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农民的变迁
中国农民的变迁

中国农民的变迁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兴洪等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18030173
  • 页数:467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农民的变迁》目录
标签:变迁 农民

绪论 1

第一章 中国农民的产生 23

一、奴隶社会的解体与农民的产生 23

(一)铁制农具的发明与使用 23

(二)井田制与宗法制的解体 27

(三)农民的产生 30

二、农民人口增长及其特点 35

(一)农民人口增长的几个阶段 35

(二)农民人口的分布变迁 55

(三)农民人口增长的特点 60

三、农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65

(一)农民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65

(二)封建王朝的载舟之水 65

(三)封建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70

第二章 中国农民的大迁徙 77

一、几次大的人口迁徙 77

(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徙的几种类型 78

(二)中国历史上几次较大的人口迁徙 83

二、沿江沿河的开发 85

(一)黄河文明的产生 85

(二)长江流域的开发 89

(三)淮河流域的开发 98

(四)珠江流域的开发 100

(五)闽江流域的开发 104

三、边疆的开发 107

(一)西北边疆的开发 107

(二)西南边疆的开发 112

(三)东北地区的开发 117

(四)台湾的开发 119

四、民族大家庭的形成 122

(一)炎黄子孙与少数民族 123

(二)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27

五、亿万农民大流动 133

(一)农村剩余劳力的涌现 135

(二)农民离土不离乡 136

(三)遍及神州的“民工潮” 139

(四)“民工潮”评说 143

第三章 中国农民的分化 150

一、农村阶级阶层的划分 150

(一)地主阶级 150

(二)农民阶级 158

(三)富农阶级 169

二、近代农民职业的分化 169

(一)近代农民职业的构成 169

(二)近代农民职业分化的原因和条件 174

(三)近代农民职业分化的特点 180

三、当代农民职业的分化 183

(一)当代农民职业的构成 183

(二)当代农民职业分化的背景 199

(三)当代农民职业发展的趋势 202

第四章 中国农民的生产方式 205

一、封建社会农民的生产方式 205

(一)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确立 206

(二)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演变 208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的生产方式 222

(一)近代社会的封建土地关系 223

(二)近代社会农业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228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的生产方式 235

(一)“耕者有其田” 236

(二)劳动互助组织 239

(三)群众性的大生产运动 242

四、社会主义农民的生产方式 243

(一)农业合作化 244

(二)人民公社化 246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9

(四)农业规模经营 252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 254

第五章 中国农民的理想追求 259

一、农民的政治理想 259

(一)源远流长的农业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259

(二)农业空想社会主义的伟大尝试 265

(三)对农业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269

二、农民的政治实践 275

(一)轰轰烈烈的古代旧式农民起义 276

(二)英勇悲壮的近代农民运动 287

(三)彪炳史册的现代农民革命 290

(四)波澜壮阔的当代农民巨变 298

三、农民的价值观念 301

(一)农民的传统价值观念 301

(二)农民价值观念的时代更新 306

第六章 中国农民的生活方式 310

一、户籍管理 310

(一)户籍制度的起源 311

(二)户籍制度的逐步完善 312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户籍管理 314

二、民风与民俗 315

(一)社会风俗 315

(二)社会道德规范 324

(三)世风日新 331

三、婚姻与家庭 334

(一)婚约方式 335

(二)男女在婚姻中的角色 338

(三)农村家庭的组织方式 340

(四)农村家庭的管理方式 342

(五)近代婚姻与家庭的演变 343

四、迷信与禁忌 346

(一)迷信的起源 346

(二)风水与迷信 351

(三)宗教和迷信的程序和仪式 357

(四)宗教对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362

五、休闲生活 365

(一)闲暇时间的分布 365

(二)个人娱乐 367

(三)社区娱乐 369

六、农民生活方式演变的特点 371

(一)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的渐进性 371

(三)新旧反复的交替性 373

(二)由城市到乡村的辐射性 373

第七章 中国的农耕文明 375

一、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生及其特点 375

(一)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生 375

(二)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 379

(三)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 383

二、古代农耕文明的主要内容 385

(一)农业生产技术与技能 385

(二)手工业技术与技能 390

(三)古代农民的文化创造 393

三、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演进 397

(一)农耕文明的衰落 397

(二)东西方文明在农村的冲突与融合 399

(三)现代农业文明的兴起 403

第八章 奔向现代化的中国农民 408

一、农民、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408

(一)农民的现代化要求 409

(二)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416

(三)农民自身的现代化 426

二、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优势 431

(一)政治优势 431

(二)经济优势 434

(三)实践优势 437

(四)环境优势 438

三、农民走向现代化的包袱 441

(一)人口数量大,走向现代化的负担沉重 441

(二)人口素质低,难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443

(三)农村宗法组织的复燃,是走向现代化的重大障碍 446

(四)外部因素的制约增大了现代化的困难 447

四、大力推进农村、农民现代化的进程 449

(一)农村工业化 450

(二)农村城市化 453

(三)农村政治民主化 457

(四)农民素质文明化 460

主要参考书目 463

后记 4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