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戎毓春主编;韩广年,郑创林,董莉利,许建琴副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60418686
  • 页数:2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专科两课教学基本要求.哲学》编写。教材共分七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介绍中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每章后附有形式多样的习题,可供学生选做。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

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

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5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6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7

辩证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7

二、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8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9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0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 12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13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社会的发展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0

五、学好哲学 终生受益 21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21

复习思考题 23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23

第二章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27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9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9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29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30

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层次性 31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2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32

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34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5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36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37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38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9

三、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39

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40

实践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环节 41

实践的基本形式 41

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 42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43

四、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43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3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5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45

意识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 46

意识与人工智能 47

意识的能动作用 48

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50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0

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50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51

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 52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5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实际 54

复习思考题 55

第三章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58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60

联系的客观性 60

联系的普遍性 61

联系的多样性 61

普遍联系与系统 62

原因和结果 63

内容和形式 64

可能性和现实性 64

必然性和偶然性 64

本质和现象 65

二、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5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65

发展的内涵及本质 66

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 66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67

三、发展的进程是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68

事物质的规定性 68

事物量的规定性 69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70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70

质变和量变的复杂性 71

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72

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73

四、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3

辩证的否定 74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5

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6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76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77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8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7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涵义 7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80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81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2

六、坚持用联系、发展、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83

联系观点的意义及应用 83

发展观点的意义及应用 83

学会用矛盾分析方法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84

复习思考题 85

第四章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发展过程 88

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90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90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90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91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92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93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 94

二、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9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95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96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97

三、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和发展规律 99

由实践到认识 99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00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101

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101

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02

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103

四、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04

真理的客观性 104

主观真理论的错误 105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0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106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107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 109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 109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110

归纳与演绎 111

五、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111

分析与综合 112

抽象与具体 112

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 113

六、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11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113

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114

复习思考题 116

第五章 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 119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21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21

唯心史观的根本局限性 122

唯心史观的基本形态 123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意义 123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25

二、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物质基础 125

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的现实基础 126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127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因素 128

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129

三、社会的经济结构 130

生产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130

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 131

生产关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132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13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134

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社群共同体 134

四、社会的政治结构 135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36

政治上层建筑构成社会的政治结构 136

国家的职能 137

国体与政体 138

五、社会的文化结构 139

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139

社会意识的构成 141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42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3

六、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44

文明的含义及其构成 144

三个文明的辩证关系 145

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 146

复习思考题 148

第六章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51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5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53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5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155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55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57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57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58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159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60

社会形态及其方法论意义 161

三、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62

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和根据 162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3

四、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64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65

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66

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67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168

五、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 170

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17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71

科技进步与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变革 173

科技进步与“全球问题” 174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75

六、大力推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176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176

生产力标准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177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78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79

复习思考题 180

第七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185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187

一、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是辩证的统一 187

社会的发展是人的自觉活动过程 188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189

二、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189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对人的本质的探索 190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 191

人的本质的辩证性 192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192

人的价值的实现及其途径 194

三、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94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 194

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 196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历史条件 197

普通个人的作用 198

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 199

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99

无产阶级领袖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200

无产阶级领袖和群众的关系 201

四、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01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201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202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3

复习思考题 204

结束语 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理想 207

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207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208

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性 209

共产主义的含义 210

共产主义的实现 211

后记 2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