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大学基础化学
大学基础化学

大学基础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大学《大学基础化学》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4011965X
  • 页数:6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共计28章,主要有气体与液体、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原子结构、配位化合物、过度元素、定性及定量分析、分子光谱、数据处理、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晶体结构、分子结构理论等等。
《大学基础化学》目录

第1章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1

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

1-2 实际气体和van der waals(范德华)方程 3

1-3 气体分压定律 5

1-4 气体分子动理论 7

1-5 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 9

1-6 凝聚态——液体、固体和液晶 11

1-7 气体的液化·临界现象 14

1-8 液体的蒸发·蒸气压 15

1-9 液体的凝固·固体的熔化 17

小结 18

思考题 19

习题 19

第2章 化学热力学 21

2.1.2 状态和状态函数 22

2.1.1 系统和环境 22

2-1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2

2.1.3 过程和途径 23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4

2.2.1 热力学能、热和功 24

2.2.2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 25

2-3 功与过程 26

2.3.1 体积功 26

2.3.2 可逆过程 28

2-4 热与焓 30

2.4.1 简单变温过程 30

2.4.2 相变过程 30

2.4.3 焓 31

2-5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32

2.5.1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Gay·Lussac-Joule(盖·吕萨克-焦耳)实验 32

2.5.2 理想气体的Cp和Cv之差 33

2.6.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4

2-6 热化学 34

2.6.2 反应进度 35

2.6.3 热化学方程式 36

2-7 Hess(盖斯)定律 38

2-8 几种热效应 39

2.8.1 生成焓 39

2.8.2 燃烧焓 41

2-9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Kirchhoff(基尔霍夫)定律 42

2-10 热力学第二定律 43

2.10.1 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 44

2.10.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表述 45

2.10.3 熵变的定义及其计算 45

2-1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熵的统计意义 48

2.11.1 熵与热力学概率 48

2.11.2 熵增加原理 49

2.12.2 标准熵 51

2-12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 51

2.12.1 热力学第三定律 51

2.12.3 化学反应标准熵变的计算 52

2-13 Gibbs(吉布斯)自由能与Helmholtz(亥姆霍兹)自由能 53

2-14 热力学函数之间的一些重要关系式 54

2.14.1 封闭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公式 54

2.14.2 对应系数关系式 55

2-15 △G的计算 56

2.15.1 等温简单状态变化过程的△G 56

2.15.2 等温等压下相变过程的△G 57

2.15.3 混合过程的△G 57

2.15.4 化学反应的△G 57

2-16 温度和压力对△G的影响 58

2.16.1 温度对△G的影响——Gibbs-Helmholtz公式 58

2-17 耗散结构简介 60

2.16.2 压力对△G的影响 60

2.17.1 自然科学中的自组织现象 61

2.17.2 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 62

2.17.3 应用 63

小结 64

参考文献 65

思考题 65

习题 65

第3章 溶液与相平衡 68

3-1 溶液 68

3.1.1 溶液的浓度 68

3.1.2 溶解度 70

3-2 偏摩尔量 71

3.2.1 偏摩尔量的定义 72

3.2.2 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 73

3.3.2 化学势在相平衡中的应用 74

3.3.1 化学势的定义 74

3-3 化学势 74

3.3.3 化学势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75

3-4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75

3-5 理想溶液各组分的化学势 76

3.5.1 Raoult(拉乌尔)定律及理想溶液的定义 76

3.5.2 理想溶液各组分的化学势 77

3-6 稀溶液及其各组分的化学势 78

3.6.1 Henry(亨利)定律与稀溶液 78

3.6.2 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80

3-7 稀溶液的依数性 81

3.7.1 蒸气压降低 82

3.7.2 凝固点降低 82

3.7.3 沸点升高 84

3.7.4 渗透压 85

3-8 非理想溶液及其各组分的化学势 88

3.7.5 生物体内的渗透功 88

3.8.1 非理想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势 89

3.8.2 非理想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势 89

3-9 电解质溶液 91

3.9.1 Arrhenius的电离学说 91

3.9.2 强电解质的活度与活度系数 92

3.9.3 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理论计算 94

3-10 大分子溶液及其渗透压 95

3.10.1 大分子溶液 95

3.10.2 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96

3.10.3 Donnan(陶南)平衡 97

3-11 相律 98

3.11.1 相平衡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99

3.11.2 相律的推导 100

3.12.1 Clapeyron方程 101

3-12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101

3.12.2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103

3-13 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 105

3.13.1 二组分理想系统的p-x图和T-x图 105

3.13.2 二组分非理想系统的p-x图和T-x图 107

小结 108

参考文献 109

思考题 109

习题 109

第4章 化学平衡 112

4-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12

4.1.1 化学势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112

4.1.2 化学反应等温式 114

4-2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表示式 116

4.2.1 气相反应 116

4.2.2 溶液反应 117

4.2.3 复相反应 119

4.2.4 平衡常数的测定 120

4.2.5 平衡常数的应用 122

4-3 标准生成Gibbs自由能 123

4.3.1 标准状态下反应Gibbs自由能的变化值 123

4.3.2 标准生成Gibbs自由能 125

4.3.3 溶液中物质的标准生成Gibbs自由能 125

4-4 化学平衡的移动 127

4.4.1 浓度(或分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27

4.4.2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128

4-5 多重平衡 130

4-6 多结合位的平衡 131

4-7 反应的偶联 133

参考文献 134

小结 134

思考题 135

习题 135

第5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137

5-1 酸碱质子理论 137

5.1.1 酸碱的定义 137

5.1.2 酸碱的强弱 138

5.1.3 水的自偶解离平衡 139

5.1.4 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 140

5-2 弱酸、弱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140

5.2.1 弱酸、弱碱水溶液pH的计算 140

5.2.2 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 141

5.2.3 混合酸、混合碱溶液pH的计算 143

5-3 酸度对弱酸、弱碱形体分布的影响 144

5.3.1 一元弱酸溶液中各种形体的分布 144

5.3.2 多元酸溶液中的形体分布 146

5.3.3 复杂体系溶液中的形体分布 147

5-4 缓冲溶液 148

5.4.1 弱酸(碱)与它的共轭碱(酸)共存时溶液pH的计算 148

5.4.2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和缓冲范围 149

5.4.3 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149

5-5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151

5.5.1 强酸、强碱的滴定 151

5.5.2 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 155

5.5.3 一元弱酸与强酸或一元弱碱与强碱混合体系的滴定 158

5.5.4 多元酸、多元碱的滴定 158

5-6 终点误差 159

5.6.1 强酸、强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160

5.6.2 弱酸、弱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160

5.6.3 终点误差公式 161

5-7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62

5.7.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62

5.7.2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164

5-8 非水溶剂中的酸碱滴定简介 165

5.8.1 非水溶剂的性质与作用 165

5.8.2 非水滴定的应用 166

小结 167

参考文献 167

思考题 168

习题 168

第6章 配位平衡与络合滴定 170

6-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170

6.1.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70

6.1.2 简单配合物与螯合物 172

6.1.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174

6-2 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175

6.2.1 结构异构 175

6.2.2 空间异构 176

6-3 配位平衡及其移动 177

6-4 络合滴定的基本原理 180

6.4.1 氨羧配位剂与EDTA 180

6.4.2 配合物的副反应系数与条件(稳定)常数 181

6.4.3 金属指示剂 186

6.4.4 滴定曲线与终点误差 187

6-5 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 190

6.5.1 控制酸度进行分步滴定 190

6.5.2 使用掩蔽剂提高滴定的选择性 192

6-6 络合滴定法的应用 194

6.6.1 络合滴定中缓冲剂的应用 194

6.6.2 滴定方式及应用 195

6.6.3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97

6-7 配位化合物在生化、医药中的应用 198

小结 199

思考题 199

习题 200

第7章 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分析应用 202

7-1 沉淀溶解平衡 202

7.1.1 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202

7.1.2 溶度积与溶解度 203

7-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05

7.2.1 沉淀的生成 205

7.2.2 沉淀的溶解 207

7-3 分步沉淀 211

7.3.1 分步沉淀的可能性 211

7.3.2 分步沉淀的控制 212

7-4 沉淀滴定法 213

7.4.1 Mohr(莫尔)法——铬酸钾作指示剂 213

7.4.2 Volhard(佛尔哈德)法——铁铵矾作指示剂 214

7.4.3 Fajans(法扬司)法——吸附指示剂 215

7-5 重量分析法 215

7.5.2 沉淀的形成 216

7.5.1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 216

7.5.3 沉淀的纯度 217

7.5.4 沉淀的条件和称量形的获得 218

小结 219

思考题 219

习题 220

第8章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基础 222

8-1 氧化还原反应 222

8.1.1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222

8.1.2 氧化数 223

8.1.3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224

8-2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225

8.2.1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225

8.2.2 离子的迁移 228

8.2.3 电导测定的应用 230

8.3.1 化学电池 232

8-3 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极电势 232

8.3.2 化学电池的热力学 235

8.3.3 电极电势 237

8-4 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应用 244

8.4.1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进行的程度 244

8.4.2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的应用 247

8.4.3 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248

8.4.4 求难溶盐类的溶度积 250

8.4.5 电解质活度系数的测定 250

8-5 电势分析法 251

8.5.1 参比电极与指示电极 251

8.5.2 直接电势法 253

8-6 氧化还原滴定 254

8.6.1 条件电势及其影响因素 254

8.6.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255

8.6.4 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257

8.6.3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257

8-7 生物电化学 262

8.7.1 生物氧化 263

8.7.2 细胞膜电势 264

小结 265

参考文献 266

思考题 266

习题 267

第9章 原子结构 270

9-1 氢原子光谱与Bohr理论 270

9-2 微观粒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 273

9.2.1 光的波粒二象性 273

9.2.2 De Broglie假说与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273

9.2.3 微观粒子波动性的统计解释 274

9-3 Schr?dinger方程 275

9.4.1 单电子原子的Schr?dinger方程 276

9-4 单电子原子体系 276

9.4.2 氢原子的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像 278

9.4.3 四个量子数 285

9-5 多电子原子的结构与周期律 288

9.5.1 屏蔽效应 288

9.5.2 钻穿效应 288

9.5.3 核外电子的排布 290

9.5.4 元素周期表 291

9-6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94

9-7 原子光谱 298

小结 298

参考文献 299

思考题 299

习题 300

10.1.1 氢分子离子(H+ 2)的结构 301

第10章 分子结构 301

10-1 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301

10.1.2 分子轨道理论 303

10.1.3 H2分子的结构 311

10.1.4 Lewis结构和价键理论 313

10-2 多原子分子的结构 315

10.2.1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 316

10.2.2 杂化轨道理论 319

10-3 离域π键与共轭分子的性质 324

10-4 配合物的结构 326

10.4.1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326

10.4.2 晶体场理论 329

10.4.3 配合物的颜色与吸收光谱 331

10.4.4 生物体内的配合物 333

10.5.1 van der Waals力 337

10-5 分子间作用力 337

10.5.2 氢键 338

10.5.3 疏水基团相互作用 339

小结 340

参考文献 340

思考题 341

习题 341

第11章 晶体结构 342

11-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与点阵 342

11-2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 345

11.2.1 晶体的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 345

11.2.2 晶胞与晶胞参数 347

11.2.3 晶系与空间点阵型式 349

11.2.4 晶面指标与晶面间距 349

11.2.5 晶体的点群与空间群 351

11.3.1 X射线的产生 352

11-3 晶体的X射线衍射效应 352

11.3.2 Bragg(布拉格)方程 353

11.3.3 衍射强度与晶胞中原子的分布 355

11-4 单晶结构测定简介 355

11.4.1 衍射强度的收集 355

11.4.2 电子密度函数 357

11.4.3 结构生物学简介 358

11-5 晶体化学概述 358

11.5.1 晶体的基本类型 358

11.5.2 离子极化与键型变异 361

小结 363

参考文献 364

思考题 364

习题 364

第12章 分子光谱 366

12.1.1 多原子分子的紫外-可见光谱 367

12-1 紫外-可见光谱 367

12.1.2 应用 369

12-2 红外光谱 372

12.2.1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373

12.2.2 影响红外吸收峰位置的因素 376

12.2.3 红外光谱的应用 378

12-3 Raman(拉曼)光谱 378

12-4 荧光光谱 381

12.4.1 基本原理 382

12.4.2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83

12.4.3 应用 383

12-5 旋光色散与圆二色性 384

12.5.1 旋光色散 384

12.5.2 圆二色性 384

12.5.3 旋光产生的分子基础 385

12-6 核磁共振(NMR)与电子自旋共振(ESR) 386

12.6.1 核磁共振 387

12.6.2 电子自旋共振 389

小结 391

参考文献 392

思考题 392

习题 393

第13章 元素化合物及定性分析 395

13-1 s区元素 396

13.1.1 钾、钠、钙、镁在生物体内的某些功能 396

13.1.2 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396

13.1.3 氢氧化物 397

13.1.4 盐类 398

13.1.5 锂、铍的特性 398

13.1.6 s区常见阳离子及NH+ 4的分离与鉴定 399

13.2.1 铜、锌在生物体内的某些功能 400

13-2 ds区元素 400

13.2.2 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401

13.2.3 重要化合物 401

13.2.4 铜、汞不同氧化态的稳定性及相互转化 407

13.2.5 ds区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410

13-3 p区非金属元素 410

13.3.1 卤素及硒在生物体内的某些功能 411

13.3.2 卤素及其化合物 411

13.3.3 氧、硫及其化合物 420

13.3.4 氮、磷及其化合物 431

13.3.5 碳、硅、硼及其化合物 440

13.3.6 p区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含氧酸及含氧酸盐的某些通性 447

13-4 p区金属元素 449

13.4.1 金属的活泼性 449

13.4.2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450

13.4.3 盐 451

13.4.4 Bi(Ⅴ)、Pb(Ⅳ)的氧化性与Sb(Ⅲ)、Sn(Ⅱ)的还原性 454

13.4.6 p区元素与环境污染 455

13.4.5 Pb2+、Bi3+、Al3+的分离与鉴定 455

13-5 过渡元素 456

13.5.1 生物体内钒等d区元素的某些功能 456

13.5.2 d区元素通性 457

13.5.3 铬及其化合物 457

13.5.4 锰及其化合物 460

13.5.5 铁、钴、镍及其化合物 463

13.5.6 Fe3+、Cr3+、Al3+等金属离子的性质比较与分离鉴定 468

13.5.7 稀土和镧系元素 469

13-6 常见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 471

13-7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475

13.7.1 沉淀分离法 475

13.7.2 溶剂萃取分离法 475

13.7.3 离子交换分离法 477

13.7.4 色谱法 478

13.7.5 挥发与蒸馏分离法 481

小结 481

参考文献 481

思考题 482

习题 483

第14章 化学动力学 488

14-1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488

14.1.1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 488

14.1.2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489

14-2 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公式 491

14.2.1 一级反应 491

14.2.2 二级反应 493

14.2.3 三级反应 494

14.2.4 零级反应 495

14.2.5 反应级数的测定 496

14-3 复杂反应 498

14.3.1 对峙反应 499

14.3.2 平行反应 500

14.3.3 连续反应 501

14.3.4 稳态近似和决速步骤 502

14-4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504

14.4.1 Arrhenius(阿累尼乌斯)公式 504

14.4.2 活化能的概念及从实验求活化能 505

14-5 基元反应速率理论 507

14.5.1 碰撞理论 507

14.5.2 过渡态理论 509

14-6 溶液中的反应 512

14.6.1 扩散控制反应 512

14.6.2 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13

14.6.3 离子强度的影响(原盐效应) 513

14.7.1 催化作用及其特征 514

14-7 催化反应 514

14.7.2 酶催化 515

14.7.3 酸碱催化 517

14-8 光化学 518

14.8.1 光化学基本定律 519

14.8.2 光合作用 519

14.8.3 空气光化学 520

小结 521

参考文献 521

思考题 522

习题 522

第15章 胶体与界面化学 525

15-1 胶体分散体系 525

15.1.1 分散体系的分类及特性 525

15.1.2 质点的形状与大小 526

15.1.3 表面与界面 527

15.2.1 气-液界面 530

15-2 界面吸附 530

15.2.2 固-气界面 533

15.2.3 固-液界面 536

15-3 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 537

15.3.1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其溶液的物化性质 537

15.3.2 润湿作用 540

15.3.3 乳化作用 541

15.3.4 增溶作用 541

15-4 两亲分子的有序组合体 543

15.4.1 不溶性表面膜 543

15.4.2 囊泡与脂质体 545

15.4.3 溶致液晶 546

15-5 胶体分散体系的性质 546

15.5.1 胶体的动力性质 547

15.5.2 胶体的光学性质 550

15.5.3 胶体的流变性质 551

15.5.4 胶体的电学性质 553

15-6 胶体的稳定性 558

15.6.1 胶体的稳定性理论 558

15.6.2 溶胶的聚沉 560

15.6.3 大分子化合物的保护作用与敏化作用 561

小结 562

参考文献 562

思考题 563

习题 563

第16章 化学测量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566

16-1 测量误差的产生与表征 566

16.1.1 误差的产生及减免办法 566

16.1.2 误差的表征 567

16-2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569

16.2.1 随机误差的分布 569

16.2.2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570

16.2.3 显著性检验 572

16-3 有效数字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574

16.2.4 异常值的检验 574

小结 576

思考题 576

习题 577

习题答案 578

附录 584

Ⅰ 数学复习 584

Ⅰ-1 对数 584

Ⅰ-2 线性方程 584

Ⅰ-3 函数展开式 584

Ⅰ-4 微分 585

Ⅰ-5 积分 587

Ⅱ-1 SI基本单位和常用的导出单位 588

Ⅱ-2 SI单位制的词头 588

Ⅱ 单位和换算因子 588

Ⅱ-3 一些非推荐单位、导出单位与SI单位的换算 589

Ⅲ 一些常用的物理化学常数 589

Ⅳ 常见物质的△fH?、△fG?和S? 590

Ⅴ 一些物质的相关常数 594

Ⅴ-1 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25℃) 594

Ⅴ-2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596

Ⅴ-3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25℃) 598

Ⅵ-1 原子半径r 599

Ⅵ 599

Ⅵ-2 元素的电负性x 600

Ⅵ-3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 601

Ⅵ-4 主族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和能Eea1 602

Ⅵ-5 Goldschmidt离子半径和Pauling离子半径 602

Ⅵ-6 有效离子半径re 603

外国人名译音表 604

索引 6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