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超媒介  当代艺术与建筑
超媒介  当代艺术与建筑

超媒介 当代艺术与建筑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费菁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12076412
  • 页数:2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论述当代艺术和建筑相互启发影响的学术作品。作为教材,具有开创性意义。本书探讨的内容包括:艺术和建筑作为媒介,大众传媒对当代艺术和建筑创作的影响,波普艺术和20世纪晚期和21世纪初年建筑波普化,极少主义艺术和建筑,概念建筑作品的构成特点,事件的建筑和建筑的事件,高技与低技,网络世界的透明,数字化艺术和建筑创作。书中文字具有很好的可读性,涉及话题将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
《超媒介 当代艺术与建筑》目录

目录 2

总序 2

序 2

第1章 引言 2

1.1 课题的现实意义 2

1.2 课题的研究范围 5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 7

1.4 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16

1.5 新的视角 18

1.6 本章小结 18

2.1.1 媒介是信息 21

2.1 媒介的定义 21

第2章 媒介化的建筑和艺术  21

2.1.2 人体感官的延伸 23

2.1.3 重新部落化 23

2.1.4 技术决定论 24

2.1.5 媒介的种类 25

2.1.5.1 冷媒介、热媒介 25

2.1.5.2 呈现、表现和机械媒介 27

2.2 大众传媒的特质 27

2.3 建筑和艺术作为媒介 28

2.3.1 传统的表现媒介 28

2.4 建筑和艺术作为信息 30

2.3.3 超媒介 30

2.3.2 不仅仅是感官的延伸 30

2.4.1 信息生成制作的构成元素 31

2.4.2 信息的操作加工过程 31

2.4.3 信息的流通渠道及传播特点 32

2.4.4 信息的接收/消化/反馈 35

2.5 当代建筑与艺术发展简述 36

2.6 本章小结 38

第3章 建筑和艺术中的波普 41

3.1 波普艺术的产生 41

3.1.1 对待艺术和生活关系的态度 41

3.1.3 科技、时尚、文化的影响 42

3.1.2 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42

3.2 波普艺术的兴盛 43

3.2.1 波普艺术的主题和题材 43

3.2.2 波普艺术家及其创作 44

3.2.3 商业/消费社会生产的实质  51

3.3 建筑走向波普 52

3.3.1 战后现代建筑和设计产品的波普本质  52

3.3.2 建筑对波普文化影响的最初反映 53

3.3.3 建筑波普化的意义 55

3.4 建筑波普化的多种表现 56

3.4.1 20世纪晚期建筑的波普化 56

3.4.2 21世纪初期的波普建筑 58

3.5 本章小结  60

第4章 超越风格的极少主义  63

4.1 极少主义的现代根源 64

4.1.1 机器美学 64

4.1.2 道德与精神力量  64

4.1.3 审美趣味的变化 65

4.1.4 极少主义艺术的产生  65

4.2 极少主义艺术家及其作品 67

4.2.1 先驱:马勒维奇和杜尚 67

4.2.2 极少主义艺术家的平面作品  68

4.2.3 极少主义艺术家的立体作品  71

4.3.1.1 材料非天然和工业材料  72

4.3.1 极少主义艺术作品的特点  72

4.3 极少主义艺术对建筑的影响  72

4.3.1.2 工艺机械加工、工业涂料、淡化节点  73

4.3.1.3 构成原则:非关联构图、系列化、基座的消失  73

4.3.2 极少主义艺术的理论探讨  74

4.3.2.1 非表现和非参照  74

4.3.2.2 自在客体  74

4.3.2.3 简化和抛弃  75

4.3.3 艺术的价值  75

4.4 现代建筑的极少主义倾向  77

4.4.1 二战前的极少主义建筑  77

4.4.2 世纪中期的极少主义建筑  80

4.4.3.1 建筑的极少主义标签  84

4.4.3 极少主义建筑的世纪末表现  84

4.4.3.2 建筑创作的极少主义特色  86

4.4.3.3 从反装饰到装饰品  88

4.5 本章小结 88

第5章 关于概念的艺术和建筑 91

5.1 概念艺术的兴起  91

5.1.1 社会动荡  91

5.1.2 科技进步  92

5.1.3 概念的解放  92

5.1.4 结构、语言和符号  94

5.2.1 文字和图像的关系/语言和媒介的关系  96

5.2 概念艺术家及其作品 96

5.2.2 过程和行动  98

5.2.3 记录和分类  99

5.3 概念艺术作品的特点 101

5.3.1 夹缝里求生存/受众参与  101

5.3.2 抽掉内容/去掉符号  101

5.3.3 非物质化形式探索的两难局面  102

5.4 建筑是概念化的创作 103

5.4.1 概念化的建筑(conceptual architecture)  103

5.4.2 建筑的去概念化创作(deconceptualization of architecture)  104

5.4.3 含义的输出/信息的交流  105

5.5.1 秩序 107

5.5 建筑概念化的形式语言 107

5.5.2 符号 110

5.5.3 哲学 110

5.6 本章小结  111

第6章 网络世界的图底关系 115

6.1 图底关系概说  115

6.1.1 图底关系的新认识  115

6.2.2 表演艺术  116

6.1.2 机械模式与电子模式  116

6.1.3 图底关系的转变  117

6.2 新型图底关系中的当代艺术  117

6.2.1 视幻艺术  118

6.2.3 大地艺术  119

6.2.4 多媒介装置  122

6.2.5 创作与展示  125

6.3 新型图底关系中的当代建筑 126

6.3.1 事件空间 126

6.3.2 图和底的界限 128

6.3.3 原创和复制  130

6.3.4 城市和建筑  131

6.3.5 个性和整体  132

6.4 本章小结 135

第7章 透明/不透明/半透明/超透明 137

7.1.1 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理想与美学追求  138

7.1 透明作为现代主义神话 138

7.1.2 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  141

7.1.3 勒柯布西耶的纯净主义  142

7.2 当代艺术和建筑中的透明 144

7.2.1 实际透明与感觉透明  144

7.2.2 材料.无质量和技术  146

7.2.3 波普、极少、高技中的透明  146

7.3 网络世界的透明 150

7.3.1 超透明 150

7.3.2 光源的置换  151

7.3.3 画面的变化  151

7.3.4 时空的拓展  152

7.4 本章小结  153

第8章 高技与低技的艺术表现 157

8.1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  157

8.1.1 原子和原子以外  157

8.1.2 科学家和艺术家  157

8.1.3 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  158

8.1.4 未来主义和勒柯布西耶  158

8.2 高技派艺术家及其创作  159

8.2.1 照相写实主义  159

8.2.2 技术作为硬件  161

8.2.3 科技成果作为波普符号  162

8.3.2 从结构设备到玻璃幕墙  164

8.3 当代建筑中的高技与低技  164

8.3.1 新材料新技术  164

8.3.3 高技作品的特点  165

8.3.4 低技作品的意义  166

8.4 本章小结  169

第9章 走向数字化 171

9.1 数字化艺术的发端  172

9.1.1 20世纪中期以前的电脑绘图  172

9.1.2 20世纪末年以来的数字艺术  172

9.1.3 媒介的解放 175

9.2.1.1 电脑艺术  176

9.2.1 电脑作为工具  176

9.2 数字艺术家及其作品  176

9.2.1.2 数字加工的摄影  177

9.2.2 电脑作为创作主体或素材  177

9.2.2.1 万维网艺术  177

9.2.2.2 动漫艺术(Flash Art)  179

9.2.3 电脑作为互动媒介  179

9.2.3.1 互动艺术  179

9.2.3.2 电脑游戏  180

9.2.3.3 虚拟现实  181

9.3.1 不再以图像为中心  182

9.3.2 复制真实  182

9.3 数字艺术作品的特点  182

9.3.3 参与互动  183

9.3.4 价值体系  184

9.4 数字化时代的建筑  185

9.4.1 建筑的数字化  185

9.4.2 数字化建筑师及其作品  186

9.4.3 数字化时代建筑的特征  190

9.4.3.1 开放的系统  190

9.4.3.2 弹性的模数  191

9.4.3.3 柔软的边界  193

9.4.3.4 不可预知的变化  194

9.5 本章小结  195

第10章 并非结论 197

10.1 信息和信息的载体  197

10.2 信息不分重要与否只论需要与否  197

10.3 谁对谁施加作用  198

10.4 谁来控制信息媒介和传播  198

图录  199

附录 艺术与建筑编年简记(1945—2005)  204

推荐书目  217

索引  219

致谢  229

作者 2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