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戏曲志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华岐主编;梁铁柱副主编;河南省淅川县文化局编
- 出 版 社: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委会
- 出版年份:1988
- ISBN:
- 页数:188 页
第二编 图表 7
第一章 大事年表 7
第一编 综述 7
第二章 剧种表 12
一、淅川县剧种流布一览表 12
二、淅川县剧种、剧院分布图 13
第一节 汉剧 15
第二节 越调 15
第三章 剧种 15
第三编 志略 15
第三节 山梆 16
第四节 蛤蟆嗡 16
第五节 曲剧 16
第四章 剧目 21
第一节 曲剧剧目 21
一、传统剧目 21
1、坐楼杀惜 21
2、打金枝 22
3、天河配 22
4、王宝钏 22
月黑雁飞 23
二、现代创作剧目 23
第二节 汉剧剧目 24
1、双打虎 24
2、九江口 24
第三节 越调剧目 25
第四节 其它剧目 25
一、淅川县曲剧团演出主要剧目概览表 25
二、淅川县汉剧团演出主要剧目概览表 37
三、淅川县越调剧团演出主要剧目概览表 40
四、淅川县蛤蟆嗡剧团演出主要剧目概览表 41
一、乐队体制、沿革及特点 43
第五章 音乐 43
第一节 曲剧 43
二、曲剧代表性调门 45
三、代表唱腔选例 45
1、要相见除非是滚水捞冰 45
2、海枯石烂不变心 48
3、人间快乐数牧童 49
4、永结并蒂莲 50
5、手儿滑得象蜜糖 51
四、弦乐曲牌 52
1、四十八板 52
2、迎亲调 55
4、小游场 56
3、金钱 56
5、苦中乐 57
6、肚痛歌 58
7、哭周瑜 58
五、唢呐曲牌 59
1、唢呐皮 59
2、升堂音乐 60
3、入堂音乐 61
5、开场 62
4、坐堂音乐 62
6、急三腔 63
7、批 63
8、尾声 64
六、代表性锣鼓谱 64
1、一击 65
2、二击 65
3、住头 65
6、硬三锤 66
7、归位 66
5、四击头 66
4、五锤 66
8、叫头 67
9、水底鱼 67
10、冲头 67
11、快长锤 68
12、串锤 68
13、九锤半 69
14、急急风 69
15、马腿 69
18、大锣抽头 70
17、快扫头 70
16、凤点头 70
19、滚豆子 71
20、乱锤 71
21、帽儿头 72
22、垛头 72
23、扭丝代尾 72
24、扑灯蛾 73
七、曲剧传统起唱叫法 73
第二节 汉剧 74
一、乐队体制沿革及特点 74
二、汉剧代表性唱腔板式及曲调 74
1、幸遇三郎定姻缘 75
三、代表性唱腔选例 75
2、为国家秉忠心何曾半日闲空 77
四、代表性弦乐曲牌选例 79
1、小开门 79
2、八板 80
3、洞房赞 80
4、小开门 81
5、尾声 81
6、英雄出场道白 82
5、武反将诗 82
4、王诗 82
3、王子开堂白 82
2、坐白诗 82
1、朝臣开场白 82
五、二簧戏传统通用歌 82
第三节 蛤蟆嗡 83
一、蛤蟆嗡的代表唱腔、板式及曲调 83
二、代表性唱腔选例 83
1、汉腔 83
2、楚三宝打柴上山岗 86
3、万恶的旧社会黑暗无边 87
4、十月怀胎 90
5、一日离家心里沉 91
6、贺喜找爹 92
7、句半 94
8、想郎 96
9、楚三宝砍柴 97
10、黄桂英哭墓 98
11、一双儿女操乱心 99
12、天上黄河几道弯 101
三、曲牌选例 102
1、游场 102
2、浪调 103
第四节 越调 104
第六章 表演 105
第一节 脚色行当体制与沿革 105
一、曲剧 105
1、行当演变 105
2、各行当戏路和特点 105
(1)生行 105
(2)旦行 106
(3)净行 107
(4)丑行 107
二、汉剧行当 107
8、贴 108
9、夫 108
7、小 108
10、杂 108
三、越调 108
1、末 108
5、丑 108
4、旦 108
3、生 108
2、净 108
6、外 108
四、蛤蟆嗡 109
1、正头 109
2、小生 109
3、胡子 109
4、白鼻 109
5、老旦 109
6、摇婆旦 109
第二节 特有身段谱和特技 109
一、身段 110
二、特有身段谱 111
(1)一盆花 112
(2)空中绕 112
1、耍水发 112
三、特技 112
(3)围身绕 113
(4)龙摆尾 113
2、耍帽翅 113
(1)冲天翅耍法 113
(2)耍帽翅 113
3、耍翎子 113
(1)喷火 114
5、耍火 114
(2)鸳鸯牙 114
(1)上翻牙 114
4、耍牙 114
(2)火熠子 115
(3)撒火彩 115
第三节 表演选例 115
第四节 武功 116
七、驹形 117
六、牛形 117
五、熊形 117
四、象形 117
三、豹形 117
一、龙形 117
附录:塑型艺术 117
二、虎形 117
十二、鸽形 118
十四、蝶形 118
十三、鸡形 118
十五、鹤形 118
十一、鹅形 118
十、孔雀形 118
九、鼠形 118
八、狼形 118
十六、其它 119
第七章 舞台美术 120
第一节 化妆 121
一、脸谱 121
二、扮相 122
第二节 服饰 122
一、戏装 123
二、头饰 125
三、髯口 127
二、刑具 128
一、兵器 128
四、靴鞋 128
第三节 彻末 128
三、随身道具 129
四、旗帜 129
五、舞台装饰 129
六、舞台装置 129
七、电器灯光 129
八、机关布景 129
第四节 舞台陈设 129
3、厅署二簧班 131
6、肖宅“鸿”字班 131
5、黄宅“同”字班 131
4、多宅“兴”字班 131
第一节 建国前戏曲班社及活动 131
2、郑家河“秀”字班 131
1、孙宅二簧班 131
一、汉剧班社 131
第八章 机构 131
6、范福才越调班 132
三、曲剧班社 132
5、李义皮影班 132
1、“哭三”曲子班 132
2、七人曲子班 132
1、厅署“永和”班 132
3、曹宅“福”字班 132
2、吴宅科班 132
二、越调班社 132
7、任副司令“官”戏班 132
4、孙二怪皮影班 132
6、金团“官戏班” 133
1、曹宅梆子班 133
四、豫剧班社 133
7、曲汉合班 133
5、肖团“官戏班” 133
4、城关镇“自乐班” 133
3、吴宅曲子班 133
2、宋团梆子班 134
五、蛤蟆嗡戏班 134
六、京剧班社 134
第二节 专业剧团 134
一、淅川县汉剧团 134
1、建立与沿革 134
2、戏剧活动 134
1、建立与沿革 135
附:淅川县汉剧团机构人员演变一览表 135
二、淅川县曲剧团 135
2、戏剧活动 136
附:淅川县曲剧团机构、人员演变一览表 138
三、淅川县越调剧团 139
1、建立与沿革 139
2、戏剧活动 139
附:淅川县越调剧团机构、人员演变一览表 140
第三节 农村职业、半职业、业余剧团 140
附:建国后淅川县农村职业、半职业、业余剧团一览表 141
第五节 剧目组 145
第四节 县戏校 145
第六节 荆紫关镇戏装道具作坊 146
第九章 演出场所 147
第一节 戏台 147
附:淅川县戏台(庙台、草台)一览表 148
第二节 古戏楼 148
一、桐柏庙戏楼 148
六、关帝庙戏楼 149
四、火星庙戏楼 149
五、山陕会馆戏楼 149
二、白浪街戏楼 149
三、禹王宫戏楼 149
七、杨泗将军庙戏楼 150
八、陡岭戏楼 150
九、县城北大操场戏楼 150
第三节 剧场(院) 150
一、李官桥东街戏院 150
二、李官桥西街戏院 150
六、老城镇人民影剧院 151
八、九重乡剧院 151
七、荆关镇剧院 151
五、淅川县人民影剧院 151
四、淅川县人民剧院 151
三、县城北街戏院 151
附:淅川县城乡剧场一览表 152
第十章 演出习俗 155
第一节 古旧习俗 155
一、破台戏 155
二、敬庄王爷 155
六、堂会戏 156
五、对台戏 156
四、加官戏 156
三、神戏 156
七、应节戏 157
八、祭箱 157
九、忌唱戏 157
十、垫场戏 157
第二节 集镇物交会 157
六、评分制 158
五、罚牙祭 158
四、马号 158
三、放排 158
二、打军棍 158
一、班主制 158
第三节 章规 158
七、收徒规 159
八、自认角色 159
九、武场规 159
十、化妆规 159
第四节 行话、术语 159
一、春秋礼乐器 161
二、汉代陶戏楼 161
第十一章 文物古迹 161
第一节 文物 161
三、汉画砖 162
四、汉代水榭 162
五、清代三弦 162
六、民国年间月琴和三弦 163
第二节 古迹戏(舞)楼 163
一、敬唐王爷的由来 164
二、找娃子 164
第一节 轶闻传说 164
第十二章 轶闻 谚语 楹联 俚话 164
三、袁大花脸学戏 165
四、淅川竟有曲子贼 166
五、李扶正点戏 166
六、二十万 166
七、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167
第二节 谚语、口诀 167
第三节 戏曲楹联 170
第四节 俚语 171
四、阎秀明 173
三、何廷秀 173
二、张书申 173
一、张老五 173
第一节 知名演员小传 173
第十三章 演员传略 173
第四编 人物 173
五、焦同喜 174
六、黄同去 174
七、梁香阁 174
八、韩富功 174
九、邸怀亮 175
十、毛文炳 175
十一、陈胜志 175
十四、余金生 176
十三、黄廉声 176
十二、刘子胜 176
第二节 人物简介 177
一、丁振锋 177
二、梁铁柱 177
三、邢树青 178
四、陶善耕 179
第三节 列表人物 179
编后 182
鸣谢 183
一、赞助单位简介 183
二、赞助单位主要领导人简介 186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新世纪的文化思考》方克立著 2019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化大众化研究》张文 2019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东方杂志 第94册 第22卷 第四至七号 1925年2月-1925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植物百科彩色图鉴 第2卷》植物百科彩色图鉴编委会主编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