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 美国、德国、日本的考察与借鉴 review and reference about America, Germany and Japan
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 美国、德国、日本的考察与借鉴 review and reference about America, Germany and Japan

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 美国、德国、日本的考察与借鉴 review and reference about America, Germany and Japan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建春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583908X
  • 页数:2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关系为主线,借鉴美、德、日债券市场发展和结构变革的规律,分析中国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问题,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理想模式。
《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 美国、德国、日本的考察与借鉴 review and reference about America, Germany and Japan》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第1章 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目录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项研究的视角 3

1.2.1 有关债券市场发展的相关文献综述 3

1.2.2 本项研究的视角 14

图表目录 16

图1-1 美国、日本、德国金融体系概况 16

图目录 16

1.3.1 债券、债券市场与债券市场结构 16

1.3 基本研究范畴界定 16

1.3.2 协调、协调发展与债券市场协调发展 19

1.4 研究的方法、思路与框架结构 20

1.4.1 主要研究方法 20

1.4.2 主要研究思路 21

1.4.3 框架结构与主要研究结论 22

图1-2 研究框架 23

1.5 研究的难点、主要突破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27

1.5.1 研究难点 27

1.5.2 研究有所突破之处 28

1.5.3 存在的不足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9

第2章 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总论 31

2.1 债券市场发展变迁的一般历程 31

2.1.1 传统经济阶段:债券市场由单一的国债市场构成 32

表2-1 英国的早期国债 34

表目录 34

2.1.2 工业化准备阶段:市政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出现 34

2.1.3 工业化阶段:市政债券、公司债券发展速度加快,国债重要性下降 37

2.1.4 后工业化阶段:债券市场蓬勃发展,公司债券、金融债券的地位非常突出 38

2.2.1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与结构变迁 41

2.2 债券市场发展中的结构演进:国别考察 41

表2-2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债券发行量 42

图2-1 1789~1862年美国国债总额 43

表2-3 美国各级政府债务总额 44

表2-4 美国金融资产的比较:1805年和1850年 45

表2-5 1945~1965年美国证券发行结构 49

图2-2 美国1985~2002年债券市场的结构 51

2.2.2 德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与结构变迁 53

表2-6 德国固定收入证券分布情况 57

表2-7 纳粹时期德国债券市场结构 58

表2-8 1990~1998年德国各类债券发行结构 60

图2-3 德国债券市场国内投资者的定息债券购买量构成 61

2.2.3 日本债券市场的发展与结构变迁 62

表2-9 日本明治初期的国债 63

表2-10 日本明治后期国债发行余额 64

表2-11 1957~2001年日本债券种类(国内公募发行部分) 69

图2-4 1957~2002年日本债券市场发行结构(国内公募部分) 70

图2-5 1992~2002年日本债券市场余额结构 73

2.2.4 美、德、日三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异同点比较 73

2.3 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理论阐释 76

2.3.1 协调与协调发展理论:简要描述 77

2.3.2 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理论阐释 83

附录 89

3.1 经济发展的一般界定 91

第3章 经济发展进程中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 91

3.1.1 经济发展思想与理论的简要回顾 92

3.1.2 经济发展及其涵盖的主要方面 94

3.1.3 经济发展与债券市场 99

3.2 债券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规范分析 100

3.2.1 经济发展促进债券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00

图3-1 明治后期日本内外债比例 102

图3-2 1932~1944年德国的国债和国民收入 106

3.2.2 债券市场推动各国的经济发展进程 107

图3-3 美国州和地方政府债务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 109

图3-4 德国1928~1938年有价证券发行情况 114

表3-1 联邦德国各级政府公债 114

表3-2 美联储公开市场账户持有公债加权平均期限变化 119

3.3 债券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实证检验 120

3.3.1 实证检验的时期、数据选取及方法说明 120

图3-5 美国1985~2000年相关数据的趋势图 122

表3-3 1985~2000年美国各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23

3.3.2 债券市场的资本贡献率检验 124

表3-4 美国债券市场的资本贡献率(弹性系数) 125

表3-5 日本债券市场的资本贡献率(弹性系数) 129

3.3.3 债券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关系的实证检验 130

表3-6 美国经济增长与债券市场规模的弹性系数 131

图3-6 美国各时期国债负担率比较 132

表3-7 德国经济增长与债券规模的回归模型弹性系数 134

图3-7 德国各期国债负担率 135

表3-8 日本经济增长与债券规模的回归模型弹性系数 136

图3-8 战后日本的国债负担率 137

图3-9 1970~1985年美、德、日三国国债负担率 138

图3-10 1985~2000年美、德、日三国国债和公共债负担率 139

4.1 债券市场与银行中介的协调发展:功能的角度 141

第4章 金融体系演进中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 141

4.1.1 债券市场和银行中介的功能特点 143

4.1.2 债券市场与银行中介的协调发展:功能动态互补的必然 146

4.2 债券市场与银行中介的协调发展:业务构成的角度 150

4.2.1 银行中介的广泛参与促进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150

表4-1 美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年末余额) 153

图4-1 1945年美国国债持有者结构 154

图4-2 1991~2000年美国全部商业银行证券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155

表4-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 155

表4-3 德国债券市场国内投资者的定息债券购买量构成 156

图4-3 德国1913~1940年机构持有固定收入债券的比例 156

表4-4 70年代日本债券购买情况(公募) 157

4.2.2 债券市场的有力支持有助于银行中介实现稳健经营 158

图4-4 美国普通金融债券发行趋势 160

4.3 债券市场与银行中介的协调发展:制度因素分析 164

表4-5 美国、德国、日本的主要国债期货合约 164

4.3.1 适当的法律制度建设推动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 165

4.3.2 合理的金融制度安排促进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 167

4.3.3 灵活的宏观政策调控有助于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 168

5.1 企业制度变迁与融资方式选择:理论解读 172

5.1.1 企业制度的变迁历程 172

第5章 企业制度变迁中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 172

5.1.2 融资方式选择的一般路径 175

5.1.3 企业融资理论的简要回顾 177

5.2 企业制度变迁与融资方式选择:实证考察 185

5.2.1 传统企业制度下以内部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 185

5.2.2 现代公司制度下融资方式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和国别差异 187

图5-1 美国股票市值与公司债券市值的比较 190

表5-1 德国公司数量和创办股份资本筹资额 191

表5-2 美国、日本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194

图5-2 美、德、日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194

表5-3 1962~1989年德国企业融资结构 195

表5-4 美、德、日三国股票发行净增额占GDP的比重 195

表5-5 各国机构和个人持股比例(1990年) 197

5.3 企业融资模式选择与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 200

5.3.1 现代企业制度建成初期股票市场的发展具有优先性 200

表5-6 美国、日本和德国的资本市场(1993年) 201

5.3.2 成熟的现代企业制度下债券市场发展速度加快 202

5.3.3 股票市场与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顺序: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205

表5-7 1914~1943年日本大企业的债权融资状况 207

6.1.1 中国债券市场形成与发展的简要回顾 210

6.1 1949年以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变迁 210

第6章 中国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及其实现 210

6.1.2 旧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协调性考察 213

图6-1 1928~1934年中国国债交易额 218

6.2.1 1950~1958年:债券市场短暂存续阶段 219

6.2 新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和结构变迁的简要回顾 219

6.2.2 1981~1987年:债券市场重新起步阶段 220

图6-2 1981~1987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结构 221

6.2.3 1988~1992年:债券市场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222

图6-3 1988~199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结构 224

6.2.4 1993年后:债券市场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224

表6-1 中国国债期限结构 225

图6-4 1993~2003年中国债券发行结构 227

6.3.1 债券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228

6.3 中国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228

图6-5 债券、国内生产总值等变量的趋势 229

表6-2 国债、国内生产总值等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230

图6-7 6.2式拟合图 231

图6-6 6.1式拟合图 231

表6-3 国债与债券总额对固定资本投资的贡献 232

表6-4 国债与债券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235

图6-8 1985~2000年各国国债负担率 236

6.3.2 债券市场与银行中介的协调发展分析 236

图6-9 1994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的存差 238

表6-5 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 239

表6-6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机构回购融资情况 239

表6-7 我国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结构 240

6.3.3 企业制度变迁与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 242

图6-10 我国企业的制度构成变化 243

表6-8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结构 244

表6-9 我国上市公司外源融资中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结构 245

表6-10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 247

6.4 中国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理想模式 248

6.4.1 提高债券市场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要求 248

图6-11 1993~2002年地方财政收支占国家财政收支的比例 251

图6-12 1999~2002年债券市场的期限结构比重 253

6.4.2 建立健全金融制度,实现债券市场与银行中介协调发展的要求 253

6.4.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要求 259

6.4.4 实现中国债券市场协调发展的其他方面 263

附录 269

参考文献 27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