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撷英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论著摘要汇编 1949-1985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顺霖主编;王振铎等编
- 出 版 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810182803
- 页数:754 页
逻辑学对话 1
形式逻辑讲义 1
哲学、政治学、法学 1
马佩 1
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 3
论辩证概念 3
自然语言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与形式逻辑的关系 4
论虚概念 5
评《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兼与赖传祥、荣开明二同志商榷 5
形式逻辑有阶级性吗? 6
论辩证逻辑的对象 7
略论性质判断的两个理论问题 8
马超 8
马南 8
孔子法律思想评议 8
毛泽东同志和党的工作重点的三次转移 9
马同增 9
马广先 9
正确理解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和哲学的物质范畴 9
浅析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特点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 11
哲学学习指导 11
王文哲 11
试论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2
略论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意义 12
试论社会科学真理的阶级性 13
《矛盾论》是怎样论述事物发展的动力的? 14
王恩煜 14
毛泽东同志对马列主义两条战线斗争理论的杰出贡献 15
两条战线斗争概念由来初探 15
刘玉琛 15
建立科学的逻辑体系的基本原则 16
在实践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 16
刘幼樵 16
哲学基本问题新解 17
刘怀惠 17
从法律形式看我国宪法的发展 18
吕泰峰 18
刘富恒 18
如何理解现阶段我国阶级斗争的基本方针 18
试论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19
美国总统的职权 19
论陆九渊的宇宙观及其时代作用 20
吕惠卿哲学思想初探 20
李之鉴 20
论王安石“元气之不动” 21
试论条件问句的逻辑性质及其认识作用 22
李振江 22
李若夫 22
学习和坚持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思想 22
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创见 22
正确估量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23
我国的立法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3
李道重 23
专业户的合法权益应依法予以保护 24
论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25
张浩 25
刑事证据有没有法律性? 25
区别人道主义两个方面的含义的重大意义 26
劳动服务也是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 26
党的思想路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27
张铁 27
论相对谬误 27
我国需要补资本主义这一课吗? 28
张贞材 28
张文杰 28
延安整风经验是我党的宝贵历史财富 28
肯定判断的谓项周延问题浅议 29
张怀斌 29
试论作为社会认识论的历史辩证法 30
评“社会物质”、“自然物质”说——兼谈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抽象方法 30
张曙光 30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式的历史发展 31
绝对真理是否存在——学习《反杜林论》体会 33
论观念的更新 33
陈善 33
列宁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34
陈忠雄 3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德国统一问题的主张和拉萨尔的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 35
试论普列汉诺夫 3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 36
马克思的求实精神 36
运用系统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点尝试 37
吴象美 37
吴祖谋 37
法学概论 37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教程 38
陆金翰 38
比较刑法 39
金凯 39
论正确认定反革命罪的问题 40
略论犯罪目的 40
谈受贿罪 41
对累犯的比较研究 41
试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42
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还是两个 43
人的一般本质和个别本质 43
周为群 43
戴震和程朱在理欲观上的对峙 44
戴震的认识论 44
赵士孝 44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体系与内容问题 45
哲学常谈 45
戴震的人性论及其历史地位 45
赵纪彬 45
叶适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对哲学遗产的批判 46
刘禹锡和柳宗元无神论思想研究 46
困知录 47
论语新探 48
先秦逻辑史论稿 49
关于“一”“二”范畴的形成过程问题 51
吕才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 51
试析孔子哲学的基本特点——兼谈孔子研究的方法论 52
杨仁忠 52
对《试论宗教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一文的批判 53
唐尧 53
柯翔涌 53
运用逻辑知识分析《曹刿论战》 53
关于正确处理宗教的问题——读列宁《社会主义和宗教》、《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两文札记 54
关于正确认识宗教本质的几个问题 54
老子兵略概述 55
关于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相协调问题 55
关于宗教信仰自由问题 55
简析联言判断的省略式 56
梁遂 56
中学语文里的三段论分析 57
偷换概念的四种表现形式 57
论意识能动作用的物质中介 58
崔永和 5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科学命题——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59
常冠吾 59
生产力内在因素问题的探讨 5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原则 60
“人——非人——人”的历史公式 60
试论马克思求导函数的方法 61
黄克萍 61
论马克思研究数学的方法——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62
略论洛克论证其经验论的方法及其经验论的唯物主义的实质 63
精神世界也是认识对象 63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4
黄魁吾 64
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和“完全的意义” 66
钱远晏 66
浅谈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67
科学世界观指引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67
怎样理解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生产工具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68
析累犯与贯犯的异同 69
黎煜昌 69
联产承包制与集体主义精神 70
马尽举 70
经济学 70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新探 71
王乐耕 71
从微观经济的投入——产出规律谈微观经济目标决策问题 72
王国乡 72
汇率决策的最优原则 73
边际分析的实质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73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74
王录庆 74
农产品收购贷款的预测方法 75
尹继燕 75
浅谈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75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纲要 76
冯更新 76
开发智力资源,振兴河南经济 76
政治经济学 77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 77
城镇个体经济的性质和作用 78
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 78
浅议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的转变 79
卢永一 79
宁怀芳 79
国民经济管理学 79
试论确定我国经济建设战略重点的理论依据 80
李天章 80
实事求是的楷模——学习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 81
谈私有制商品的矛盾 81
刘振坤 81
浅谈制约人口质量的因素及改善人口质量的途径 82
略论以牧为主的时代特征和发展以种植业为基础的畜牧业经济 83
阴国祺 83
任明多 83
再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业品的价格形成 83
试论企业信誉 84
必须大力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84
李秀筠 84
论荀况的经济思想——兼论先秦时期各派的经济思想斗争 85
节约与生产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 85
李育安 85
关于合理调整河南农业生产结构问题探讨 86
论荀况的富国思想 86
发挥山区优势,开发山区经济 87
试论郑成功的经济思想 87
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88
李振国 88
李东 88
试论生产力动力体系的基本结构和主要规律 88
“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的讨论之三 89
我对生产力定义的一点看法 89
建设单位对工业项目投资包干的责权利 90
李鸿昌 90
试论基本建设产品的商品性质 91
对我国积累率的统计分析与决策 91
抓紧粮食生产 92
李照麟 92
对价值规律的再认识 93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管理体制 93
劳动从属于资本的几个理论问题 94
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永久存在 94
论奖金制度的必要性 94
吴斌 94
厂长负责制有利于企业现代化建设 95
吴越 95
试论马克思微分学的哲学思想 96
建立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综合体系 96
吴承业 96
河南省国民收入计量模型 96
张少华 96
试论分工协作、“两户一体”与农村商品生产的关系 97
张玉祥 97
政治经济学问题解答(修订本) 98
陈书生 98
张建刚 98
把年度计划管理的重点放在价值总量的平衡上 98
关于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的交换图式问题 100
学习《资本论》中的潜能理论 100
简单再生产几个问题的研究 101
浅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 101
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公式试探 101
谈谈积累率问题 10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伟大革命 102
陈克 102
我国的物资流通体制需要改革 103
陈保全 103
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学说 104
陈新 104
陈铭书 104
坚持和发展按劳分配理论的光辉典范 104
学习马克思对萨伊及其经济学说的评论的科学态度 105
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第一个基本经济特征吗? 105
生产力的两个要素中哪一个是主要的?——与沈志远同志商榷 106
余德仁 106
再论商品供求关系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106
评马歇尔的需求弹性理论 106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质疑 107
我国本农末商思想的渊源和发展 108
政治经济学教材应反映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新现象 109
西方国家“滞胀经济”与美国经济学界三大学派的论争 109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 110
宋子竑 110
竞争动力论 111
也谈按劳分配中的“劳” 112
什么是多种经济形式 112
宋光华 112
试谈产品税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13
宋全福 113
略论雇工经营和劳务市场问题 114
时代 114
谈当前农业生产的“承包制” 114
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诸层含义的初步认识 115
杨文雅 115
按照供求规律的要求增强商业企业的调节应变能力 116
易国祯 116
杨水旸 116
技术及其开发途径 116
论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性 117
胡荣涛 117
论集市贸易的地位与作用 117
匈牙利国民经济计划的组织与制定 118
平均工资增长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对比关系 118
论国家用相对数对企业工资总额的控制 119
试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经济效益规律 120
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区分及其意义 120
赵中社 120
稀缺概念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121
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运用价值规律 121
关于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 122
侯恒 122
赵长征 122
试论《管子》的富民思想 122
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是相互对立的吗? 123
商品交换和按劳分配 124
再论商品经济与所有制的关系 124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辅助教材 125
耿玉波 125
改革商业体制,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25
近代河南经济的演变 126
郭予庆 126
唐培海 126
机器能够创造剩余价值吗?——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 126
河南、江苏两省经济系统对比研究 127
树立新的消费观念 128
西方管理理论发展评介 128
郭友群 128
商品学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29
徐印州 129
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是国营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关键 130
对劳动就业问题的一些看法 130
谢京师 130
王符的人口思想 131
程绍珉 131
荀悦的人口思想 132
关于先秦时期人口管理思想的几个问题 132
解学东 132
先秦时期“重商”思想初探 133
白居易的人口思想 134
略析孙中山开放主义的利用外资思想 134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学 135
貊琦 135
试论明末清初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13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 136
国有商业企业两权分离形式的适度选择 137
小型国营商业、服务企业转为集体和个体经营有强大的生命力 138
试论中国计划式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 138
个体经济大有可为 139
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 140
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看我国必须控制人口迅速增长 140
论贸易货栈 141
雷汝南 141
我国农村家庭经营是对马克思主义合作理论的新贡献 141
国营商业企业的财务 142
雷炎青 142
合理布局零售商业网点 142
关于商品削价核算的探讨 143
西汉与西汉前的自耕农 144
马? 144
史学 144
·中国古代史· 144
我国春秋时期商业的作用 145
孔子的仁吏观 145
汉初货币改制与启示 146
宋代坊廓户等的划分 147
《宋会要辑稿》研究 147
王云海 147
李自成经济政策研究 148
王兴亚 148
李自成起义史事研究 149
李自成平均主义评价质? 150
关于农民领袖受抚及其评价问题 151
彭衙藏版《豫变纪略》刻本的发现及其价值 151
关于元朝前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问题 152
宋献策被俘不屈遇害说辨析 152
关于钟相杨么起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53
明代封建专制与中国的科学技术 153
宋代东京饮食业对临安的影响 154
谈张俊 155
论下江兵领袖王常 155
王应琪 155
河南通志编纂述评 156
王? 156
王守忠 156
一部值得重视的文献——《汴梁水灾纪略》 156
北宋时期的整理古籍 157
武亿其人和他的修志成就 158
目录伟编、学术巨著——读《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 158
中国历史人物简论 159
史苏苑 159
申斌 159
商代科学技术的精华——青铜冶铸业 159
中国历史人物简论(续集) 160
土方考 161
殷周文字释丛 161
朱芳圆 161
军功爵制试探 162
朱绍侯 162
西王母考 162
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 165
中国古代史 167
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169
论王充对孔子及儒家学派的评价 170
从户籍和里伍制度中看东晋南朝的阶级关系和士族地位的变化 171
秦汉“禁民二业”政策浅析 172
三国民族政策优劣论 173
“布”非铲状铸币说刍议——兼论钱、镈的原始形态 173
孙醒 175
西周“农夫”身份辨析 175
孙顺霖 176
中国古代改革故事 176
“鄢”考 177
论僧格林沁 177
楚始都丹阳考辨 178
楚始受封者——鬻熊 178
孙重恩 178
伏羲女娲考 179
《嵩高》解 179
甲骨文编 180
孙海波 180
略论南阳地名的由来 180
从卜辞试论商代社会性质 181
刘尧庭 182
有关我国封建社会商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182
公元前十二世纪周族对外的扩张 182
春秋时代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展 183
在隋代均田制度下的土地集中 183
对我国历史上土地问题的几点认识 184
部曲——封建贵族们的武装从属 184
宋朝添差官制度初探 185
王安石《周官新义》浅识 185
刘坤太 185
关于科举制度 186
唐末五代时期光州人的南徙入闽 186
刘梅生 186
谈谈三公九卿到军机处的发展演变 187
隋唐时代的僧俑和佛教的门僧制 188
关于古代石窟的二三问题 188
丝路掇琐 188
刘铭恕 188
李民 189
《尚书》与古史研究 189
元代的几项中外科技交流 189
关于商族的起源 191
郑州的商代文化 192
关于仰韶彩陶花纹中的图腾崇拜问题 193
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特点与文化起源问题 193
我国的原始手工业 193
李友谋 193
试论裴李岗文化 194
试论半坡和庙底沟类型文化的相互关系 194
北宋都城东京 195
吴涛 195
北宋时期的洛阳 196
陈旭 197
二里头遗址是商都还是夏都 197
清嘉庆年间陕西木工和铁工的起义 197
郑州商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198
郑州商城宫殿基址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198
关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的年代问题 199
商代手工业者 199
陈有忠 200
试论新汉昆阳之战 200
隋唐时期的洛阳商业 201
唐五代洛阳开封的交通路线 201
陈昌远 202
从《利簋》谈武王伐纣的几个问题 202
北宋时期的惠民河 202
河南县名的由来 203
周公奔楚考 203
有关周公营洛邑的几个问题 204
周公东征的原因及其意义 204
西周监官制度浅说 205
周代井田制度简论 205
有关原始社会私有制产生的几个问题 206
有关何尊的几个问题 206
张松辉 207
试论《吕氏春秋》的性质和影响 207
陈胜生地阳城考辨 207
张德宗 208
北宋的养兵政策 208
实行人口流动,提高民族素质 208
“初税亩”不是一次土地改革 208
北宋的禁兵制度 209
北宋的厢兵制度 209
试论《吕氏春秋》的自然观和认识论 210
杨天宇 210
北宋乡兵述论 210
论郑玄《三礼注》 211
简明宋史 212
周宝珠 212
郑玄注、笺中诗说矛盾原因考析 212
瓦岗农民起义 214
宋代东京开封府 215
宋代城市行政管理制度初探 217
略述河南在北宋时的历史地位 218
试论宋儒关于“人欲”问题的争辨 218
宋代沿海人民在海上举行的起义斗争 219
关于宋金黄天荡之战的几个史实问题 220
关于宋代诡名户问题 220
包拯与改革 221
南宋对金和战斗争中的主守派与赵鼎 221
略论吕惠卿 222
卜辞中贵妇的社会地位考述 223
从商代无嫡妾制度说到它的生母入祀法 223
郑慧生 223
甲骨卜辞所见商代天文历法和气象知识 224
殷正建未说 224
我国古代潮汐成因的探索 225
人蛇斗争与马王堆汉墓漆棺画斗蛇图 225
天子考 225
明末农民起义在淅川 226
胡玉衡 227
荀况思想研究 227
论二程思想 228
宋儒关于《周礼》的争议 228
姚瀛艇 228
云梦秦简初探(及其增订本) 229
高敏 229
黄士毅与《朱子语类》 229
欧阳修的史论 229
秦汉史论集 230
试论我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的发展阶段问题 231
论汉代抑商政策的实质 232
论西汉赐爵制度的历史演变 233
隋末农民起义军中的少数民族初探 233
藕香零拾丛书《元河南志》书后 234
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东都部分质疑 234
略论建安七子说的分歧和由来 235
关于东晋时期黄、白籍的几个问题 235
关于曹魏屯田制的几个问题 236
关于西晋占田、课田制的几个问题 236
东吴屯田制考略 237
东魏、北齐的食干制度研究 237
孙吴奉邑制考略 238
秦汉都亭考略 238
郭人民 239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39
秦汉邮传制度考略 239
春秋时代农民的反压迫斗争 240
杰出的探险家与外交家——张骞 240
金朝兴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41
从西周春秋时代的家庭婚姻制度说《诗经·国风》言情诗的性质 241
文王化行南国与周人经营江汉 242
秦汉制度渊源初论 242
陈涉起义和六国的复国斗争 243
名田解 243
聂玉海 244
试释“盘庚之政” 244
《战国策》东西周考辨 244
秦佩珩 245
明清社会经济史论稿 245
回銮碑 245
明代经济史述论丛初稿 246
明代蒙汉两族贸易关系考略 246
明清徽商研究——兼论商人资本在分解封建社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47
论十六、十七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 247
明代云南经济史论略 248
我对于经济史研究的一些看法 248
贾鲁治河与元末农民起义 249
元英宗革新与“南坡之变” 249
秦松龄 249
试论元代南北大运河的兴修 250
试论元代北方水利灌溉事业成就 250
西汉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初探 251
再论汉武帝末年人口并非减半——兼与葛剑雄同志商榷 251
汉代《徐胜买地券》真伪考 251
袁祖亮 251
襄初屈原迁地非江南说质疑 252
路百占 252
从人口数量规模变化规律看中国古史分期 252
庄?历史考辨 253
魏千志 254
中国古代史(下册) 254
中国农民起义领袖小传 256
李文成起义 257
“拖克索”浅论 258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 259
清代开封景文州汴绫庄的发展 259
朱元璋 260
试论清初反清斗争的性质问题 261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61
王宏斌 262
太平北伐军将领朱锡锟行迹考 262
·中国近现代史· 262
戊戌维新时期的“群学” 263
二十世纪初年的“群学” 263
尹俊忠 264
范文澜在河南大学期间的革命活动 264
“五四”后朱执信政治思想评述 264
王国范 264
刘玉琛 265
毛泽东同志对马列主义两条战线斗争理论的杰出贡献 265
浅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265
刘世永 265
张仁荣 266
郭晓棠传略 266
河南抗战史略(撰稿人有:张文杰、林浣芬、王延章、马同增、杜新荣、贺明洲、雷科社、马光耀、李琳。全书24万字。) 266
张文杰 266
张留学 267
杨靖宇(同陈瑞云、王保源合作) 267
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榜样——彭雪枫 268
彭雪枫与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268
张耀美 269
也谈中国近代历史前进发展的线索 269
彭雪枫 269
彭雪枫挥师西进与豫皖苏根据地的收复 269
朱全岭 270
毛泽东建党思想理论体系初探 270
甲午战争与民族觉醒 270
略论我国民主革命两次转变的历史经验 271
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期间系统发展达到成熟 271
李光一 272
五四时期李大钊同志在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272
鲁迅早期的科学思想初探 272
朱维娴 272
关于“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论战” 273
1922—1925年的金佛郎案 273
1925—1926年的关税会议与法权会议 274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破产 274
史学问题解答 275
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废除不平等条约 275
试论国民党南京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275
五卅运动在河南(同李国强合作) 276
郑永福 277
评聂士成 277
《川鼻草约》考略(同胡思庸合作) 278
评清末筹备立宪中的地方自治 278
晚清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论纲 279
《天演论》探微 279
试论戴季陶主义的出现及其反动实质 280
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 280
杨天德 280
在抗战初期苏联究竟对我国有哪些援助 281
河南卢氏农民三次围城暴动 281
《中国近代史新编》上册(合编者苑书义等) 282
胡思庸 282
林则徐手札十则辑注补证 283
伟大的爱国者林则徐 284
太平天国与佛教 284
林文忠公家书考伪 285
汪士铎思想剖析 285
龚自珍思想论略 286
论林则徐的思想 286
清朝的闭关政策和蒙昧主义 287
鸦片战争前夕的“汉宋之争” 287
何玉成冤词(署名田用) 288
西方传教士与晚清的格致学 288
太平天国与儒家思想 289
太平天国的知识分子问题 289
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的群众自发斗争 290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290
胡宪立 290
从对外关系看太平天国的反帝爱国精神 291
1910年河南密县、长葛、叶县人民抗捐抗税斗争 291
荣铁生 292
孙中山前期反帝思想 292
民族英雄邓世昌 292
辛亥革命前后的妇女解放运动 293
漫谈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妇女解放 293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马克思主义同国家主义的斗争 294
国家主义派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反革命活动 294
赵德教 294
“焦土抗战”口号提出时间辨 295
西山会议派的政治思想 295
毛泽东与《政治周报》 295
黄元起 296
中国历史上民族战争的评判问题 296
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同陈士农尹俊忠合作) 296
侯志英 296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科学和史学概论研究的关系 297
谈谈中国现代史的讲授方法 297
论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农民问题 298
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马列主义军事学说的重要发展 298
论历史研究与现实的关系(同李振宏合作) 299
中国现代史(主编,参加单位有吉林大学、 300
山东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及哈尔滨师大等校历史系的部分师生。全书70万字) 300
历史教学与精神文明建设 300
谢照明 301
略论我国近代少数民族反帝爱国的历史功绩 301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302
盛平瀚 302
辛亥革命前后的徐特立 302
试论毛泽东同志在两次历史性转变中的卓越贡献 303
浩歌正气下中原——少奇同志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南的革命实践 304
评价陈独秀的几个问题 304
靳德行 30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光辉历程(同秦英军合作) 305
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同秦英军合作) 305
关于国民党“二大”两个问题的商榷 306
魏关松 306
大革命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政策的制定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306
1922年有没有召开过两次西湖会议 307
美国女权运动初探(合作者刘一林) 308
也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朱贵生等同志商榷 308
万松玉 308
·世界史· 308
马真玉 309
关于洛迦诺公约的性质问题 309
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沦亡原因 310
试论法西斯德国的战争经济 310
试论革命暴力在1947年印度人民争得独立过程中的作用问题——兼谈印度的独立是非暴力主义的胜利吗? 311
试论革命暴力在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问题 311
王存华 311
试论甘地与国大党的关系问题 31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及其特点 313
许永璋 314
关于甘地的“手工纺织”运动 314
试论历史主义 314
试论巴黎公社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 314
刘昀献 314
我国古籍中关于非洲的记载 315
摩邻国在哪里? 315
越南南方人民的初期抗法斗争 316
1832—1847年阿尔及利亚的阿卜杜拉·卡德尔起义 316
“二十四史”中记载的非洲 316
印度尼西亚蒂博尼哥罗起义 317
谈谈研究工业革命史的意义 317
弄和破产 3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绥靖政策在亚太地区的玩 318
论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的革命和平发展方针 318
任重 318
一九一九年匈牙利革命是“和平过渡”吗? 319
论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320
论欧洲人民民主国家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320
新罗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 321
李成德 321
罗马的奴隶制度 321
宋泽生 321
试论封建制度产生的三条道路 322
陈文艺 323
1820—1823年西班牙革命失败的原因 323
日本古代社会性质初探 323
试论1854—1856年的西班牙革命 324
均势原则的特点及其在近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324
评十七世纪后半期法国的欧洲霸权政策 325
评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325
陈显泗 326
两千年来中柬人民的友好关系 326
光辉灿烂的柬埔寨古文明——吴哥文化 327
论二战前苏联自身安全保障及其失误 327
关于古代扶南社会性质的探讨 328
17—19世纪越南对柬埔寨的侵略及其失败 328
关于世界现代史第一第二时期划分的标志问题 329
中国古籍中的柬埔寨史料(同中山大学、广西印支研究所、中联部等单位合作) 329
从扶南和中国继承制的比较看古代扶南的社会性质 330
杨麦隆 331
托马斯·潘恩对美国革命的卓越贡献 331
真腊——柬埔寨社会封建诸因素 331
略论俄国的领有手工工场 332
俄国近代化正规军的建立 332
赵克毅 332
17—18世纪俄国商人的地位与作用 333
普列汉诺夫从民粹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333
俄国农奴制废除前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 333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与沙皇俄国 334
近代印度大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 334
马志尼与意大利统一运动 335
16—18世纪印度的锡克教与锡克教徒起义 335
论孟加拉的柴明达尔制度(同管敬绪合作) 335
试论拿破仑对意大利的战争 336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37
从梅叶《遗书》看梅叶其人 337
胡益祥 337
沙俄向北太平洋的扩张与日本北方领土问题 338
伏尔泰简论 338
论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诸问题的探讨与商榷 339
中法战争期间美国的阴谋活动 340
读《亚洲各国史纲要》 340
法国殖民者妄图从越南侵略中国的阴谋活动 341
1773年越南西山农民起义的几个问题 342
世界近代史问答一百题(同许永璋合作,全书25万字) 342
欧正文 343
第二次世界大战应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 343
1688—1832年英国政党政治发展初探 344
略论英国近代两党制度的形成 344
阎照祥 344
建立“当代世界史”专门学科刍议 344
扶南王国(全书5万字) 345
郭振铎 345
英国近代前期王权问题补正 345
中国古籍中的柬埔寨资料汇编(全书30万字) 346
关于柬埔寨民族起源 347
略论英国的圈地运动 348
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349
吴哥文化 349
高海林 350
对热月政变性质问题的几点存疑 350
越南历史概要 350
梁启超世界史著述简评 351
梁启超论1848年欧洲革命 351
布朗基的社会政治思想初探 352
卡贝的社会政治思想初探 352
黄俊 352
应当重新评述意大利南方归并的历史结局 352
魏特林及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353
第一国际在处理工人运动中不同流派之间关系的历史经验浅论 353
略论二战前夕英法外交的策略变化 354
——也谈“祸水东引”问题 354
黄家泉 354
1848年欧洲革命史(韩承文主编,参加撰稿人有河南大学韩承文、徐云霞、赵克毅,东北师大姜德昌,山西大学程人乾。全书40万字) 355
韩承文 355
简论苏德条约签订的历史意义 355
世界史·近代史(上、下册)(与兄弟院校合作编写的教材,韩承文为主编之一。全书上、下册约70万字) 356
1848年匈牙利革命与沙皇俄国的反革命武装镇压 357
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357
沙皇俄国镇压1848年欧洲革命的三个阶段 358
1848年欧洲革命的几个问题 358
卢梭社会契约学说的历史地位 359
论布朗基 359
景振国 360
老挝地区民族的变迁 360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外部敌人是英国 360
论越南封建王朝对老挝的侵略 361
扶桑新释 361
论拿破仑 362
1848年欧洲革命性质和成败新论 362
中国古籍中有关老挝资料汇编(参加本书编纂的有宋海林、申旭、郭宝刚、陈康康。全书28万字) 363
中国古籍中有关老挝资料汇编 364
舒运国 365
西方殖民主义者与东非奴隶贸易 365
东非奴隶贸易为何迟迟禁而不止 365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国民教育 366
略论第二战场的开辟 366
詹方瑶 366
雷振科(同申力文合作) 366
论希特勒在厍尔斯克会战中的战略失误 367
诺曼底登陆的准备与实施 367
论库尔斯克会战的历史地位 368
试论俄国产业革命的道路 368
霍光汉(与郭宁秋合作) 369
古代美洲的玛雅文化(历史小丛书,24000字) 369
论美国内战中的林肯 369
戴可来 370
撒拉族简史 370
论美国内战中黑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370
漏洞百出欲盖弥彰——评越南有关西沙、南沙群岛归属问题的两个白皮书 371
为地区霸权主义服务的伪史学——评越南史学中的一些谬论(同许永璋合作) 371
唐集叙录 373
万曼 373
·中国古代文学· 373
文艺学 373
白居易传 374
读《文赋》札记 375
汉唐风物杂考 376
苏轼的游记文 377
论山水游记的起源和形成 377
王立群 377
论秦可卿之死 378
郭老的失误之作——杂谈《李白与杜甫》 378
王志尧 378
陶渊明 379
王绍龄 379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译 380
试论陶渊明的创作方法——兼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381
叶燮形象思维论初探 381
王宽行 382
《东山》诗初探 382
王梦隐 383
贺铸年谱 383
从曹植赠送诗看其前期的政治处境与思想 383
河南历代作家小传 384
毛炳身 384
元散曲欣赏 385
叶鹏 386
叙事诗的发展与《孔雀东南飞》 386
白本松 387
陶渊明思想三题 387
论陶渊明 387
试论中国寓言的产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388
中国寓言文学高潮的酝酿 388
田璞 389
《歧路灯》初探 389
《歧路灯》再探 390
《醒世姻缘传》作者新探 390
律诗不完成于沈宋 391
刘宝和 391
刘熙载艺术思想浅谈 391
安国梁 391
李颀事迹考 392
斯坦因劫经录 393
刘铭恕 393
梁园辨 393
敦煌遗书札记四篇 394
读卜天寿抄写的诗词 395
泉州石刻三跋 395
任访秋 396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集 396
简论中国文化遗产中民主思想的产生及发展 397
《聊斋志异》选讲 397
谈“真”与“诚” 398
略述唐写本唐人选唐诗署名无常例 399
孙顺霖 400
李白《蜀道难》中“峨嵋”辨释 400
论薛涛和她的《十离诗》 400
张中义 401
杜注质疑 401
李斯子 401
邢治平 401
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相结合的典范 402
孙悟空“受招安”说质疑 402
《红楼梦》十讲 403
吕致远 404
略论《水浒》的反皇思想 404
再伦《水浒》的反皇思想 405
论《水浒》招安问题 405
忠义者宋江,并非《水浒》 406
《水浒》悲剧论 406
李启仁 407
太平天国诗歌试论 407
古今名诗选读 408
少林诗钞 408
黄庭坚“夺胎换骨”辨证 409
李贤臣 409
李叔毅 410
《指物论》辨释 410
《白马论》辨释 410
试论《战国策》之为书 411
元人杂剧反映元代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 411
李春祥 411
试论元剧的繁荣 412
钟嗣成《录鬼薄》划分元杂剧为两期说 413
钟嗣成生卒年辨析 413
元代包公戏选注 414
钟嗣成《录鬼薄》对戏曲史的贡献 414
关于《诗经》及我国现实主义的形成问题 416
古诗初探 416
李嘉言 416
《离骚》丛说 417
从《离骚》看屈原的思想和艺术 417
《九章》与《九辨》 418
诗话三则 419
篇终接混茫 420
南朝乐府民歌主要内容的分析 421
岑诗系年 421
汉魏六朝文学与书钞 422
《长江集》新校 422
魏晋文学之哲学基础 423
佛教对于六朝文学的影响 423
关于《文赋》一些问题的商榷 424
关于《文心雕龙》一些问题的商榷 425
试谈萧统的文学批评 425
辞、赋、颂 426
改编《全唐诗》草案 426
关于汉赋 427
关于陶渊明的“乞食”与“躬耕” 427
连波 427
读诗随笔 428
《聊斋志异》中的诗词 429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爱国主义 429
《墨子·公输》中的“十金” 431
文学史杂谈 431
孔老夫子与古籍整理 432
论中国上古歌谣 432
从历史看文学 433
何深 434
开创一代新风——读曹操的诗歌 434
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嵇康 435
《醉醒石》校点 435
试论李清照 435
佯狂避世的诗人阮籍 435
何权衡 435
《孔雀东南飞》描写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36
两汉乐府诗欣赏 436
何法周 436
论孔孟之道 437
《尉缭子》初探 438
《吴子》真伪考 439
《唐文选》前言 440
宋景昌 440
《春江花月夜》初探 440
论孔融 441
陈江风 442
“未定天保”与“人事设置”无涉 442
佟培基 442
辛弃疾与史正志 442
辛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考辨 443
南阳天文画像石考释 444
说《歧路灯》 445
文学发展繁荣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445
高鹗生年考略 445
关汉卿的《拜月亭》 445
尚达翔 445
高鹗诗词笺注 446
河大唐诗研究室 447
全唐诗重篇索引 447
谈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48
赵炳耀 448
唐太宗与书法 449
《阿房宫赋》与艺术想象 449
姚学贤 449
略谈何景明 450
从苏轼与苏辙的唱和诗词看苏轼的思想 450
试谈《东坡志林》的艺术特色 450
侯廷章 451
《左传》的作者究竟是谁? 451
先秦文学中的两个疑案 452
高文 453
试论陶渊明的政治倾向 453
试论高适 453
关于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中的散曲方面的一个问题 453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 454
通济渠——汴河方位考略 454
《吴子真伪考》补证 454
耿元瑞 455
李白是靠经商过活吗? 455
汉碑集释 455
李白寓家东鲁有关地名考辨 456
杜甫在河南 456
有关李杜交游的几个问题 457
李白行踪考辨 459
屈原与李白 460
读《读〈唐诗选〉注释随笔》 461
黄华强 462
论“诗豪”刘禹锡 462
论白氏讽喻诗的成因 462
论鲁迅小说中“改革国民性”的问题 463
“拥刘反曹”和反抗民族压迫 464
也谈对《纪念刘和珍君》所引陶潜诗的理解 464
谢文学 464
《离骚》“惟庚寅吾以降”中的降字别解 465
路百占 465
·中国现、当代文学· 466
王宛盘 466
响彻着时代的脚步声——柳亚子诗词概述 466
王钦韶 467
关于文学遗产的几个问题——学习列宁关于文化遗产的论述 467
也谈阿Q的革命——兼与支可坚、陈继会同志商榷 467
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阶级根源 468
叶鹏 469
论《阿Q正传》 469
王铁坤 46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469
论精神胜利法与典型阿Q 470
中国现代文学(主编) 470
挽弓当挽强——从张一弓的小说创作谈起 471
序《长塘镇风情》 471
石发亮 472
苏金伞诗歌创作的成就 472
《阿Q正传》悲喜交集的审美特征 473
任访秋 474
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 474
袁中郎研究 475
中国新文学渊源 476
鲁迅与胡适 477
中国现代文学论稿 478
鲁迅散论 479
鲁迅论中西文化 481
关爱和 482
辛亥革命烈士宁调元诗文简论 482
桐城派的中兴、改造与复归 482
后期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483
蒋湘南文学略论 483
刘凤艳 483
谈郭沫若早期诗歌的发展 483
属于时代的作家——漫谈黑丁的文学道路 484
浮躁凌厉与古老的忧惧——谈周作人早期思想的深刻矛盾 484
独特的风格 清新的艺术 485
在党的指引下战斗、成长——谈鲁迅和党的关系 485
刘明馨 486
从《红旗谱》的审美表现手法看文学民族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486
蒋子龙小说创作的语言艺术 487
《燕赵悲歌》对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意义 487
论徐玉诺乡土小说的特色 488
关于《阿Q正传》研究中的人性论问题 488
刘济献 488
鲁迅的精神不容歪曲鲁迅的伟大形象不容歪曲 489
试论茅盾前期的思想发展 489
试论戴望舒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490
刘敏言 490
梁生宝形象的再评价 490
他,在走自己的路——论张一弓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追求 490
刘增杰 491
鲁迅与河南 491
当代影视文学 491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 492
师陀研究资料 494
匠心独运 妙笔生辉 495
鲁迅与《河南杂志》 495
师陀文学生涯 496
一部具有特色的乡土文学作品 496
《雷雨》评论漫谈 497
赞南雪之美艳、歌朔雪之奋飞 497
孙浩 497
从狂人形象说起 498
阿Q与阿Q精神小议 499
民族化、大众化的风格——论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500
宋立民 500
现代观念与民族特色——《孩子王》艺术断想 500
杜运通 500
高晓声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 501
鲁迅小说民族风格散论 501
陈继会 501
《阿Q正传》研究两题 502
新文学史上农村题材的两位开拓者 502
张如法 503
张一弓创作的风格追求 503
论绿原的诗 503
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生活复杂性的真实表现 504
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504
略论苏曼殊的创作 505
“此生拚为同胞死”略论秋瑾及其诗歌 505
张复琮 506
鲁彦小说简论(上) 506
鲁彦小说简论(中) 506
鲁彦小说简论(下) 507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呐喊——评《流泪的红蜡烛》 508
悲伤而执着前进,失望而奋力追求 508
张晓菲 508
鲁迅关于文学民族化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 509
罗炯光 509
瞩目于“命运”增饰于“细故” 509
瞿秋白杂感纵横谈 510
论冯沅君的小说创作 511
试论鲁迅瞿秋白杂感的不同风格 511
“乡土文学”的提法不是鲁迅最先使用的 512
开创农村经济建设新局面的第一代英雄——谈高干大形象 512
郝胜道 512
浅谈张裕民形象 513
展现大革命时代风云的画卷——读《咆哮了的土地》 513
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角落——论雪峰寓言的历史地位 514
郝蜀山 514
“两个口号”论争琐谈 514
贾玉民 515
叶紫与邝达芬 515
高直 515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性质和界说的思考 515
黄平权 516
略论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516
巴金的世界观与创作 517
章秀定 517
深刻的构思 精湛的技巧 517
——谈《雷雨》第一幕的艺术手法 517
·外国文学· 519
牛庸懋 519
漫谈《圣经》 519
漫谈《圣经》文学 520
苏格兰农民诗人彭斯 521
一部引人入胜的法国小说——谈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 522
卢永茂 522
《一千零一夜》评介 522
白遂君 523
从追求走向幻灭——马丁·伊登形象浅析 523
林赛的《被出卖了的春天》 523
刘炳善 524
英国文学简史 524
安国梁 525
论高尔基的《在底层》 525
论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526
试论密兹凯维支创作的爱国主义倾向 526
英语古典诗歌的词与词序 527
“席勒式”试谈 527
李天侨 527
漫谈英语诗歌用语 528
英语诗歌术语及其诗例 528
英诗概说 528
英诗朗诵指导 529
严铮 530
蒙太尼里的感情心态 530
《呼啸山庄》的思想和艺术 531
意识流文学 532
张忠义 533
儿童文学参考资料(1、2集) 533
世界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533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史(附苏联文学专题) 534
“透过一个网眼向现实世界投去一瞥”——评茨威格的《家庭女教师》 534
遥远星光的呼唤——评恰科夫斯基的《遥远的星光》 534
张晓菲 534
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 535
高唱人生赞歌——读长篇小说《简·爱》 535
周忠和 535
赵宁 536
悲剧,苏联当代人的悲剧——评田德里亚科夫的《月蚀》 536
也谈简·爱的性格 536
十九世纪没有产生无产阶级文学吗? 537
晁召行 537
莎士比亚悲剧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突破 537
曾祥芹 537
·文艺理论· 538
丁捷 538
王国维的文学特征论——境界说 538
王国维论作家的修养和素质 539
唐诗中心理的时空描写 540
指事造形 穷情写物 540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541
王振铎 542
学习毛主席的诗词 542
“人格化”和“移情”是一回事吗? 542
曹操游仙诗主旨何在? 542
王太阁 542
论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 543
一个文艺学说的形成——从境界到意境 543
论王国维的境界说 544
文学须与人民的情绪同步 544
描绘心灵的图画——《红楼梦》人物感情心态描写二题 544
叶鹏 544
黄河情悠悠 545
寻求和自己的素质相适应的题材 545
田连波 545
叙事文学的审美特性 546
刘溶 547
我对“风骨”的粗浅理解 547
朱德民 548
吕宗万 548
表现最现代的思想和莎士比亚化的要求 548
一个讨厌而又可怜的性格——《日出》人物李石清浅谈 548
“断章取义”辨微——论对《诗》的赋、引、解 549
《文心雕龙》中的辩证思想 549
论王充的文学批评标准 550
也谈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关系 551
李炳勋 552
评刘勰的写作论 552
《文心雕龙》的十大贡献 553
严羽诗道观新探 553
《文心雕龙》“总论”辩析 554
也谈《辨骚》篇的归属问题 554
《文心雕龙》“六义”说辩析 555
西方文论中的一颗明珠——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556
张予林 556
“创作方法”三题 557
张冠华 557
创作方法独立性孔见 557
社会主义文艺暴露黑暗问题刍议 558
孟宪法 558
形象思维问题之我见 558
略谈恩格斯早期文艺理论批评工作的一个突出贡献 559
周志宏 559
从托尔斯泰谈到作家的世界观 559
略论文艺批评的标准 560
浅论诗歌中的“自我” 561
心游目想 移晷忘倦——论文艺欣赏中的想象 561
赵西尧 561
符保林 562
谈艺术与政治的多样统一关系 562
论文艺创作中的想象 562
谈美 563
文艺的功利性与娱乐性——鲁迅美学思想札记 563
历史剧创作浅议 564
论苏金伞诗歌创作的艺术个性 564
葛泽溥 564
创作心理研究 565
鲁枢元 565
从意境到趣味 566
对“吟咏情性”要具体分析 566
潘知常 566
关于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方法问题 567
中国美学史上第一个认识圆圈的完成 567
代词的修辞作用 569
语气词的连用 569
语言文字学 569
丁恒顺 569
王琪 570
关于俄语发展的称谓化过程 570
王中安 571
析字对联的修辞艺术 571
冯广珍 571
200种应用文写作方法 571
谈谈俄语前置词кроме 573
叶芳来 573
试谈现代俄语中前置词Между的用法 574
“是”字的一些俄译方法 574
汉俄翻译中名词的附加语译成非扩展一致定语的词序问题初探 575
许仰民 576
古代汉语形容词初探 576
简谈带后缀-ЩИН(a)的名词的翻译 576
试论古代汉语象声词 577
敦煌变文假借字音义关系研究 577
定语从句中的that 578
判断句“者也”连用辨析 578
孙高升 578
英语中的表语形容词 579
怎样识别以—ing结尾的词 580
英语连谓式的英译 580
吕景先 581
语言辨识与语文教读举例 581
《广雅疏证》指例述要 582
说文段注指例 582
文体浅论 583
吕敬参 583
“名十谓”作定语问题 583
刘家骥 583
陈天福 584
河南话与普遍话词汇语法比较 584
浅谈语法体系问题 584
谈“诙谐” 585
陈信春 585
关于动词形容词充当的“补语”同宾语并见于动词之后的结构关系 585
试谈语音的修辞作用 585
关于后分句主语承前宾语而出现及省略的问题 586
“象”字单复句的界限 587
同复合趋向补语并见的宾语的位置 587
“有”字句单句复句的划分 588
区分单句复句的标准问题 588
肖天柱 589
正确使用汉字 589
汉字常识 590
独立成分——插入语 590
谈汉语研究中的“词根”说 591
略论词同短语的区分 591
英美概况 592
来安方 592
吴力生 593
进一步整理和简化汉字 593
古汉语句式汇释 593
关于古汉语中动宾倒置,中介“之”“是”等字的句式之分析 594
谈谈《雷雨》的对话 595
也谈高校写作教学改革 595
吴象美 595
杨开三 596
论形容词不应作状语 596
汉语“是”的英译 597
杨宗建 597
试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语言 597
浅谈契诃夫《没意思的故事》的语言艺术 598
李一平 599
李兴亚 599
宾语和数量补语的次序 599
副词修饰名词或名词性成分的功能 599
张启焕 600
河南洛阳方言区学习普通话手册 600
古无舌上音今证 601
河南方言的分区 601
现代文章学的奠基作 602
张复琮 602
语法比较 603
深入探素文章的内部规律 603
张静 603
词汇教学讲话 606
汉语语音教学讲话 610
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612
语言简论 618
新编现代汉语 619
论汉语副词的范围 620
关于“动词的附类”和“合成谓语” 621
汉语句法结构的基本类型 623
谈北京话的音位 624
文学的语言 626
词·词组·句子 628
金长民 630
写作学与文章学关系管见 630
高校写作课的特性、任务和要求 631
试谈客主体转化中的写作心理状态 631
单占生 632
收集?收集? 632
论文章的蓄势 632
周国瑞 632
古音通假的条例以及通假字的读音问题 633
廉蔺例传中几个“今”字的用法 633
赵天吏 633
《诗经》的韵例韵部和韵字 634
赵帆声 634
英语语音变化中的均衡作用 634
汉英古今音变互证 635
赵林森 635
西安方言跟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 635
语法分析中的语音标准 635
赵爱华 636
郑州话的形成与演变 636
胡山林 637
关于主题涵义的一点质疑 637
古平仄与今四声 638
漫评体育题材报告文学 638
柳金殿 638
洪珉 638
《山地回忆》的虚实隐显 639
文气的实质 640
此情恰似山溪水,一吟三叹九回肠 640
郭青萍 641
安阳人学习普通话语音的规律 641
现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641
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 642
谈散文语言的节奏美 642
柴春华 642
谈句组和叙述性句组 643
论句组的性质和类型 643
词语修辞浅论 644
就呼读音问题与徐世荣先生商榷 644
汉字偏旁名称必须统一 644
徐奕昌 644
高耀墀 645
现代汉语语法 645
寇相法 646
中学古汉语常用词浅释 646
自然语言的生成与机器翻译的智能 647
鲁川 647
汉语信息语法 648
河南省许昌方言区学习普通话手册 648
程仪 648
《文心雕龙》章法论 649
曾祥芹 649
浅谈“把”字句状语的位置 649
普通文章学与初中语文教学法 650
现代文章学的历史丰碑 650
文章阅读学发凡 651
许慎及其《说文解字》 652
董希谦 652
古汉语简明读本 652
古汉语系词“是”的产生和发展 653
试论词义引申规律 653
论许慎的治学精神 653
路德庆 654
论创作的准备 654
葛润林 654
虚词不表达概念吗? 654
瞿永正 655
略谈限定性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655
教育学 656
五级分制评分法 656
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656
王汉澜 656
学习《共产党宣言》中教育思想的体会 657
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57
王北生 658
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658
怎样制定教育总体规划 658
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 659
王非 659
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 661
史保生 661
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661
陶行知论教师 662
论教师评价 663
“默朗读”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663
许高厚 663
孔子教育思想初探 664
许梦瀛 664
孔子论学习方法 665
徐特立教育思想述略 666
学习毛主席“教授法”的初步体会 666
刘明贵 667
《太阳城》的教育思想 667
我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解 667
刘锡辰 668
孔子的教学思想 668
李小建 670
澳大利亚的高等地理教育 670
李肇基 670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过程 670
教育经济学刍议 671
陈梓北 671
杨含真 671
珠算速成简明教程 671
基本珠算讲练教程 673
以新珠算为基础,从数学教育的起跑线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675
试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75
苗春德 675
试论王安石的人才思想 676
中国首次留美学生的派遣与斗争 677
徐特立与师德 677
孟宪德 678
各国中学结构的发展动向 678
瑞典高等学校的高考制度 679
论杜威教育哲学体系在教育上的地位 680
印度的卫星教学电视试验 681
菲律宾的教育 681
新形势下的苏联师范教育 682
周祺家 683
《学记》蠡测 683
《大学》管窥 684
《中庸》教育思想初探 685
赵天岗 686
班级上课制度产生的疑义简析 686
简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论思想 686
对学习赞科夫教学思想几个问题的看法 686
赵敏政 687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687
对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究竟应如何理解 688
试论道德的性质 688
《歧路灯》的教育方法论 689
查洪德 689
姚惜鸣 690
针对当前学生特点搞好思想教育补课 690
课堂教学制度讲话 690
学生思想转化规律的探索 691
关于教学过程的结构和规律问题 692
章薪樵 693
努力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 693
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 694
程合印 694
清末维新派的“开民智”思想 695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696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及其社会影响 69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 698
谈谈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698
靳择善 698
关于教学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初探 699
培养学生对理想的追求性 699
我省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700
办好小学教育,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打好基础 700
戴国明 700
魏济华 701
必须重视高师学生能力的培养 701
心理学 702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语言和思维相互关系的理论 702
王丕 702
冯特心理学辩证因素初探 702
和小学教师同志谈谈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703
孙应康 703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703
七岁概括推理能力优异的张肖剑 704
杨震华 704
心理学讲义 704
陈录生 705
名言格言对德育心理的反馈作用 705
文学创作“灵感”的心理学分析 706
浅谈师范学生的表达性言语训练 706
尚凤英 707
张华倩 707
商业心理学概论 707
试探各年龄阶段的学习优势 707
凌培炎 709
气质、性格究竟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什么样的关系 709
能力结构与智力资源 710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与个性心理学的改造 710
从系统观点看个性实质 711
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特征——性格试析 711
考试改革初探 712
曹景星 713
关于心理和实践关系的几个问题 713
《孙子兵法》中的心理学问题浅谈 714
关于西晋的田制与租调制 714
记忆与教学 716
曾康 716
五官和五到 717
应当重视对青年学生的应激训练 718
丁树筠 719
谈谈高等学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719
对科技情报工作的认识及其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 719
其它 719
谈谈标准检索工具的编目 720
王国强 720
从《明志》看明代科技著述的发展 720
《明史·艺文志》与明代笔记 721
略论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体系的沿革及原因 721
王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莼江曲谱 1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2辑 2》王强主编 2016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6》王强主编 2016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2辑 3》王强主编 2016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2辑 8》王强主编 2016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9》王强主编 2016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4》王强主编 2016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2辑 5》王强主编 2016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思维导图 超好用英语单词书》(中国)王若琳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