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古代汉语教程  上
古代汉语教程  上

古代汉语教程 上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清源主编
  • 出 版 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10413570
  • 页数:402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由上、下两册组成。上册为通论,系统讲述古代汉语应该掌握的语法、文字、词汇、音韵、古书注释与修辞、工具书的使用、古代文化常识、古文的标点和今译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在通论的各节后面,我们都设计了“思考与练习”;有些应该掌握而在通论中又无法容纳的材料,我们把它作为附录,附有相关章节之后,以便学习者查检。   下册是文选,我们共选了先秦至唐代的散文五十四篇、诗词二十六首。文选的注释选详后略,编排以时代为序。文选的学习,既可以使学习者的感性认识在大地丰富,又可以促进对通论所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每篇文选后我们都针对课文实际,编写了“自学提示”,以明确课文中应重点掌握的内容;撰写了“词义分析”,以帮助学习者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词义系统。
《古代汉语教程 上》目录
标签:主编 教程

语法 1

一、动词的使动和为动用法 1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2

(二)动词的为动用法 3

思考与练习(一) 4

二、名词作状语 5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5

(二)方位名词作状语 7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8

思考与练习(二) 9

三、数量的称述 10

(一)数的称述 10

(二)量的称述 14

(三)数量词的用法 15

思考与练习(三) 16

四、词类活用 17

(一)活用与兼类 17

(二)形容词的活用 18

(三)名词的活用 21

(四)数词的活用 23

(五)词类活用的辨认 24

思考与练习(四) 27

五、代词 28

(一)人称代词 28

(二)指示代词 34

(三)疑问代词 36

(四)附着性代词 39

(五)兼职代词 42

思考与练习(五) 44

六、副词 46

(一)程度副词 46

(二)范围副词 48

(三)时间副词 50

(四)否定副词 51

(五)情态副词 54

(六)语气副词 55

(七)表敬副词 56

(八)指代性副词 57

思考与练习(六) 59

七、介词 61

(一)于(於、乎) 61

(二)以 64

(三)为 66

(四)因 67

思考与练习(七) 68

八、连词 70

(一)连词的分类 70

(二)而 73

(三)以 76

(四)则 78

(五)且 79

(六)然(然而、然则) 81

思考与练习(八) 82

九、助词 84

(一)结构助词 85

(二)句尾语气助词 88

(三)句首句中语气助词 94

思考与练习(九) 96

一○、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 98

(一)宾语的位置 99

(二)谓语的位置 103

(三)主语的省略 103

(四)谓语的省略 105

(五)宾语的省略 106

(六)中心语的省略 107

思考与练习(一○) 108

一一、常见的句式 110

(一)判断句 110

(二)被动句 114

(三)双宾语句 120

思考与练习(一一) 121

一二、习惯格式 123

(一)如(若、奈)……何、如(若、奈)之何 123

(二)何以……为、何……为 124

(三)何……之有 126

(四)无乃……乎、得无……乎 126

(五)不亦……乎 127

思考与练习(一二) 128

文字 130

一、汉字概说 130

(一)汉字的性质和起源 130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132

附:汉字字体对照表 136

思考与练习(一三) 136

(一)“六书”的由来 137

二、汉字的结构 137

(二)象形、指事 139

(三)会意 143

(四)形声 145

(五)转注、假借 151

(六)形体演变与字形分析 153

附:汉字部首义例 155

思考与练习(一四) 172

三、汉字的使用 173

(一)古今字 173

(二)异体字 176

(三)繁简字 178

附:常用古今字 181

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184

思考与练习(一五) 192

词汇 195

一、词汇的特点与古书阅读 195

(一)词汇的一般特点 195

(二)阅读古书应注意的词汇现象 198

(三)同义词与同源词 201

思考与练习(一六) 205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208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几种情况 208

(二)词义演变的类型 214

思考与练习(一七) 221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23

(一)本义与引申义 223

(二)掌握本义的方法 226

(三)词义引申的模式 232

思考与练习(一八) 235

一、音韵概说 239

(一)音韵学及其研究对象 239

(二)音韵学基本知识 239

音韵 239

思考与练习(一九) 243

二、上古音 244

(一)上古的韵部 244

(二)上古的声纽 246

(三)上古的声调 249

(四)古音通假 249

附:常见通假字 252

思考与练习(二○) 263

(一)韵书 265

三、中古音 265

(二)《广韵》的体例 266

(三)《广韵》的韵部 266

(四)《广韵》的反切 270

(五)《广韵》的声母 270

(六)中古四声的演变 271

(七)特殊读音 272

思考与练习(二一) 273

四、诗词格律 275

(一)诗体 275

(二)近体诗的押韵 275

(三)近体诗的节奏 276

(四)近体诗的平仄 276

(六)近体诗的拗救 280

(五)近体诗的粘对 280

(七)近体诗的对仗 282

(八)词的产生和特点 283

(九)词调、词牌、词谱 284

(十)词谱示例 285

(十一)词的用韵 289

(十二)词的平仄与句式 290

(十三)词的对仗 292

思考与练习(二二) 292

古书注释与修辞 295

一、古注的类型及体例 295

(一)传注体 295

(二)义疏体 297

(四)章句体 298

(三)集解体 298

(五)评注体 299

思考与练习(二三) 300

二、古注的内容 301

(一)注音 302

(二)释词 302

(三)疏通文意 304

(四)释典 304

(五)句读 305

(六)校勘 305

(七)评论 306

思考与练习(二四) 307

三、古注常用术语 308

(一)曰、为、谓之 308

(二)谓、言 308

(四)犹、犹言 309

(三)貌 309

(五)之言、之为言 310

(六)读曰、读为 310

(七)读若、读如 310

(八)当作、当为 311

(九)衍文、脱文 311

思考与练习(二五) 312

四、《十三经注疏》简介 313

(一)“十三经”的由来 313

(二)《十三经注疏》始末 316

(三)《十三经注疏》的体例 320

思考与练习(二六) 322

五、常见修辞方式 323

(一)譬喻 323

(二)代称 326

(三)夸饰 329

(四)用典 330

(五)并提 333

(六)互文 334

(七)委婉 337

(八)共用 340

思考与练习(二七) 342

工具书的使用 345

一、工具书的编排与索检 345

(一)形序法 346

(二)音序法 347

(三)分类法 348

思考与练习(二八) 348

(一)常用字典 349

二、常用工具书简介 349

(二)常用词典 351

(三)其他常用工具书 355

思考与练习(二九) 358

古代文化常识 361

一、姓氏、名号与称谓 361

(一)姓氏 361

(二)名字 363

(三)谥号、别号 364

(四)称谓 366

思考与练习(三○) 367

二、职官、地理与历法 368

(一)三公九卿与三省六部 368

(二)地方长官与行政区划 369

(三)山、关、江、河 371

(四)纪年、纪月 372

(五)纪日、纪时 373

思考与练习(三一) 374

古文的标点和今译 376

一、古文的标点 376

(一)标点与句读 376

(二)标点古文常见的错误 378

(三)标点古文的方法 382

思考与练习(三二) 391

二、古文的今译 393

(一)今译的标准 393

(二)今译应具备的知识 394

(三)今译的方法与技巧 398

思考与练习(三三) 4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