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文学主题学  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
中国文学主题学  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

中国文学主题学 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立著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34813409
  • 页数:304 页
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主题学 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目录

绪言 悼祭主题与丧悼文化的精神史意义 1

第一章 丧悼文化与恩报尽义 14

(一)“吊祭不至,精魂何依”——亡灵求葬及衔恩酬谢 14

(二)“展厚礼于九原,示深恩于万国”——代葬行义及冒险哭丧 27

(三)“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君主亲吊及报恩修墓 36

第二章 丧悼文化与行孝尽伦 47

(一)“寒山摇落空残垅,故里疏芜独掩门”——丧悼哀毁、伤残及病亡 47

(二)“慈乌乱飞鸣,猛兽亦以跧”——鸟兽通情及孝诚感发灵异 61

(三)“霜魂苦。算犹胜、王嫱青冢真娘墓”——丧悼观念的选择、传播及外射 72

第三章 丧悼文化与雪怨复仇 86

(一)“一寸热心灰不冷,重理当年恨”——墓尸侵犯及鬼灵捍卫自身尊严 86

(二)“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青草绿”——丧悼礼俗及鬼灵报施的双重性 101

(三)“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脏行”——刑尸复仇延展与阻止检尸的伦理动机 113

(四)“感恩积恨,乃人生钻心切骨之事”——代替死者复仇及憎爱情感的相激互化 126

第四章 悼祭对象与角色人伦关怀 135

(一)“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悼亡及其主要情感取向 136

(二)“平生断金契,到此泪成双”——悼友及其主要情感取向 148

(三)“其时忽不记儿死,倚门引颈望儿归”——悼子女及其主要情感取向 155

(四)“哀缠手足,悲裂肝心,痛深痛深,孤苦孤苦”——悼兄弟姊妹及其主要情感取向 164

(五)“艳质已随云雨散,凤楼空锁月明天”——悼妓姬及其主要情感取向 171

第五章 悼祭文学的惯常表现模式 182

(一)“欢宴未终毕,零落委山丘”——死生枯荣的悲喜对比模式 182

(二)“袖中忽见三行字,拭泪相看是故人”——物存人亡、景在侣失模式 186

(三)“战马旧骑嘶引葬,歌姬新嫁哭辞灵”——闻音生悲、因景达情模式 196

(四)“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未亡人、稚子情态烘衬模式 202

(五)“前贤同此叹,非我独沾巾”——古人古事喻指亡人模式 208

第六章 悼祭文学中的惯用意象话语 214

(一)“细思二十年前事,叹人琴、已矣俱亡”——伤悼与琴意象话语 215

(二)“殡宫已肃清,松柏转萧瑟”——伤悼与松柏意象话语 225

(三)“独挂延陵剑,千秋在古坟”——伤悼与剑意象话语 232

(四)“音尘自此无因问,泪洒川波夕照明”——伤悼与黄昏意象话语 241

第七章 自挽自悼与临终诗 250

(一)“今我何时当得然?一去永灭入黄泉”——自悼诗文及其审美价值 251

(二)“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临终诗文及其审美价值 258

(三)“君命妻情俱未了,空留怨气塞乾坤”——自悼、临终诗与人物性格命运刻画 266

第八章 悼祭文学主题的审美与文化价值 274

(一)憾恨难平——情感主调的巨大吸附性 275

(二)价值提升——实用需要的自然倾向性 281

(三)主体参与——自我表现的不可遏止性 284

(四)慎终追远——文化建构的多元整合性 291

后记 30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