客为主占领冀州 130

螳臂当车——颜阖求教于蘧伯玉 131

卷土重来——项羽乌江自刎自暴自弃 131

青梅煮酒——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 132

杯酒释兵权——几杯酒的力量 133

大意失荆州——关羽的致命一战 134

周瑜打黄盖——周瑜的计中计 134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范蠡和文种的归宿 135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的警示 136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与祸的界限 136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国背后的危机 137

求知探索按图索骥——孙阳儿子按图寻“千里马” 140

老翁捕虎——花甲老翁空斧劈猛虎 140

囫囵吞枣——一个可以囫囵吃枣子的人 141

詹何钓鱼——詹何是怎么钓到鱼的 142

秉烛之明——晋平公问教于师旷 142

梓庆为鐻——梓庆是如何作出鐻的 143

佝偻承蜩——驼背老人粘蝉的技巧 143

不耻下问——孔子解释孔文子谥号的来历 144

万金之患——神射手后羿为何箭法失准心 145

不落窠臼——“凸”、“凹”二字的独特用法 145

迂儒救火——成阳朒的迂腐行为 146

不求甚解——陶潜的读书习惯 146

纪昌学射——纪昌的箭法是怎样练成的 147

轮扁斫轮——轮扁做车轮的实践与经验 148

椽者作奏——古人剽窃的案例 148

崂山道士——王生的求道之路 149

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生活 150

凿壁偷光——匡衡凿穿墙壁偷光苦学 151

歧路亡羊——不要做迷失在歧路中的羔羊 151

鲁国少儒——庄子和鲁哀公的辩论 152

孔子马逸——子贡和乡人的不同待遇 153

邯郸学步——燕国人学赵国人走路的后果 154

望洋兴叹——河神河伯知道自己的渺小 154

孺子可教——张良巧遇无名高人指点 155

学而不厌——孔子治学的态度 156

后来居上——汉武帝的用人之道 157

三迁之教——孟母举家迁徙的良苦用心 157

程门立雪——杨时二人的求学精神 158

鹤立鸡群——与众不同的嵇绍 159

藏火偷读——祖茔恋书苦读 159

庖丁解牛——庖丁的高超技艺 160

生吞活剥——对沽名钓誉的最好讽刺 161

惜墨如金——李成作画的风格 161

任末好学——任末的学习方法 162

一窍不通——商纣王的昏庸和比干的忠心 162

业精于勤——韩愈对治学的看法 163

夜以继日——孟子对周公的评论 164

苏洵焚稿——苏洵焚稿明志,立志向学 164

刘向燃藜——刘向燃藜挑灯夜读 165

南辕北辙——季梁讽谏魏安厘王 166

朱詹吞纸——朱詹吞纸充饥皆为读书 167

焚膏继晷——韩愈苦读终成一代文豪 167

子路受教——孔子对子路的第一次教诲 168

薛谭学讴——薛谭拜师秦青学唱 169

牛背练字——陆羽在牛背上练字 169

江郎才尽——江郎的遗憾 170

狗尾续貂——司马伦的黄粱一梦 171

牛角挂书——勤奋好学的少年李密 171

一知半解——宋国人求学归来的荒唐事 172

宋濂苦学——宋濂的求学之路 172

邴原泣学——邴原求学的决心 173

七步成诗——曹植的真才实学 174

汗牛充栋——陆质丰富的藏书量 174

脍炙人口——公孙丑求教于孟子 175

神农尝百草——神农的探索 176

桃李满天下——子质的育人之道 177

郑师文学琴——郑师文的一番苦工夫 177

乐羊子妻劝学——乐羊子知错能改 17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徐霞客的心得 179

人际交往忘年交——孔融和祢衡结成忘年之交 182

东道主——东道主郑国尽地主之谊 182

急不相弃——华歆不丢下要帮助的人 183

一见如故——唐太宗与房玄龄的交情 183

倾盖如故——邹阳上书梁孝王表明心迹 184

三生有幸——十三年后再度相逢 184

贫贱之交——贫穷时相交的知心朋友 185

曲高和寡——宋玉的寥寥知音 185

推心置腹——刘秀以诚相待铜马军将领 186

结草衔环——知恩图报的典范 187

陈蕃下榻——陈蕃对徐稚的重视和礼遇 187

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茅庐之中 188

平易近人——姜尚治理齐地的经验 188

虚怀若谷——晏子真诚结交越石父 189

后生可畏——让孔子大吃一惊的后生小辈 190

盛气凌人——触龙以理服人说服赵太后 190

一字之师——僧人齐己虚心求教郑谷 191

见机行事——王猛随机应变改赦徐成无罪 192

出言不逊——郭图的致命谗言 192

毕恭毕敬——宜臼和自述诗《小弁》 193

出尔反尔——邹穆公求教于孟子 194

倒屣相迎——蔡邕倒屣相迎王粲 194

高朋满座——王勃和名作《滕王阁序》 195

家喻户晓——魏暮劝谏唐文宗 196

割席分座——管宁割袍与华歆绝交 196

刎颈之交——蔺相如和廉颇的将相和 197

志同道合——曹植志不同不相为谋 198

管鲍分金——真正了解管仲的人是鲍叔牙 198

范张鸡黍——范式和张劭鸡黍之交 199

齐人乞食——齐人整天靠乞食来向人炫耀 199

运斤成风——石匠抡斧砍鼻尖上的白灰 200

高山流水——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交 200

赵孝争死——赵孝一命换一命救回弟弟 201

林回弃璧——林回丢弃了钱财救骨肉 201

宾至如归——子产出访晋国不辱使命 202

举案齐眉——孟女对丈夫梁鸿的态度 203

人琴俱亡——王献之死后其琴失曲调 204

对牛弹琴——公明仪对牛弹琴 204

分道扬镳——元志和李彪分路而行 205

如鱼得水——诸葛亮辅佐刘备定天下 205

莫逆之交——子祀等四人知心相交 206

与人为善——孔子对子路的评价 206

同病相怜——伍子胥举荐伯嚭任大夫 207

狼狈为奸——狼和狈的“分工协作” 207

以言取人——孔子在宰予身上犯的错误 208

沆瀣一气——考生崔瀣遇到主考官崔沆 208

解衣推食——刘邦极为器重和信任韩信 209

酒肉朋友——刘七和宋九的如意算盘落空 209

金龟换酒——贺知章金龟换酒和李白对饮 210

交浅言深——冯忌讽谏赵孝成王 211

杵臼之交——富豪与穷鬼的交情 211

陈雷胶漆——陈重和雷义的牢固交情 212

半面之交——只见过一次的交情自然浅 213

投桃报李——卫武公的嘲讽诗《抑》 213

信口雌黄——王衍的坏习惯 214

前倨后恭——苏秦成名前后冰火两重天 214

疾风知劲草——王霸的忠诚 215

狗咬吕洞宾——吕洞宾好心遭恶报 216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义结金兰 217

有眼不识泰山——鲁班错辞泰山 218

道不同不相为谋——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 218

君子之交淡如水——孔子问教于子桑雽 219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淳于髡举荐贤士 220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管仲与鲍叔牙的相交 220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豫让为智伯报仇 22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晏子的诠释 22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丙吉的宽容 222

世间百态莫须有——秦桧强加岳飞的罪名 226

敲竹杠——敲竹杠敲出了一笔钱财 226

雁足传书——十九年之后苏武终回汉 227

沧海桑田——沧海已经几次变成了陆地 228

招摇过市——孔子在卫国的所见所闻 228

庄公梦蝶——庄子和蝴蝶的互变 229

朝秦暮楚——诸侯小国的自保策略 229

黄道吉日——迷信的人办事的吉利日子 230

仰人鼻息——韩馥把冀州白送给了袁绍 230

东施效颦——东施为何更让人厌恶 231

楚人学语——宋国大夫戴不胜求教于孟子 231

瞎子摸象——只知冰山一角,不见全貌 232

雪泥鸿爪——苏轼故地重游后的新作 233

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的终极杀招 233

买椟还珠——郑人买了珠宝却只要盒子 234

东窗事发——秦桧陷害岳飞的事情败露 234

郑人买履——本末倒置的买鞋者 235

舍本逐末——赵威侯给齐国使者上了一课 235

杀猪教子——曾子杀猪教子 236

过江之鲫——东晋时南下的北方人 236

明哲保身——蒋衡不攀权贵保性命 237

天衣无缝——天衣不是用针线缝制的 238

临噎掘井——晏子的预测成了事实 238

守株待兔——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239

缘木求鱼——孟子劝说齐宣王实行仁政 239

掩耳盗铃——阿Q的精神胜利法 240

旁观者清——马皇后求情赦免宋濂 241

自相矛盾——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 241

天花乱坠——云光法师向佛的决心 242

侯门如海——秀才崔郊和他的诗 242

左右逢源——孟子关于学习的见解 243

豹死留皮——王彦章宁死不降李存勖 243

杯弓蛇影——乐广用心药治心病 244

不识时务——张霸不与邓陟相交 245

成败萧何——萧何对韩信的两个极端作用 245

大相径庭——狂人接舆的一番大话 246

得过且过——寒号鸟的哀号 246

风吹草动——伍子胥逃亡路上的奇遇 247

过河拆桥——许有壬忘恩负义废科举 248

梁上君子——陈寔对梁上小偷的另类教育 249

刻鹄类鹜——马援戒兄子严、敦书 249

橘化为枳——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 250

入木三分——王羲之的苍劲书法 251

捉襟见肘——曾子的窘迫生活 251

同仇敌忾——共同的命运导致一致的结果 252

讳疾忌医——蔡桓公不听劝告一命呜呼 252

同室操戈——公孙楚和公孙墨为女人相残 253

叶公好龙——叶公见真龙吓得魂不附体 254

乐不思蜀——后主刘禅贪图安逸忘记故国 254

黔驴技穷——被老虎吃掉的驴 255

咄咄怪事——被罢官的殷浩的怪异之举 256

天翻地覆——蔡文姬的巨大变化 256

司空见惯——李绅听歌妓唱歌不是新鲜事 257

巧舌如簧——苏代说服魏王让太子做相 257

一字千金——吕不韦悬赏千金改《春秋》 258

二桃杀三士——晏子用两桃杀死三权臣 259

朽木不可雕——孔子对宰予的经典评价 260

依样画葫芦——陶榖年年依样画葫芦 261

坐山观虎斗——陈轸劝说秦惠王 261

一问三不知——苟寅得不到信任的原因 262

树倒猢狲散——秦桧倒台后的下场 262

百闻不如一见——赵充国到西羌得详情 263

挂羊头卖狗肉——齐灵公虚伪的着装禁令 263

树欲静而风不止——皋鱼想要尽孝心时的遗憾 264

是可忍,孰不可忍——季氏八佾规格的乐队惹怒孔子 264

远水难救近火——鲁国发生了火灾怎么救 265

无事不登三宝殿——人若无事可求不会入佛殿 266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柑子的外表和内里 266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火烧赤壁 267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和鸟的命运 268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篡位夺权的心思无人不知 269

修身养性一诺千金——季布的名声并非杜撰 272

坐怀不乱——柳下惠城门借宿坐怀不乱 272

洁身自好——屈原人格不受世人所污 273

巧藏贼衣——贼喊捉贼的原型 274

先见之明——孙叔敖先见之明救子孙 274

廉泉让水——范柏年巧答宋明帝的诘难 275

闭门思过——韩延寿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276

亡羊补牢——庄辛的一番话点醒了楚襄王 276

齐人攫金——齐人的眼里为何只有金子 277

白龙登天——天仙下凡不与人同流合污 277

悔之不及——奋扬杀太子建的失误 278

津人操舟——颜渊问教于孔子 279

宋襄之仁——仁义道德害死宋襄公 280

安贫乐道——孔安国对颜回品德的评价 281

东食西宿——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281

宝价十万——人心才是无价之宝 281

强者反己——时常反省自己才算是君子 282

为盗之道——向某明白了盗之道义 282

蜘蛛与蚕——蜘蛛与蚕吐丝的差距 283

妄语误人——张某害人终害己 284

纸上谈兵——赵括的自以为是 284

一钱罢官——秀才因为一文钱失去机会 285

坎井之蛙——井底青蛙的渺小 286

呆若木鸡——像木鸡一样的鸡才具杀伤力 286

一夜十起——第五伦的私心 287

一狙搏矢——这只猴子因卖弄丢性命 288

方士大言——方士喜欢吹牛差点把命丢 288

宠辱不惊——卢承庆保持平常心 289

义犬显义——一条狗的感恩之举 290

许金不酬——言而无信的商人 291

君子固穷——孔子周游列国的窘境 291

孔融让梨——四岁大的孔融的礼节 292

金牛联宗——金牛改变形象反被关在牛圈 293

防微杜渐——丁鸿上书劝谏汉和帝 294

扁鹊换心——扁鹊巧做换心手术 294

灵丘丈人——老人和儿子养的蜜蜂 295

一卵家当——一个捡来的鸡蛋 296

涸辙之鲋——干涸的车辙里的鲫鱼 297

不欺暗室——蘧伯玉半夜里的跪拜 297

蜈蚣自大——自大的蜈蚣终于付出了代价 298

分庭抗礼——孔子问教于渔夫 299

矢人好誉——虚伪的做弓箭的人 300

以筑为琴——山民不辨琴筑 301

宋王好非楚——宋王竟然自己骗自己 301

列子不为名累——列子决心离开齐国 302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不同流合污 303

再让三尺又何妨——宰相张英懂得恭敬谦让 303

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容忍了小妾的出轨 304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曾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305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诫 30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死受天下人尊敬 306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元景皓不愿抛宗改姓 307

为人处世心怀叵测——曹操骗杀马腾、黄奎等人 310

口蜜腹剑——李林甫受人诟病 311

因时而行——王式因时而行赢得主动权 311

趋炎附势——吕布攀附权贵被人鄙视 312

毋媚小人——徐均执法公正得拥护 312

同流合污——李斯与赵高同流被害死 313

守口如瓶——韩昭侯问教于常谿公 314

刚愎自用——先榖害晋军吃败仗 314

一意孤行——一意孤行的两种不同结果 315

居安思危——积极的人生态度 316

举棋不定——宁悼子举棋不定自吞恶果 317

言而无信——范蠡长子贪欲害死弟弟 317

随机应变——曹操随机应变免遭杀身之祸 318

处变不惊——裴度处变不惊的生活态度 319

顾全大局——陆逊顾大局,以国事为重 320

不念旧恶——吕夷简真心交好友 321

以德报怨——赵概以德报怨难能可贵 321

忠言逆耳——忠言助刘邦得天下 322

言归于好——生活中的强者 323

蝇附骥尾——不要为所欲为 324

智子疑邻——宋人的不同选择 324

机不可失——李靖趁机占据蜀郡 325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 326

悔过自新——缇萦救父感动汉文帝 326

和气生财——孙叔敖的为人之道 327

雷厉风行——曹操新官上任三把火 327

察言观色——察言观色也是一种通达 328

一叶障目——楚生的见识 329

巧诈不如拙诚——真诚待人以信立人 329

得饶人处且饶人——君子的所为 330

言必信,行必果——取信于人的基本规范 331

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对兄弟的看法 331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 332

识时务者为俊杰——成功的必要条件 332

冤家宜解不宜结——多个朋友就多条路 333

怒时之言多失礼——明君的面子 333

解铃还须系铃人——谁惹的麻烦谁解决 334

多行不义必自毙——共叔段自取灭亡 335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教训 33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世最成功的人 336

欲图他人,反失自己——贪心的下场 33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处世原则 33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心相交 338

急流勇退——范蠡洞悉世事辞官归隐 33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做人原则 3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