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输血与血液保护
输血与血液保护

输血与血液保护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骏萍,严敏著;赵明钢,于布为审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8092173
  • 页数:2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四篇24章,包括形势与政策、自体输血、异体输血和宁波输血,系统阐述了围术期血液使用的基本知识,包括现代输血的现状、政策法规、围术期血液保护相关技术、围术期临床用血的质量控制、自体输血的原则、自体输血安全风险评估、回收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储存式自体输血、成分式自体输血、自体输血联合应用技术、临床检测、围术期临床用血考核标准、围术期限制性输血、围术期大量输血、围术期成分输血、失血与容量替代等。本书可以作为临床输血技术指导用书。
《输血与血液保护》目录

第一篇 形势与对策 1

第一章 临床用血现状与对策 1

一、临床用血现状 1

(一)血源紧张 1

(二)安全隐患 4

(三)国内外临床用血差距 5

二、临床用血对策 6

(一)限制性输血 6

(二)自体输血 8

(三)血液保护综合措施 8

(四)开源与节流并重 9

第二章 临床用血特点与分析 11

一、我国临床用血的地区性特点分析 11

(一)沿海发达地区临床用血特点 11

(二)我国中部、西南部分地区临床用血特点 12

(三)我国西北偏远地区临床用血特点 13

(四)我国高原地区临床用血特点 14

(五)总体对策 15

二、我国临床用血的医院等级性差异 15

三、我国临床用血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差异 17

第三章 临床用血趋势与展望 19

一、临床用血趋势 19

二、临床用血总体规划 20

(一)输血新观念和输血知识普及 20

(二)输血相关制度的制定和落实 20

(三)输血相关机构的建立和完善 20

三、临床用血发展策略 21

四、临床用血展望 22

(一)转换血型让血液“通用” 22

(二)干细胞造血 22

(三)猪血代用解决供血矛盾 22

(四)血液代用品——人工氧载体 22

五、宁波用血展望 23

(一)细节推动全局 23

(二)输血指证测定设备 23

(三)发展方向 23

第二篇 自体输血 25

第四章 回收式自体输血 25

一、定义、分类 25

(一)定义 25

(二)分类 25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26

(一)适应证 26

(二)禁忌证 26

三、操作规程 26

(一)人员资质 27

(二)准备工作 27

(三)操作步骤 27

四、回收红细胞的质量评价 29

(一)回输血Hct 29

(二)回输血红细胞洁净度 29

(三)肝素清除率 29

五、大量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管理 30

(一)定义 30

(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30

(三)肝素残留 30

(四)洗涤液 31

六、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管理 31

(一)设备(OrthoPAT) 31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32

(三)注意事项 32

七、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安全评估 32

(一)安全有效 32

(二)风险防范 33

八、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进展 33

(一)白细胞滤器的应用 33

(二)多种自体输血方法的联合应用 34

九、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争议 34

(一)非洗涤法回收式自体输血 34

(二)外伤性污染 34

(三)肿瘤患者 34

第五章 稀释式自体输血 36

一、定义、分类 36

(一)定义 36

(二)分类 36

二、生理影响 36

(一)血液稀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6

(二)血液稀释对组织氧供的影响 36

(三)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37

(四)血液稀释对组织间液平衡的影响 37

(五)血液稀释对重要器官的影响 37

三、适应证及禁忌证 37

(一)适应证 37

(二)禁忌证 38

(三)相对禁忌证 38

四、操作规程 38

(一)人员资质 38

(二)准备工作 38

(三)操作步骤 39

五、血浆代用品 40

(一)晶体液 41

(二)人造胶体液 41

(三)人工氧载体 42

六、临床监测 42

(一)循环血容量及循环功能监测 42

(二)失血量监测 42

(三)凝血功能监测 43

(四)氧供/氧耗平衡监测 44

(五)内环境监测 44

(六)体温监测 45

七、稀释式自体输血的的安全评估 45

八、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其他血液保护技术的联合应用 45

(一)稀释式自体输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 45

(二)稀释式自体输血与控制性降压联合应用 45

(三)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应用 46

(四)稀释式自体输血与血液麻醉联合应用 46

(五)稀释式自体输血与人工氧载体联合应用 46

九、稀释式自体输血成本效益比 46

第六章 贮存式自体输血 48

一、定义、分类 48

(一)定义 48

(二)分类 48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48

(一)适应证 48

(二)禁忌证 48

三、操作规程 49

(一)人员资质 49

(二)准备工作 49

(三)操作步骤 51

四、贮存式自体输血与EPO联合应用 53

五、贮存式自体输血的争议 53

六、贮存式自体输血的安全评估 53

(一)分析 53

(二)风险 54

(三)评估 54

第七章 成分式自体输血 55

一、定义、分类 55

(一)定义 55

(二)分类 55

二、意义 55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55

(一)适应证 55

(二)禁忌证 56

四、操作规程 56

(一)人员资质 56

(二)准备工作 56

(三)操作步骤 57

五、两种分离方法比较及PRP中血小板量计算 60

(一)两种采集PRP方法比较 60

(二)PRP中血小板量计算 60

六、成分式自体输血的安全评估 61

第八章 自体输血技术联合应用 62

一、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 62

(一)适用范围 62

(二)临床应用 62

(三)临床监测 62

(四)优缺点 63

(五)注意事项 63

二、贮存式自体输血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 64

(一)适用范围 64

(二)临床应用 64

(三)临床监测 64

(四)优缺点 64

(五)注意事项 64

三、成分式自体输血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 65

(一)自体浓缩红细胞单采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 65

(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单采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 66

四、贮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 67

(一)适用范围 67

(二)临床应用 67

(三)临床监测 67

(四)优缺点 67

(五)注意事项 67

五、术中、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联合应用 68

(一)适用范围 68

(二)临床应用 68

(三)临床监测 68

(四)优缺点 69

(五)注意事项 69

第九章 自体输血解析 71

一、回收式自体输血解析 71

(一)回收式自体输血的管理 71

(二)自检通过后待机 71

(三)先安装储血罐 71

(四)血液回收机的负压 71

(五)抗凝剂 72

(六)洗涤液 72

(七)正确安装离心杯 72

(八)光学传感器 72

(九)浓缩功能 72

(十)血液回收机的操作模式 73

(十一)血液回收机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73

(十二)大量回收式自体输血 73

(十三)血液回收机使用注意事项 74

二、稀释式自体输血解析 77

(一)稀释式自体输血与容量治疗血液稀释的区别 77

(二)自体血回输时机 77

三、贮存式自体输血解析 77

(一)人员资质 77

(二)贮存式自体输血的血液采集 77

四、成分式自体输血解析 77

(一)成分式自体输血 77

(二)血小板分离 78

(三)血小板胶 79

五、自体输血技术的联合应用解析 80

(一)各种自体输血方式的联合应用 80

(二)自体输血与其他血液保护技术联合应用 80

六、肿瘤患者自体血回输争议 80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 80

(二)稀释式自体输血 81

(三)回收式自体输血 81

第十章 自体输血成本效益分析 82

一、我国输血治疗成本现状 82

(一)我国输血收费的全国性规定 82

(二)我国输血收费的地方性规定 82

(三)异体输血的成本费用 83

(四)自体输血的成本费用 84

二、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的成本效益分析比较 85

(一)比较分析的必要性 85

(二)比较分析方法的演变及对结果判断的影响 85

三、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成本效益分析 85

(一)临床应用情况的演变 85

(二)成本效益分析及其影响 86

(三)提高成本效益比的方法 86

四、稀释式自体输血的成本效益分析 86

(一)成本效益分析 86

(二)与异体输血及其他自体输血方法的比较 87

(三)提高成本效益比的方法 87

五、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成本效益分析 87

(一)国外的成本效益分析 87

(二)国内的成本效益分析 88

六、成本费用对自体输血发展的影响 88

(一)国内外存在的差别 88

(二)国内相应政策的调整 89

第十一章 自体输血质量控制 91

一、总则 91

二、组织与人员 91

(一)手术室内输血管理小组 91

(二)人员资质 91

三、职责 91

(一)手术室内输血管理小组的职责 91

(二)手术室内输血管理小组组长的职责 91

(三)麻醉医师的职责 92

(四)手术室护士的职责 92

(五)手术医生的职责 92

四、手术室内自体输血规范化管理制度 92

(一)围术期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92

(二)培训制度 93

(三)设备、耗材管理制度 93

(四)纠正措施管理制度 93

(五)手术室内自体输血过程示意图 93

(六)各类自体输血的操作步骤 96

五、规范手术室内自体输血管理相关文书 96

六、手术室内输注自体浓缩红细胞临床执行程序 96

第十二章 自体输血考核标准 97

第三篇 异体输血 99

第十三章 围术期限制性输血 99

一、定义 99

二、术前患者评估 99

(一)相关病史查询 99

(二)实验室检查 99

(三)大量失血或输血高危因素 100

(四)术前急诊创伤的失血量估计 100

三、术前输血准备 100

(一)减少失血、输血措施 100

(二)正确预计术中输血量 101

四、术中失血量的监测与评估 101

(一)肉眼观察 101

(二)计算休克指数 101

(三)测红细胞比容 101

(四)测血红蛋白 101

(五)纱布称重 102

(六)吸引器内液量测定 102

(七)床边快速Hct和Hb监测 102

五、术中限制性输血的指证 102

(一)正确评估出血量 102

(二)确定输血量和输血时机 102

六、围术期限制性输血的安全性监测 103

(一)限制性输血的安全性监测 103

(二)氧供/氧耗平衡监测 103

七、围术期限制性输注红细胞指标 104

(一)围术期输注红细胞的推荐指标 104

(二)围术期输注红细胞的指导性指标 104

八、围术期停止输血的指标 105

第十四章 成分输血 106

一、定义 106

二、成分输血的发展 106

三、成分输血的优点 106

四、成分输血指南与规范 106

五、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107

(一)红细胞制剂应用 107

(二)白(粒)细胞制剂应用 109

(三)血浆制剂应用 110

(四)血小板制剂应用 114

第十五章 大量输血并发症 117

一、循环超负荷 117

(一)原因 117

(二)临床表现 117

(三)治疗 117

(四)预防 118

二、枸橼酸盐蓄积中毒及低钙血症 118

(一)原因 118

(二)临床表现 118

(三)治疗 118

(四)预防 118

三、高血钾 119

(一)原因 119

(二)临床表现 119

(三)治疗 119

(四)预防 119

四、低血钾 120

(一)原因 120

(二)临床表现 120

(三)治疗与预防 120

五、出血倾向 120

(一)原因 120

(二)临床表现 120

(三)治疗 121

(四)预防 121

六、肺微血管栓塞 121

(一)原因 121

(二)临床表现 121

(三)预防 121

七、酸碱平衡紊乱 122

八、低体温 122

第十六章 去白细胞临床意义和应用 123

一、白细胞对血液贮存的影响 123

(一)血液贮存的损伤 123

(二)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123

二、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减少输血反应 124

(一)降低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发生 124

(二)降低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125

(三)预防HLA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 125

(四)防止输血相关病毒传染 125

(五)降低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 125

(六)其他应用 126

三、去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 126

(一)在成分输血中的应用 126

(二)在临床中的应用 127

四、去白细胞输血器和体外循环用白细胞滤器 129

(一)去白细胞输血器 129

(二)体外循环用白细胞滤器 130

(三)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 130

五、去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130

第十七章 血栓弹力图在血液管理中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132

一、TEG的设计原理 132

二、TEG主要技术参数 133

三、TEG检测项目 134

四、TEG和常规凝血测试方法的比较 134

五、TEG指导创伤患者合理输血 136

六、TEG指导心外科手术的输血 138

七、结论 142

第十八章 输血与检测 145

一、血液学一般检验 145

(一)血红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145

(二)红细胞检验及临床意义 145

(三)白细胞检验及临床意义 146

(四)血小板计数及临床意义 147

二、部分血液成分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147

(一)红细胞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147

(二)血小板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148

(三)凝血系统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149

三、血型鉴定 154

(一)ABO血型鉴定 154

(二)Rh血型鉴定 155

(三)交叉配血试验 156

四、血液保护相关的血清学检测 157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测 157

(二)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测 158

(三)梅毒血清学检测 158

(四)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 159

五、库血保存温度检测 160

第十九章 异体输血解析 162

一、围术期限制性输血解析 162

(一)输血观念的转变 162

(二)严格掌握和执行输血指证 162

(三)常用的氧合参数 163

(四)输血不良反应诊断标准 164

(五)红细胞输注效果 165

二、成分输血解析 166

(一)最新的中国成分输血指南 166

(二)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比较 167

(三)血浆的不合理使用 168

(四)血栓弹力图和Sonoclot分析仪 168

三、大量输血并发症解析 169

(一)大量失血患者输注血浆的指证 169

(二)择期手术预期大出血患者的输血策略 169

(三)急症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的策略及新理念 170

(四)大量失血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 170

四、去白细胞临床意义和应用解析 171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171

(二)去白细胞输血的作用机制 171

(三)白细胞过滤的时机 172

(四)白细胞滤器的研究进展 172

(五)白细胞过滤与机体免疫功能 172

五、血栓弹力图在血液管理中的临床意义与应用解析 173

六、输血与检测解析 173

(一)Hb/Hct的检测进展 173

(二)血液浓缩和血液稀释 174

(三)Rh阴性血患者的输血 175

(四)传染病的“窗口期”输血感染 175

第二十章 围术期临床用血质量控制 178

一、总则 178

二、组织与人员 178

(一)手术室内输血管理小组 178

(二)人员资质 178

三、职责 178

(一)手术室内输血管理小组的职责 178

(二)手术室内输血管理小组组长的职责 179

(三)麻醉医师的职责 179

(四)手术室护士的职责 179

(五)手术医生的职责 179

四、手术室内输血规范化管理制度 180

(一)围术期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80

(二)培训制度 180

(三)设备、耗材管理制度 181

(四)纠正措施管理制度 181

(五)围术期临床用血过程示意图 181

(六)异体输血和各类自体输血的操作步骤 182

五、文件 182

六、规范手术室内输血管理相关文书 182

七、手术室内输血质量控制管理要点 183

八、建立手术室内输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183

九、围术期输注血液制品的临床执行程序 184

(一)手术室内输注红细胞临床执行程序 184

(二)手术中大量输血方案的临床执行程序 184

第二十一章 围术期临床用血考核标准 186

第四篇 宁波输血 189

第二十二章 宁波输血的开源与节流 189

一、宁波输血历史 189

二、宁波无偿献血 190

(一)无偿献血的发展 190

(二)无偿献血的宣传 191

(三)献血志愿者队伍 193

三、宁波输血 193

(一)宁波输血安全框架 194

(二)宁波临床输血管理新举措 194

(三)宁波采供血机构血液质量管理 197

四、宁波自体输血 198

(一)宁波自体输血价值探索 198

(二)宁波自体输血的两次飞跃 198

(三)宁波自体输血的三大特点 199

(四)宁波自体输血面临的四大困境 200

(五)宁波自体输血五项举措 201

(六)宁波自体输血信息化建设 203

(七)宁波自体输血典型事例 203

五、结束语 204

第二十三章 宁波输血纪事 205

一、大事记 205

二、科研、继教与著作 207

(一)科研项目 207

(二)继教项目 209

(三)著作 210

第二十四章 宁波输血论文摘要汇编 211

一、论文摘要汇编 211

二、综述汇编(正文略) 235

附件 临床输血管理文书 238

附件一 自体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238

附件二 贮存式自体输血申请单 239

附件三 贮存式自体输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 240

附件四 贮存式自体输血血袋标签 241

附件五 贮存式自体输血采集工作记录 241

附件六 贮存式自体输血血液回输申请单 242

附件七 贮存式自体献血不适和反应 243

附件八 手术室内输悬浮红细胞登记表 244

附件九 临床用血事件情况表 245

附件十 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 246

附录 247

附录一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247

附录二 临床输血须知 249

附录三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274

附录四 围术期输血指南 287

附录五 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试行) 2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