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本陆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40148994
  • 页数:324 页
图书介绍:本复习指导书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很多想望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以学得更高和更多的知识。每一章均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考试内容与要求;二、试题分析;三、归纳、拓宽与提高;四、分层递进训练ABC;五、答案或提示。 第一章:集合;第二章:不等式;第三章:复数;第四章:函数;第五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第六章:三角比;第七章:三角函数;第八章:向量初步;第九章:数列;第十章:排列、组合与概率。
《课程与教学论》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绪言 2

问题情境:新学期的任务 2

第一节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3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7

三、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 13

四、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15

第二节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16

一、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17

二、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 20

第二章 课程的基本理论问题情境:研讨会上的交锋 28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29

一、什么是课程 29

二、与课程定义相关的概念分析 32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36

第二节 课程的历史发展 38

一、世界上最早的“课程” 38

二、学校课程的诞生 39

三、古代学校的课程 40

四、现代课程的形成 43

五、现代课程的发展 46

六、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 48

第三节 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51

一、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 51

二、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 53

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59

问题情境:美国一份关于课程目标的报告 59

第一节 课程目标 60

一、课程目标的涵义 60

二、课程目标的取向 61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64

四、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66

第二节 课程内容 67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 67

二、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69

三、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71

四、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 72

五、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73

六、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76

第四章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84

问题情境:一课两教引出的思考 84

第一节 课程实施 85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和取向 85

二、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 89

三、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90

四、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93

第二节 课程评价 95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功能 95

二、课程评价的类型 97

三、课程评价的过程和阶段 99

四、课程评价的对象 100

五、几种西方课程评价模式简介 103

第五章 校本课程开发 108

问题情境:一次关于校本课程的聊天(片段) 108

第一节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110

一、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涵义 110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 113

三、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 114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及其意义 115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 115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16

第三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120

一、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 120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策略 126

第六章 教学的基本理论 135

问题情境:《大教学论》的宣言 135

第一节 教学概念与教学本质 136

一、教学的定义 136

二、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138

三、教学本质及其论争 143

第二节 现代教学及其特征 147

一、古代教学及其特征分析 148

二、现代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150

三、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153

第三节 优化教学的一般理论 155

一、优化教学的基本含义 156

二、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 157

三、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159

第七章 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 165

问题情境:教学目标小实验 165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66

一、教学目标概述 166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167

三、教学目标的分类 170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 176

第二节 教学功能 181

一、教学功能的界定 181

二、教学的个人发展功能 182

三、教学的社会发展功能 185

四、教学功能的优化 186

第八章 教学模式 191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真有用 191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192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192

二、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95

三、教学模式的生成 196

四、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 197

第二节 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198

一、古代社会关于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198

二、近代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 200

三、国内外教学模式发展的现状 202

四、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204

第三节 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 207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207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 208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210

第九章 教学方法 214

问题情境:一堂失败的“课改课” 214

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 215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215

二、教学方法的组合 215

三、教学方法的分类 216

第二节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218

一、讲授法 218

二、谈话法 220

三、讨论法 221

四、读书指导法 222

五、练习法 223

六、实习法 223

七、实验法 224

八、演示法 224

九、参观法 225

十、研究法 226

第三节 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226

一、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改革 227

二、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231

第十章 教学手段 237

问题情境:用好教学手段真重要 237

第一节 教学手段概述 238

一、什么是教学手段 238

二、教学手段的一般功能 238

三、教学手段发展的历史 240

第二节 教学手段的分类 242

一、根据教学手段作用的感觉通道分类 242

二、根据教学手段的载体性质分类 246

第三节 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使用 249

一、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 249

二、制约教学手段选择与使用的各种因素 251

三、教学手段的使用 253

第四节 教学手段现代化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255

一、什么是教学手段现代化 255

二、教学手段为什么要现代化 255

三、怎样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257

四、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的影响 259

第十一章 教学组织形式 263

问题情境: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小班化教育 263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264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264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沿革 265

第二节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267

一、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267

二、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269

三、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271

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 272

一、对班级授课制的完善与发展 272

二、对班级授课制的否定与抛弃 274

三、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276

四、现代个别化教学制 278

第四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80

一、备课 280

二、上课 282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283

四、课外辅导 284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84

第十二章 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 288

问题情境:“我们真是无路可走了” 288

第一节 教学管理 289

一、教学管理概述 289

二、教学管理的内容 290

三、课堂管理的意义和策略 294

第二节 教学评价 297

一、教学评价概述 297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300

三、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302

四、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308

第三节 我国小学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改革 311

一、教学管理的改革 311

二、教学评价的改革 313

附录 318

附录一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式) 318

附录二 条目式教案示例 319

附录三 卡片式教案示例 321

附录四 表格式教案示例 32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