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
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

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德蜀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6413114
  • 页数:437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文化的起源与安全文化 1

1.1 安全文化概说 1

1.2 文化的起源与安全文化 3

1.2.1 漫话人类文化 3

1.2.2 符号是人类文化的诞生之源 4

1.2.2.1 符号是人类特有能力的创造 5

1.2.2.2 符号与人的行为 5

1.2.2.3 符号表达的最重要形式——言语 6

1.2.2.4 符号推动了人类进化 6

1.3 人类文化发展的动力与安全文化 7

1.4 人类的生存方式与安全文化 9

1.5 安全文化寓于人类文化宝库之中 11

1.5.1 安全“标准”与安全文化 12

1.5.2 认识能力与安全文化 13

1.5.3 政府立法执法与安全文化 16

1.5.3.1 立法、执法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 16

1.5.3.2 社会及政府必须对公众安全投入 17

1.5.3.3 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的原则与安全文化 18

1.5.3.4 危害分级标准与安全管理文化 20

1.5.4 公众需要保护自己的安全与健康 22

1.6 古今安全文化 26

1.6.1 普罗米修斯之火造福人类 30

1.6.2 华夏子孙寓在龙蛇崇拜中的安全寄托 32

1.6.3 河图、洛书之谜——游牧时代的安全文化标志 36

1.6.4 由仓颉造“灾祸”二字所想到的 39

1.6.5 体现在原始审美中的红色是对安全的想往和追求 41

1.6.6 遮掩在神秘文化中的安全真谛——风水术 44

1.6.7 鬼信仰,源于安全需要的误导 49

1.6.8 象征吉祥、和平、幸福的橄榄枝是安全文化永恒的图腾 51

1.6.9 洪水毁城之害 52

1.6.9.1 洪灾史实与安全文化 52

1.6.9.2 城市洪灾的警钟长鸣 55

1.6.9.3 城市防洪的科学与安全文化对策 56

1.6.10 现代工业安全管理的榜样——核安全文化 58

1.6.10.1 企业管理与企业安全文化 58

1.6.10.2 能源与工业发展 59

1.6.10.3 电与核能发电 59

1.6.10.4 核电厂与核安全 63

1.6.10.5 核安全文化——工业安全文化的典范 69

第二章 安全文化的基本框架及其建设 73

2.1 文化与安全文化 73

2.2 文化概念刍议 77

2.3 文化内涵的拓展 79

2.4 安全文化的概念 80

2.5 安全文化的层次 85

2.6 安全文化的系统 89

2.7 安全文化与安全哲学及思维 92

2.8 安全文化的科学借鉴 97

2.8.1 唐山蒙难18周年的反思——谈恐灾社会心态 99

2.8.2 日本的节能文化 100

2.8.3 环境文化与教育 101

2.8.4 质量文化及全民质量意识 105

2.8.5 从公害犯罪到公害反思 108

2.8.6 日本的安全文化与安全教育的启示 111

第三章 安全文化与我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 115

3.1 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 115

3.1.1 文化与科学的关系 115

3.1.2 安全科学与安全文化 116

3.2 我国安全科学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7

3.2.1 安全科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 118

3.2.2 我国安全科学理论研究现状 119

3.2.2.1 安全科学的概念 119

3.2.2.2 安全科学研究的要素及范畴 120

3.2.2.3 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 121

3.3 我国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教育界现状 121

3.3.1 安全科研机构现状 121

3.3.2 安全工程技术专业高等教育现状 132

3.4 安全科学技术已享有一级学科地位 139

3.5 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与安全科学 141

3.6 我国安全科学面临的急迫任务 143

3.6.1 继续充实和完善“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建设 144

3.6.2 促使安全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145

3.6.3 重点致力于职业卫生工程技术的发展 145

3.6.4 安全科学技术必须与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结合 146

3.7 安全科学发展的趋势 147

3.7.1 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管理的新机制及体制 147

3.6.5 探讨现代安全管理的新理论、新模式 147

3.7.2 开拓和发展高能、高速、高空领域的安全科学技术 148

3.7.2.1 高能领域的安全科学技术 148

3.7.2.2 高速领域的安全科学技术 149

3.7.2.3 高空领域的安全科学技术 156

3.8 安全科学与相关学科交叉、扩展和开拓新领域 163

3.8.1 安全科学是交叉科学领域滋生的新兴学科 163

3.8.2 世界各国的安全科学所关心的课题 164

3.8.3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诞生的意义和作用 169

3.8.3.1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的宗旨和涉及范围 170

3.8.3.2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创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72

3.8.3.3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是世界上第一家安全科学学术刊物 173

3.8.3.4 第二届世界安全科学大会的启示 174

3.8.4 安全科学与相关学科交叉开拓新领域 178

3.9 安全科学在我国一定会兴旺起来 179

第四章 安全经济与安全文化 181

4.1 经济与文化 181

4.1.1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181

4.1.2 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 182

4.2 安全经济及其文化背景 184

4.2.1 安全经济概念的提出 184

4.2.2 安全经济的现实背景 185

4.3 安全经济的文化理论和方法 187

4.3.1 安全经济的哲学层面 187

4.3.2 安全经济的内涵 190

4.3.3 安全经济研究的性质 192

4.4.1 安全经济的信息统计 194

4.4 安全经济的文化实践 194

4.4.2 安全投资的技术 195

4.4.3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计算技术 195

4.4.4 事故间接非价值对象损失的价值化技术 195

4.4.5 安全经济效益分析技术 196

4.4.6 安全经济管理 196

4.4.7 安全经济决策 196

4.4.8 安全经济的风险分析 196

第五章 大众安全文化建设 198

5.1 大众安全第一观 198

5.1.1 大安全 198

5.1.2 大文化与安全 199

5.1.3 大众安全第一观 200

5.2 安全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201

5.2.1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201

5.2.2 安全文化是大众创造的文化 202

5.2.3 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乃当务之急 204

5.3 安全文化与科技和大众生活 207

5.3.1 当代科技发展的一个特点 207

5.3.2 安全科学技术的兴起 207

5.3.3 物态安全文化与科技 208

5.3.4 安全文化与大众生活 209

5.4 大众安全文化与企业 210

5.4.1 企业文化与安全 210

5.4.2 安全文化与企业制度和规章 211

5.4.3 安全文化与价值观 212

5.4.4 安全文化与厂风民俗 213

5.4.5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14

5.5 中国大众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217

5.5.1 大众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17

5.5.2 中国大众安全文化建设 218

第六章 安全教育与安全文化 222

6.1 教育与文化 222

6.2 安全文化的发展必须依靠安全教育 223

6.2.1 与教育相关的安全文化 223

62.2 安全教育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4

6.23 安全教育是发展安全文化的动力 225

6.3.1 安全教育的本质 226

6.3 安全教育的理论及方法 226

6.3.2 安全教育的原则 228

6.3.3 安全教育的方法 229

6.3.4 安全教育的手段 231

6.4 建设安全文化的教育实践 231

6.4.1 社会大众的安全基础教育 232

6.4.2 企业职工的安全技能教育 233

6.4.3 企业领导的安全认识教育 235

6.4.4 安全专职人员的学历教育 236

第七章 人因失误分析与安全文化管理 238

7.1 当代灾害趋势与规律性 238

7.2 人为灾害问题及社会危害分析 243

7.3 火灾条件下人为心理的失误状态 248

7.4 社会人为灾害科学体系及辩证观 253

7.5 人因失误安全系统分析 257

7.6 从康熙防灾看现代管理者的安全文化观 258

第八章 城市建设安全度与减灾文化 263

8.1 城市建设的事故灾害源 263

8.1.1 不容忽视的自然灾害 263

8.1.2 正视国都灾情 266

8.1.3 居家安全问题及灾害 268

8.1.4 现代高新技术(信息)事故 269

8.2 城市安全度及其可靠性规划设计 271

8.2.1 城市安全度 271

8.2.2 实现从安全设计到设计安全转变的关键步骤 272

8.3 现代城市安全文化意识 275

8.4 公众安全意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 279

第九章 安全文化与美学、文艺学 281

9.1 安全文化的美学意义 281

9.1.1 安全是对劳动的肯定 282

9.1.2 安全的劳动不仅使主体外化而且还使主体内化 289

9.1.3 安全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联系得以实现的条件 293

9.2 安全文化建设与文学艺术 297

9.2.1 丰富的创作源泉 298

9.2.2 文学艺术的潜移默化作用 307

9.2.3 对繁荣安全文艺创作的初步设想 312

第十章 安全文化建设目标、途径及应用案例 314

10.1 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的基本问题 314

10.2 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与途径 318

10.3.1 核安全文化 325

10.3 安全文化的应用案例 325

10.3.2 中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纲要 328

第十一章 安全文化的发展与未来——更加安全舒适的21世纪11.1 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必须靠科技减灾兴国 343

11.1.1 从外商投资企业的人为事故谈起 343

11.1.2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安全模式 346

11.1.3 思考与建议:建设安全法庭 347

11.2 世界性安全减灾四大关键问题研究 348

11.3 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353

11.3.1 当今世界和人类的需求与高新科技 354

11.3.2 当代高技术群体的崛起与六大高技术领域 355

11.3.3 我国面向21世纪高技术领域推进的战略 357

11.3.4 21世纪我国高技术领域中的安全科学技术 359

11.3.4.1 安全生物高技术 359

11.3.4.2 安全信息高技术 361

11.3.4.3 安全材料高技术 367

11.4 面向21世纪安全文化的历史重任 375

11.4.1 发掘、弘扬和发展我国古今安全文化的框架思路 376

11.4.2 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具有战略意义而明智的决策 379

11.4.3 建设和发展安全文化科学 390

11.4.4 发展安全文化并扩大其交叉领域 393

11.4.5 安全文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安全素质的基础 394

11.4.5.1 利用一切宣传和教育形式传播安全文化 394

11.4.5.2 21世纪发展安全文化的战略思路——重点着眼于下一代 396

11.4.5.3 发展安全文化建立安全文化产业 399

参考文献 412

英文目录 426

英文提要 4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