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 第2集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京华著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4821304
- 页数:329 页
人类发展长途中第二块里程碑——铜 2
人类发展长途中第三块里程碑——铁 6
试论“三器”考古 9
关于冶金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地位问题 13
中国冶金技术的特殊性与特殊技术的重要性 17
二、先商及商代青铜器和冶铸遗址的发掘与研究 26
一鼎三鼎和九鼎 27
郑州商代铸铜遗址发掘与研究 30
插图目录图一 郑州商代城址铸铜遗址位置图 31
图二 郑州南关外铸铜遗址探沟及主要遗迹分布图 32
图四 陶器(1.1/7,余均1/3) 33
图三 铸造青铜器场地上的硬土台 铜渣锈 坑窝 33
图五 陶器(均1/3) 34
图六 铜器(1/3) 35
图七 陶器及范 35
图八 商城北关外铸铜基址及遗迹平面图 36
图九 铜器与骨器 37
郑州食品厂商代窖藏大方鼎“拼铸”技术初探 39
图一○ 郑州商代方鼎 40
图一一 H1∶8鼎底与鼎足 41
图一二 H1∶8鼎底与鼎足铸造痕迹 41
图一五 H1∶8拼铸块的分解图 42
图一三 鼎耳铸造的缺陷 42
图一四 H1∶8鼎 拼铸次序 42
图一九 腹中壁与角拼铸后的示意图 43
图一八 铸制鼎腹角壁合范示意图 43
图一七 铸制鼎腹角壁范示意图 43
图一六 铸鼎腹中壁上段示意图 43
图二三 偃师二里头文化五期圆陶鼎(异形鼎) 44
图二二 鼎足拼铸剖面示意图 44
图二一 拼铸鼎底示意图 44
图二○ 拼铸中壁下段示意图 44
图二四 郑州商代大圆鼎 45
图二五 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二期陶器分解示意图 45
郑州南顺城街商代窖藏大方鼎“拼铸”技术再探 47
图二六 铜鼎分解图(南H1∶4) 49
图二七 铜鼎补铸情况图(南H1∶4) 50
图二八 铜鼎分解图(南H1∶3) 51
图二九 铜鼎补铸情况图(南H1∶3,三角指处) 51
图三○ 铜鼎分解图(南H1∶2) 52
图三一 铜鼎补铸情况图(南H1∶2) 53
图三二 铜鼎分解图(南H1∶1) 54
安阳殷墟铸铜遗址的发掘与研究 57
图三三 安阳殷墟遗址分布图 58
图三四 铸铜遗址 59
图三五 房基与大型铸范 60
图三六 熔炉壁残块 61
图三七 泥质铸范 62
图三八 泥质范 63
图三九 苗圃北地泥质爵外范 64
图四○ 觚、盉、斝泥范 65
图四一 礼器盖泥范 66
图四二 鼎范 67
图四三 泥质觯范 68
图四四 泥质簋范 69
图四五 泥质组装模图 70
图四六 泥质觚、铲、锛、矛、戈范芯 71
图四七 苗圃北地方彝陶外范(三角指处是组装缝线) 72
图四八 苗圃北地方彝陶外范(三角指处是组装缝线) 72
图四九 大型方形器范复原图 73
图五○ 范芯 74
图五一 泥质模 75
图五二 兽头与兽足模 76
图五三 浇口杯与加固泥 77
图五四 组装模 77
图五五 组装模 78
图五六 钮组装模 78
图五七 铜、骨工具 79
三、周代青铜器制造技术 80
图五八 铸铜遗址位置 81
洛阳西周铸铜遗址发现与研究 81
图五九 发掘区内的遗迹分布 82
图六○ 各式熔铜炉 83
图六一 礼器泥范 84
图六二 泥范与铭文范 85
图六三 兽头、兽足模 86
图六四 铜器附件范 86
图六五 烘范坑 87
图六六 组装泥模 88
图表目录表一 洛阳泥范中的植物硅酸体(植物灰) 89
图六七 铜器与骨器 90
山西晋国铸铜遗址发现与研究 91
固始潢国青铜铸镶红铜花纹技术的探讨 94
图六八 铜罍的青铜铸镶红铜花纹 95
图六九 天鹿(禄)纹的芯撑 96
图七○ 云气纹的芯撑 97
图七一 芯撑芯垫与内外范套合的剖面示意图 98
图七二 美国宗教艺术博物馆中的中国东周青铜壶青铜铸镶红铜花纹X光照片 98
图七三 根据图七二绘制的红铜花纹背面的芯撑和芯垫 99
图七四 侯马晋国铸铜遗址的编钟、鼎腹装配模 100
图七五 蜡液固定红铜花纹工艺示意图 101
图七六 罍耳芯撑孔图 102
图七七 罍耳与腹壁结构剖面图 103
图七八 铜罍底的铸造痕迹 103
图七九 带浇口的范盖复原图 104
淅川和尚岭楚国青铜器与编钟的制造技术 106
图八○ 铜鼎、铜敦、铜勺铸接示意图 107
图八一 鼎耳铸接示意图 108
图八二 壶盖钮与鼎耳、足铸接示意图 109
图八三 铜壶附件铸接示意图 110
图八四 簋座、壶底与红铜兽纹 112
图八五 鼎足与壶圈足 113
图八六 底部铸痕 114
图八七 和尚岭M2钮钟铸痕 116
图八八 徐家岭钮钟铸痕 117
图八九 徐家岭钮钟铸痕 118
图九○ 徐家岭博钟铸痕 119
图九一 徐家岭与和尚岭博钟铸痕 120
图九二 和尚岭M2钮钟铸痕 121
图九三 铜编钟铸痕 122
图九四 铜编钟铸痕 123
图九五 徐家岭钮钟铸痕 125
图九六 徐家岭钮钟铸痕 127
图九七 徐家岭博钟铸痕 128
四、周代青铜编钟有关铸造技术的研究 134
楚国北部地区铜编钟铣部参数与音律关系的研究 135
表二 编钟铣长、标准级差和误差参数统计表(续表1~3) 138
表三 编钟铣长与正鼓频率关系统计表(续表1) 144
表四 编钟铣长、级差、平均级差、误差及反常误差统计表 148
三百件先秦编钟结构制度的统计分析——实物编钟与《考工记》中的制度的对比研究 150
表五 45组编钟名单及铣长范围表 154
先秦编钟铣长与音律体系的对比研究 157
表六 青铜编钟铣长与音律对照表表七 各组编钟铣部参数间距实测表表八 45组编钟各部位结构比例与《考工记》中规定比例的对比曲线图表(按时代顺序排列) 161
图九八 编钟各部位名称 163
东周编钟铸造造型技术的研究 163
图九九 甬钟的甬范 164
图一○○ 钟钮模 165
图一○一 钟钮范 166
图一○二 舞纹模中段 167
图一○三 舞纹模和范 168
图一○四 钟枚范 169
图一○五 篆带纹模 170
图一○六 鼓纹模 170
图一○七 小形编钟组装模 171
图一○八 钮钟组装模 171
图一○九 编钟合范示意图 172
图一一○ 编钟合范示意图 173
图一一一 各范块与组装模关系示意图 173
图一一二 钟体范 174
五、秦汉铜铁器与铸铁遗址发掘与研究 176
河南战国时代冶铁遗址调查与研究 177
图一一三 登封告成战国阳城铸铁遗址位置图 178
图一一四 战国早期复合材料熔炉残块断面 179
图一一五 沙质炉口残块复原图 180
图一一六 战国早期陶模 180
图一一七 战国早期陶范 181
图一一八 战国早期陶范 182
图一一九 战国早期陶范与浇口杯盖 182
图一二○ 战国早期陶范 183
图一二一 战国晚期烘范窑平剖面图 184
图一二二 战国晚期脱碳炉平剖面图 184
图一二三 战国晚期脱碳炉平剖面图 185
图一二四 战国晚期盆池平剖面图 186
图一二五 战国晚期熔炉残块 186
图一二六 战国晚期陶模 187
图一二七 战国晚期陶模 188
图一二八 战国晚期陶范 189
图一二九 战国晚期陶范 189
图一三○ 战国晚期陶范 190
图一三一 战国晚期陶范 191
图一三三 战国晚期陶范 192
图一三二 战国晚期陶范 192
图一三四 战国晚期陶范 193
图一三五 战国晚期铁器与铜器 194
图一三六 汉代熔炉平剖面图 194
图一三七 鹿楼冶铁遗址位置图 195
图一三八 石质双范(T3H2∶14) 195
图一三九 战国中期铸模与铸范 196
图一四○ 战国晚期铸范 197
图一四一 战国晚期铁器与铜器 197
图一四二 汉代铸范 198
图一四三 汉代铁器与铜器 198
图一四四 辉县古共城战国冶铁遗址位置图 199
图一四五 烘范窑平剖面图 200
图一四六 锄、、锛模范 200
图一四七 陶范 201
图一四八 铁器 201
永城西汉梁国陵墓与寝园中的铁器铜器制造技术 205
图一四九 永城芒山梁国王陵分布图 206
图一五○ 保安山二号墓铁器 207
图一五一 铁器金相组织(×100) 208
图一五二 保安山二号墓铜器 210
表九 铜器的金相鉴定结果 212
图一五三 保安山二号墓铜器 213
图一五四 保安山二号墓铜器 215
对汉长安城冶铁遗址简报谈几点意见 218
南阳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发掘与研究 222
河南汉魏时代的球墨可锻铸铁的发现与研究 230
图一五五 汉代球铁A金相组织 231
图一五六 汉代球铁B金相组织 232
表一○ 几种出土文物化学成分与组织 232
图一五七 汉代球铁A元素线分布 233
表一一 现代球铁和可锻铸铁化学成分 233
表一二 汉代球铁A探针定量分析结果 234
图一五八 汉代球铁B与球量可锻铸铁石墨形态比较 235
表一三 出土矿石成分 236
表一四 原材料化学成分 236
表一五 典型复原试样化学成分 237
图一五九 典型复原试样热处理规范 237
图一六○ 汉代球铁A与复原试样金相对比 238
图一六一 汉代球铁A与复原试样元素线分布对比 239
图一六二 退火石墨球的聚集现象 240
表一六 复原试样与汉代球铁Ax射线脉冲数值对比 240
图一六三 退火球墨与液态球墨立体形貌对比 241
图一六四 汉代球铁可能的退火规范 242
图一六五 汉代可锻铸铁 ×100 242
图一六六 退火温度对石墨形态和组织的影响 243
20世纪秦汉铁器发现与研究 245
河南信阳县大庙畈与界河铁矿沙冶铁遗址调查与研究 255
图一六八 潭家河乡粮库房基下的两大块积铁 256
图一六七 信阳大庙畈、界河矿冶遗址位置图 256
图一七○ 大庙畈遗址 257
图一六九 大庙畈炼渣的金相照片 257
图一七一 界河遗址 258
六、汉代铁器铭文与铁官职官体系的研究 262
“王小”“王大”“大官釜”铭考 263
新发现的“济”“莱一”“淮二”铁官铭小考 265
图一七二 “济”字铭铁锛拓本 266
图一七三 “淮二”字铭铜斧 266
汉代大铁官职官管理体系的再研究 269
表一七 汉代地方铁官系统表 270
孔氏家族和孔仅在盐铁综合经营上的重大贡献 277
重视遗址中的烧土块的采集和研究 281
附录: 281
河南五县古代冶铁遗址调查及研究 284
图一七五 安阳县铜冶后堂坡、粉红江冶铁遗址及铁矿分布图 285
图一七四 河南省五县铁矿冶遗址分布图 285
图一七六 安阳县铜冶冶铁遗址 286
图一七七 安阳县铜冶后堂坡冶铁遗址陶、瓷片 287
图一七九 林县东冶申家沟铁矿、西南寨铁矿、正阳集冶铁遗址分布图 288
图一七八 安阳县铜冶粉红江宋至明代冶铁遗址陶、瓷片 288
图一八一 林县铁矿冶遗址 289
图一八○ 林县东街铁矿、铁炉沟冶铁遗址分布图 289
图一八三 林县铁炉沟、东冶西南寨陶、瓷器片 290
图一八二 林县石村铁矿洞、申村冶铁遗址分布图 290
图一八四 林县铁矿冶遗址 291
图一八五 林县申村宋代冶铁遗址陶、瓷器 293
图一八六 桐柏县张畈冶铁遗址及铁矿分布图 294
图一八七 桐柏、鲁山、南召冶铁遗址 295
图一八八 桐柏冶铁遗址遗物 296
图一八九 桐柏县毛集铁楼村冶铁遗址 297
图一九○ 鲁山县望城岗冶铁遗址位置图 298
表一八 下村残存炼炉尺寸表 299
表一九 矿石、炼渣分析表 300
图一九二 南召县太山庙下村冶铁遗址平面图 300
图一九一 鲁山望城岗犁铧泥模“阳一”铭文 300
图一九三 南召县太山庙下村宋代冶铁遗址陶、瓷片 301
1.青铜莲鹤方壶 303
2.莲鹤方壶分铸示意图 303
图版目录图版一 303
3.铜禁 303
表二○ 林县、安阳古铁矿冶遗址部分标本化验数据 303
编年事辑 306
李京华著作目录 324
编后记 32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食疗本草》辑校》(唐)孟诜撰;(唐)张鼎增补;尚志钧辑校 2019
- 《考古郑州》任伟,刘彦锋著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中国兰花古籍注译丛书 兰言述略》莫磊,王忠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吴氏本草经》》(魏)吴普著;尚志钧辑校;尚志钧辑注;尚元胜,尚云飞,尚元藕整理 2019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新修本草》辑复 下》(唐)苏敬撰;尚志钧辑复;尚志钧辑注;尚元胜,尚云飞,尚元藕整理 2019
-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 第1辑 《本草经集注》辑校》(梁)陶弘景编;尚志钧,尚元胜辑校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