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仲池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春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06900505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原理》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 1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新课题 20

第四节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 27

第一章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及其科学的认识 35

第一节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35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36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6

三、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39

第二节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0

一、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 40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 41

第三节 物质与运动 43

一、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 43

二、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45

三、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47

第四节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 49

一、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49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50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52

第五节 物质与意识 54

一、意识的产生 54

二、意识的本质 57

三、意识的能动性 59

四、意识和思维模拟 60

第二章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63

第一节 两种发展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63

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交织在一起的 63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67

三、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8

第二节 普遍联系的多样性和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71

一、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多样性、条件性 71

二、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74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77

一、原因和结果 77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81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84

四、内容和形式 89

五、现象和本质 92

第四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95

一、对立统一规律 96

二、质量互变规律 100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05

第三章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112

第一节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12

一、主体和客体 112

二、主体和客体的双向联系 114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118

一、实践的科学涵义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118

二、从实践到认识 120

三、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22

四、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22

第三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123

一、归纳和演绎 124

二、分析和综合 126

三、抽象和具体 127

四、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128

第四节 真理和价值 130

一、真理的客观性 130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34

三、真理的检验 137

四、真理与价值 141

第四章 社会和人 149

第一节 社会历史前提和社会结构 149

一、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150

二、人类社会是庞大的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 152

三、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 154

四、社会意识的根源、作用和特点 156

五、社会结构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历史性 158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一般规律 159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59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60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61

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63

五、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 167

六、社会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环节 168

第三节 人的社会和杜会的人 169

一、人的社会本质 170

二、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173

三、杰出人物的重大作用 175

四、人的价值 176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 179

一、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179

二、社会进步是历史的趋势 181

三、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历史 183

第五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186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 186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186

二、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前提 189

三、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 198

四、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208

五、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12

第二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垄断阶段 215

一、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215

二、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221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23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 223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227

三、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实质 229

四、资产阶级政治的演变趋势 233

第四节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237

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性质 237

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演变趋势 239

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 241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现今形式 245

第一节 战后科技革命及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影响 245

一、战后科技革命的标志和特点 246

二、战后新的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250

第二节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 256

一、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的必然性 256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259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261

第三节 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形式、新特点 265

一、“资本民主化”与垄断资本实力的加强 266

二、“管理民主化”与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 267

三、工人劳动日的缩短与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268

四、社会“福利制度”、“福利国家”与工人阶级的状况 269

第四节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272

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及其变化特点 272

二、评资产阶级关于阶级结构的“新理论” 274

第五节 战后国际垄断的新发展 276

一、国际垄断同盟 277

二、国际垄断的新形式——跨国公司 280

第七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 288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评价 288

一、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88

二、资本主义创造了比以住更高的文化艺术 291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293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转化为更高社会形态的历史必然性 293

一、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 294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日益尖锐化,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 298

三、垄断的统治决定了帝国主义的腐朽性,过渡性或垂死性 300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制度转化为更高社会形态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304

一、资产阶级决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305

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了革命条件的成熟也是不平衡的 307

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曲折的斗争 309

第八章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伟大飞跃 313

第一节 实现伟大社会变革的科学指南 313

一、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导社会变革的理论武器 313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315

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灌输” 317

第二节 实现杜会主义的历史必由之路 319

一、共产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获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19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和道路 324

三、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前提 328

第三节 杜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 331

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发展 331

二、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335

三、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36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多种模式 34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 341

一、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 341

二、从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社会主义 34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345

一、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 345

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34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的多种模式 359

一、社会主义的不同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59

二、现实社会主义的多种模式 363

三、社会主义模式是发展、变化的 366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未来发展 36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69

一、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369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372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375

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浪潮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377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381

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一个社会形态的两个阶段 381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82

三、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想 386

第三节 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为将来实现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 388

一、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条件 388

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