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课堂上的一万个为什么:中学语文
课堂上的一万个为什么:中学语文

课堂上的一万个为什么:中学语文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柏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1508062
  • 页数:286 页
图书介绍:
《课堂上的一万个为什么:中学语文》目录

1.为什么要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1

2.为什么普通话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

一、基础知识(汉语知识) 1

4.为什么有的音节上不标调号? 2

3.为什么汉语拼音要标调? 2

7.“声母就是辅音,韵母就是元音”对吗? 3

6.为什么iu、ui作韵母时,调号要标在后一个音上呢? 3

5.为什么声调要标在a、o、e、i、u、U这几个音上? 3

9.为什么要用隔音符号? 4

8.为什么u作韵母时,头上两点有时保留,有时去掉? 4

11.汉语拼音连写有什么规律? 5

10.哪些情况下汉语拼音字母要用大写? 5

13.为什么“仓颉造字”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6

12.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6

15.为什么有许多象形字看不出描画的是什么事物? 7

14.为什么说“六书”中的前四种是造字法而后两种只是用字法呢? 7

16.怎样区别象形字和指事字? 8

18.为什么有的形声字读音和它的声旁读音差得很多? 9

17.怎样区分指事字和会意字? 9

19.为什么有的形声字看不出形旁和声旁? 10

21.为什么带“门”旁的字有的是形声字,有的是会意字? 11

20.为什么有些字有明显的偏旁却不是形声字? 11

22.怎样区分形近字? 12

23.为什么会出现异体字? 13

25.为什么词典的词头字有些右上角标写数码? 14

24.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14

27.为什么有些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不是合成词? 15

26.能说语素就是词吗? 15

29.划分词类有什么用处? 16

28.为什么构成合成词的语素还有“实语素”和“虚语素”之分? 16

30.怎样区分动词和形容词? 17

31.怎样区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 18

33.怎样区分介词和动词? 19

32.怎样区分形容词和副词? 19

34.怎样区分叹词和语气词? 20

35.字典的注解中引、喻、转是什么意思? 21

37.怎样区分词和短语? 22

36.怎样辨析同义词? 22

38.怎样确定介词的宾语? 23

40.怎样确定是短语还是句子? 24

39.怎样确定固定短语? 24

42.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和中性主语是如何区分的? 25

41.为什么说只要掌握了短语的各种结构,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句子? 25

44.怎样辨别定语和状语? 26

43.怎样辨别宾语和补语? 26

45.句子的状语有哪几种? 27

46.怎样区别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 28

48.怎样确定是兼语句,还是连动句? 29

47.怎样分析主谓谓语句? 29

50.怎样识别单句和复句? 30

49.为什么有些用“是”的句子不是判断句? 30

51.为什么带关联词语的句子不都是复句? 31

53.怎样安置递进关系复句的主语? 32

52.怎样分辨并列复句、选择复句和取舍复句? 32

55.怎样区分必要条件句和充分条件句? 33

54.怎样区别承接复句与连动谓语句? 33

56.为什么有的复句填上条件关联词也行,填上假设关联词也行呢? 34

57.怎样分析多重复句? 35

58.为什么有时要用反问句或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呢? 36

59.为什么用疑问词的句子不都是疑问句? 37

61.怎样通过理解句群来理解语义? 38

60.为什么不能说句群就是自然段? 38

63.怎样检查句子的语法毛病? 40

62.怎样从段中切分出句群? 40

64.为什么在并列的短语间,有的用顿号,有的却用逗号呢? 41

66.为什么有时分号前后的分句间不是并列关系? 43

65.为什么有些冒号后边不连用引号? 43

68.怎样区分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 44

67.为什么有的句子末尾问号与叹号同时使用? 44

70.怎样理解借代修辞格? 45

69.为什么“像”作谓语的句子不都是比喻句? 45

71.怎样区分比喻和比较? 46

73.怎样区分拟人和拟物? 47

72.怎样区分比喻和拟人? 47

74.为什么运用夸张修辞也不会使所描写的事情失真? 48

76.为什么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关却不一定是对偶句? 49

75.为什么有的反问句后边还有答句? 49

77.怎样使语言得体? 50

78.为什么存在模糊语言? 51

79.怎样表达才不致让人误解? 52

80.怎样使语句连贯? 53

81.怎样排列句子顺序? 54

82.为什么语文课本中的文体分类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分类不一样? 55

84.怎样区别抒情诗和叙事诗? 56

83.怎样确定诗歌的分类标准? 56

85.怎样划分古体诗和近体诗? 57

88.为什么格律诗要讲究平仄? 58

87.怎样区别律诗和绝句? 58

86.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指什么? 58

90.怎样区别词和曲? 59

89.为什么写作词叫“填词”? 59

93.为什么把风趣、诙谐的诗叫做“打油诗”? 60

92.为什么说散文诗既有散文的特点又有诗的特点? 60

91.为什么“五四”前后出现的诗歌形式称为“新诗”? 60

95.为什么散文还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61

94.为什么古今对“文章”这一概念的解释存在差异? 61

97.为什么不能把写景散文都看作游记? 62

96.怎样抓住散文的线索? 62

99.为什么说明文又称为科学小品? 63

98.为什么状物的记叙文不能等同于说明文? 63

101.怎样区别打比方和举例子两种说明方法? 64

100.怎样区分比喻修辞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64

102.怎样利用标题识别议论文? 65

104.怎样区分立论和驳论? 66

103.怎样认识“疏”、“策”、“表”这三种文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6

107.为什么不能说议论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67

106.怎样区分杂感和读后感? 67

105.怎样区别评论和杂感? 67

110.怎样区分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 68

109.怎样区分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 68

108.为什么议论文中还要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68

112.怎样认识计划与总结的关系? 69

111.怎样区别计划和规划? 69

114.怎样区别笔记、传奇和话本? 70

113.为什么称人物、情节、环境为小说的“三要素”? 70

116.怎样确定戏剧分类的依据? 71

115.为什么明清时期出现的长篇小说称为章回小说? 71

118.为什么要有戏剧冲突? 72

117.为什么说话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人物对话? 72

120.为什么把“三皇五帝”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起点? 73

119.为什么剧本中要有舞台说明文字? 73

121.为什么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74

123.为什么秦代以前的君主称“国君”、“大王”而不称“皇帝”? 75

122.为什么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75

126.为什么将图谋夺取政权称作“问鼎”? 76

125.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的年号? 76

124.为什么称皇帝为“陛下”,称太子为“殿下”? 76

128.什么样的局面称为“鼎足之势”? 77

127.为什么把争夺政权的战争说成“逐鹿”? 77

132.为什么古代一个人会有好几个名字? 78

131.为什么古书中的“六艺”所指不同? 78

129.古代的“博士”和现代的“博士”是不是同一概念? 78

130.为什么古代称平民为“布衣”? 78

133.为什么我国古代纪年法称为“干支纪年”? 79

134.为什么古代计算时间称为“更漏”? 80

137.为什么各行各业统称为“三教九流”? 81

136.为什么古代男子成年叫“加冠”,女子成年叫“加笄”? 81

135.为什么称深夜为“半夜三更”? 81

139.为什么中国武功又称为“十八般武艺”? 82

138.为什么称学生多为“桃李满天下”? 82

141.为什么描写古代战争的作品中常出现“回和”这个词? 83

二、阅读知识和阅读训练 83

140.古今“三军”概念一样吗? 83

145.为什么古代称诗人为“骚人”或“骚客”? 84

144.为什么古代“城郭”并称? 84

142.为什么古代作战要敲鼓打锣? 84

143.为什么把发生战争称为“烽火连天”? 84

148.为什么称知己的朋友为“知音”? 85

147.为什么古人称音乐为“丝竹之音”? 85

146.为什么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85

151.为什么说“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 86

150.为什么古人送别亲友都要到十里长亭? 86

149.为什么古人不用桌而用几? 86

153.为什么不能说“《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87

152.为什么说屈原是我国最早的抒情诗人? 87

155.为什么汉代乐府诗有的有作者,有的没有作者? 88

154.为什么先秦散文有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之分? 88

157.为什么说《史记》开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89

156.为什么鲁迅先生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9

159.为什么说建安文学时期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 90

158.项羽没有登上帝位,为什么《史记》中却有他的本纪? 90

161.《出师表》为何有前后之分? 91

160.为什么陶渊明能写出《桃花源诗并记》? 91

164.为什么称王维、孟浩然为“山水田园诗人”? 92

163.为什么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初唐四杰”? 92

162.为什么说南北朝时期骈体文的发展,标志着古代散文的衰落? 92

167.为什么称杜甫为“现实主义诗人”? 93

166.为什么称李白为浪漫主义诗人? 93

165.为什么称高适、岑参为“边塞诗人”? 93

169.为什么韩愈、柳宗元要掀起一场古文运动? 94

168.为什么白居易写了那么多乐府诗? 94

171.为什么称词这种诗歌体裁为“宋词”? 95

170.为什么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为“唐宋八大家”? 95

174.为什么说在“三苏”中苏轼的成就最高? 96

173.为什么宋代词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96

172.为什么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 96

176.为什么元曲既指散曲又指杂剧? 97

175.为什么司马光把他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命名为《资治通鉴》? 97

179.为什么文学史中对“传奇”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98

178.为什么《西厢记》有“王西厢”“董西厢”之分? 98

177.为什么杂剧会在元代发展起来? 98

181.为什么明代有“话本”和“拟话本”? 99

180.为什么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在明代得以迅速发展? 99

182.为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被称为明清章回小说“四大名著”? 100

184.为什么晚清出现了谴责小说? 102

183.为什么不能把《聊斋志异》看作是一部宣传封建迷信思想的书? 102

186.为什么说鲁迅、郭沫若和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巨匠? 103

185.怎样划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界线? 103

188.为什么把鲁迅杂文比作“匕首”和“投枪”? 104

187.为什么说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是一个反封建战士的写真? 104

190.为什么称徐志摩的诗为“朦胧诗”? 105

189.为什么说《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新诗发展史上的丰碑? 105

192.为什么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指路明灯? 106

191.为什么称张恨水、秦瘦鸥等作家为“鸳鸯蝴蝶派”? 106

194.为什么反映“十年浩劫”的文学作品称为“伤痕文学”? 107

193.为什么称赵树理、马烽、西戎等作家为“山药蛋派”? 107

196.为什么欧洲会出现“文艺复兴”运动? 108

195.为什么把荷马演唱的历史故事称为“荷马史诗”? 108

198.为什么巴尔扎克的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 109

197.为什么称莎士比亚为“莎翁”? 109

200.为什么《这不是颗流星》不按时间顺序写,而从看戏熊写起? 110

199.为什么列宁说高尔基的《母亲》是“一本十分及时的书”? 110

202.为什么《背影》中朱自清的父亲偏要自己去买橘子? 111

201.为什么《羚羊木雕》所写的事情弄得一家人很不愉快? 111

205.为什么在《最后一课》中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本来很贪玩的孩子,不写成一个用功的学生? 112

204.为什么《最后一课》这个题材能那样强烈地表现法兰西民族的爱国精神? 112

203.为什么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里,对学前阶段只写了百草园? 112

208.为什么《老山界》中说在行军途中“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113

207.为什么蔡桓公三拒扁鹊,最后又派人寻找扁鹊? 113

206.《小桔灯》所写的小姑娘才八、九岁,为什么在反动派的血腥统治下能那么镇定、勇敢、乐观? 113

210.《纪念白求恩》一文为什么又说“国际主义精神”又说“共产主义精神”? 114

209.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的文章里,为什么批评了“不少的人”? 114

213.为什么《春》朱自清描绘春景写进不少人的活动? 115

212.朱自清的《春》为什么先写“春草图”,后写“春花图”?为什么先写“春风图”,后写“春雨图”?为什么先写春草春花,后写春风春雨? 115

211.《生命的意义》中“陡坡外高耸着挺拔的青松”一句,为什么接在墓地周围的一圈小树之后写? 115

216.《松鼠》一文中两段都说到它吃东西,为什么不放在一起说? 116

215.为什么《春》在“春雨图”中写乡村的景象? 116

214.为什么《春》中将鸟儿的歌唱,牧童的短笛放在“春风图”中去写? 116

219.为什么说《咏柳》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 117

218.为什么“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117

217.《松鼠》一文中两段都说到它在树上跑、跳,为什么不放在一起说呢? 117

221.为什么《看戏》一文中叶君健看梅兰芳演出,感受最深的是观众的热情和艺术家的热情? 118

220.为什么说《咏柳》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两个不同的艺术境界? 118

224.《看戏》一文,为什么有些句子用一对意思恰好相反的词来形容同一事物? 119

223.题为《看戏》,为什么戏写得比较简括,却用很多的笔墨去写舞台下面的观众? 119

222.为什么《看戏》一文梅兰芳的名字直到最后一段才说出来? 119

226.《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为什么着重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120

225.为什么把物候比做“大自然的语言”? 120

229.《皇帝的新装》中皇帝为什么不怕露丑,赤身裸体地参加游行大典? 121

228.《皇帝的新装》中“诚实的官员”观看织布的情形与老大臣的差不多,为什么还要加以详写呢? 121

227.《皇帝的新装》中,那两个骗子为什么敢于明目张胆地毫不掩饰地骗到朝廷及皇帝头上? 121

232.《天上的街市》一诗为什么连用五个“定”字? 122

231.在《天上的街市》中,诗人为什么要想象并赞美天上的街市? 122

230.为什么《皇帝的新装》中安徒生写第一个敢于说真话的是一个小孩子? 122

235.“狡猾”是个贬义词,在《我的老师》中,作者为什么用“狡猾”来形容自己的眼光呢? 123

234.不打骂学生,是教师起码的师德修养。《我的老师》为什么对此大书一笔? 123

233.在《天上的街市》中,为什么诗人所想象的牛郎织女跟传说不同,他们生活得自由美满? 123

238.《挺进报》一文中为什么被看守长截获的那张《挺进报》有些地方称为“传单”,有些地方称为“纸条”? 124

237.《我的老师》是用几件小事串联起来的,为什么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好像时间在推移,写了好几年的事情? 124

236.“圆天盖着大海……”这首诗的内容与《我的老师》的内容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引用呢? 124

240.《一面》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为什么文中好几处写自己当工人的处境? 125

239.《一面》的作者与鲁迅先生仅有一面之交,为什么他写的《一面》在纪念鲁迅先生的众多文章中能出类拔萃? 125

243.《同志的信任》一文中,三处提到党中央,为什么有的用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有的用简称(党中央)? 126

242.《一面》中鲁迅先生为什么送书给“我”? 126

241.《一面》中为什么鲁迅先生诚恳的劝告“我”买《铁流》? 126

245.《同志的信任》一文中藏信、转信比看信肯定更有故事可写,为什么反而写得很简略? 127

244.《同志的信任》是《鲁迅先生的故事》中的一篇,为什么用较多的篇幅去写方志敏? 127

247.为什么《夜走灵官峡》中“工人们喜欢用工地的名字给孩子命名”?为什么把成渝写成七八岁的孩子? 128

246.《同志的信任》一文中方志敏同志给鲁迅先生写信时,“已经抱定牺牲的决心”,文章结尾为什么说“以生命相托付”? 128

250.《夜走灵官峡》中为什么特别写了“床头贴着‘胖娃娃拔萝卜’的年画”? 129

249.《夜走灵官峡》中,为什么描写成渝的第一个形象是他坐在石洞门口,从帘子缝里傻呵呵地向外望着对面的绝壁? 129

248.《夜走灵官峡》故事的叙述者为什么设计为材料队长? 129

253.文章为什么以《第二次考试》做为题目? 130

252.《第二次考试》为什么从复试后苏林教授感到奇怪写起,然后回过头来再写初试和复试的情形? 130

251.《夜走灵官峡》的故事为什么安排在一个风雪之夜? 130

256.为什么《分马》一文使分马的场面显得历历在目? 131

255.为什么像《宋定伯捉鬼》那样的故事,我们读了不觉得迷信荒诞,反而觉得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131

254.《宋定伯促鬼》中“道遇水”时,宋定伯为什么“令鬼先渡”? 131

259.老孙头牵了马之后,为什么写张景瑞贬马,老孙头夸马? 132

258.《分马》一文中老孙头早相中了栗色小儿马,为什么老田头问他他嘴上说“还没定弦”? 132

257.在《分马》一文中,为什么特别详细地描写老孙头? 132

262.《社戏》的故事情节为什么写白天看戏不成晚上看? 133

261.小说题为《社戏》,偷罗汉豆的情节与中心似乎关系不大,为什么不作略写反而详写? 133

260.为什么《分马》一文中写分马之后接着写换马? 133

264.为什么《社戏》中吃六一公公送来的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134

263.为什么《社戏》中平桥村人都那么淳朴善良? 134

268.《狼》一文中两条狼也够狡猾的了,为什么反而自取灭亡? 135

267.为什么《狼》一文中屠户起初又“惧”又“窘”,最后却变得机智勇敢? 135

265.《狼》的故事为什么把时间安排傍晚? 135

266.为什么《狼》一文中在“场主积薪其中”一句后面还要写上“苫蔽成丘”? 135

270.《荔枝蜜》旨在赞美蜜蜂,为什么偏偏从小时候总不大喜欢蜜蜂写起? 136

269.《荔枝蜜》是写蜜蜂的,为什么以“荔枝蜜”为题? 136

273.为什么《荔枝蜜》的结尾写了一个奇怪的梦? 137

272.《荔枝蜜》一文中为什么作者由蜜蜂联想到农民? 137

271.为什么《荔枝蜜》中写参观养蜂场之前,不光写荔枝蜜,还从荔枝树到荔枝再到荔枝密兜了一个圈子呢? 137

277.为什么《小麻雀》中说“现在它的身子长出来一些,头挂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 138

276.为什么《小麻雀》中“求死”也是小麻雀的一种希望? 138

274.老舍先生的《小麻雀》为什么写一只“刚长全羽毛”“桥养惯了”的小麻雀? 138

275.《小麻雀》中“我”那么同情小麻雀,真心想保护小麻雀,小麻雀为什么“看着我,又不敢过来”呢? 138

280.为什么说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竟然大吃一惊? 139

279.为什么《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外面是一片美丽的桃花林? 139

278.为什么《桃花源记》虚构有人进过桃花源?为什么虚构此人乃一渔人? 139

282.《驿路梨花》为什么把故事时间安排在梨花盛开的季节? 140

281.为什么桃花源中人听渔人的讲述“皆叹惋”? 140

285.梨花姑娘是《驿路梨花》主要的赞美对象,为什么对她的事迹只概述了一句? 141

284.《驿路梨花》为什么写进一个与“我”情形相仿的瑶族老人? 141

283.既然小茅屋不是私房,为什么《驿路梨花》中偏偏一再设置悬念“主人是谁”? 141

288.《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为什么把建筑师写进去? 142

287.《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中为什么详细说明10幅浮雕? 142

286.《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写进去? 142

291.《谈骨气》为什么举了一个“古代”的例子,一个南宋末年的例子,一个现代的例子? 143

290.《谈骨气》一文为什么叙述了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后,还要解释一下那位穷人为什么不吃这碗饭? 143

289.《谈骨气》一文中文天祥的例子为什么突出拒降这一点? 143

294.《梅岭三章》中为什么说“此头须向国门悬”? 144

293.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为什么《梅岭三章》中出现了“泉台”“阎罗”“纸钱”等词语? 144

292.《弈喻》讲一个人应该多看看自己的过失,不要尽指责人家的不是,为什么要用下棋来打比方? 144

298.为什么《木兰诗》中“木兰不用尚书郎”? 145

297.《木兰诗》中为什么把买鞍马这件事一连写了四句,而十年征战只写了六句? 145

295.《回延安》中为什么“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一句上面用“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一句来起兴? 145

296.为什么说“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145

301.《秋浦歌》中李白为什么愁得白发三千丈? 146

300.《石壕吏》中的老妇为什么自请赴役? 146

299.《木兰诗》为什么到最后才说穿木兰从军是女扮男装? 146

304.为什么《中国石拱桥》一文中介绍赵州桥的历史比卢沟桥的详细? 147

303.现代石拱桥的规模远胜于古代的,为什么《中国石拱桥》一文着重举的两个例子赵州桥和卢沟桥都是古代石拱桥? 147

302.《中国石拱桥》的开头为什么引神话,引古诗,把彩虹比作桥,把拱桥比作虹? 147

307.《北京立交桥》结尾的四个短语前面为什么都用破折号? 148

306.《北京立交桥》中所写的路口堵塞现象正能说明为什么必须建造立交桥,为什么不按逻辑关系放在开头说? 148

305.《北京立交桥》一文为什么不开门见山,却从孩提时走过的护城河桥说起? 148

310.《死海不死》为什么在一个“死”字上面反复做文章? 149

309.为什么说母亲架设的桥,不论修得如何简陋,可仍是美好的啊? 149

308.《吴门桥》里为什么还写了宝带桥? 149

313.《向沙漠进军》前四段为什么都是讲沙漠是如何向人类进攻的? 150

312.华罗庚的《统筹方法》为什么举泡茶这么个例子? 150

311.《死海不死》既是说明文,为什么引用传说神话? 150

316.为什么《口技》中的口技人坐在屏障中表演? 151

315.《向沙漠进军》第3段讲陕西榆林地区沙漠化的例子,为什么比前一例讲得详细,还讲了沙漠化的社会原因? 151

314.《向沙漠进军》为什么多用军事名词打比方? 151

319.《白杨礼赞》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为什么不紧接着描写白杨树,而写起黄土高原来? 152

318.《口技》中,为什么几处地方都写听众? 152

317.《口技》开头结尾为什么一再写“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52

322.《白杨礼赞》申述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为什么用了四个“难道”加以反问? 153

321.《白杨礼赞》描写白杨树,为什么用“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努力向上发展”“不折不挠”等词语及用了拟人手法? 153

320.《白杨礼赞》中描写黄土高原为什么突出“麦浪”? 153

325.《钓胜于鱼》抒写醉心工作不图名的人生哲理,为什么拿一位老教授的鱼消遣来作引子? 154

324.《听潮》中海潮之声令人战栗,为什么“我”却不怕,而且赞美“这是伟大的乐章”? 154

323.《听潮》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描写潮来之前静寂的大海? 154

328.同是送别,为什么王维以劝酒表达对朋友的感情,而李白以远望表达对朋友的感情? 155

327.《钓胜于鱼》中为什么说“人生不过是在并不幽静的水边空钓一场的玩笑,又那儿来的鱼”? 155

326.为什么说“每个知识的先驱者所面对的,由外看来,好像是山穷水尽的泥穴,其实在他自己看来,却是花繁叶满的桃源”? 155

331.《故宫博物院》中为什么特别详写太和殿? 156

330.《故宫博物院》是按参观过程写的,第二段为什么先写故宫总体概况? 156

329.《春江晚景》的画面上并无河豚,苏轼的题画诗为什么写到“正是河豚欲上时”? 156

335.《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中为什么穿插讲了几个小故事? 157

334.甲骨文是一种文字,是汉字最早的形体,《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这个题目为什么把不是同属的两个概念联系起来? 157

332.《故宫博物院》为什么写到故宫外面的景山公园? 157

333.《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中为什么把刻有甲骨文的“龙骨”称为书籍的雏型? 157

338.《地球是圆的吗》开头提出的问题是“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最后的回答“是具有它自己独特形状的地球体”? 158

337.《活板》中,开头就说明字模所用的材料“用胶泥刻字”,为什么到最后才说明“不以木为之”的原故? 158

336.《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为什么用一个“又”字? 158

342.《苏州园林》一文为什么始终用“图画”来打比方? 159

341.《苏州园林》为什么将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的追求说成是共同点? 159

339.《看云识天气》的开头和结尾为什么都加以总说? 159

340.《看云识天气》介绍八种云,为什么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这样来分段? 159

346.《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什么写了烈日又紧接着写暴雨? 160

345.《核舟记》开头为什么还介绍王叔远能雕刻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160

343.《苏州园林》开头说“我到过”十多处苏州园林,下文为什么不再写自己的游览感受而写一般游览者的感受? 160

344.《口技》称演员为“善口技者”,《核舟记》为什么不称王叔远为“善雕者”,而称“奇巧人”? 160

349.《变色龙》中为什么听见狗叫人喊人们很快聚集拢来? 161

348.《在烈日和暴雨下》中为什么把那个坐车人写得那么不近人情? 161

347.《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祥子为什么还要出去拉车? 161

352.《变色龙》中赫留金为什么说“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转而又说“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162

351.《变色龙》中为什么一听说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就这个样子”? 162

350.《变色龙》为什么要描写那条狗的样子? 162

356.为什么《故乡》中既说“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又说“故乡本也如此”? 163

355.《故乡》中“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为什么用“横”字? 163

353.《变色龙》为什么把故事结局设计为那是将军哥哥家的狗? 163

354.为什么《杨修之死》穿插的每个事例的最后一句都写曹操对杨修的感情? 163

358.《故乡》中为什么把杨二嫂的出现安排在“我”回忆少年闰土之后,闰土出场之前? 164

357.《故乡》中为什么插叙少年时代的闰土? 164

362.《故乡》中为什么说“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 165

361.《故乡》:“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为什么把“多子”这个原因放在第一位? 165

359.《故乡》中为什么闰土见到“我”神情又是欢喜又是凄凉? 165

360.为什么《故乡》中写闰土的第五个孩子水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 165

364.《有的人》第三部分的三节诗为什么与前一部分的三节诗一一呼应? 166

363.臧克家《有的人》为什么用对比手法抒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感想? 166

366.为什么《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先是说“大约是怀着嫉妒罢”,接下去又说“那简直是一定的”? 167

365.《论雷峰塔的倒掉》中为什么鲁迅先生这样希望雷峰塔倒掉? 167

370.为什么《马说》中那些声称“天下无马”的人显得非常愚妄? 168

369.既然“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为什么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68

367.《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活该”为什么不用叹号而用句号? 168

368.《马说》:“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既然“不以千里称也”,为什么又说是“名马”? 168

373.《想和做》一文的题目为什么不写作“做和想”? 169

372.《从三到万》是讲故事、说道理的,讲故事之前为什么先写了两段文字? 169

371.在《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作者为什么认为对于资产阶级的捧场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关系到能否巩固革命的胜利? 169

375.《哨子》中为什么把谋求荣华富贵的东西如“恩宠荣禄”、“名望”等都比做“哨子”? 170

374.《想和做》为什么把“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比做牛马,说得那么不客气? 170

378.《理想的阶梯》为什么从三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 171

377.《理想的阶梯》为什么把“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作为并列的三个方面来说? 171

376.《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中说:“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找到正确的道路。”但为什么不再具体展开论述? 171

381.《记一辆纺车》中说:“在延安,美的观念有更健康的内容,那就是整洁,朴素,自然。”为什么“朴素”才算“更健康”,难道华丽就不健康吗? 172

380.《记一辆纺车》中为什么“吃得饱,穿得暖”与“丰衣足食”的词序不相对应?为什么先说“足食的保证”,后说“丰衣的保证”,也不讲究对应? 172

379.《记一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和怀念。”这两句的停顿为什么不同? 172

384.《记一辆纺车》全文很少专写自己的那一辆纺车,为什么用这样一个标题? 173

383.《记一辆纺车》的结尾为什么写作“——记一辆编车”? 173

382.“凡是劳动都应当付给一定报酬”这有什么错,为什么要加以“克服”? 173

387.《成功的秘诀》中,“我”被罗丹遗忘在一边,为什么不但不感到遭受了冷落,反而受到空前绝后的感动? 174

386.《成功的秘诀》中“我”就在罗丹身边,为什么罗丹转身向外才忽然“发现了我”,而且“一惊”? 174

385.《成功的秘诀》说罗丹是十分和善的,为什么“我”见了罗凡“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174

390.《怀疑与学问》一文阐述怀疑精神的意义,为什么先说消极方面再说积极方面? 175

389.《爱莲说》开头说爱花,次序是:菊、牡丹、莲。最后三句为什么变更次序,以“菊”“莲”“牡丹”的次序写? 175

388.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什么一再拿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来与自己爱莲相比? 175

393.《俭以养德》为什么按“个人思想品质”“对周围的人发生影响”“劳动所得的防线”“被自己的贪欲所攻破”这样的次序加以论述? 176

392.《俭以养德》举到“三反”“五反”斗争中发现的贪污犯、盗窃犯时,为什么不像前面两个例子那样说得详细? 176

391.《论“基本属实”》不过评改一个语句病例而已,为什么标题正儿八经地来个“论”字? 176

396.为什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177

39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这一句为什么用破折号及“却”字? 177

394.《俭以养德》为什么采用间接反驳的方法? 177

399.《七根火柴》所写的无名战士为什么在暴雨冰雹之夜不躲进树丛,却“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子一汪浑浊的污水”? 178

398.为什么王安石认为孟尝君的门客,算不得真正的“士”,只是鸡鸣狗盗者流? 178

397.为什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自信力的有无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78

402.《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的党证上肯定有名有姓,为什么不写出他的姓名? 179

401.《七根火柴》一文中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数了很长时间? 179

400.《七根火柴》中,为什么把火柴头比喻为“一簇火焰在跳”? 179

405.为什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按“中路”“西路”“东路”的次序报道,不是从东到西,或从西到东的说? 180

404.为什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的电头连“22时”也要写上? 180

403.《为学》为什么不举学习上的例子而讲两个和尚的故事? 180

408.《谁是最可爱的人》只写了三个事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什么例子多不如例子少? 181

407.《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把“我”写进去,为什么采用向读者倾诉这样一种方式? 181

406.新闻要“用事实讲话”,为什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西路军的战况作了议论分析? 181

411.《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坚决、彻底”之后为什么又加上“干净、全部”两个词? 182

410.《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为什么连说三次“拒绝这个协定”? 182

409.《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第三个事例远不如松骨峰战斗那样壮烈,也不如马玉祥烈火救儿童那样惊险,为什么安排在最后? 182

414.《孔乙己》为什么选用小伙计做为小说的叙述者? 183

413.《〈还乡梦〉自序》作者为什么说他落叶归根的感觉是“凄凉而又甜蜜的”? 183

412.《〈还乡梦〉自序》为什么说“北美的沙漠”? 183

417.《孔乙己》中为什么酒店内外各色人等不但不同情孔乙已反而无情地嘲笑他? 184

416.孔乙己穷到如此地步,为什么不学做工,靠干活吃饭? 184

415.《孔乙己》为什么写成是“我”对“二十多年前”往事的回忆? 184

421.为什么在《范进中举》中安排这么一个细节,让范进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 185

420.《范进中举》一文中,出榜那日,为什么不安排范进在家恭候而安排他抱鸡上集去卖? 185

418.为什么孔乙己“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 185

419.为什么《孔乙己》中将最后一次到酒店的时间安排在将近初冬的一天? 185

424.鲁提辖为什么把2两银子丢还了李忠?为什么气头上不丢,等父女俩拜谢去了才丢? 186

423.鲁提辖为什么得知卖唱的父女俩“自苦啼哭”便要问个明白? 186

422.为什么《范进中举》中设计范进的喜疯病可以用一个嘴巴治好,而这一嘴巴又恰恰安排让胡屠户去打? 186

427.毛泽东回顾中国历史上历代打江山的英雄豪杰,为什么总的观感是一个“惜”字? 187

426.《沁园春·雪》中,群山和高原在词人眼里为什么是动的,像在舞蹈,像在奔驰? 187

425.鲁提辖打死镇关西“须吃官司”,为什么我们读起来觉得大快人心? 187

429.《白毛女》第一幕第一场为什么要写二尺红头绳? 188

428.《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为什么用先后对着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呼喊来展开诗篇? 188

432.为什么孟子认为“威天下”最重要的是“得道”? 189

431.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愚公移山》这样的寓言故事? 189

430.《白毛女》第一幕第一场第二场为什么安排在天降大雪的除夕之夜? 189

435.《岳阳楼记》开头为什么称赞滕子京的政绩? 190

434.为什么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190

43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什么例子举6个之多? 190

438.为什么《醉翁亭记》用了21个“也”字,读起来不觉得单调重复,反觉得神采飞扬,摇曳生姿,韵味无穷呢? 191

437.《醉翁亭记》中为什么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91

436.《岳阳楼记》第五段开头为什么以“嗟夫”一声感叹领起? 191

441.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为什么在家所见的情景按事情性质分类写,在外所知情况改以时间为序来写? 192

440.为什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样一个个名词连缀就能成为有形象、有色彩、有气氛、有情致、有韵味的画图? 192

439.为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能超越时空成为千古名句? 192

443.题为《藤野先生》,为什么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写藤野先生? 193

442.《回忆我的母亲》中“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这一句为什么用“竟”字? 193

447.为什么《藤野先生》中鲁迅对“日暮里”这个地名印象特深? 194

446.《藤野先生》中为什么把知道跳舞之类事情的人称之为“精通时事的人”? 194

444.《藤野先生》开头第一句为什么就用一个“也”字,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194

445.《藤野先生》中青年鲁迅为什么不跟人家一起看樱花学跳舞? 194

450.《人类的语言》为什么提到小学同学作文里的话? 195

449.为什么藤野先生的性格在鲁迅先生的心目里是伟大的? 195

448.为什么《藤野先生》中说“为中国”倒是“小而言之”,“为学术”倒是“大而言之”? 195

454.《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中为什么把自然科学也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的一部分? 196

453.《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中为什么将中国和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作了比较? 196

451.《食物从何处来》中为什么先要给食物下个定义? 196

452.为什么先讲自养后讲异养? 196

458.《“友邦惊诧”论》叙述学生请愿的情形为什么突出学生处境的“可怜”? 197

457.《“友邦惊诧”论》开头一句在“人”字前面为什么加上“只要略有知觉”这样的定语? 197

455.《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中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还说是失败的? 197

456.为什么《“友邦惊诧”论》先讲学生请愿然后摆出敌论? 197

460.《“友邦惊诧”论》中,有两个句子结构相同,但是仔细比较一下,又发现有点不同?为什么前个复句的层次比后一句多? 198

459.《“友邦惊诧”论》中为什么有的地方模拟“友帮人士”的口吻说话,有的地方又模拟南京政府的口吻说话? 198

463.为什么《老杨同志》中听小女孩念“模范不模范”几句歌觉得“很有意思”? 199

462.《老杨同志》为什么以“老杨同志”为题目? 199

461.《“友邦惊诧”论》为什么于文后加一个附笔? 199

466.为什么贾雨村在门子面前好像不知道贾府王府似的,判案之后又“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200

465.题目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雨村怎样判案,为什么只说“胡乱判断了此案”一笔带过? 200

464.《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门子在贾雨村面前连坐也不敢坐,为什么敢于冷笑着说话? 200

470.《竞选州长》末了,为什么“我”甘拜下风,说“自己够不上纽约州州长竞选所需的条件”? 201

469.《竞选州长》为什么用了大量的引文? 201

467.为什么贾雨村对门子这个“贫贱之交”挺客气,又将他远远的充发? 201

468.《竞选州长》为什么开头就介绍伍德福和霍夫曼是两个无耻之徒? 201

473.《我的叔叔于勒》中,为什么要同义反复? 202

472.《我的叔叔于勒》中,为什么两个姐姐老找不着对象? 202

471.《我的叔叔于勒》中为什么反复写父亲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202

477.为什么《青纱帐——甘蔗林》中诗人说“北方的青纱帐哟,常常满怀凛冽的白霜”? 203

476.为什么诗人郭小川说“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染上战斗的火光”? 203

474.《海燕》:“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这一句里为什么用破折号? 203

475.《海燕》为什么把海鸥、海鸭、企鹅也写进去? 203

480.为什么《曹刿论战》中曹刿有那样强烈的参与意识?为什么鲁庄公又那么虚怀若谷? 204

479.为什么《青纱帐——甘蔗林》中诗人说“我们的甘蔗林呀,已经是新时代的青纱帐”? 204

478.《青纱帐——甘蔗林》第五、六节为什么作了一系列的对比? 204

484.陈胜、吴广占卜,为什么卜者知其指意,而且肯定他们“事皆成,有功”,还献计献策? 205

483.《陈涉世家》中为什么陈涉与人佣耕时的表现就与其他佣者不同? 205

481.《曹刿论战》中为什么曹刿认为战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以情断案? 205

482.为什么先叙述曹刿怎样参谋作战,然后说明所以然? 205

488.《捕蛇者说》在蒋氏大段的陈述中,凡说到捕蛇,为什么不像先前那样悲戚,反而以为幸运了? 206

487.《捕蛇者说》为什么要写进“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苦役,复苦赋,则何如?’”这一段? 206

485.为什么陈胜要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号召徒属? 206

486.《捕蛇者说》的开头的为什么突出蛇之毒? 206

491.作者描写雄壮、瑰奇的虎山水库时,为什么插入虬在湾的神话传说? 207

490.《雨中登泰山》的作者为什么觉得过泰山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207

489.《捕蛇者说》末段为什么引孔子的话? 207

493.《长江三峡》为什么开头就说“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208

492.《雨中登泰山》作者为什么说“敢于在雨中登泰山”? 208

496.《难老泉》为什么绕着弯子做文章?是不是绕得太大了一点? 209

495.《长江三峡》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征引许多诗文、传说、谣 谚? 209

494.长江三峡山陡、流急、滩险,为什么说它是美的? 209

497.《难老泉》作者引用的传说故事是不是太多呢? 210

499.《记念刘和珍君》为什么起笔就用一个超常的长句? 211

498.《我的空中楼阁》的作者为什么把“我的小屋”称为“空中楼阁”? 211

500.为什么鲁迅先生写《记念刘和珍君》始终在“要说”与“无话可说”之间犹豫、徘徊? 212

502.《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为什么运用倒叙和平叙相结合的叙述方法? 213

501.《记念刘和珍君》中为什么一再写到刘和珍的微笑和温和? 213

504.《火刑》为什么以“火刑”为题? 214

503.《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为什么开头第一句就描写景物? 214

505.为什么说《火刑》中的“火”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215

508.为什么说《拿来主义》的“拿来”不同于平常意义上的“拿来”? 216

507.为什么说“自尊、自信、自强”的词序不能颠倒? 216

50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为什么要论述“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216

511.为什么《景泰蓝的制作》中说“填色料”只能用动词“填”? 217

510.《景泰蓝的制作》为什么对“掐丝”“点蓝”两道工序写得最为详尽? 217

509.《拿来主义》为什么说“抛给”与“抛来”是不同的? 217

514.荔枝先开花后结果,《南州六月荔枝丹》中,作者为什么先介绍果实后说花? 218

513.为什么介绍荔枝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题? 218

512.为什么《景泰蓝的制作》中“这里头有道理可说”后面用句号而不用冒号或逗号? 218

517.作者起笔说“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为什么转而写梅雨 瀑、梅雨亭? 219

516.朱自清为什么以“绿”为标题来写梅雨潭? 219

515.《蝉》为什么先说幼虫爬出地面变为成虫,然后再说成虫产卵孵化出幼虫潜入地下? 219

520.作者既然“不宁静”,为什么会把荷塘月色写得这样清幽美丽? 220

519.《荷塘月色》为什么劈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20

518.作者写梅雨潭的“绿”,为什么要写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和秦淮河的水? 220

523.《灯》一文中为什么要写欧洲古代传说中的灯? 221

522.为什么巴金的《灯》从“寒夜”落笔? 221

521.《荷塘月色》中作者为什么忽然写到江南采莲的事? 221

525.为什么《蒲公英》一文反复出现“提灯笼”的童谣? 222

524.《灯》一文中作者为什么引一个朋友的话“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 222

528.《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作者写渑池会,为什么写蔺相如“前”、“跪”两个动作? 223

527.《廉颇蔺相如列传》开头为什么简介廉、蔺二人的身份、地位? 223

526.《故乡的榕树》作者笔下客地和故乡的大榕树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不同? 223

530.《赤壁之战》为什么略写“战”,而详述孙权方面决策的过程? 224

529.《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既是二人合传,为什么详写蔺相如而略写廉颇? 224

532.《赤壁之战》中为什么鲁肃在会上不言,而待孙权“起更衣”时“追于宇下”恳切进言? 225

531.为什么《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见到孙权以后只字未提“求救”二字? 225

534.《游褒禅山记》为什么记一次半途而废的游览? 226

533.《邹忌讽齐王讷谏》中齐王为什么会欣然接受邹忌的劝谏? 226

537.作者为什么写月夜泛舟的情景? 227

536.《石钟山记》为什么不从“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写起而引用《水经》作为发端? 227

535.为什么《游褒禅山记》反复运用对比的写法? 227

539.为什么《包身工》将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内容分别穿插到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之中? 228

538.《包身工》为什么把包身工的全部悲惨遭遇浓缩在一天的生活之中? 228

541.《包身工》中:“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句中的“慈祥”与“佳肴”为什么并不都是“反语”? 229

540.为什么《包身工》在记叙一在的生活情景中,不惜用许多笔墨,具体描写“芦柴棒”“小福子”的悲惨遭遇? 229

543.《琐忆》中:“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于意料之外。我立刻紧张起来……”既然“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为什么又要称“一切又都出于意料之外”? 230

542.《包身工》全文结束句“……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跟正常的语句比较,它在词序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230

546.为什么《荷花淀》开头用很多文字具体地描绘荷花淀优美的夜景? 231

545.为什么说《荷花淀》这篇小说的主人翁是“女人们”?她们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31

544.《琐忆》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31

548.《荷花淀》中几个青年妇女在一起商量探望丈夫,有五句对话,为什么能推断出共有五人? 232

547.《荷花淀》中:“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句中的句号为什么不能换成逗号? 232

549.《荷花淀》中为什么两次写到正午时淀上的风光? 233

551.《猎户》中既然专访打豹英雄董昆,为什么要写尚二叔和“百中”老人? 234

550.《荷花淀》最后一段的内容,时间跨度大,似乎跟前面的内容有一个大的跳跃,这段文字为什么不是多余的? 234

553.为什么《土地》不开门见山谈土地,却要从新的时代落笔?开头两句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235

552.《猎户》为什么用一大段文字写田野景象,又用两大段文字描绘深山风光? 235

556.《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一段中的“停止思想”,为什么不写作“心脏停止跳动”? 236

555.《土地》第四段是不是“闲笔”?为什么不能删去? 236

554.《土地》第三段为什么是单句而不是复句? 236

558.《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中的“规律”,为什么不能理解为即是下文中的“简单事实”? 237

55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段中第二个“对于”为什么不能换成“和”?“空白”为什么不能换成“严重情况”? 237

561.鲁迅在年轻时曾做过哪些梦?为什么要写这些“梦”? 238

560.《〈呐喊〉自序》中说“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这里的“梦”指什么? 238

55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 238

564.《简笔与繁笔》中:“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句中为什么要用“单”字? 239

563.仙台学医的经历,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曾有详细叙述,《〈呐喊〉自序》什么只突出一次放映时事画片的情景? 239

562.《〈呐喊〉自序》记叙跟友人的对话,用了不少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 239

567.文题为什么不叫“‘视觉仿生学’简介”,而叫“眼睛与仿生学”? 240

566.《简笔与繁笔》在论述时用例十分讲究,可是所用四个例子,为什么三个均选自同一部作品? 240

565.《简笔与繁笔》结尾说明写作的目的,是“提倡简练为文”,为什么不集中笔墨写简笔的好处,而是分别写到简与繁两个方面? 240

570.《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用大量篇幅记叙,为什么不称它为记叙文,而称它为说明文? 241

569.《眼睛与仿生学》介绍青蛙有一双机能优异的大眼睛,为什么说它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却“视而不见”的短处? 241

568.《眼睛与仿生学》主体部分逐一介绍各种眼睛时,为什么先讲一般的眼睛,然后讲特殊的眼睛;先介绍人眼,再讲动物的眼睛? 241

572.《风景谈》是写延安生活的“见闻录”,为什么要从《塞上风云》的预告片写起? 242

571.跟《眼睛与仿生学》相比较,同样是说明文,为什么《一次大型的泥石流》运用了大量的数字? 242

574.《风景谈》中“石洞雨景”为什么要选择雨天、荒山、石洞做背景? 243

573.《风景谈》既然是写延安“风景”的,为什么第一段要用不少笔墨描写沙漠景色? 243

577.为什么《天山景物记》写了天然湖的湖色多变后,插入一个关于天然湖的古代传说? 244

576.为什么《天山景物记》中“雪峰、溪流、森林、野花”和“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这两部分写景的顺序不能任意调动? 244

575.《风景谈》写小号兵时,为什么要写他白天所见的一张照片? 244

580.《鸿门宴》中,沛公到了鸿门,为什么要向项羽说一番违心的奉承话? 245

579.为什么《鸿门宴》第一段要写刘、项两军的驻地和兵力,这与故事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245

578.《天山景物记》中第一部分描写的“雪峰、溪流、森林、野花”和第四部分中的“天然湖”都是天山的自然风光,为什么要分开来写? 245

583.《鸿门宴》中为什么鲁莽勇猛的樊哙能在斥责项羽时说出一番大道理来?项羽听到这样激烈的斥责,为什么“未有应”? 246

582.《鸿门宴》中为什么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夸他为“壮士”? 246

581.《鸿门宴》中的宴会上,范增一再暗示项羽,项羽为什么“默然不应”? 246

585.为什么《谭嗣同》第一段着重交代帝、后两派之间的尖锐矛盾? 247

584.《鸿门宴》中为什么项羽接受礼物,而范增却击破玉斗? 247

589.为什么用《别了,司徒雷登》做题目?为什么开头从司 徒雷登说起,最后又回到司徒雷登上来? 248

588.《谭嗣同》一文中为什么写了谭嗣同从容就义之后用“呜呼,烈矣”一句作结? 248

586.为什么维新派在戊戌政变前夕为挽救危局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是徒劳的? 248

587.为什么谭嗣同在政变后不肯出走? 248

592.为什么《别了,司徒雷登》中一次一次叫某些中国人听着? 249

591.为什么《别了,司徒雷登》有时模拟杜鲁门、马歇尔、艾奇逊的口吻说话? 249

590.为什么《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大段大段地摘引白皮书? 249

595.《讲讲实事求是》引用毛泽东的话,作者自己为什么大量引用毛泽东的话呢? 250

594.为什么辞章的三个方面语言、章法谈得多,风格谈得少? 250

593.为什么借用前人“义理、考据和辞章”的说法作为题目谈写文章的问题? 250

597.为什么《〈农村调查〉序言》中说“开调查会”、“这是比较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 251

596.为什么《〈农村调查〉序言》开头要说明“现在党的农村策,不是十年内战时期那样的土地革命政策,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251

600.为什么鲁迅先生“纪念几个青年的作家”的目的是“倒要将他们忘却”? 252

599.为什么批驳“狭隘经验论”的诬蔑,除引用斯大林“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还引用“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252

598.为什么《〈农村调查〉序言》中论述中国与欧美日本不同之处倒是“一般地说”,论述任何国家都一样的事情倒是“特殊地说”? 252

604.为什么鲁迅先生说柔石“颇有点迂”? 253

603.为什么《为了忘却的纪念》回忆白莽却用一段文字详述两本书的来历? 253

601.为什么《为了忘却的纪念》不从最亲密的柔石说起而从白莽说起? 253

602.为什么《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白莽刚由被捕而释出就上鲁迅先生家,并把自己革命者的身份都告诉了鲁迅先生? 253

608.《内蒙访古》中“一段最古的长城”这个小标题好像笼不住前七段文章,这七段文章为什么放在“一段最古的长城”这个标题之下呢? 254

607.为什么《为了忘却的记念》结尾用省略号? 254

605.为什么《为了忘却的纪念》中说到白莽的被难之后引用了“生命诚宝贵”这首诗? 254

606.为什么《为了忘却的纪念》反复说“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254

611.为什么祝福时忙的是女人,“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255

610.《祝福》中为什么鲁四老爷大骂其新党,而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255

609.为什么《内蒙访古》中说“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255

612.为什么鲁四老爷书房里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却不把它挂好? 256

613.为什么鲁四老爷这位监生的书房里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256

614.为什么祥林嫂竹篮里的破碗是空的? 256

615.为什么“我”对祥林嫂的问题回答得支支吾吾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256

616.为什么“我”才回故乡天把就一个劲地想“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257

617.为什么鲁四老爷骂祥林嫂是一个谬种? 257

618.为什么用回忆的方式倒叙祥林嫂“半生事迹的断片”? 257

619.鲁四老爷为什么讨厌祥林嫂是一个寡妇? 258

620.为什么祥林嫂初到鲁家做工食物不论、力气不惜、拼命干活,反觉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258

621.为什么婆婆可以将祥林嫂劫回家?为什么鲁家把祥林嫂挣的工钱交给她婆婆? 258

622.为什么祥林嫂被嫁到深山野坳里去“一路只是嚎,骂”,拜天地时一头撞在香案角上? 258

623.为什么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鲁四老爷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 259

624.为什么人们听祥林嫂讲她阿毛悲惨的故事“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 259

625.为什么“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 259

626.为什么祥林嫂捐了门槛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后来四婶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