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文学史教程  上
中国文学史教程  上

中国文学史教程 上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光宝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1431074
  • 页数:3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列教材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诗经、楚辞赋、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秦汉文学、魏晋文学、南北朝文学等。
上一篇:苇间风 英汉对照下一篇:自选小集
《中国文学史教程 上》目录

第一编 先秦文学 3

第一章 诗经 3

第一节 《诗经》的结集和流传 3

一、《诗经》的成书和体例特点 3

二、《诗经》的流传 6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7

一、有关恋爱婚姻的诗 7

二、反映征戍徭役的诗 11

三、批评讽刺诗 12

四、反映农事活动、农民生活的诗 14

五、有关商、周王族历史的诗 16

六、反映贵族生活的诗 17

七、祭祀所用的歌辞 19

第三节 《诗经》的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 20

一、《诗经》的语言特点 20

二、《诗经》的艺术特点 22

第四节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1

第二章 楚辞赋 34

第一节 楚人和《楚辞》 34

第二节 屈原及其作品 40

一、《离骚》 41

二、《招魂》 51

三、《天问》 52

四、《九歌》 53

五、《九章》 58

第三节 宋玉及其作品 65

二、《风赋》 66

一、《九辩》 66

三、《高唐赋》、《神女赋》 67

四、《登徒子好色赋》 69

五、《对楚王问》 70

第四节 屈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0

第三章 历史散文 72

第一节 需要了解学习的内容 72

一、甲骨文卜辞和铜器铭文 72

二、《易经》 73

三、《尚书》 74

四、《春秋》 75

六、《礼记》 77

五、《国语》 77

第二节 《左传》 79

一、《左传》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79

二、《左传》的思想倾向 80

三、《左传》的文学性 85

第三节 《战国策》 94

一、《战国策》的作者、成书及得名 94

二、《战国策》的体例和内容 95

三、《战国策》的文学性 96

第四节 历史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02

第四章 诸子散文 104

第一节 诸子散文内容略说 104

一、《老子》 105

二、《墨子》 106

三、《列子》 106

四、《荀子》 107

第二节 《论语》和《孟子》 107

一、孔子的生平与思想 108

二、《论语》的体例和内容 108

三、《论语》的文学性 109

四、孟子的生平与思想 110

五、《孟子》的体例和内容 111

六、《孟子》的文学性 112

一、庄子的生平与思想 115

第三节 《庄子》 115

二、《庄子》的体例和内容 117

三、《庄子》的文学性 118

第四节 《韩非子》和《吕氏春秋》 124

一、韩非的生平与思想 124

二、《韩非子》的文学性 125

三、《吕氏春秋》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127

四、《吕氏春秋》的文学性 128

第五节 诸子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29

第二编 秦汉文学 133

第五章 秦代文学 133

第一节 秦朝统一与“秦世不文” 133

第二节 秦朝的散文 134

一、秦代没有诗歌流传下来 136

第三节 秦朝的诗歌 136

二、五言诗《长城谣》不是秦代作品 137

第六章 汉代文学的社会环境 138

第一节 西汉前期与政论散文 138

第二节 西汉后期与大赋、《史记》 139

第三节 东汉社会与小赋、乐府和古诗 140

第七章 汉赋 142

第一节 汉赋的概念、渊源和特征 142

一、赋的概念 142

二、赋的渊源 143

三、赋的特征 143

第二节 贾谊与骚体赋的过渡,枚乘与大赋的形成 145

第三节 司马相如与大赋的盛极一时 146

第四节 大赋的渐衰与西汉后期赋家王褒、扬雄 148

第五节 班固、张衡与东汉大赋的回升 149

第六节 汉末小赋 151

第八章 政论散文 153

第一节 概况 153

一、汉代政论文与先秦诸子散文的联系和区别 153

二、汉代政论文走势 153

三、汉代政论文的总体特征 154

第二节 贾谊及其千古名篇《过秦论》 154

第三节 贾谊散文的壮丽风格及其影响 155

第四节 晁错与邹阳 156

第九章 史传散文 157

第一节 《史记》与“纪传体” 158

一、塑造人物形象 159

第二节 《史记》的文学价值 159

二、擅长讲故事 160

三、语言艺术 162

第三节 《史记》文学价值探源 163

第四节 《史记》的影响 165

第五节 班固与《汉书》 166

第十章 诗歌 168

第一节 西汉前期诗歌 168

第二节 汉武帝时期及西汉后期诗歌 170

第三节 汉乐府民歌 172

一、东汉诗歌概况 172

二、汉乐府民歌的起源 173

三、乐府诗的分类 174

四、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176

五、乐府诗的艺术特征与成就 182

第四节 东汉的文人诗及五言诗的起源 189

一、旧称西旧之作的文人诗 189

二、张衡诗 190

三、马融、郦炎、赵壹、蔡邕等人的诗 191

四、秦嘉的《赠妇诗》 191

五、辛延年《羽林郎》与宋子侯《董娇娆》 192

六、五言诗的起源 192

第五节 古诗十九首 194

一、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95

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97

三、古诗十九首的地位和影响 200

第十一章 历史的大转折和思想的大变化 205

第一节 历史的大转折 205

第三编 魏晋文学 205

第二节 思想的大变化 206

第十二章 建安文学 209

第一节 曹操 210

一、曹操诗歌 211

二、曹操的散文 216

第二节 曹丕 218

一、曹丕在邺下文人集团中的作用和地位 218

二、曹丕的诗文 220

一、以文学创作为主业的作家 223

第三节 曹植 223

二、曹植的诗 224

三、曹植的文 230

第四节 七子、蔡琰和《孔雀东南飞》 232

一、王粲 232

二、刘祯 233

三、陈琳、阮瑀、徐干、应玚 233

四、孔融 235

五、蔡琰 237

六、《孔雀东南飞》 238

第十三章 正始文学 240

第一节 正始作家与“竹林七贤” 240

一、阮籍思想和性格 242

第二节 阮籍 242

二、阮籍的诗 243

三、阮籍的文 246

第三节 嵇康 247

一、嵇康的文 247

二、嵇康的诗 249

第四节 正始文学遗产和吴蜀文学概况 251

一、正始文学遗产 251

二、吴蜀文学概况 252

第十四章 西晋文学 253

第一节 西晋文学的总特征 253

第二节 晋初文学 254

一、傅玄、张华的诗歌 255

二、李密的散文名篇《陈情表》 257

三、成公绥的辞赋和陈寿的史传 258

第三节 太康文学 259

一、潘岳与“二十四友” 260

二、石崇与“金谷雅集” 261

三、陆机 263

四、张载、张协 264

五、左思 265

第四节 西晋末期文学 267

一、刘琨 267

二、郭璞 268

第一节 总论 270

第十五章 东晋文学 270

第二节 干宝《搜神记》 272

第三节 王羲之、《兰亭序》和兰亭雅集 274

第四节 陶渊明 276

一、东晋诗坛掠影 277

二、陶渊明经历和思想 277

三、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和伟大成就 282

四、陶渊明诗歌成就探源 288

五、陶渊明的文 290

六、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293

第四编 南北朝文学 297

第十六章 南朝的文人诗文 297

第一节 宋朝的文人诗文 297

第二节 “永明体”与齐代的文人诗文 304

第三节 “宫体诗”与梁代的文人诗文 315

第四节 陈代的文人诗文 325

第十七章 北朝的文人诗文 330

第一节 “北地三才”的文学创作 331

第二节 北朝的“三大散文名著” 334

第三节 庾信等由南入北的作家创作 340

第十八章 南北朝乐府诗 352

第一节 南朝乐府诗 352

第二节 北朝乐府诗 358

第十九章 南北朝小说、隋代文学、南北朝文学的影响 364

第一节 南北朝的小说 364

第二节 隋代文学 372

第三节 南北朝文学的影响 3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