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孟河陈耀堂医案
孟河陈耀堂医案

孟河陈耀堂医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庆法整理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7162753
  • 页数:183 页
图书介绍:陈耀堂先生是一代名医丁甘仁的入室弟子,在建国初期颇负盛名,行医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主要收集了陈老生前已撰写的医案,文末整理者又对其临证经验以及验方作了详细介绍,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上一篇:急诊医学下一篇:妈妈与乖宝宝
《孟河陈耀堂医案》目录
标签:医案 整理

第一章 总论 1

一、熟悉和掌握中医临床经典是中医的基本功 1

二、中医临床经典是千百年来中医诊疗经验的结晶 2

三、学习中医临床经典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方法 7

第二章 辨证 10

一、六经辨证 11

二、脏腑经络辨证 14

三、卫气营血辨证 16

四、三焦辨证 17

第三章 病证 20

第一节 外感类 21

(一)太阳病 21

(二)阳明病 22

(三)少阳病 22

(四)太阴病 23

(五)少阴病 24

(六)厥阴病 25

(七)蓄水证 25

(八)蓄血证 26

(九)结胸 26

(十)脏结 27

(十一)痞证 27

(十二)热入血室 28

(十三)脾约 28

(十四)厥证 29

(十五)霍乱 29

(十六)痉病 30

(十七)湿病 31

(十八)卫分证 32

(十九)气分证 33

(二十)营分证 34

(二十一)血分证 34

(二十二)风温 35

(二十三)春温 35

(二十四)暑温 37

(二十五)湿温 38

(二十六)暑湿 39

(二十七)秋燥 40

(二十八)伏暑 41

(二十九)烂喉痧 42

(三十)大头瘟 43

(三十一)疫疹 43

(三十二)疟疾 44

第二节 杂病类 45

(一)百合病 45

(二)狐惑 45

(三)中风 46

(四)历节 47

(五)血痹 47

(六)虚劳 48

(七)肺痿 49

(八)肺痈 49

(九)咳嗽上气 50

(十)奔豚气 51

(十一)胸痹 51

(十二)腹满 52

(十三)肝着 52

(十四)肾着 53

(十五)痰饮 53

(十六)消渴 53

(十七)水气 54

(十八)黄汗 55

(十九)黄疸 55

(二十)吐衄下血 56

(二十一)瘀血 56

(二十二)呕吐 56

(二十三)下利 57

(二十四)肠痈 58

(二十五)蛔虫病 59

(二十六)阴狐疝 59

(二十七)咽中炙脔 60

(二十八)脏躁 60

(二十九)转胞 60

(三十)阴吹 61

第四章 症状 62

(一)发热 62

(二)恶寒 64

(三)寒战 65

(四)头痛 66

(五)身痛 66

(六)肢冷 67

(七)口渴 68

(八)烦躁 69

(九)谵语 70

(十)懊? 71

(十一)出汗异常 71

(十二)便秘 73

(十三)心悸 73

(十四)不寐 74

(十五)眩晕 74

(十六)短气 75

(十七)小便不利 76

(十八)食欲异常 76

第五章 治法 79

第一节 八法 79

(一)发汗 79

(二)涌吐 81

(三)泻下 82

(四)和解 83

(五)温里 83

(六)清热 84

(七)消散 85

(八)补益 86

第二节 扩展 87

(一)祛暑 87

(二)祛湿 88

(三)利水 89

(四)化瘀 90

(五)息风 91

(六)开窍 92

(七)回阳救逆 92

(八)益气固脱 93

(九)甘温建中 93

(十)甘(咸)寒养阴 93

(十一)宣痹通阳 94

(十二)通络止痛 94

(十三)辛开苦降 94

(十四)分消走泄 95

(十五)增水行舟 95

(十六)急下存阴 95

(十七)宣透膜原 96

(十八)逆流挽舟 96

(十九)表里双解 96

(二十)寒温同治 97

(二十一)虚实兼顾 97

(二十二)阴阳并调 99

第六章 方证 101

第一节 伤寒类 102

(一)桂枝汤证 102

(二)麻黄汤证 103

(三)大青龙汤证 103

(四)白虎汤证 104

(五)大承气汤证 105

(六)栀子豉汤证 108

(七)茵陈蒿汤证 109

(八)猪苓汤证 109

(九)抵当汤证 110

(十)大陷胸汤证 111

(十一)半夏泻心汤证 112

(十二)旋覆代赭汤证 112

(十三)小柴胡汤证 113

(十四)理中丸证 114

(十五)五苓散证 115

(十六)吴茱萸汤证 116

(十七)四逆汤证 116

(十八)白通汤证 117

(十九)真武汤证 117

(二十)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118

(二十一)四逆散证 119

(二十二)竹叶石膏汤证 119

(二十三)炙甘草汤证 120

(二十四)乌梅丸证 121

第二节 温病类 121

(一)银翘散证 121

(二)桑杏汤证 122

(三)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证 123

(四)犀角地黄汤证 123

(五)清营汤证 124

(六)清宫汤证 124

(七)清瘟败毒饮证 125

(八)化斑汤证 126

(九)三石汤证 126

(十)达原饮证 127

(十一)甘露消毒丹证 127

(十二)三仁汤证 128

(十三)藿朴夏苓汤证 128

(十四)清暑益气汤证 129

(十五)藿香正气散证 130

(十六)增液汤证 131

(十七)沙参麦冬汤证 131

(十八)青蒿鳖甲汤证 131

(十九)羚角钩藤汤证 132

(二十)安宫牛黄丸证 133

(二十一)加减复脉汤证 133

(二十二)大定风珠证 134

第三节 金匮类 135

(一)防己黄芪汤证 135

(二)桂枝附子汤证 135

(三)百合地黄汤证 136

(四)鳖甲煎丸证 137

(五)桂枝芍药知母汤证 138

(六)肾气丸证 138

(七)酸枣仁汤证 139

(八)大黄?虫丸证 139

(九)甘草干姜汤证 140

(十)《千金》苇茎汤证 141

(十一)葶苈大枣泻肺汤证 141

(十二)栝蒌薤白白酒汤证 141

(十三)大建中汤证 142

(十四)大黄附子汤证 143

(十五)旋覆花汤证 143

(十六)小半夏汤证 144

(十七)木防己汤证 144

(十八)十枣汤证 145

(十九)小青龙汤证 145

(二十)硝石矶石散证 146

(二十一)泻心汤证 147

(二十二)黄土汤证 147

(二十三)大半夏汤证 148

(二十四)白头翁汤证 148

(二十五)桃花汤证 149

(二十六)大黄牡丹汤证 149

(二十七)桂枝茯苓丸证 150

(二十八)半夏厚朴汤证 150

(二十九)甘麦大枣汤证 151

(三十)温经汤证 151

附录 原著选录 153

《伤寒论》 153

《金匮要略方论》 178

叶天士《温热论》 210

薛生白《湿热病篇》 213

吴鞠通《温病条辨》选 2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