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导全书 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4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开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0774139
- 页数:1982 页
第一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 3
一、人类社会正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3
目录 3
上卷 3
绪论篇 迎接新世纪的教育振兴 3
第一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发展 3
二、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4
三、知识经济发展的革命性意义 8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要求 11
第二节 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地位 11
二、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地位 17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导致传统教育的终结 21
四、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教育创新 24
一、知识经济时代智能教育的发展 26
第三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发展 26
二、知识经济时代通才教育的发展 29
三、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教育的发展 33
四、知识经济时代的终身教育 36
一、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将成为特殊产业 38
第四节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大有可为 38
二、知识经济时代各类教育都大有可为 40
第一节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45
第二章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45
第二节 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宏观背景 46
第三节 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7
第四节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49
第五节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摘要) 53
一、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 54
三、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55
二、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55
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56
五、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 56
四、继续并加快进行“211工程”建设,大力提高高等学校的知识创新能力 56
八、贯彻《高等教育法》,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57
七、实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带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作贡献 57
九、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尤其要加大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力度 58
十一、切实增加教育的有效投入 59
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59
十二、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60
第六节 科教兴国战略与教育的贡献要求 61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决定了教育的战略地位 63
第三章 跨世纪教育的战略地位 63
第二节 教育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65
第三节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和落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67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75
第一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75
第一篇 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素质教育导论 75
二、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77
三、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80
四、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81
一、素质的含义、特点 83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内涵 83
第二章 素质教育导论 83
二、素质教育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85
三、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87
四、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89
一、素质教育的理论前提——教育人本论 93
第二节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93
二、人口素质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 95
三、身心素质发展的内外因理论 96
一、素质教育是一种适宜发展性教育 98
第三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 98
二、素质教育是对被教育者的身心潜能的开启 99
四、素质教育是英才教育的基础 100
三、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精髓 100
五、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落实 101
一、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主题展望 103
第一节 素质教育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03
第三章 21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03
三、实施素质教育由21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104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潮流 104
四、改革应试教育,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110
一、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 114
第二节 素质教育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要求 114
二、实现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条件 115
三、对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16
一、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 117
第三节 21世纪人才规格对素质教育的呼唤 117
二、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应做哪些准备 124
一、应试教育产生的根源 129
第一节 应试教育的产生及其弊端 129
第四章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129
二、应试教育的弊端 134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 137
第二节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统一关系 137
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 138
一、确立素质教育目标的意义 142
第一节 确立素质教育目标的意义及原则 142
第五章 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的目标意义及其面临的问题 142
二、确立素质教育目标的依据 144
三、确立素质教育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148
二、道德素质目标 150
一、思想政治素质目标 150
第二节 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150
五、生理素质目标 151
四、文化素质目标 151
三、科学素质目标 151
八、审美素质目标 152
七、心理素质目标 152
六、身体素质目标 152
十二、交往素质目标 153
十一、能力素质目标 153
九、劳动素质目标 153
十、技能素质目标 153
一、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 154
第三节 各级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 154
十三、外在素质目标 154
二、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 156
三、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 157
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158
第四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58
二、教育评价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 159
三、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161
第五节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所面临的阻力 162
一、西方国家的某些教育方法值得借鉴 164
第一节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有效场所 164
第六章 学校、社会和家庭在跨世纪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64
二、国内几种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方法 165
三、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原则 167
一、素质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71
第二节 社会因素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71
二、素质教育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等的关系 173
一、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第一场所 174
第三节 家庭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74
二、父母亲对子女素质发展的特殊作用 175
三、为搞好子女素质教育,父母亲应具备的素质 177
一、“普九”的重大意义 180
第一节 “普九”与“扫盲”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180
第七章 “普九”、“扫盲”——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180
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提出 181
二、加强法制建设,“普九”初步走向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182
一、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普九”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182
第二节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就 182
四、逐步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普九”职责 183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普九”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183
六、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普及程度逐年提高 184
五、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办学条件大有改观 184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依然是困扰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186
第三节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困难与措施 186
七、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186
八、人口增长率降低,民族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 186
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仍是基础教育正常发展的一大障碍 187
四、乱收费和择校生问题,是“普九”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188
三、依法治教不力,加重了“普九”的难度 188
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189
第四节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及完成“普九”后所面临的任务 189
二、完成“普九”后所面临的任务 193
第五节 青壮年扫盲教育 194
一、什么是文盲 195
二、我国扫盲工作的简单回顾 196
三、青壮年扫盲工作的重要环节 197
四、世界各国扫盲的策略及基本经验 199
一、智力的含义、构成与特征 205
第一节 智力与开发智力的意义 205
第二篇 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教育内容创新 205
第一章 智力素质与智力开发 205
二、开发智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8
一、脑的潜能与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 210
第二节 智力的生理素质及开发 210
二、适应脑功能的教学 211
三、如何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214
第三节 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215
一、明确目的任务 216
五、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217
四、变换学习活动 217
二、培养间接兴趣 217
三、克服内外干扰 217
六、提高注意力的方法和技巧 218
第四节 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219
二、坚定识记信心 220
一、明确目的任务 220
五、注意情绪健康 221
四、培养浓厚兴趣 221
三、保持注意力集中 221
七、巧妙运用联想 222
六、学会理解记忆 222
八、不断进行复习 224
九、学会删繁就简 225
第五节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28
一、明确目的任务 229
三、掌握观察方法 230
二、丰富知识经验 230
四、养成观察习惯 232
第六节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34
一、结合教学训练 236
三、培养思维习惯 237
二、丰富学生知识 237
四、重视课外活动 239
五、鼓励求异标新 240
一、积极性是整个学习能力的生命 242
第一节 学习是一种综合的能力 242
第二章 知识学习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242
二、智能是学习能力的直接表现 243
一、决定学习成败的因素 244
第二节 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244
二、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245
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47
四、培养自学兴趣的方法 249
五、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 250
六、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 251
第一节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255
第三章 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 255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257
一、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 257
二、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260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61
一、创造力的心理和生理条件 267
第三节 能力教育的核心——创造力 267
二、创造力产生的模式 271
三、创造力的培养方法与技巧 274
四、学生创造力的测评 282
第四节 学习教育——天津市河西区“优化学生的学习素养”教育模式 288
一、创造的含义 291
第一节 创造教育及其理论基础 291
第四章 创造教育理论与方法 291
三、创造教育的理论基础 292
二、创造教育的概念 292
一、创造教育的原则 293
第二节 创造教育的原则、内容与途径 293
二、创造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295
一、国外创造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模式 296
第三节 国内外创造教育理论探索与模式 296
二、国内(大陆)对创造教育的理论探索及模式 303
三、台湾地区中小学创造性思维教学活动设计举例 309
四、总结 351
一、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55
第一节 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导论 355
第三篇 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355
第一章 适应跨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改革 355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356
三、教法改革和学法改革 358
一、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内涵与理论依据 360
第二节 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360
二、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363
三、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模式与实践 365
二、“愉快教育”的理论 372
一、实施“愉快教育”的意义 372
第三节 “愉快教育”的方法 372
三、“愉快教育”的实践 374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 376
第四节 主体性教育的方法 376
二、教育主体性的实践 378
一、“成功教育”的理论 383
第五节 “成功教育”的方法 383
二、“成功教育”的实践 384
一、“希望教育”的理论 387
第六节 “希望教育”的方法 387
二、“希望教育”的实践 388
一、分层动态组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重要突破 390
第七节 激励教育——深圳高级中学教改纪实 390
三、进行高科技教育和培养创新素质,拓宽和提升了劳技教育的功能与目标 391
二、分类实施体育、艺术教育,树立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艺术教育观 391
第八节 激励教育——天津红桥区素质教育模式探索 392
五、全员导师育人制,是学校全员育人、教师教书育人制度上的保证 392
四、学生主体性的德育模式构建,使德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92
一、语文教学“求佳”六法 395
第一节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教学创新方法 395
第二章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395
二、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 396
三、创造思维训练法 398
一、小学中高年级讲读教学 399
第二节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 399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 400
一、“兴趣作文”教学 407
第三节 作文教学的创新方法 407
二、作文起步指导艺术 408
三、“艺术作文”训练法 410
四、快乐作文教学 411
五、作文考试的审题立意技巧 414
一、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动力 422
第一节 跨世纪数学教育中的兴趣教学方法 422
第三章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422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23
三、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学方法 427
一、数学思维及其培养 429
第二节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429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31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432
一、动手动脑引导学生兴趣 433
第三节 教学中的实践练习方法 433
二、动手操作 获取新知 434
三、重视练习,使数学教学见实效 436
一、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438
第一节 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38
第四章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438
二、英语教学游戏化使学生学得有趣 439
三、因材施教教英语,健康发展个性 440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441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443
第二节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与沉默式教学 443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沉默法和暗示法 446
一、四步程序学习指导法 447
第三节 指导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 447
二、“三层次”学习指导法 449
三、四步整体学习指导法 450
四、六步循序学习指导法 452
五、群体向外学习法 454
一、搞好朗读是全面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关键 455
第四节 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方法 455
三、听说训练八法 456
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四法 456
一、学习生词的指导方法 457
第五节 英语词汇的学习指导方法 457
二、词汇联想的学习指导方法 459
三、掌握多义词的方法 460
四、学习同义法的方法 461
五、常用英语记忆方法 462
六、单词快速记忆二十法 464
一、建构新型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 474
第一节 新型活动课程建设导论 474
第五章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活动课程建设 474
二、新型活动课程的特征和地位 477
三、开设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 479
第二节 新型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与活动内容 483
二、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485
一、活动课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和思想性 485
第三节 活动课设置和组织的原则 485
一、新型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 486
第四节 新型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与教材编写 486
三、活动课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486
四、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86
五、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组织领导作用 486
二、活动指导教材的编定 487
一、“综合活动课”改革实验 489
第五节 国内活动课探讨与实验 489
二、江苏省姜堰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工程,让音、体、美花开校园 490
三、宁波市科教所和江北区教委于1994年5月在宁波市联合创办双语实验小学 491
四、成都市实验小学“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实践 492
五、江苏省江阳市周庄中心小学的电视休闲课 493
一、考试改革的重要性及其目标 495
第一节 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与改革现状 495
第六章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制度改革 495
二、我国考试制度改革的状况 497
一、考试观念的变革 499
第二节 考试观念的变革与内容改革 499
二、考试内容的改革 500
第三节 考试改革推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例证 501
一、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507
第一节 中小学课程与教材改革概论 507
第四篇 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课程与教材建设 507
第一章 素质教育对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的客观要求 507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必然性 508
一、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材的发展 511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材的发展及其存在的弊端 511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材存在的重要弊端 512
三、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紧迫性 513
第三节 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改革中小学课程与教材 514
一、课程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 519
第一节 迎接未来挑战的中小学课程改革 519
第二章 中小学课程改革探讨 519
二、课程改革的指导理论 520
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 521
一、建设新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基础教育的基本性质 521
第二节 跨世纪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要求 521
四、选择新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522
三、面向21世纪的课程要确立的培养目标和特征 522
六、推进新课程改革与实验的政策和策略 523
五、形成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523
一、改革的目标与安排 524
第三节 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探讨 524
二、优化课程结构 525
三、配套进行课程改革 528
一、统编通用教材的调查与分析 531
第一节 我国现行教材的调查与分析 531
第三章 中小学教材改革探讨 531
二、义务教育教材的调查与分析 533
三、实验教材的调查与分析 539
一、统编通用教材建设点评 541
第二节 我国各类教材分析点评 541
二、义务教育教材建设点评 543
三、实验教材建设点评 545
四、民族教材建设点评 546
五、乡土教材建设点评 547
六、视听教材建设点评 548
七、高中新教材建设点评 549
一、中小学教材改革的战略规划 550
第三节 中小学教材改革的思路 550
三、中小学教材改革的具体实施 551
二、中小学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 551
四、改革教材体系 553
五、中小学教材改革的过程 556
六、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实验 561
七、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564
八、中小学教材改革的深化 565
一、德育的含义与组成部分 575
第一节 德育在跨世纪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575
第五篇 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品德教育 575
第一章 德育在跨世纪的素质教育中的战略地位与意义 575
二、德育各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 578
三、德育在跨世纪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579
四、德育在跨世纪素质教育中的任务 583
一、共产主义方向性与教育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586
第二节 德育的基本原则 586
二、严格要求与热爱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89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590
四、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593
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94
六、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 597
八、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98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续性的原则 598
一、说服教育法 599
第三节 德育的基本方法 599
二、情感影响法 600
三、典型示范法 601
四、自我教育法 603
五、个别教育法 604
六、实践教育法 606
七、管理教育法 608
八、民主教育法 610
九、心理咨询法 611
一、强化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612
第四节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612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首要任务 614
三、给中学思想政治课注入活力 615
四、发挥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616
五、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 617
六、寓德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 619
七、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620
八、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621
九、物理教学中的德育“三性” 622
十、德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623
十一、学校音乐教学要导之以德 624
十二、体育教学渗透德育 625
一、少先队工作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626
第五节 德育的组织与实施 626
二、少先队活动要追求综合性效益 627
三、少先队中队活动例谈 629
四、利用少先队特色优化德育 630
六、“少年之家”的特殊作用 631
五、趣味性使德育形式多样化 631
七、班主任要培养和运用好集体舆论 632
八、班主任工作的生命基于爱 633
九、共青团要为深化学校德育作贡献 635
十、后勤部门要加强服务育人 636
十一、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效应 637
十二、寓德育于劳动锻炼之中 638
十三、学校德育社会化的探索 639
十四、优良校风的作用与建设 641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迫切要求 643
一、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适应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要求 643
第六节 在跨世纪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643
三、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644
一、心理素质的含义与特点 645
第一节 心理素质教育 645
第二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 645
三、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意义 646
二、心理素质的结构 646
一、探索中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意义 647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647
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649
三、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651
二、调适自我心理状态 652
一、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概述 652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 652
三、对中小学生挫折耐受能力的培养 653
一、建立和健全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体系 654
第四节 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654
三、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式 655
二、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科学测试和综合分析 655
一、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658
第五节 心理健康的测评 658
二、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测评 660
三、中学生气质的自我测评 661
一、中小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原因 665
第一节 中小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 665
第三章 中小学生不良品德与问题行为的矫正 665
二、中小学生不良品德的表现形式 667
一、中小学生不良品德的预防 668
第二节 中小学生不良品德的预防与矫正方法 668
二、中小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670
一、学生思想行为的“游离”及其对策 672
第三节 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672
二、学生的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674
三、中学生侵财行为及其矫正 679
四、学生攻击性行为及其抑制方法 680
五、学生退缩型行为的预防与矫正 684
六、学生不良交往的抑制 688
七、中学生的出走及其控制方法 690
八、对学生性错误的教育和处理 695
九、学生不良行为的“传染”及心理控制 699
第一节 离异家庭子女的性格发展 701
第四章 离异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的成长教育 701
一、离异家庭子女性格的态度特征 702
二、离异家庭子女易产生的性格缺陷 704
一、树立良好的榜样 707
第二节 离异家庭子女良好性格的培养 707
二、提高家庭素质 708
三、讲究教育方法 709
四、加强自我教育 711
一、学校在离异家庭子女健康成长中的作用 712
第三节 全社会都应关心离异家庭子女的成长 712
二、社会在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中的作用 713
第四节 残疾儿童的教育与培养 714
四、逐步建立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新格局 715
三、要适度发展残疾人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715
一、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特殊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 715
二、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715
六、高度重视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 716
五、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716
一、体育教育的本质 719
第一节 体育教育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719
第六篇 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学校体育 719
第一章 学校体育教育概论 719
二、体育教育的结构 724
三、体育教育的功能 727
一、体育教育目标概述 729
第二节 体育教育的目标 729
二、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途径和基本要求 731
一、我国体育教育现状 732
第三节 我国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732
二、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向 734
第四节 体育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路 735
二、体育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路 736
一、我国体育课程的现状 736
一、教师的职业特性 739
第一节 跨世纪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739
第二章 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与体育教学 739
三、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责 740
二、体育教师的作用 740
四、体育教师的职业技能训练 742
第二节 体育教学的组织 746
三、体育课的结构 747
二、体育实践课的教学 747
一、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747
四、体育课的组织形式 749
五、程序教学在体育课中的作用 752
一、一般教学法与体育教学法 753
第三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 753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754
三、体育教学中的“最优化教学” 762
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763
一、教学手段的概念(教学的物质手段) 763
第四节 体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763
三、电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764
四、几种常用的电化教学手段 766
第一节 体育教育中的美育 768
一、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关系 768
第三章 体育教育中的美育与学生个性的发展 768
二、体育美的特性与内容形式 771
三、体育教育中审美教育的要求 772
一、个性与体育教育 778
第二节 体育教育中的学生个性的发展 778
二、动机、态度的培养与个性发展 780
三、体育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 784
四、体育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 789
一、美育的本质 795
第一节 美育的本质和意义 795
第七篇 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学校美育 795
第一章 中小学美育导论 795
二、美育的意义 796
一、美育的任务 800
第二节 美育的任务与特点 800
二、美育的特点 803
一、中外美育思想的提出 805
第三节 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805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施美育的状况 806
三、深刻认识美育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807
一、审美感知 813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 813
第二章 学校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813
三、审美理解 814
二、审美联想与想象 814
四、审美情感 815
一、审美素质的要求 816
第二节 学校审美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816
二、学校审美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818
一、小说概述 824
第一节 小说的欣赏 824
第三章 中小学审美教育中的艺术欣赏 824
二、欣赏小说的方法 825
一、诗歌概述 826
第二节 诗歌的欣赏 826
二、诗歌的审美特征 827
一、音乐艺术概述 831
第三节 音乐艺术的欣赏 831
二、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832
三、欣赏音乐的方法 833
四、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835
五、声乐作品的欣赏 837
六、乐器作品的欣赏 841
一、舞蹈艺术概述 843
第四节 舞蹈艺术的欣赏 843
二、舞蹈艺术的特征 844
三、怎样欣赏舞蹈 847
四、舞蹈作品的欣赏 848
一、绘画艺术概述 849
第五节 绘画艺术的欣赏 849
二、绘画的审美特征 851
三、中西画的比较 852
四、绘画作品的欣赏 853
一、电影艺术概述 857
第六节 电影艺术的欣赏 857
二、电影艺术的特征 858
三、电影艺术的欣赏 862
四、中外电影作品欣赏 863
第一节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美的情操 867
第四章 中小学各科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867
二、力求美术课堂教学形式活泼优美 868
一、充分发掘教材本身美的因素 868
第二节 美育贯彻于美术教学始终 868
三、在中小学生绘画创作教学与辅导中突出一个“美”字 869
二、形象性原则 870
一、直观性原则 870
第三节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原则 870
三、情感性原则 871
第四节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 872
四、功利性原则 872
一、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教育开始 877
第一节 幼儿素质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877
第八篇 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幼儿教育 877
第一章 幼儿素质教育总论 877
二、当前我国独生子女的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879
一、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性 881
第二节 幼儿智力的早期开发 881
二、综合开发幼儿智力 886
一、热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 907
第一节 音乐益智法 907
第二章 开发幼儿智力的方法 907
二、音乐有助于开发幼儿智力 909
三、运用音乐开发智力的方法 910
四、听力技能的培养 912
五、节奏感的培养 916
一、绘画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 918
第二节 美术益智法 918
二、引导孩子走进美术世界 925
三、培养幼儿绘画能力的方法 930
第三节 书法益智法 938
一、书法用具的选择 939
二、书法技巧训练 940
一、游戏益智法 950
第四节 游戏、运动益智法 950
二、运动益智法 961
一、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意义 976
第一节 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976
第三章 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基本方法 976
二、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技巧 978
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培养 980
第二节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980
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技巧 981
一、婴儿期创造力的自发表现 984
第三节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984
二、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条件 985
三、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技巧 987
一、培养幼儿的非言语表达能力 990
第四节 幼儿其他能力的培养 990
二、培养幼儿的数理分析能力 992
一、情商的含义及其与智商的关系 997
第一节 幼儿情商培养概论 997
第四章 幼儿情商的培养 997
二、情商对培养幼儿的作用 999
一、意志概论 1001
第二节 幼儿意志力的培养 1001
二、培养幼儿意志力的方法 1003
一、鼓励幼儿的同情心 1007
第三节 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1007
二、培养幼儿诚实和正直 1010
一、培养幼儿现实思考问题的能力 1012
第四节 幼儿生存能力的培养 1012
二、增强孩子面对现实的勇气 1014
三、教会幼儿战胜困难的技巧 1016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及终身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021
第一章 职业教育导论 1021
下卷 1021
第九篇 跨世纪职业教育与成人素质教育 1021
一、旧中国的职业教育 102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职业教育 1027
一、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031
第二节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 1031
二、职业教育要与经济协调发展 1038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和建立原则 1040
第三节 我国的初、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1040
二、职前教育与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 1041
三、职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1047
四、农村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1057
一、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 1061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1061
第二章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发展战略 1061
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构成要素 1062
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 1066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 1069
第二节 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与目标 1069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1072
一、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1075
第三节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1075
二、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1084
一、专业设置在职业学校办学中的作用 1094
第一节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 1094
第三章 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实践 1094
二、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 1095
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内容和方法 1097
一、职业学校教学体制的意义和依据 1102
第二节 职业学校的教学体制 1102
二、职业学校教学体制的目标、特点和制约因素 1106
三、职业学校教学体制的内容与模式 1109
一、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1112
第三节 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 1112
二、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原则 1115
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1118
一、在职培训的涵义和特点 1126
第一节 我国的在职培训制度 1126
第四章 在职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126
二、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1127
三、在职培训的基本原则 1128
一、在职培训制度的内容 1129
第二节 在职培训制度的内容与培训合同 1129
二、在职培训合同 1130
一、转岗培训的概念和特点 1131
第三节 职工的转岗培训 1131
二、转岗培训的意义 1133
三、转岗培训的原则 1134
四、转岗培训的实施 1135
五、转岗培训的保障 1137
第四节 职工的技术考核 1139
一、职业分类和国家技能标准 1140
二、工人技术考核 1141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涵义 1148
第五节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148
三、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 1149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作用 1149
四、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 1150
二、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 为农村培养新一代劳动者 1151
一、要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1151
第五章 农村职业教育 1151
第一节 农村职教要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服务 1151
一、科教兴农、农科教结合的基本原理 1152
第二节 农村职业教育在农科教结合中的地位与作用 1152
二、农村职业教育在农科教结合中的地位与作用 1153
二、农科教结合有利于形成新的教育投资体制 1154
一、农科教结合深化了办学体制改革 1154
第三节 农科教结合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1154
四、农科教结合有利于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 1155
三、农科教结合丰富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1155
二、职业学校教师的作用 1158
一、职业学校教师的地位 1158
第六章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158
第一节 职业教育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1158
一、教师的任务 1159
第二节 职业教育中教师的任务和特点 1159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1160
第三节 职业教育中教师的素养 1162
二、文化知识 1163
一、职业道德 1163
三、智能结构 1164
一、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现状 1166
第四节 职业教育中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1166
二、职教师资培养与提高的主要途径 1167
一、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1171
第七章 21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前景与策略 1171
二、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179
三、21世纪中国职业教育的需求、问题与对策 1186
一、关于对远程教育的描述 1193
第一节 远程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1193
第十篇 跨世纪远程教育工程 1193
第一章 远程教育概论 1193
二、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 1196
三、远程教育的基本内容 1198
四、今后3~5年“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点任务 1199
第二节 远程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1200
一、远程教育的产生 1201
二、远程教育的发展阶段 1210
一、基本要素 1213
第三节 远程教育的基本要素和类型 1213
二、基本类型 1214
一、何谓媒体,教育媒体 1215
第四节 远程教育的传播媒体 1215
二、远程教育传播媒体的发展历程 1216
三、多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1217
第五节 远程教育的社会作用 1221
二、远程教育促进了人自身的个性发展和完善 1222
一、远程教育为所有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实现了教育平等 1222
三、远程教育促进了人的个体继续社会化进程 1223
五、远程教育推进了终身教育的实施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1224
四、远程教育的高效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24
六、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完善化 1225
七、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全面素质教育 1226
九、“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条件下的特殊战略意义 1227
八、“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中小学教育将分别产生重大影响 1227
一、中国远程教育的产生 1228
第六节 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兴起 1228
二、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创办与发展 1230
四、自学考试 1236
三、函授教育 1236
五、当前我国远程教育概况 1237
六、当前我国远程教育的基本要求 1238
一、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创新的载体——信息化与网络化 1242
第一节 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 1242
第二章 发展远程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1242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创新观念 1244
三、信息技术将导致教育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 1245
一、“赛伯空间”的文化特征 1248
第二节 “赛伯空间”文化教育景观 1248
二、“赛伯空间”与“文化反哺”现象 1250
三、赛伯空间将带动文化转型 1251
四、赛伯空间文化呼唤教育创新 1254
一、赛伯空间时代的教育范式 1255
第三节 21世纪中国教育生命线——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1255
二、中国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1258
一、时代呼唤远程教育 1260
第四节 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1260
二、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1263
一、关于办学的基本方向 1269
第一节 中国远程教育的宏观思路 1269
第三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体系 1269
二、关于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1271
四、关于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1273
三、关于教学体系 1273
一、远程教育教师的多元化特征 1274
第二节 远程教育中的教师队伍建设 1274
二、远程教育教师的规格要求 1275
三、加强远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277
一、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目标和策略 1279
第三节 21世纪中国远程教育发展前瞻 1279
二、21世纪中国远程教育发展动向 1280
第一节 中国教育网络建设 1285
第四章 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具体措施 1285
二、多媒体远程教育 1286
一、教育网络的组成与效应 1286
三、中国教育和科学研究建设 1289
第二节 远程继续教育的教材建设 1292
一、远程继续教育教材的改革势在必行 1293
二、教材模块化将开创教材建设新局面 1294
一、卫星电视教育传输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1295
第三节 大力发展卫星电视教育 1295
二、卫星电视教育的特点 1297
三、卫星电视教育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298
四、开展卫星电视教育的必要保障 1299
一、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1303
第一节 辛勤园丁——人民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303
第十一篇 跨世纪园丁工程 1303
第一章 跨世纪园丁工程导论 1303
二、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1306
三、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表率作用 1307
一、跨世纪园丁的基本素质 1308
第二节 跨世纪园丁的素质要求 1308
二、21世纪对未来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1314
一、跨世纪的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1317
第一节 大力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 1317
第二章 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1317
二、提高人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1320
三、提高人民教师的道德素质 1322
四、师德建设与利益驱动的辩证关系 1326
一、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 1329
第二节 大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329
二、教师的能力素质 1332
一、教师的身心素质 1334
第三节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334
二、教师的风度仪表 1336
三、教师素质的自我完善 1338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历程和业绩 1341
第一节 中小学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 1341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 1341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方针、任务和特点 1343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渠道 1346
四、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方法 1348
五、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具体内容 1352
六、面向21世纪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1353
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几个相关问题 1355
一、中小学校长的素质要求与岗位标准 1359
第二节 中小学校长的培训 1359
三、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原则 1362
二、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 1362
四、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方法和措施 1363
六、中小学校长培训方式 1364
五、搞好校长岗位培训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 1364
七、注重质量,严格管理 1365
八、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366
一、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 1367
第四章 师范教育 1367
二、跨世纪师范教育的根本任务 1380
三、新教育观念对师范教育的影响 1384
四、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 1386
五、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师范教师 1391
一、教育正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世界各国普遍地进行教育改革 1397
第一节 我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与教育改革 1397
第十二篇 跨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 1397
第一章 教育体制改革是中国教育振兴的内在要求 1397
二、教育改革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1398
第二节 教育改革的本质与特点 1400
一、教育改革的本质 1401
二、教育改革的特点 1407
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 1408
第三节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与指导方针 1408
二、教育改革目标体系 1413
三、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1416
一、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动因 1418
第一节 基础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 1418
第二章 基础教育体制改革 1418
二、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1420
三、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1421
四、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未来选择 1422
一、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因 1424
第二节 基础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 1424
二、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1426
三、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1428
四、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未来选择 1429
第三节 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1430
一、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 1431
二、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1432
四、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未来选择 1434
三、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1434
二、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1435
一、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必须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相适应 1435
第四节 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儿点理论总结 1435
四、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必须朝着依法治教、规范管理的方向迈进 1436
三、基础教育体制改革必须符合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1436
一、学校管理体制概述 1437
第一节 学校管理体制的现状与改革 1437
第三章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1437
二、我国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 1440
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概述 1445
第二节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1445
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453
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 1456
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1460
五、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1464
一、现行教育行政体制的主要弊端 1469
第一节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改革目标 1469
第四章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469
二、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1470
一、规范教育行政组织系统 1471
第二节 当前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471
二、转变教育行政职能 1475
三、加强教育法规建设 1479
第五章 跨世纪教育投资体制改革 1482
一、教育投资的概念和作用 1483
第一节 教育投资概述 1483
二、教育投资的性质和特点 1486
一、教育投资来源结构的一般分析 1490
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来源与经费筹措 1490
二、对我国教育投资来源和经费筹措的分析 1492
三、国外教育投资的来源和经费筹措 1498
一、教育投资规模概述 1502
第三节 教育投资规模分析 1502
二、教育投资规模的国际分析与比较 1508
一、教育投资的分配结构 1515
第四节 教育投资的分配和使用 1515
二、教育投资的使用结构 1519
一、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概述 1526
第五节 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分析 1526
二、我国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模式的构建 1530
一、我国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1535
第六节 我国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前瞻 1535
二、我国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1541
第七节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 1549
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1549
二、人力资本理论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1563
第六章 积极发展社会办学——私立学校 1576
第一节 社会办学——私立学校产生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1576
一、私立学校历史的回顾 1576
二、建立私立学校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1577
三、我国私立学校产生的背景 1578
四、建立私立学校的深远意义 1583
第二节 私立学校的办学任务与健康发展 1585
一、私立学校的办学任务 1585
二、私立教育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588
一、教育督导工作的重大意义 1590
第七章 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 1590
第一节 加强和完善教育督导工作的重大意义 1590
二、督导工作与“两基”工作的分工及合作 1593
三、进一步加强督导队伍建设 1597
四、教育督导工作如何再上一个新台阶 1601
第二节 如何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 1603
一、我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的特色 1603
二、教育督导制度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606
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 1609
四、教育督导机构履行职责的若干条件 1613
第一节 建立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估制度概述 1618
一、建立实施科学评估制度的紧迫性 1618
第八章 建立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估制度 1618
二、建立实施科学的评估制度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1621
第二节 素质教育评估的原则和方法 1625
一、素质教育评估的原则 1625
二、素质教育评估的方法 1628
第三节 素质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 1630
一、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1630
二、普通中小学教师素质评估指标体系 1639
三、普通中小学学生素质评估指标体系 1643
第十三篇 全国部分地区跨世纪教育改革经验交流集萃 1649
第一章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迎接21世纪的挑战 1649
第二章 “园丁工程”建设 1859
第三章 建立健全督导评估制度 1875
第四章 教育体制改革探索 1909
- 《自我保健按摩全书 彩图典藏版》张威编著 2018
- 《昆虫王国 写给孩子们的百科全书》贝贝狗童书馆 2018
- 《罪全书 3》蜘蛛著 2020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中国农药研究与应用全书 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欧晓明,司乃国,陈杰编 2019
- 《招标采购实用法规全书》王军主编 2019
- 《大众汽车维修资料全书 2008-2018款车型》瑞佩尔主编 2019
- 《养生相宜与相克速查全书 1》许俊霞主编 2014
- 《英国少儿百科全书 史前时代》(英)罗伯特·缪尔·伍德(Robert Muir Wood)著 2018
- 《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峒山村乡村振兴》(中国)杨述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北京模式》吴建繁,王德海,朱岩编 2017